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雲與寶釵:那些三觀不合的閨蜜,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1-02-26 紅樓夢賞析

一入紅樓,終生難醒

紅樓夢賞析持續重酬徵稿中……,

詳情點擊→徵稿

 

《紅樓夢》的前半部分,湘雲可謂寶釵的頭號迷妹,甚至不惜為了寶姐姐得罪了整個大觀園最最不能招惹的林妹妹。

湘雲是個大舌頭妹子,喊寶玉「二哥哥」總是叫成「愛哥哥」,被林黛玉取笑咬舌子愛說話。湘雲自然不肯吃虧,信口說出「你便是個好的,也是不敢挑寶姐姐錯處的。」湘雲自然知道,話一出口,黛玉必然要嗔怪她贊了寶姐姐。即便如此她也要說,因為——那是全世界最好的寶姐姐啊!

 

湘雲喜歡寶釵到何種地步呢?

寶釵生日,她要特特地差人回家拿自己親手做的針線活做禮物。寶釵不顧矜持,在寶玉午睡時守在旁邊縫肚兜趕蚊子,被黛玉湘雲撞破。依著黛玉的性格,必然是要進去譏諷一番才好。湘雲這個素性愛淘氣的,怕寶姐姐難堪,居然按捺住玩心,悄悄地把黛玉拉走,全了寶釵的臉面。湘雲甚至學著寶釵的口氣,勸諫寶玉「多見見那些為官作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其實按照她的性格,未必真心嚮往這些經濟學問,只不過寶姐姐喜歡說這些,她又喜歡寶姐姐,小孩子有樣學樣罷了。

 

寶姐姐也不是沒有回饋她的熱情。《紅樓夢》第三十七、八回,探春心血來潮在大觀園起了詩社,湘雲得知消息,忙不迭地趕來參團,又有寶玉等湊著趣,湘雲便信口說出要次日邀一社。當晚回到蘅蕪苑興興頭頭地找薛寶釵商量詩題,被寶釵當頭一盆冷水澆下來:你錢打哪來?跟史家要?你是沒了父母的,免不得要看嬸母們的臉色;跟賈府要?拿著人家的錢請府裡人吃酒,想來也是沒有這樣的道理。幸而後來寶釵替湘雲出螃蟹出銀子出酒水,總算體體面面地做了一回宴席東道。

很多人認為此處說的是湘雲天真爛漫,完全沒有請客要花錢這個概念的。正如薛姨媽在撿當票那一節評價她的:「真真是侯門千金,而且又小,那裡知道這個?」但需要知道,她雖是侯府千金,卻並非可以一擲千金的闊小姐,而是平日裡要聽嬸母們驅使熬夜做針線活的孤女,說她一時興頭沒想到要花錢是說的通的,說她不知道請客要花錢,多少有點牽強。

其實,此處恰好照見了湘雲和寶釵巨大的三觀差異。湘雲的本意是和府裡年輕一輩邀詩社作詩,並非大宴諸人。正如海棠一社,探春也不曾大操大辦,所費不過是時興瓜果和一柱夢甜香罷了,這點用度想來湘雲是出得起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詩社的主題原本便是文採風流,何苦定要花上貧苦人家一年的收入擺一通酒肉排場?就好比女孩子們的聚會,逛街血拼買買買是一種方式,湊在一起喝奶茶也能痛痛快快聊一下午。

但是既然寶釵提起來自己家的好螃蟹好酒,湘雲也樂得順水推舟,由著寶姐姐去出這個風頭,並不因為被寶釵明扶暗踩而有半點不滿,曹公字裡行間寫出了湘雲明朗豁達的俠氣。

兩人的三觀差異遠遠不止這一處。湘雲愛詩,綽號「詩瘋子」,說起入詩社,「掃地焚香也情願」。寶釵卻並不把作詩當做一件正經大事,林黛玉病了,她去勸解黛玉少作詩,針織紡線才是女孩的正事;香菱要學詩,也不敢十分煩寶釵,反而捨近求遠去請教黛玉。詩詞歌賦,在清淨潔白的寶姐姐和中年油膩的政老爺眼中是一樣的,不過是些「精緻的淘氣」。

