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君臨天下》早慧且堅韌,一個不一樣的惹人愛的秦始皇

2020-12-21 沸騰的泡沫紅茶

近期關於秦朝的電視劇熱播,讓我又憶起往昔看過的與秦始皇相關的劇集和小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二。一個,是TVB1986版電視連續劇《秦始皇》;另一個,是黃易2009年的小說《尋秦記》。他們都是以秦始皇的一生為主線,講述秦始皇歸國、上位,以及一統天下的過程。不過,兩個故事視角不同,所以看起來各有特色。

這兩部作品之後,我都有很長時間沒有再看秦始皇相關的故事。主要就是因為之前的兩部都太精彩,很難有作品超越它們。如果再看其他表現力、故事力不足的,總覺得覺得有些不得勁兒。

近期,網絡上一些關於秦始皇的評論倒是引發了我的興趣,讓我將視線拉回到秦始皇這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身上。所以,我又找來關於秦始皇的小說閱讀,這次我讀的是霧滿攔江的小說——《秦始皇:君臨天下》。

有人總結了秦始皇的人生大事的幾個節點,從3歲逃亡,9歲成功返秦,13歲初登王位,22歲大權在握,39歲統一稱霸。

在《秦始皇:君臨天下》這部小說中,故事情節完美地卡住以上時間節點。

三歲時,渣男爸爸——子楚,在利益當頭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拋妻棄子,逃亡路還沒開始,子楚便做出了決策——遺棄趙姬和嬴政母子。

這對被拋棄的母子並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巧妙地利用趙國後宮的力量,獲得名師庇佑,並在名師的羽翼下積蓄自己的力量。

小說中關於這部分的內容著墨不算多,所以,一開始看第一卷《逃亡路》時候會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當我看完第二卷《登王位》的時候,才理解到其中運籌帷幄之巧妙。

霧滿攔江在《秦始皇:君臨天下》中,設計了一個貫穿全書的超大的謎題:被秦國繼承人拋棄的孤兒寡母,如何利用宮廷中的矛盾和名家的謀略,讓自己的安危降到最低,並使得利益最大化?

這難度五星的任務,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心智、計謀和機遇才能達成?這個問題在第二卷中慢慢浮出水面。

書中公孫龍向趙政(彼時趙政尚未認祖歸宗,還沒有正式改名為嬴政)傳道授業解惑:

道不變,智慧不變。但道與智慧的外在表現,一定會因環境而呈現出它該有的樣子。只有最適應環境的,才是最具成長性的,才是生命力最強大的。

追隨內心的信念,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隨機應變,順勢而為,利用外界的多方力量制衡,在夾縫中求生存,正是秦始皇早期的成長之道。

在之後登王位之路和統一天下的霸業中,秦始皇從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一往無前地朝著最高的那個王座邁進。

在登頂王位的路途中,必然有些戲劇化的場面和尋常人想像不到的艱險。在《秦始皇:君臨天下》中,霧滿攔江結合歷史的進程和大量資料,通過強大的邏輯和推理,為讀者譜寫了一部更驚心的歷史篇章,也為秦始皇的登頂之路構築了一副更恢弘的畫卷,讓秦始皇的成長曆程充滿了精彩和可讀性。

作為家長,讀霧滿攔江的小說,內心不免特別羨慕趙姬有個嬴政這樣的「別人家的孩子」。且不提秦始皇登基後的所謂殘暴,只看霧滿攔江對嬴政早期的形象塑造,那絕對是要讓家長豎起大拇指的。

早慧,卻沒有慧極易傷。

林黛玉是夠早慧,可惜太敏感,生生苦(哭)死了自己。嬴政不這樣,他9歲出仕,破了別人破不了的局,用智慧和強大的邏輯,將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於自己手中。

堅韌,卻沒有至剛易折。

韓信能屈能伸,忍得胯下之辱,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大謀略家,助劉邦成就大業。我不清楚秦始皇,是不是在登上權力的巔峰後,焚了書才導致關於他的憋屈沒有流傳至後世。

