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大會: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建立夏王朝之盛會

2020-12-28 史家之韻

遠古時代,在我國黃河中遊地區有著許多的氏族、部落,他們在發展過程中,佔據著中原地區,逐漸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很大的部落聯盟,這就是被後世稱為的「華夏部落聯盟」。

起初,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由陶唐氏部落的酋長堯擔任,堯也就是被後世尊為「三皇五帝」之一的「堯帝」。

當時,在黃河中下遊地區,滔滔洪水災害嚴重影響著中原大地上人們的生活,因此,堯帝命鯀[gǔn] 治理水患。

鯀奉命而行,他採用築堤圍堵的辦法來治理水患,不但沒有把洪水堵住,反而使圍堵的水越積越多,最後把堤壩衝垮,造成的災害更大。

鯀四處辛苦奔波了九年,始終也沒有把洪水制服。這時,由於堯帝年事已高,把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之位讓給了舜。

舜帝見鯀治水九年,不但未能成功,反而使人民不能安居而繼續遭到水患的侵擾,就先把鯀流放到羽山,後又將鯀誅殺。

舜帝雖然把鯀殺掉了,但是還得派人治理水患,經過人們的推薦,又命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水患。

禹總結其父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在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禹治理水患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在華夏部落聯盟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此時的舜帝歲數也越來越大,「帝舜薦禹於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當時的華夏部落聯盟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在長江中遊以南的少數民族三苗部落,他們屢屢侵犯中原地區,在堯帝、舜帝時代就頻繁地發生過戰亂。

當大禹治水成功之後,華夏部落聯盟生產力逐漸提高,逐漸由原始社會轉向奴隸社會時,大禹為部落聯盟開拓新的生存空間,也有意徹底解決三苗之亂,他帶領華夏部落聯盟的精銳部隊,藉助三苗地區發生地震的機會,一舉擊潰了三苗部落。

禹伐三苗的勝利,也使以大禹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的勢力擴展到了長江以南的地區,大禹為了更好地管理各地的部落,便下令將天下土地劃分為九州。

大禹為了鞏固對江南地區各氏族、部落的統治,「禹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省方」就是巡視,即大禹以天子的身份到東南地區巡視。

大禹在巡視的過程中,與各地部落的酋長、諸侯約定時間來塗山(位於今安徽蚌埠市禹會區)相會。

到了相會的時間,從四方各地趕來的氏族、部落酋長多達萬人,他們都帶來了豐厚的朝賀禮物,大國進玉,小邦獻帛,即史書上記載的「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這些酋長、諸侯見到大禹之威嚴,夏軍之雄壯,紛紛歌頌大禹的功德,表示願意臣服於夏王朝,歲歲稱臣,年年納貢。

塗山大會,是大禹向天下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個重要標誌,他未使用武力而使四方諸侯(氏族、部落)臣服,顯示了華夏部落聯盟的強大以及大禹的個人魅力。

大禹為了擴大夏王朝的疆域,將各地的氏族、部落統一於夏王朝,就分封前來相會而未有封號的各氏族、部落酋長為諸侯或方伯,

各地的部落為了表示對大禹的敬意,就將當時極為貴重的「金」(即青銅)作為貢品帶到陽城獻給大禹。

隨著天下進獻的「金」越來越多,同時,為了紀念這次有歷史意義的塗山大會,大禹決定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的做法,用這些「金」來鑄造大鼎。

為了不引起眾部落首領的不滿,大禹仔細考慮之後,決定將九州所進獻的金都用在各州所鑄的鼎上,九鼎即為: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這九鼎代表著天下九州,其中,豫州鼎是中央大鼎,意味著豫州是天下的中央。

大禹將這九鼎都匯聚在都城陽城(位於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告成鎮),以此告訴世人:夏王大禹是天下的主人,天下實現了大統一。九鼎意味著王權無人可及、高高在上,古代華夏從此實現統一。