及至人生觀,兩人可謂天懸地隔。寶釵是《女德》、《女訓》的典範,熙鳳評價她「事不關己不張口,疑問搖頭三不知」,賈母說她「難得的老成穩重」,甚至趙姨娘都誇她好,活脫脫是個三從四德精神文明建設優秀成果。而史湘雲從來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她會在下著大雪的天裡和寶哥哥一起燒烤鹿肉,也會在燻燻春風裡醉眠花香四溢的芍藥圃,灑脫得仿佛從魏晉的竹林中走來。

這些三觀的分歧不是乍然而生的,只是天真頓感如湘雲不曾發現罷了。成長總是在一瞬間,湘雲對寶姐姐的失望也是從那次抄檢大觀園的餘波開始。

抄檢次日,寶釵忙忙地回了李紈要求搬大觀園去。她是自己一個人去的,並沒有提前通知跟她合住的湘雲。當初賈母要給湘雲單設一處住,湘雲不依,定要跟寶姐姐同住。結果到了大廈將傾之際,寶姐姐只不過順手把她塞給了李紈,一句話都沒有多說,可想而知湘雲該有多傷心。原本以為「有了這麼個姐姐,便是沒有父母,也是沒妨礙的了」,誰曾想到,「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湘雲終將看清寶釵的妥貼周到背後是冷心冷意冷麵冷情,寶釵也終於來到大觀園之外,沒有了那麼多需要她小意殷勤的姐姐妹妹。心照不宣的漸行漸遠,不去過問,也不曾深究,只不過女孩年少時那一腔真誠,終究是錯付了。湘雲在已然寥落的凹晶溪館,也終於找到知己如黛玉,懂她的真摯熱血,她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作者簡介-

