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2021-02-13 觀嘟嘟

秦朝二世而亡,歸結於秦之暴政,不可否認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也被後世詬病很多。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01

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賜姓為嬴。由於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伯益就是嬴姓部落最早的首領。

在殷商時期,嬴姓部落逐步強大,成為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商朝的重視,成為了商朝的貴族。

到了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封為天子的附庸,這才得到了一塊封地,得以祭祀嬴氏祖先,號稱「秦嬴」,秦國立國。

從秦人得姓到秦立國,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又經過一百多年,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五代國主的努力,到了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時才正式被立為諸侯,躋身諸侯國的行列。

再經過一百多年、九代秦國君主的奮鬥,秦穆公(前659--前621年)才得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之後,又經歷了四百多年、二十二代國君的奮鬥,秦始皇才統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帝國。這個過程不僅漫長,而且艱難。

02

分封制是秦國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夏、商、西周時期,是以分封制為基本的社會政治制度,由於秦國與宗主國關係比較疏遠,難以有大的作為和發展。到了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權威逐步喪失,諸侯國的勢力得以迅速發展。秦國經過幾十代君主的奮鬥,才得以稱王稱帝。

這與秦始皇稱帝後,歷朝歷代王朝完成統一天下的情形大為不同。

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已經不再存在諸侯國。

秦朝滅亡後,項羽重新拾起了分封制,大批分封諸侯王;劉邦立國延續了分封制,同時實行郡縣制。在劉邦臨死之前,與大臣白馬為誓,非劉氏不得為王。後世基本遵循這一規則,異姓諸侯很難立國封王。異姓諸侯一旦到了立國封侯的時候,也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漢末三國時期的魏國、曹魏時期司馬氏建立的晉國等等,都是這種情況。

後世的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等也都是如此。

由於時代的不同,秦朝的立國與後世曹魏、西晉、隋、唐等立國的情況不同,因而秦朝統一天下的過程就顯得更加漫長,也異常艱難。

03

秦國一統天下的艱難過程

秦國經過近七百年的時間,五代公侯、三十代國君的努力,到了嬴政為秦王時,秦國已經是最為強大的諸侯國。但是,同一時期,還有齊、楚、燕、趙、韓、魏等戰國六雄存在,而且勢力也很強大。為了對抗秦國的兼併,東方六國往往聯合起來,一致抗秦,這給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經過十幾年的準備,於公元前230年開始了徵討六國的戰爭。經過十年的時間,終於在前221年滅掉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

從時間上來看,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與後世歷朝歷代差不多,但艱難程度恐怕是要大得多。因為其他六國,立國時間都非常久遠,政治、軍事、經濟基礎都相對穩固,是獨立的王國存在,在防禦秦朝入侵方面,很容易形成聯盟,也容易得到國內勢力的支持,這加劇了秦朝統一的困難。

但後世王朝在完成改朝換代的時候,要麼就是其他諸侯勢力較為薄弱,要麼就是小國政權林立,一方獨大,因而進行的戰爭慘烈程度相對小一些。

因此,秦王朝的存在儘管是曇花一現,但在其整個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國小志大,砥礪前行,不忘初衷,的確非常勵志。

