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這次真說清楚了

2021-02-23 博集天卷書友會
一個普通的晚上,一家三口和平時一樣吃晚飯。女人對男人說:「這幾天總覺得心裡不踏實,你出門小心點。」不滿三歲的兒子則小大人似地說:「爸爸早點回來。你不回來我就去找你。」「好的兒子。」男人邊答應邊不緊不慢地開門出去。他剛把身後的門關上,一輛馬車疾馳而來,不待停穩,男人就飛身上車,馬車飛快地向城外跑去。此時,數百名官兵隨後趕到,包圍了家中的母子二人,亮出了寒光閃閃的長劍.這是一部古裝武打片?不,這是一部歷史懸疑片。這一家三口分別叫異人、趙姬和趙政。若干年後,他們分別被稱為秦莊襄王(子楚)、趙太后和秦始皇。秦始皇對大眾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創建者,秦始皇在中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人們對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這些標籤上:第一個皇帝,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焚書坑儒等。但這個3歲逃亡,13歲登基,39歲統一天下的男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又憑什麼能夠在盤根錯節的國內外形勢中,脫穎而出統一六國呢?這些內容細節人們卻知之甚少。著名作家霧滿攔江的全新長篇歷史小說《秦始皇:君臨天下》,第一次為讀者完整還原了秦始皇的成長曆程與強大的心靈世界。在統一六國前,秦始皇的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前,3至13歲登基,13至39歲統一六國。秦始皇出生在趙國。為什麼一個秦國公子,卻生在趙國?秦始皇的父親叫異人。都說母憑子貴,可兒子多了,就得子憑母貴。異人不受待見,是因為異人的媽在後宮地位太低。戰國時期,各國間相互聯姻,公主嫁過去地位如何,全憑娘家實力。異人的母親是夏人,可夏早就被韓給滅了。而韓在秦眼裡,就是個提鞋的角色。所以,異人的母親就是生個兒子,也不受待見。異人被秦王當做人質,送到趙國。在趙國,異人遇到了當地土豪呂不韋。呂不韋送給異人一個美女趙姬,生下個兒子取名政。人質的日子既苦窮又屈辱,秦國不疼趙國不愛。如果哪天兩國關係惡化,人質還有性命之憂。為此,在兒子還不到3歲的時候,異人在呂不韋的策劃下,偷偷返回秦國。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異人不但要回國,還要爭儲位。就像本文開頭引用的那段,異人回國是瞞著趙姬母子偷偷回去的。他回去後,孤兒寡母怎麼生活,歷史並沒有留下詳細資料。後人知道的是,6年後母子倆千辛萬苦回到秦國時,子楚(異人地位上升,名字也大氣了)早已另外娶妻生子,他倆就像貿然闖入別人家的陌生人。當時的秦國,實力已然是七國之首。其他六國既害怕又無奈,除了在軍事外交這些明處,儘量使用拖延戰術,延緩滅亡之外,在暗處,則在盡力爭取失敗後的利益最大化。2000多年來,封建王朝的內部矛盾,無不是前朝官僚的明爭和後宮嬪妃的暗鬥交織而成。秦始皇登基前的秦國,後宮爭鬥更殘酷,因為每個女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國家。其中最厲害的是一個叫羋八子的楚國女子(2000多年後人們叫她羋月)。她是怎麼進入秦王后宮的,沒人知道。在《秦始皇:君臨天下》中,作者霧滿攔江寫道,羋八子在少女時代,曾經偷偷去聽過孟軻的演講,完了還跑到後臺,和孟軻聊了一會兒。不久她就進入秦國後宮,成了秦惠文王(在位期間殺了商鞅)的一個妃子,級別封號是「八子」,地位很低。羋八子入宮後生下兒子,但等級仍然很低。不過,兒子意外登上王位後,她成了歷史上第一位長期(36或41年)把持朝政的太后,史稱宣太后。楚國女子掌握秦國大權,要想地位穩固,就要讓更多楚女進入秦國後宮,自己家親戚更好。於是,宣太后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從小養在秦宮,長大後嫁給了惠文王的孫子孝文王,史稱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受寵但無子,就收異人做養子,並說服秦王立異人為儲君(改叫子楚)。據說這一系列操作的幕後策劃就是異人的金主呂不韋。異人曾在趙國為人質,先和呂不韋獻上的趙姬生了嬴政,回到秦國後又娶了趙國的宓公主生下兒子成蟜。嬴政回國後,就生活在母親一族的趙國,和祖母一族的楚國之間的明爭暗鬥中。秦國內部本地派和外來派的鬥爭,從子楚被立儲就開始了。子楚一輩兄弟很多,憑什麼一個從小在趙國長大的孩子,被華陽夫人收為義子後就能被立儲?他會不會是趙國派來的臥底?本地派的領頭人是子楚的叔叔子傒。子傒在秦國不但輩分高,待人又和善,公認是當時最賢的人(有點像康熙的第八個兒子「八賢王」)。子傒的母親是魏國人,當然不滿後宮被楚國或者趙國人把持。所以,他要千方百計阻撓子楚接班。等子楚要立儲時候,本地派要求廢長立幼,支持小兒子成蟜。理由很簡單,那個叫政的孩子,出生在趙國,他爹子楚回來都沒帶著他,誰知道是不是野孩子!不過,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反對嬴政的還有一股暗勢力。這股勢力的帶頭人是個女人,君夫人。君夫人來自趙國,原本是個流落街頭的孤兒,被宓公主偶然碰到,帶到宮裡當妹妹。君夫人是個絕頂聰明的女孩,對自己的乾姐姐感恩戴德,死心塌地要維護姐姐的地位,扶持幹外甥上位。所以,從嬴政母子在趙國開始,她就想要嬴政的項上人頭。可是君夫人從趙國跟著嬴政母子到秦國,一路殺伐決斷鬥智鬥勇,最後竟然給嬴政生下了長子扶蘇。說到這兒,你是不是有點疑惑。歷史上關於嬴政的後宮是一片空白,長子扶蘇和秦二世胡亥的親媽是誰,真不知道。這些歷史空白,就是後世作家們可以盡情發揮的地方。霧滿攔江在《秦始皇:君臨天下》中,將這些歷史的留白,填補得生動有趣,毫不違和。作為歷史小說,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把歷史講得生動有趣,讓廣大讀者喜聞樂見,是很考驗作者功力的。關於秦始皇的史料,主要被司馬遷記錄在《史記》中。由於《史記》是紀傳體,也就是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來記錄歷史,這和後世習慣按照年代來記錄觀察歷史的方式不同,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前後不一致和矛盾的地方。《秦始皇:君臨天下》的作者霧滿攔江重新梳理了相關史料。對於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如長平之戰、信陵君竊符救趙、觸龍說趙太后、荊軻刺秦等事件描述,都做到既符合史料,也通俗易懂。而那些歷史謎團,如秦始皇母子在趙國是怎麼度過孤獨的6年的?霧滿攔江讓他們母子藏在高人公孫龍的府邸,讓秦始皇接受當時的學界三權威,儒家孔穿、陰陽家鄒衍、名家公孫龍的全力扶持,汲取了前世思想的所有精華。所以,他是命中注定的天選之子。在嚴謹和通俗之外,作者也時刻不忘幽默。比如講到荊軻時,有一段是這麼寫的:路上有熟人和他打招呼:「荊軻,聽說你又和人打架了?」 「沒,沒有。」荊軻羞愧地漲紅了臉,「讀書人的事呢,你們不懂,那叫切蹉。如聖人所言,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此之謂也。」熟人譏笑道:「打架就是打架,還什麼優雅的君子。荊軻,你這架打得越來 越不堪,越來越丟人了啊。」 「是,是是是,」荊軻小心翼翼地點頭賠著笑臉,「以後我注意,一定注……」怎麼樣?是不是有點熟悉?讀書人偷書不能叫偷,讀書人打架當然也不能叫打架嘍!荊軻刺秦之後,再沒有人能對嬴政進行個人攻擊和傷害。而掃平六國也只是時間問題了。一口氣讀完《秦始皇:君臨天下》,感受秦始皇的奮鬥歷程,真酣暢淋漓,回味無窮。