西欽:經濟學在讀女博士,多年海外求學,一卷紅樓相伴,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湘雲與寶釵的關係
    實際上,湘雲的不尊婦「德」是大家都能讀出來的,只因看到她與寶釵過從甚密,便想當然地將她歸入寶釵一類了。這種分類法是否合適可以撇開不講,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她曾經是崇拜寶釵的,但並不始終是這樣。 寶釵對湘雲,就是以大姐姐的姿態,用安撫慰問、替作東道這種大道理和小恩惠的手段贏得了湘雲對她的真心敬仰。 平心而論,寶釵亦未必是有心藏奸。她是在按她的哲學、修養和處世之道來處理一切人事關係的。對任何人,她都不自覺地分等級巧妙地討好,也確是討來了「好」。她是個只愁在「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的人,並不特別喜歡湘雲。所以,從「沒時運」的趙姨娘到賈母王夫人無不認為她是誰也比不上的好人。
  • 《紅樓夢》起詩社湘雲請客,寶釵出錢是真心幫助湘雲?
    《紅樓夢》第37回,大觀園起了詩社,湘雲聽到消息趕來後,表示要入社,李紈開玩笑說,先罰她和了詩,若好便請入社;若不好,還要罰她一個東道。因為這一句玩笑,湘雲雖然詩做得不錯,但是也表示要請客。湘雲請客,本來沒有寶釵什麼事情,偏偏寶釵半路出來幫湘雲,人情練達的寶釵為何要這樣做呢?
  • 《紅樓夢》:作東開社,寶釵給湘雲託底的同時也給她上了人生重要...
    先務實,再務虛,寶釵在給湘雲託底的同時,用實際行動給湘雲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在這群居的社會,無論我們自己處在什麼地位,第一要義還是人際關係的處理。 海棠詩社成立,湘雲姍姍來遲,還約好第二天作東再邀一社。以寶釵對湘雲的了解,寶釵已經料到湘雲的為難,晚上時寶釵便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去」。
  • 湘雲,你為什麼活得那麼開心?
    不僅沒有知心夥伴還要充當辛苦廉價的免費勞動力。寶釵對襲人提起過,湘雲經常要在家裡做活做到三更天。看似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可叔叔嬸嬸畢竟不是親生父母,能給口飯吃就感恩戴德了。湘雲歡喜的,是在賈府的時光。在那裡,她可以放任她有趣的靈魂。
  • 三觀不合的婚姻,註定不長遠
    任是無情也動人在《紅樓夢》裡,薛寶釵似乎擁有完美的人物設定:顏值出眾,生於富裕的皇商之家,性情穩重平和,接濟家境不好的邢岫煙、替史湘雲操辦螃蟹宴,處處體貼。不過,她卻並沒能贏得讀者一致的喜愛。有相當一部分人給她貼上了虛偽、「心機少女」等標籤。那麼,原著中寫到寶釵時態度如何?
  • 湘云為何請不起客?
    到了晚間,湘雲和寶釵商議做東請客的諸多設想,商議了半天,卻都被否認,寶釵說:「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你家裡你又作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這會子又幹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子聽見了,越發抱怨你了。況且你就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往這裡要呢?」
  • 娶妻當娶黛玉還是寶釵?
    再看寶釵,幫湘雲籌劃請客,成功將湘雲拉入自己的陣營,也獲得了賈母等人的稱讚,是典型的花錢賺吆喝,賈母不喜歡她還是不喜歡她,湘雲呢本來在勸寶玉讀書這件事上就和她是一路的。  滴翠亭那裡,明知別人講的是隱私,大家閨秀不應該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嘛?她不僅仔細的聽了,還嫁禍別人,還認為小紅是頭一個刁鑽古怪的東西,你自己偷聽難道很光彩嘛!
  • 湘雲的結局:寒塘渡鶴影
    又因為「湘江水逝楚雲飛」的判詞,以及「寒塘渡鶴影」的讖語,使人懷疑湘雲可能在喪夫之後赴水自沉了。但是開篇甄士隱所作《好了歌》注釋中,有一句「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這句後面脂批註雲「寶釵、湘雲一干人」,可見湘雲和寶釵一樣,都一直活到了「兩鬢成霜」的年紀,不會年輕輕地自盡。
  • 「三觀不合的戀愛到底有多累?」閨蜜和男友旅行一周,堅決提分手
    之前也有寫過一篇有關情侶三觀的文章,大概講述的就是一對情侶,因為三觀不合,就連說句話都會發生爭吵。最後他們因為實在談何不來,就分手了。之前逛微博的時候,看到情感類的話題,他們大多討論也是情侶之間三觀的問題。很多網友都在評論區講述自己的愛情,因為三觀不合而為愛情吃了很多虧。
  • 獨愛湘雲
    書中第三十二回,當寶釵得知襲人請湘雲幫著做些針線活計時,曾悄悄對襲人說:「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的神情,再風裡言風裡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裡竟一點兒作不得住。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她們娘兒們動手。為什麼這幾次她來了,她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就說在家裡累的很。我再問她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她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嘴裡含含糊糊待說不說得。
  • 湘雲那麼快樂,恰是因為眼中沒有愛情