由此可見,只要持之以恆,無論過程多麼艱難,都可以實現偉大的目標。不過,幾十代人堅持做一件事,的確也是相當不易的。

發文不易,打賞隨意

贊 賞 我 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 秦國統一六國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說比歷史上任何朝代都難呢?
    秦國統一六國可以說積世紀六世之餘烈,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這本身是草根逆襲的歷史,也是在開天闢地創造歷史,其中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秦國統一六國比後世歷代都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秦朝以前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相互都不是很兼容。周朝並沒有統一天下,前邊的商朝也沒有。周朝採取的模式就是天子有自己的封邑,在周天子封邑的外圍是自己宗親和功臣的封邑,再向外一層就是商朝舊臣的封地和新歸順的其他部族。
  • 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因為他們掌握了那個時代不該存在的東西
    眾所周知,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一個橫掃六國,實現了中國統一的鐵腕政治家,那麼為什麼秦能統一天下呢?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就因為掌握了一些當時不該有的東西除了秦國成功策略,,商鞅改革力量強,也因為秦國的一個科技的時代,許多歷史學家已經發現兵馬俑陪葬坑中出土的兵器,許多不符合秦朝時代的時候,這些武器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了戰國時期,即使是現在也需要一些時間來做!
  • 歷史:為何是秦國統一天下?商鞅變法到底有多牛?
    《史記》司馬遷說:「鞅少好刑名之學」 意思大概是,商鞅從小就喜歡學習名家的法律、法家思想。 商鞅變法的前提條件是取得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在剛開始的秦國是不受諸侯待見的。秦國一隻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之地,秦剛開始也只是給周天子養馬的,甚至諸侯聚會秦都不能上主桌。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孝公立志變法圖強,所以才有了商鞅大展拳腳的平臺。
  • 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這次真說清楚了
    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創建者,秦始皇在中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人們對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這些標籤上:第一個皇帝,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焚書坑儒等。但這個3歲逃亡,13歲登基,39歲統一天下的男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又憑什麼能夠在盤根錯節的國內外形勢中,脫穎而出統一六國呢?這些內容細節人們卻知之甚少。
  • 持久戰的典型,秦國用140年統一天下
    ,使用持久戰統一天下?秦獻公嬴師隰(xí),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為秦孝公趙渠梁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秦國真正的壯大,立下一統天下之大志,是在秦孝公時期。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繼任秦公,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最終完成統一。這中間,秦國用了一百四十年的時間,正是秦國七代明君長達一百四十年的堅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出現了,它就是秦朝。
  •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有昏君,為什麼秦朝統一還需要經過一百多年?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了天下。那麼,秦國為何經過7代國君、花費了一百多年才完成了大一統?因為秦國的統一實在是太難了,千古一帝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那背後可是實打實的功績和努力。秦朝的統一比後世封建王朝的統一更難,主要難在兩方面:其一:破天荒的創舉。秦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在此之前,周朝的分封制和維護分封制的思想、制度已經統治華夏大地將近800年。在秦以前,雖然也有夏商周王朝,但他們都沒有實現中央集權,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地區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諸侯、部落等獨立性很強的政權或勢力。
  • 為何秦國用了500年,而劉邦、李淵等人數年之間就統一了天下?
    李斯、尉繚等人趁機勸諫秦王嬴政說: 如今秦國已經獨霸戰國,山東六國的實力只相當於秦國的一個郡縣而已。(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 消滅他們就像掃除灶臺上的跳蚤一樣容易,現在正是天下一統、克成帝業的好時機啊,您還在等什麼呢?
  • 劍王朝講的是哪個歷史朝代 電視劇故事內容背景歷史原型介紹
    電視劇《劍王朝》正在熱播中,這部電視劇有歷史原型嗎?劍王朝講的是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故事?劍王朝有歷史原型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劍王朝講的是哪個歷史朝代  《劍王朝》講的是秦朝,以戰國末期為背景,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秦國展開,但做了一定的改良,最後結局也改變了。
  • 秦國在統一天下之前,為何總遭諸侯鄙視?
    毫無疑問,秦國在春秋戰國的數百年間始終是不受待見的,這不僅體現在天下即將統一之前,秦國因對其餘諸侯的損害而招致仇恨,也表現在秦國尚屬弱小之際,蜷縮西陲仍舊不被諸侯視為「同類」。在列國紛爭的亂世,依靠武力實現兼併之舉的國家比比皆是,為何獨獨秦國備受詬病?
  •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終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時期的秦國已經是七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讓秦國真正以諸侯國的身份躋身於東方列國之中。2. 秦孝公秦孝公可能是大家除了秦始皇以外最為熟悉的一位秦國國君了,在秦孝公繼位時,天下諸侯的爭霸形式已經形成。那時候的秦國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秦國被許多諸侯國所輕視。秦孝公為了改變這一形式,發布求賢令。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秦國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變法強國之路。
  • 秦朝先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什麼短短15年就滅亡?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一整個秦朝還沒有其它朝代一位君主在位的時間長,但是,它的出現對中國後世2000年的封建王朝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山之祖。秦始皇可以統一中國,可以說能力實力都是非常強的,為什麼秦朝只存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被取代了?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作者/樓下新垣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隨便提起一個朝代,它的統治時間都在幾百年,這是大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認識,其實這些歷史上存在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中是佔少數的,畢竟它們統治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比較多,這樣一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自然就多了,於是這些統治時間比較久的朝代也就更有知名度了
  • 秦國歷代國君皆英主,為什麼足足花了163年,歷經6世才完成統一?
    作為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秦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勉強完成了大一統的壯舉,並不是秦國的君主不作為,相反秦國先後出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以及秦始皇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那麼,為什麼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會如此緩慢呢?
  • 民國算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它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嗎
    民國在大部分時間裡,有一個統一的政權。不過,就算民國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其實也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呢?作為一個亂世,其形態更像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五代、南北朝、三國這樣的時期。為什麼說它很像這樣的時期呢?其一,民國是割據的時代。歷史上的亂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各種諸侯割據一方。這些諸侯們,都擁有一定的地盤和軍隊。同時他們還在不斷地招攬人才,招兵買馬,以期擴大自己的勢力,積累戰爭和爭奪的本錢。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的。
  • 華陽夫人是怎麼縮短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的?
    宣太后表侄孫女華陽夫人,如何縮短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 秦國歷史上,嬴駟、嬴稷和嬴政哪個團隊更強?從秦國崛起得出答案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大秦帝國,大漢王朝:為什麼有的朝代叫帝國,有的只能叫王朝?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老哥都想過,所以昊童就借這個機會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王朝與帝國的區別,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有幾部電視劇叫大秦帝國,還有幾本書叫大漢王朝,嘿嘿)。帝國帝國是個外來詞兒,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沒有那個朝代真正的稱自己為帝國。
  •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因為這三樣東西,其他六國都沒有
    2000多年前的戰國,可謂是群雄逐鹿,自周天子烽火戲諸侯之後,天子的號令已經對諸侯國逐漸不起作用了,這些諸侯國都想來嘗嘗號令天下的滋味,整個天下持續了長達
  • 中國歷史上很準的預言
    在中國這麼就的歷史裡面,很多的朝代的興亡都多多少少跟一點神秘的現象有關係,因為當時中國古代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科技,所以這些神秘的現象,被老百姓叫做天象,也就出現了很多神秘的預言,就叫做了天意。這些東西是沒有任何的科學能夠解釋的,但是有很多的神一樣的預言就全部都實現了。這些神秘的預言就算是放到現在,也是沒有辦法來解釋它為什麼這麼準的,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預言,為什麼會這麼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