「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作為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不但帶給我們很多常識,還全方位地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薛寶釵就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做得周到周全的典型。
「抄檢大觀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情節,這個情節,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寶釵也在抄檢後的第二天迅速搬離,並把與她同住的史湘雲遣走了,送到李紈處。
很多讀者表示不理解,至少有三點疑問:其一、寶釵為什麼要迅速搬離?其二、寶釵為什麼不把蘅蕪苑留給湘雲繼續住下去?其三、寶釵為什麼只向李紈辭行,並把湘雲託付給李紈?
這三個疑問,正好代表了三種世事人情的處理方式,我們能從中體會到寶釵的周到與周全。
抄檢大觀園,起因是大觀園裡發現了違禁品「繡春囊」,王夫人懷疑是大觀園裡某個不安分的丫頭所遺落,擔心後患無窮,所以迅速成立抄檢組,由王熙鳳帶隊,「到晚上園門關了的時節,內外不通風……帶著人到各處丫頭們房裡搜尋」。
因為王熙鳳提出「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裡,斷乎檢抄不得的」,於是,整個大觀園,只有寶釵的蘅蕪苑沒有抄。第二天,寶釵便藉故搬了出去。
那麼,寶釵為什麼要這麼做?很多讀者認為寶釵是為了避嫌,這個答案並不準確。都已經發生了,還怎麼避嫌呢?如果要嫌,也已經產生了嫌疑。
寶釵這麼做,是基於人際相處,也就是賈府和薛家的親戚相處,避免尷尬和產生更多的不方便。
王熙鳳提出不抄親戚家,也是基於避免尷尬的考慮。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查出薛家丫頭有什麼不軌之處,這不是直接打了親戚的臉嗎?大家以後還怎麼相處?何況,寶釵雖然住在賈府,但賈府無權查抄薛家的人,這是個界限問題。
寶釵搬出去,首先是對王熙鳳不查的回應:如果真是我家丫頭有問題,我也帶走了,你們可以放心,以後不會再影響大觀園的風氣了。
然後,搬離可以更便於賈府的管理:查親戚吧,會影響關係,不查吧,萬一真是你家丫頭有問題呢?這就會讓賈府的管理陷入兩難的境地。寶釵主動搬離,屬於有自知之明,不讓賈府為難,彼此心裡也不會生嫌隙,可以繼續友好相處。
結語:人際相處中,避免尷尬不讓對方為難非常重要,因為大家都是有修養的人,不能像市井小人一樣不顧他人感受。當對方不好明說時,我們要懂得主動,避免尷尬和為難,這叫識趣。
寶釵搬走很容易,但有一個難題,賈府的親戚史湘雲也住在蘅蕪苑,她不可能跟著寶釵回薛家。寶釵走了,湘雲怎麼辦呢?
有人說:寶釵應該讓湘雲在蘅蕪苑繼續住下去,讓湘雲成為蘅蕪苑的主人。
這種處理方式,正是人際相處中的大忌,會造成很多隱患,對賈府和湘雲都不利。
首先,寶釵只是蘅蕪苑的臨時主人,不是產權擁有者。就像人們租房或向人借東西,如果要轉租或轉借,必須徵得原主人的同意,租借者無權私自處理。如果人人都可以隨意轉租或轉借,我們可以想像,會產生多少不可控的中間環節,也會讓有心人鑽了空子,最終造成各種矛盾紛爭。
然後,寶釵搬離,帶走了一些薛家的丫頭婆子以及生活用品,勢必造成蘅蕪苑物品短缺、人員不足。湘雲怎麼辦呢?她是主動去找賈府要,還是回史家去要?都不合適。這就把湘雲置於了為難的境地。
結語:人際相處中,堅守界限非常重要,不越界,才能彼此在一個安全距離裡長期相處。如果寶釵私自決定讓湘雲繼續住在蘅蕪蕪,至少越了兩條界限:一是把自己當成了蘅蕪苑的主人,隨意處置;二是私自替賈府安排親戚的生活。這都是喧賓奪主,不把自己當外人。
寶釵搬離,既沒有告知賈母,也沒有和王夫人及王熙鳳說,卻只向李紈辭行,而且把湘雲託付給李紈,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其實是個層級管理問題,正說明了寶釵是個成熟的管理者。
如果把賈府比作一個集團公司,賈母就是董事長,王夫人是總經理,王熙鳳是執行總經理,李紈則是分公司經理,主要職責就是照管好姑娘們。
因此,寶釵的直管領導是李紈,搬離相當於辭職,只需要跟直管領導說明即可。如果寶釵去跟賈母、王夫人或王熙鳳辭職,就是越級匯報,相當於不把李紈這個直管領導放在眼裡,會讓李紈陷入尷尬的境地,好像寶釵的搬離(辭職)是對李紈不滿。
另外,寶釵把湘雲託付給李紈,也是出於對李紈這個直管領導的尊重。寶釵走了,李紈有權也有責妥善安排湘雲,如果李紈想安排湘雲繼續住在蘅蕪苑,自然就要解決蘅蕪苑短缺的人員和物品。同時,湘雲也住得名正言順。
這就好比寶釵辭職走了,要不要安排湘雲頂替寶釵的職位,寶釵說了不算,李紈卻可以說了算。這也便於李紈對湘雲的照管。
因此,寶釵把湘雲託付給李紈,屬於責任的移交,既解決了湘雲的生活問題,又讓李紈把責任接了過去。對湘雲,寶釵做到了有始有終,沒有把湘雲棄之不顧;對李紈,寶釵做到了尊重與完美的工作交接,不會讓任何人因為她的搬離(辭職)而產生困擾。
結語:明確責權、妥善安排,不拖泥帶水,是人際相處尤其是職場中特別要注意的。寶釵在搬離時向李紈辭行,並把湘雲託付給李紈,等於一次性解決了牽涉其中的每個人的問題,保障了相關人的正常秩序,誰也不會因為她的搬離受到負面影響。
這正是寶釵「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周到周全之處,大到賈薛兩家的相處、小到寶釵與李紈湘雲等人的私人關係,都照顧到了,無嫌隙、無矛盾、無隱患,大家可以還像以前一樣來往,絲毫不受這一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