    所以,蘆雪庵的聯詩就是按這個調調兒來的,大家報數按順序說,誰都沒漏,文採一般的李紈、李玟、李琦、邢岫煙都能接上。但是,這得多悶啊!想想春晚的歌曲串燒吧。一圈輪下來,湘雲肚子裡的酒肉,哦不,詩,悶不住了,開始往外冒。本來該寶琴上陣,她一把站起來,卡掉了寶琴的節目,搶道:「龍鬥陣雨銷。野岸回孤棹」。
  • 《紅樓夢》| 薛寶釵搬離蘅蕪院,為何會打發史湘雲也離開?
    結語:人際相處中,避免尷尬不讓對方為難非常重要,因為大家都是有修養的人,不能像市井小人一樣不顧他人感受。當對方不好明說時,我們要懂得主動,避免尷尬和為難,這叫識趣。寶釵搬走很容易,但有一個難題,賈府的親戚史湘雲也住在蘅蕪苑,她不可能跟著寶釵回薛家。寶釵走了,湘雲怎麼辦呢?
  • 史湘雲絕不是個好閨蜜!
    第63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她的美,她的醉,她的憨,映襯在芍藥裀中,更是成了《紅樓夢》中不可多得的一副美景。史湘雲的單純、直爽值得稱讚,但是,如果是做朋友,她卻有被人詬病的地方,那就是見異思遷,親寶釵遠黛玉,寶釵走後,又在黛玉面前議論寶釵,讓很多人不滿。我們常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是,在史湘雲這裡,便是:朋友的敵人,也是敵人。
  • 《紅樓夢》黛玉和湘雲的「世紀和解」:真誠率真的人終將走到一起
    好閨蜜。史湘雲和林黛玉,兩個都是真誠、率真、真性情的好女孩,成為了好姐妹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先從史湘雲「針對」林黛玉起說說。史湘雲三番兩次「懟」林黛玉,一會兒說林黛玉比不上寶釵:「你也不用見著一個說一個,我自然比不過你,我說一個人,如果你能挑出她的錯我就服你(大概意思)」暗指林黛玉比不上薛寶釵;一會兒生氣林黛玉使小性子給寶玉(因為直爽的湘雲口無遮攔,直言說齡官長得像黛玉,賈寶玉怕史湘雲惹林黛玉不高興,使眼色提醒史湘雲,被林黛玉見著,林黛玉就生寶玉的氣
  • 賈寶玉在賈母跟前說寶釵是「楊玉環」,寶釵為什麼會「大怒」?
    寶玉這個人說話直率這點和湘雲還很都有點相似,如果要是和寶玉計較他說的什麼過失的話那就太多了,和寶玉說話你得小心,小心的不是他本人是他周圍的人,他是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由感情的發展和心裡的痛快程度而發,如果你要和寶玉這樣的沒什麼心機的人去計較的話,那你太沒修養了,這也是寶釵為什麼當寶玉說她是楊貴妃的體態的時候先是想發作,又沒有馬上發作的原因,其實我倒還真想看看寶釵發作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 三觀合不合,要看這4件事情,最後一件事最重要
    人們常說要找個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但三觀究竟指的是哪三觀呢?其實三觀指的就是:世界觀、感情觀、價值觀。又怎麼樣知道三觀是不是一致呢?關於聊天當你興致勃勃的和對方聊起一天的所見所聞,而對方表現冷淡,一點傾聽的欲望都沒有,甚至是一句「別煩我行不行,我想一個人靜靜」,瞬間你所有的熱情被澆滅。三觀不同的人不止不懂你的快樂,同樣對你的難過也一無所知。
  • 湘雲到底有幾個叔叔?
    史家是賈母的娘家,湘雲的父親和叔叔都是賈母的侄子,湘雲是賈母的侄孫女,原文第四回裡,門子向賈雨村介紹護官符時,第一次提到了史家的背景,加上脂批,我們對史家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且看原文:  阿房宮,三百裡,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甲戌側批: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
  • 三觀不合不能做朋友,三觀不正更沒法做朋友
    可是這大千世界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心事,每個人也都有疲倦、落寞,希望有個人能懂。很多時候,你不被別人理解,不被別人支持,沒關係,你覺得只要他懂就夠了。可是到最後,最不理解你、最不支持你的人,卻是他。於是,你的悲喜都只能掩藏於心,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再想跟他傾訴,更不要說是向他求助。明明是那麼親近的兩個人卻越走越疏遠,再重要的人,也因為三觀的不同變得不重要了。
  • 湘雲醉臥,美得不可方物
    所有有關史湘雲的情節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湘雲醉臥了。這個場景很美,而且也最能夠體現史湘雲的性格。曹雪芹寫得就很美:「湘雲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亂散,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 性格不合三觀不合的人一定不能在一起嗎?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因為性格不合而分手的經歷呢?或者你一定聽說過誰和誰因為性格不合最後分開了。在我接手的諮詢案子中,有四成是因為「性格不合、三觀不合」導致分手甚至是離婚而來選擇挽回的。下面舉兩個例子:1、他說我太安靜了,很多事情都很被動,而他自己是非常樂觀開朗的一個人 ,兩個人在一起之後,他說自己都變得很沉悶,有時候和自己的圈子的朋友開心玩耍,都因為要考慮我,最後變得非常掃興,所以他受不了,我這安靜沉悶的性格。所以說性格不合分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