根據歷史大環境來推斷,我覺得肯定少不的。

霧滿攔江的小說,根據歷史的脈絡,賦予了秦始皇堅韌的性格,又給他增添了能屈能伸的砝碼,總體來說邏輯縝密,情節合理,讀來是很有說服力的。

孝順,卻沒有舊式愚孝。

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忘。這就是舊式愚孝。

嬴政的孝順,體現在行動上令人特別歡喜。為什麼呢?他不會因為孝順而委屈自己。

在嬴政眼裡,理和道大於愚孝。如果君父的邏輯不合理(他的信仰),那麼,推翻就好,正因為他有自己的信仰和魄力,他成功了。

單純從讀者的角度看,霧滿攔江這部小說的劇情設置很不錯,我很喜歡,但它還是有些不足之處,這也是我不能給這部小說打五星的原因。

一些場景的描寫略顯的生硬和冗長,如果把它做成影視劇應該會擺脫這種單調感。

而秦始皇智鬥燕太子的考題,對現在學過奧數的小學生來說,其實不是問題,9歲恰好是做這類奧數題的年齡。所以用現代人的邏輯思維去看這些考題,其實已經沒有新意了。

當然,我看到的問題也許不是問題。可能只是因為有1986版的電視劇和2009版的小說珠玉在前,所以我才會對《秦始皇:君臨天下》諸般挑剔。

即便如此,我依然強烈推薦霧滿攔江這部小說,讀它,也許你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這次真說清楚了
    一個普通的晚上,一家三口和平時一樣吃晚飯。女人對男人說:「這幾天總覺得心裡不踏實,你出門小心點。」不滿三歲的兒子則小大人似地說:「爸爸早點回來。
  • 秦始皇身世為何一直是個謎?秦始皇父親究竟是誰?
    實際上,秦始皇應該就是嬴異人和趙姬所生,但野史總喜歡把趙姬和呂不韋之間的故事給當大,導致人們也開始懷疑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呂不韋。呂不韋是個謀權者,他幫助嬴異人的目的全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如果讓他為了和趙姬之間的事影響到事業甚至生命,可能這位精打細算的商人,還要苦苦斟酌一番。對趙姬這個女人的一生,人們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她那位橫掃六合、統一天下、首建帝制的兒子的身世疑雲。
  •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是國產大型3D動畫《秦時明月》(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到鹹陽城被攻陷這段英雄輩出的歷史時期,是一部以武俠為主題的全民型動漫)系列的第五部。已知有關歷史的主線劇情包括:蜃樓東渡、秦皇東巡、蒙恬出擊匈奴、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六年東郡熒惑守心。[1] (備註:尚未確認《秦時明月之天行九歌》系列是《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特別篇還是《秦時明月》特別篇。因為官方說法不一。
  • 罵不罵秦始皇,從來不是一個歷史問題
    此評相當高,認為秦始皇不啻於盤古,有造世之功。 迄至明末,李贄在《藏書》石破天驚的喊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
  • 且不論秦始皇嬴政是誰的兒子
    看那劇中一群楚國老百姓的臺詞說,「我不要當楚民,願成秦人」,他們在楚兵追殺下逃往秦國,秦國成了天下百姓嚮往的「樂園」,老百姓一個個都往秦國跑,不正說明秦國是天下最優越的國家嗎?哪裡還有暴政?哪裡還有橫徵暴斂?哪還有什麼「苛政猛如虎」?秦皇嬴政在電視劇中成了「英明聖君」,他「體恤人民」、「善解民意」,他愛天下蒼生。——在劇中,嬴政說:「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寡人決心開戰!」
  •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
    由對母親的怨憤, 發展成對一切女人的仇視,秦始皇對女人沒有愛,只為發洩,所以他不立皇后。不能否定童年的經歷和母親的行為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重大影響,但是把秦始皇不立皇后簡單的歸結為這個原因,似乎並不充分。因為歷史上母親不靠譜,而兒子靠譜或者還算靠譜的不乏其人。比如呂后的兒子漢孝惠帝就是一個例子,呂后狠毒,而惠帝仁慈。
  • 秦始皇生前天下安定,為何他一死江山就分崩離析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意思是說:消滅六國的不是別人正是六國自己;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秦朝能愛護自己的人民,他們一定會千秋萬代永不變色的。秦朝是誰滅亡的,當然是秦始皇滅亡的。
  • 秦始皇並未統一天下,在中原還留下一個衛國不滅,這是為什麼?
    不過,如果較真的話,秦始皇其實並未真正實現「統一」,衛國就是一個被留下的春秋戰國「遺孤」。 而且,從周武王伐紂滅商分封天下開始,一直到秦滅六國,衛國立國長達900年,依然屹立不倒。直到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將衛國國君廢為庶人,衛國才結束了它近千年的歷史。
  • 秦始皇折磨郭沫若
    一個激情四射的詩人,竟然能沉潛入幾千年前死氣沉沉的甲骨金文,而其井噴一樣的學術成果,連界內的學人也禁不住瞠目結舌,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我涉足過古文字,對於其中的艱難困頓,略知一二。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有瑕疵,就像聞一多所調侃的,十句話有七句是錯的。但是他的《兩周金文辭大系》,西周斷代、東周分國,把林林總總的金文構築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端的是大氣磅礴。
  • 郭沫若和秦始皇
