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六國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說比歷史上任何朝代都難呢?

2020-12-24 鮮花暢談歷史

秦國統一六國可以說積世紀六世之餘烈,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這本身是草根逆襲的歷史,也是在開天闢地創造歷史,其中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秦國統一六國比後世歷代都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秦朝以前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相互都不是很兼容。

周朝並沒有統一天下,前邊的商朝也沒有。周朝採取的模式就是天子有自己的封邑,在周天子封邑的外圍是自己宗親和功臣的封邑,再向外一層就是商朝舊臣的封地和新歸順的其他部族。

在諸侯的封地上,諸侯會給自己的臣子大夫封地。諸侯的封地叫國,大夫的封地叫家,合在一起就有了後來的國家。大夫效忠於諸侯,但不會效忠於天子,但諸侯效忠於天子。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天子拿諸侯國並沒有太多的辦法,每一個諸侯國都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大夫們會幫助諸侯國對付天子,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天子權力是受限的。

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的是郡縣制。郡縣制的特點就是所有的地方都屬於中央直屬領導,這不僅損害了之前諸侯王的利益,也損害了各諸侯國貴族們的利益,他們的封地都被沒收了。

這就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難題,也是秦國迅速滅亡的原因所在。山東六國的貴族秦國統一天下後,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直到最終滅亡了秦國。

秦國最先消滅的是韓國,隨後不久韓國的貴族就發生了叛亂。秦國消滅楚國後,原本擔任過的昌平君也回到楚國發起了叛亂,自封為王。雖然這些叛亂都被鎮壓了,但可以看出秦國統一六國的陣痛有多大。

商鞅變法建立的制度在秦國上百年都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推行到山東六國馬上就水土不服。陳勝吳廣打響了反抗秦國的第一槍,馬上就是星火燎原,遍地都是起義。

從秦國自身來看,秦國本是一個西部的小國,連參加中原會盟的資格都沒有。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秦國的弱小,像這樣的國家能夠自保都不容易了,更不要說統一天下。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秦國,先是和西部的少數民族展開浴血奮戰拓地千裡,然後又推行了商鞅變法,奪取了河西之地,迅速成為一個大國,並最終依靠關中這塊根據地一步步統一天下。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就是不斷給身體增加器官的過程。這些器官並不是來自一個母體,因此就會出現大量的排異現象。在醫學上給人移植器官會出現不兼容的現象,甚至排異劇烈導致人死亡。

