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逆襲:9歲被舉國追殺,13歲君臨天下,39歲統一六國

2021-02-23 美文在線讀

他認為自己功蓋三皇五帝,於是改稱呼為「始皇帝」,自稱「朕」。

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了幾千年。

因為很多影視劇的渲染,很多人會認為,秦始皇繼任秦王、統一六國是順風順水的事,但事實上,他曾是最不可能完成這件事的人。

秦始皇的逆襲,才是最讓人心動的過程。

你所看到的所有風光,背後都隱藏著無比的兇險,表面越是明媚,背後越是陰暗。

趙政(後來叫嬴政)出生時,他的父親秦異人是秦國留在趙國的「質子」。

最初,作為質子的異人沒有任何可能繼任為秦王。

直到呂不韋從中發現了「商機」:他找到異人,告訴他自己的謀劃:

呂不韋入秦,說服最有魄力的華陽夫人,讓她認異人為養子——這讓異人具備了可以繼位的條件。

華陽夫人為什麼一定要認異人為子?

第一,作為楚國貴族的華陽夫人沒有子嗣,為了能夠維持秦國內的楚系力量以及自己家族日後的富貴,她必須認養一個皇子。

第二,她認養的這個養子背後必須沒有其他勢力支持,如果是宮中齊系或趙系夫人的子嗣,她沒有辦法領養。

異人生母背後的國家已經被滅,所以當時最沒有依靠的異人反而具備了最大的優勢。

或許這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

但這句話還有半句叫「福兮禍之所伏」。

異人被華陽夫人認作養子,這也意味著危險的臨近。

於是,秦國不斷進攻趙國,甚至發生了「長平之戰」——這是因為秦國國內的皇子不希望異人活著,只要秦攻趙,趙國一怒之下,就會殺掉異人,這叫「借刀殺人」。

嬴政3歲那年,父親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偷偷逃回秦國,他和母親趙氏,從此就開始了兇險的逃亡。

異人回到秦國後,被立為太子,趙國將公主嫁給異人,生下了兒子嬴政的弟弟成蟜。

於是,年已9歲準備返回秦國的嬴政就成了趙國舉國追殺的對象——趙人希望成蟜能夠在異人之後繼任秦王。

嬴政費盡千辛萬苦回到秦國,但秦國本土勢力對他也並不認可。

所以我們看到的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是因為他從出生開始,所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回到秦國的嬴政並不被認可,他在最後能夠繼任秦王,背後其實隱藏了各種鬥智鬥勇——

嬴政只有顯示出自己的才華,才能在已經是秦王的父親面前得到認可;

但他越是才能卓著,六國的謀臣就越會想方設法阻止他繼任秦王——當時秦國強大,如果有能力的嬴政登上王位,六國的滅亡必然會加速,所以他們一定會竭力阻擋。

在嬴政身上,一直有著這樣的矛盾:內有秦人的不認可(畢竟他是從趙國歸來的公子),外有六國的虎視眈眈。

如果是你,你能解決這種矛盾嗎?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因為那些艱難困苦,磨礪了嬴政的能力。

13歲那年,登基為秦王的異人因為宮亂(這場魏國人發起的宮亂也很有趣)被殺,嬴政正式成為秦王。

13歲,很多人在這個年紀還是懵懵懂懂,但嬴政已經智計深沉——這就是那些苦難的生活經歷帶給他的成長。

智慧必然會從苦難之中生出。

13歲的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他駕馭著秦國這架無敵戰車,對內安撫秦人情緒,對外「遠交近攻」,將六國逐一擊破。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嬴政39歲那年,他終於滅掉六國,完成統一。

隨後,便是影響幾千年的「郡縣制」以及「書同文,車同軌」。

這一路走來,眾人只看到了他的輝煌燦爛,卻很少有人能看到他曾經的落魄困窘。

他成了「始皇帝」,成了「千古一帝」。

但這個名字背後,是一路走來,兩行帶著血的足跡。

統一六國之後,始皇帝似乎變了。

在很多傳聞故事中,始皇帝似乎特別「怕死」,他召集方士,企圖尋到靈丹妙藥,能夠讓自己「長生不老」。

這些傳聞,暫且不亂,司馬遷在《史記》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

秦朝的使者在路上被神秘人攔住,神秘人拿出玉璧,告訴他說:你回去告訴滈池君(水神,秦人尚水,代指始皇帝),祖龍今年必死。

這話傳到秦始皇耳中,他沉默片刻,臉上略帶著驚恐的顏色,最終,只是幽幽說出一句:

「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山鬼所能預知的,不過是一年之內的事。

第二年,秦始皇出遊,他在山東之罘獵殺一頭大魚,隨後派徐福遠渡重洋,求取長生不老藥。

但不久後,始皇帝在出行途中發病,不久去世。

從使者遇見神秘人,到秦始皇去世,剛剛好一年的時間。

這位震古爍今的帝王,留下了太多故事,但是,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成績。

現在回頭來看,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是深遠的,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很多記錄失傳,於是,那個英武神氣的始皇帝,就在世人的印象中,慢慢變得模糊了。

縱觀他的經歷,這才是真正的逆襲,即使遠隔千年,依舊能給人鼓舞。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這次真說清楚了
    若干年後,他們分別被稱為秦莊襄王(子楚)、趙太后和秦始皇。秦始皇對大眾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創建者,秦始皇在中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人們對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這些標籤上:第一個皇帝,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焚書坑儒等。
  • 《秦始皇:君臨天下》早慧且堅韌,一個不一樣的惹人愛的秦始皇
    所以,我又找來關於秦始皇的小說閱讀,這次我讀的是霧滿攔江的小說——《秦始皇:君臨天下》。有人總結了秦始皇的人生大事的幾個節點,從3歲逃亡,9歲成功返秦,13歲初登王位,22歲大權在握,39歲統一稱霸。在《秦始皇:君臨天下》這部小說中,故事情節完美地卡住以上時間節點。
  • 40歲的臉非要硬凹13歲天真,換翁斐然才是真正的美強慘嬴政秦始皇
    最近看了張魯一主演的《大秦賦》,張魯一扮演秦始皇嬴政。 我們先看秦始皇嬴政的描述:13歲君臨天下,38歲統一六國。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統一六國,看他與秦始皇對比就知道了
    秦昭襄王是秦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國君,活了75歲,同時他也是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在位時間長達55年,同時秦昭襄王也是秦國奮六世餘烈統一六國的功君之一,雖然上天給了秦昭襄王最長的時間,但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間,雖然給予六國重創,但終其一生並沒有讓秦國統一天下更進一步。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秦始皇滅了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國家倖存
    秦始皇十年滅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衛國,直到秦二世時才被滅掉。公元前254年,衛國在魏安王后期被魏國吞併,魏安王把衛主降為封君,從此退出諸侯國序列,衛君成為魏國的附庸。但衛國直到秦始皇誅滅六國後都未滅國,直至秦二世一言廢衛君角為庶民,衛國才正式結束。秦始皇為何最後留了一個衛國沒統一?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真的沒能力,只是摘桃子?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但要說滅六國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客觀的,這就陷入了孤立片面的唯心史觀。
  • 3歲遭親爹拋棄,39歲一統天下,這麼多年他究竟是怎麼『熬』的?
    說到秦始皇,大家絕不陌生。關於他的歷史,讀書時都有學過。比如吞併六國、開創帝制、焚書坑儒及他的巡遊求仙之路。1974年兵馬俑被人發現後,有關秦始皇陵的報導全世界飛舞,吸引無數考古專家來此勘探。兵馬俑坑的開採也讓後世對這位「始皇帝」和秦朝歷史變得愈加好奇。
  •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都在幹什麼?
    公元前230年,嬴政開始統一六國,此時他剛滿30歲,花了10年時間,到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那麼在十多年後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們此時正在幹嘛呢?從他回到沛縣,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段時間內沒有相關記載,不過從別人對他評價來看,應該是在遊手好閒,混成了沛縣的「風雲人物」,後來做了秦朝的泗水亭長。蕭何於公元前257年出生,比劉邦大一歲,豐縣人,年輕時做了沛縣的主吏掾,就是負責縣衙小吏的考核工作,其他記載並不多,如果沒有劉邦,蕭何大概率還是會在沛縣幹下去,估計能做到縣令甚至是郡守。
  • 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為何不稱「王」,而要創立「皇帝」的尊號?
    一、問題的提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3歲繼承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滅六國示意圖嬴政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子楚(莊襄王)去世,嬴政接替了王位。由於年少又剛剛即位,所以國家大事都由大臣來處理。