    一個激情四射的詩人,竟然能沉潛入幾千年前死氣沉沉的甲骨金文,而其井噴一樣的學術成果,連界內的學人也禁不住瞠目結舌,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我涉足過古文字,對於其中的艱難困頓,略知一二。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有瑕疵,就像聞一多所調侃的,十句話有七句是錯的。但是他的《兩周金文辭大系》,西周斷代、東周分國,把林林總總的金文構築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端的是大氣磅礴。
  • 秦始皇是不是一個暴君?
    今天我們不想說這部電視劇,我們想和大家說說「秦始皇到底是不是一個暴君」的問題。想要了解秦始皇是不是一個暴君我們就需要先明白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按照社會形態分類,共有五種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
  • 走進千古一帝秦始皇
    舉個例子,如果張三和他老爹長得一模一樣,還有人會懷疑張三不是他老爹的種麼?那麼,我把這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用到嬴政身上,如果嬴政與秦異人長得極為相似,還有人會懷疑他的身世麼?在看看始皇正牌老爹的名字,秦異人,顧名思義,就是長相異乎常人,一個樣貌正常或是俊俏的人,會被稱呼為異人麼?而史料記載,嬴政身形,「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
  • 《1985年香港亞視長篇電視劇《秦始皇》至今仍是亞視劇集之最 》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的畢生政治霸業,統一中國的故事。電視劇《秦始皇》封面劇情簡介:進入80年代後,亞視能與無線抗衡的劇集實在不多,唯有《秦始皇》,此劇一出,立見亞視水準。嬴政(劉永)從小在趙國長大,與燕太子丹(潘志文)友情深厚,嬴政隨父母返回秦國,被立為太子。
  • 秦始皇有何本領,為何能夠統一天下,背後究竟有著何種原因?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將領土歸一的皇帝,可以說秦始皇在中國沒有人是不知道的。但是人們對於秦始皇的了解,大多數都是書籍上的描述。比如說: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是統一了天下的大功臣,再或者是秦始皇修建了長城等等。可是關於秦始皇年幼時候的經歷,以及秦始皇是如何成功統一天下的事情,人們知道的卻很少。其實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道理,也算是十分坎坷的。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秦朝統一之初,秦始皇也曾兼容並包,在宮廷中聚集了來自七國的70多位博士和2000多名諸子百家弟子,由他們參與秦朝制度建設,他們也是嬴政的御用文人。宴會上,一個叫周青臣的官員配合秦始皇的演出,帶頭拍馬屁,說秦始皇「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聽了飄飄然。偏偏有人不給領導面子。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胡亥沒有秦始皇的威勢同樣是中央集權式管理,胡亥與他爹嬴政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秦國之所以敗落,與中央集權式管理不無關係,秦始皇雄才偉略,殺伐決斷,再加上他的威勢,群臣焉有不服從的道理。這種方式就是老大說了算,正確的你要聽,錯誤的也要執行,反正底下大臣只需要服從就可以了,這種方法在秦始皇那裡是行得通的,可是放在「草包」一樣的胡亥身上,就是一場災難,不說他坐上皇位的投機性,就算是他的能力都不足以統一一個國家。
  • 幾千年來,不為人知的秦始皇
    一個激情四射的詩人,竟然能沉潛入幾千年前死氣沉沉的甲骨金文,而其井噴一樣的學術成果,連界內的學人也禁不住瞠目結舌,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我涉足過古文字,對於其中的艱難困頓,略知一二。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有瑕疵,就像聞一多所調侃的,十句話有七句是錯的。但是他的《兩周金文辭大系》,西周斷代、東周分國,把林林總總的金文構築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端的是大氣磅礴。
  • 秦始皇負面評價如潮,為何毛主席卻對郭沫若說「勸君少罵秦始皇」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念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 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何一生沒有冊立皇后,他究竟在等待誰?
    嬴政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擊敗六國統一天下,統一了文字和貨幣衡量的制度,因此無人能超越。同時秦始皇也上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特別是他的身世,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團,而秦始皇一生也沒有冊封皇后,這又是為什麼呢?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
    由於皇帝的根源放棄一些國家,有些是因為妖皇缺乏的王朝,但也有這樣一個皇帝,古往今來,美女不缺創造偉大的事業,但沒有立皇后的生活。中國的皇帝秦始皇的歷史之後是持久的一個!女王是第一個中國劉的妻子呂雉!從邏輯上講,這個位置應該是皇帝的妻子!他一生的第一個皇帝,但從來沒有被建立,至少目前現有的歷史文獻,有它的女王沒有說明。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