九鼎鑄成之後,即成為夏王朝的鎮國之寶,四方部落首領來朝覲見時,都要在九鼎前參拜。後世人們常用到的「一言九鼎」、「問鼎中原」等詞語就是由此而來。

九鼎作為夏、商、周三朝的鎮國之寶,先後流傳了約兩千年,只是在東周末年突然失去蹤影,九鼎的去向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周朝末期,周王室財政困難,就把九鼎融化後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另一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泗水之下;還有一說法是秦國於公元前256年滅東周,秦國將九鼎掠走,並最終陪葬於秦始皇陵。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大事件」:九鼎的來歷與失蹤之謎
    塗山是現在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的一座山峰,現在可能不大出名,但在4000多年前,那就是一個流量網紅地,因為那裡發生了一件年度大事件——塗山之會。如果那時候有微博,塗山之會的認證一定是:夏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
  • 治理洪水、劃定九州,大禹到底有多「神」
    這標誌著禹的時代的開啟,因為禹受封於夏(今河南禹州、登封一帶),所以他的部落就被稱為「夏」。禹建立偉大的功勳,他不僅治理了危害多年的洪水,徵討三苗,南巡東狩,會諸侯,劃九州,還用青銅製作兵器和傳國的寶器。可以說禹所作的一切,為其子啟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 天命玄宮:夏禹受禪與夏王朝的建立
    前文我們復原商湯滅夏的鳴條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526年(五星聚出現之後第九年),上推五百年,可知夏的建立應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然,五百年絕非確數,要確定具體年代,還得靠九天之上的星宿幫忙。古代佔星理論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產物,也是我們復原夏商周斷代的路徑和地圖。夜空中的星宿,就是不滅的路標,穿越千年,有如昨日。
  • 同樣是九尾狐,塗山九尾狐成就一個王朝,青丘九尾狐禍害一個王朝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相對於塗山九尾狐,人們更熟悉的是青丘九尾狐,因為流傳後世的故事絕大多數都是青丘九尾狐,以至於很多人對塗山九尾狐並沒有印象,在 《聊齋志異·青鳳》中,也有老狐狸精自稱"我塗山氏之苗裔"。
  • 塗山望
    長淮之水青如苔,行人但覺心眼開。和風麗日之下,令人感慨,淮河是否已跳脫了千年黃河奪淮的痛苦史,再一次翻開了文明的篇章,實現了重輝?《水經·淮水注》:淮出於荊山之左,當塗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而揚濤北注也。塗山對面是荊山,荊山海拔只有258米,二山相距不及半公裡,形同鎖鑰,淮河穿越而過,形成赫赫有名的淮河上三大峽之一——荊山峽。荊山嫻黛。
  • 重大考古新發現,夏王朝中心、地望、文化特徵終於撥雲見日!
    準此,從古文「夏」字演變的軌跡,以及文獻對於「夏」字的定義,我們大致理清了一個邏輯,那就是居住在「中國」的人,因為戴羽冠跳萬舞,祭祀大禹,有別於周邊的其他部族,於是這些「中國之人」以萬舞的舞姿創造出一個文字「夏」來自稱,其他部族接受了這種稱謂,稱「中國之人」為夏人,同時也接受了夏人先王的稱謂「禹」。
  • 大禹的婚姻居然是《山海經》中一隻異獸牽的紅線
    大禹的婚姻居然是《山海經》中一隻異獸牽的紅線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王朝,而在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之前,還存在著更加古老的王朝,比如夏朝,相傳,當初打禹治因為理洪水有功 ,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接著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建立了夏朝。
  • 為什麼中國被叫做九州?代表九州的九鼎如今何在?一文讓你全明白
    比如九州。1、傳統歷史觀念的九州在傳統的歷史觀念裡,九州的概念是這樣的,傳說上古時代,華夏大地爆發了一場罕見的洪水,這洪水給人民帶來了很多災禍,最後,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當年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走遍了天下的山河,並且給天下的山河情況做出了一番記錄。
  • 為什麼周天子分封享國八百年,朱元璋也分封,明朝卻不足300年?
    分封制並不是起源於周朝,這種制度的源頭到底是在原始社會,還是從首個世襲制朝代夏朝開始,現代學者還爭論不休。但很明顯,提起分封制所有人都第一時間想到周朝,周朝屬於奴隸制王朝,建立於公元前1046年,分西周與東周,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犯了糊塗,在周王室已經毫無影響力的情況下居然想伐秦,結果自然失敗,周朝滅亡,前後享國近八百年。
  • 歷史上的夏啟為何成為了私生子
    啟的父親就是那個接替鯀治水的大禹,而鯀是大禹的父親,啟的爺爺。啟比伏羲強,至少他的父母有名有姓,只是他們還沒結婚就一見鍾情未婚先育有了他這個龍種。  傳說大禹巡治洪水,有天走到安徽蚌埠的懷遠,在塗山的一處桑林與塗山氏偶然相遇,瞬間,英雄與美人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結果瞬間懷上了啟。  兩人野合的地方被後人命名為「臺桑」,真雅致。
  • 夏王統御天下的上古巫術真實存在?答案藏在禹王九鼎的神奇圖像中
    情急之下,他們想出了變通之法,用陶瓷精心燒制了一套,也算別出心裁。所以在中國古代,一個政權的建立稱為「定鼎」,而政權的更替叫做「鼎革」。那麼,歷史上關於九鼎的傳說,又是如何呢?相傳啟的父親就是治理水患的大禹。《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可見九鼎是大禹用天下九州貢獻來的銅鑄成的,以象徵它們的原材料產地。
  • 項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公元前206年,項羽巨鹿之戰一戰成名以後,率軍向函谷關挺近,把一心想做關中王的劉邦趕往巴蜀,佔領關中。此時的項羽和眾諸侯經過三年的反秦戰爭,終於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巨鹿之戰以後,項羽掌握天下實權,號令天下諸侯,此時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與天下諸侯分享勝利的果實。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01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01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
  • 夏朝打造的「傳國之寶九鼎」為何到了戰國末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夏商周三代,得九鼎才是得天下。但是為什么九鼎後來就失蹤了呢?夏朝建立之後,大禹收青銅,鑄成了九個鼎,象徵九州,自此就成了傳國至寶。周武王后來滅了商朝,得到了九鼎。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把九鼎帶到了鎬京,而且舉行了「定鼎」儀式,九鼎於是成了周王朝統治的象徵。不過後來,周王朝漸漸衰落,各路諸侯都想當老大,都開始覬覦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