  • 秦始皇有何本領,為何能夠統一天下,背後究竟有著何種原因?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也是一位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皇帝秦始皇。要說起秦始皇,大家應該都是十分清楚的。秦始皇登基當上了皇帝,而且他還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天下的皇帝。那麼秦始皇到底有什麼本領,能夠成功統一天下呢?那麼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秦始皇對於大家來說,絕對不是一位陌生的歷史人物。
  • 秦用百年統一六國,為何很快就滅亡了?主要是秦始皇的四大失誤
    秦的統一,是孝公以來兼併擴張的結果,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時間。因此,秦始皇繼承先輩大業,對統一有充分的準備,並在實踐中獲得了極大成功,但如何鞏固和建設這樣一個空前廣闊的國家,他卻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準備。他沒有如同《呂氏春秋》那樣對未來國家的制度設施作出全盤的設想,而且他剛到五十歲就離開了人間,過早地失去了總結經驗教訓的機會。
  • 秦昭襄王活了75歲,用白起打服了周圍鄰國,多活幾歲能否一統六國
    現在子彈退了膛,你讓沒子彈的槍怎麼去徵服天下呢? 同樣秦始皇其實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王翦和王賁父子,秦始皇也未必能夠一統天下。打趙國未必是李牧的對手,打楚國用李信,更是一敗塗地。 個人的力量,的確可以左右國家的命運,這在封建時代是非常明顯的。因此不論秦昭襄王活多長時間,如果沒有白起的加盟,那他也不可能滅亡六國。
  • 22歲的秦始皇真正開始掌權,準備一統六國,而那時的你在做什麼?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生,13歲開始即位,那時的他還是個孩子。22歲他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由於嫪毐造反,乘此機會,設計誅殺嫪毐,之後又給權臣呂不韋賜了杯毒酒,開始重用李斯、王翦、鄭國等各方面優秀人才,之後打造了一個殷實的國庫,一支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滅六國完成大一統,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萬裡長城,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可六國後宮中的女人該何去何從?始皇帝有妙招
    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鞏固統治,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功績流傳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卻讓他很頭疼,那就是六國後宮中的眾多美女該如何處置呢?秦始皇嬴政 劇照六國美女究竟有多少?
  • 秦惠文王是否有能力像秦始皇一樣用十年統一六國?
    在回答秦孝公"如何統一天下"時,商鞅回答"代代明君"。秦惠文王成了首先的驗證。毫無疑問,秦惠文王對得起自己的父親,他憑藉著強大的秦國軍隊將統一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了。  他十九歲即位,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他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在位期間,秦惠文王用張儀為相連橫六國,以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為將,東出函谷、西平巴蜀、南下商於、北伐義渠,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當時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90年。縱然秦惠文王雄才大略,再活十年也不成完成統一大業。因為,經過80年的積累,秦始皇才能用十年統一六國。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李賀我國古代詩人無不以秦始皇嬴政作為榜樣,李白更是寫下了「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千古名句。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掃蕩六合,統一天下,但是那些被秦始皇滅國的國君去了哪裡,卻鮮為人知。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
  • 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和王賁父子倆結局怎麼樣了?
    王翦和王賁父子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父子二人一共消滅了5個國家。除了消滅韓國他們父子沒有參與外,其他的五個國家能夠為秦國統一都歸功於他們父子的功勞。王翦率兵於公元前228年消滅趙國,公元前227年把燕王喜趕到了遼東。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在春秋戰國亂世時代,人口是第一生產力和戰鬥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基礎,通常情況在13-14歲的男子就必須婚配,傳宗接代開枝散葉。可是我們看到的嬴政當時沒多少記載他有太子妃,或者訂婚大戶人家記載,這裡確實有點歷史懸疑。 嬴政雖貴為秦王,前面五代先輩,把秦朝的勢力牢牢抓在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