秦國在吞併六國的過程中,同樣也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問題。比如秦始皇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就遭到了山東六國的抵制,隨後秦國推行的法家制度在山東六國同樣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在秦國和山東六國的相愛相殺過程中,雙方拼得兩敗俱傷,這才給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劉邦建立漢朝並沒有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基本上沿用的還是全國的制度,其實稍微溫和了一點,但山東六國的臣民已經沒有力量反抗了,只能接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因為這三樣東西,其他六國都沒有
    500年的割據歷史,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才結束了戰亂紛爭的局面。在春秋時期,秦國只不過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小國,到戰國之後,成長為一個能與楚國分庭抗禮的大國,這其中,商鞅的變法功不可沒,但是也只是一方面,要說到秦國能統一六國,這三樣東西起了很大作用,沒有它們,秦國的軍事實力不會這麼強,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將會往後推移幾十上百年時間,甚至可以說,能不能統一還是一個未知數。然而有了這三樣秘密武器,統一六國的時間不過十年,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來說,堪稱奇蹟。
  • 歷史上,六國中各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但都沒有秦國徹底
    從地理方面講,秦國所處的位置屬於易守難攻的典範,有函谷關作為屏障,六國攻破的代價難以承受,要知道古代的後勤系統可是差的要命的。也可以從蕭關進攻,後世劉邦就走的這條路。但當時要進攻蕭關就大軍必須進入楚國全境,這對於任何一個君主來說都是不會同意的。
  • 秦朝先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什麼短短15年就滅亡?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一整個秦朝還沒有其它朝代一位君主在位的時間長,但是,它的出現對中國後世2000年的封建王朝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山之祖。秦始皇可以統一中國,可以說能力實力都是非常強的,為什麼秦朝只存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被取代了?
  • 《大秦賦》李斯歷史原型:輔助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
    雖說劇中有很多不是根據歷史來的,但是歷史中的人物卻也讓觀眾們了解和認識了不少。今日就要來說一說,這《大秦賦》中重要的角色之一——李斯的歷史原型,以及他的人生經歷。 家裡有漂亮的妻子,乖巧的兒子,李斯自己也是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原本這一家三口過得還是很幸福的,但是有一天李斯吃壞了東西拉肚子,他看到了在茅廁吃糞便的老鼠。讓他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吃糞便的老鼠聽到人的聲音就嚇得躲起來,而偷吃糧食的老鼠卻一點都不害怕人呢?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李斯,感慨道:「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六國國君最後都是什麼樣的下場?
    兩千多年前的時候,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強人,他就是秦始皇,他掌控了秦國的權勢之後,利用自身的優勢力量消滅了其餘六國,完成了對紛亂天下的統一。實際上從春秋到戰國,這些國家早已經從一個個諸侯國演變成為了獨立的國家,因此秦國完全就是一家一家打過去,最終才完成了大一統。而秦始皇嬴政也終於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治的王朝。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有昏君,為什麼秦朝統一還需要經過一百多年?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了天下。那麼,秦國為何經過7代國君、花費了一百多年才完成了大一統?因為秦國的統一實在是太難了,千古一帝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那背後可是實打實的功績和努力。秦朝的統一比後世封建王朝的統一更難,主要難在兩方面:其一:破天荒的創舉。秦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在此之前,周朝的分封制和維護分封制的思想、制度已經統治華夏大地將近800年。在秦以前,雖然也有夏商周王朝,但他們都沒有實現中央集權,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地區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諸侯、部落等獨立性很強的政權或勢力。
  • 秦始皇準備統一中國,面對其他六國時,為什麼要先滅掉韓國呢?
    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集團之後,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秦國的權力。公元前二三四年,秦王嬴政就著手制定統一天下的戰略,首先消滅最頑強的對手趙國還是消滅最弱的韓國,就成了朝堂上最大的爭議。韓國原本是六國中間最弱小的一個,在經過秦軍的幾十年打擊後,就只剩下了南陽地和鄭州附近的一些地區。可以說韓國就是秦國嘴邊的一塊肉,隨時都可以吃下。公元前231年,秦軍正式向韓國發起進攻。這一年的9月,韓國南陽郡守騰向秦國投降,並且獻出了南陽地,當然當時的南陽比現在的南陽地區要大得多。
  • 奮六世之餘烈不如說依商君之法,奮三世之威壓,秦國才能一統六國
    《大秦賦》最近熱播,作為大秦帝國四部曲的最終章,再現了大秦統一六國的輝煌史詩,詩云:「奮六世之餘烈」,秦始皇才能統一六國,此六世為誰?,非要顯示自己的力量,最後舉鼎而亡,他在位有什麼貢獻?秦孝文王,本沒有繼承王位的可能,但在秦昭王四十年,太子亡故,才得以成為太子,在太子的位置上待了十幾年。秦昭王死後,才當了3天的大王就去世了!太快了!他在位這麼短的時間,能有什麼貢獻?
  •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終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時期的秦國已經是七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那麼在秦始皇之前的三十多位國君中有哪些國君對秦國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呢?想在這裡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也請大家多多指教。1. 秦襄公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封賞了岐西之地。雖然當時這片土地是在西戎手裡。但是卻給了秦國奪回土地的官方通行證。
  • 「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次合縱, 終於消滅了秦國!
    戰國——秦如果說除了秦國,你認為還有哪個諸侯國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當然是:楚!我知道:我們都是站在提前知道結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而當時的人,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結果。但是,當你看完楚漢風雲,你才發現:原來答案就在後面。秦國在統一前,東方六國都是獨立的諸侯國,它們有著各自的利益糾葛,所以它們考慮問題的角度永遠不能保持一致。特別是夾在中間的韓、魏兩國,誰都得罪不起,但跟誰又都得不到最真誠的保護,所以只有察言觀色,看人臉色行事。
  • 《史記》的秦始皇,剛兼併六國,就膨脹了,李斯在幹嘛
    但為何秦國統一後,大秦帝國只存在十五年就滅亡了呢?這種速亡是誰造成的呢?秦國統一六國是必然的:秦國之所以能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並非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這其中隱含千百年來哲學中分與合大勢所趨的邏輯必然。所幸的是秦國加上秦始皇在內的七代君王,在執政上都能按著秦國的既定路線(滅六國,統一天下),都能盡心盡力使秦國強大。難道靠這個路線和君王本身強,秦國就能滅六國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多的力量才能完成。如何利用這些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 重用客卿:秦國強大與能夠統一六國的秘密
    ,進而吞併六國統一天下,這固然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就「人和」而言,秦國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其人才戰略確實比其他諸侯國更勝一籌。       秦國的人才戰略與其他諸侯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他諸侯國基本上都局限於使用本國人才,即使重用外來人才,也只是個別君主,而秦國從秦繆公開始,幾乎歷代君主都想方設法吸引外來人才,努力為各國賓客營造發揮才能的環境。
  • 秦國滅亡時,為何曾經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沒有出現?他們去哪了
    所有罵秦始皇是暴君的人,因為你根本就不懂歷史的真相,秦始皇乃中華民族第一英雄,沒有秦始皇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版圖,你要明白當年七國紛爭啊,秦始皇為了統一華夏老秦人死了何止上百萬,24代秦軍,24代秦軍的將領和秦王,為了統一天下而不懈的努力。
  • 大秦帝國,大漢王朝:為什麼有的朝代叫帝國,有的只能叫王朝?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老哥都想過,所以昊童就借這個機會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王朝與帝國的區別,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有幾部電視劇叫大秦帝國,還有幾本書叫大漢王朝,嘿嘿)。帝國帝國是個外來詞兒,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沒有那個朝代真正的稱自己為帝國。
  • 秦惠文王是否有能力像秦始皇一樣用十年統一六國?
    秦惠文王處在一個歷史的拐點處,是否繼承商鞅之法。在回答秦孝公"如何統一天下"時,商鞅回答"代代明君"。秦惠文王成了首先的驗證。毫無疑問,秦惠文王對得起自己的父親,他憑藉著強大的秦國軍隊將統一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了。
  • 為何秦國用了500年,而劉邦、李淵等人數年之間就統一了天下?
    即使弱小如魏、燕國,也是不到山窮水盡,都不願投降於秦;就連一貫附秦的齊國,也在最後時刻陳兵抵抗。 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六國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激烈抵抗,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現象。
  • 戰國時代秦國在文化方面比關東六國落後嗎?
    以後的歷史大家基本都知道,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東出經過四年楚漢戰爭在垓下一役殲滅項羽軍事集團,創立了大漢王朝;再下來西魏、隋、唐基本都是這個節奏,以關中秦地為中心,統一全國,把中華民族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盛世。秦地的歷史是何等的輝煌。下來我們就要具體談談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文化和關東六國相比是先進還是落後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