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集團之後,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秦國的權力。公元前二三四年,秦王嬴政就著手制定統一天下的戰略,首先消滅最頑強的對手趙國還是消滅最弱的韓國,就成了朝堂上最大的爭議。
最終秦王嬴政綜合了各方面的意見,決定先打垮趙國,再出兵消滅韓國。公元前二三三年和二三二年,秦軍連續多次對趙國發起了進攻,雖然沒有能夠消滅趙軍的主力,但也讓趙軍沒有能力向秦軍發起進攻。
韓王安原本在10年前派出鄭國到秦國幫助秦王嬴政修鄭國渠,修通一條貫穿關中的大渠,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這樣就可以減輕秦國對韓國的壓力。
讓韓王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原本秦國統一六國最大的阻礙就是糧草不足,鄭國渠的修通讓關中的糧食產量大大提升,反而加快了韓國滅亡的速度。
韓國原本是六國中間最弱小的一個,在經過秦軍的幾十年打擊後,就只剩下了南陽地和鄭州附近的一些地區。可以說韓國就是秦國嘴邊的一塊肉,隨時都可以吃下。
公元前231年,秦軍正式向韓國發起進攻。這一年的9月,韓國南陽郡守騰向秦國投降,並且獻出了南陽地,當然當時的南陽比現在的南陽地區要大得多。
南陽秦國拿下,韓國的都城新鄭就完全門戶大開,大批的秦軍駐紮在南陽地區,一方面是在鞏固這塊區域,另一方面就是在經營這裡把這裡變成進攻韓國的根據地。
公元前230年,被秦王任命為內史的騰成為了帶路黨,率領秦軍越過黃河直撲新鄭。韓國軍隊沒有任何抵抗之力,整個戰鬥進行的超級順利,沒有任何懸念。
就這樣韓國滅亡了,韓王安被俘,隨後整個韓國被併入了秦國,秦王嬴政在這裡設置了潁川郡,韓國變成了秦國的一個郡。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韓國的面積之小,當然在漢朝時期這裡出現了很多的人才。
韓國是秦國滅亡的第一個被滅亡的戰國七雄之一,秦國統一六國的序幕就此拉開。實際上秦王統一天下的戰鬥早就打響了,秦國滅亡了周王室實際上就表達了自己消滅六國的野心。
韓國滅亡之後,秦軍隨後就和最強大的對手趙國展開了正面對決。公元前二二八年,趙軍主力被殲滅,趙王遷投降。接下來的對手就是魏國,三晉大地盡歸秦國,放眼天下秦王嬴政再無對手,完全統一隻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