戳 「閱讀原文」,即可加購! 


《秦始皇:君臨天下》(全二冊)

超人氣歷史暢銷書作家@霧滿攔江 全新長篇歷史小說《秦始皇:君臨天下》今日正式開啟預售!3歲逃亡,9歲安然返秦,13歲登王位,39歲統天下。一個人要擁有怎樣強大的心智,才能完成如此驚天的逆襲?翻開本書,揭開秦朝秘事,解密秦始皇的傳奇人生。

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有何本領,為何能夠統一天下,背後究竟有著何種原因?
    畢竟能夠做上皇位之人,絕對不是簡單之人。無論是他們從出生,還是他們的自身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今天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也是一位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皇帝秦始皇。要說起秦始皇,大家應該都是十分清楚的。秦始皇登基當上了皇帝,而且他還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天下的皇帝。那麼秦始皇到底有什麼本領,能夠成功統一天下呢?那麼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能夠統一天下,哪一位國君貢獻大,秦孝公、秦昭王還是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威逼利誘之下,迫使齊王建臣服,隨後齊國滅亡,中國自此結束封建制度,正式進入大一統官吏社會。秦始皇能夠用10年時間統一天下,用西漢賈誼的說法,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其他皇帝服嗎?
    秦始皇的工作是開創性的,前無古人,後來者只有學習和模仿,並加以一定的變革。開創性的工作最為艱難,充滿風險,做的很容易被批評,秦始皇由於賈誼文章中說他是暴君,司馬遷也在史記中說他以詐力取勝,在一般人心目中形象不夠偉光正。
  • 秦始皇並未統一天下,在中原還留下一個衛國不滅,這是為什麼?
    不過,如果較真的話,秦始皇其實並未真正實現「統一」,衛國就是一個被留下的春秋戰國「遺孤」。 而且,從周武王伐紂滅商分封天下開始,一直到秦滅六國,衛國立國長達900年,依然屹立不倒。直到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將衛國國君廢為庶人,衛國才結束了它近千年的歷史。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可六國後宮中的女人該何去何從?始皇帝有妙招
    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鞏固統治,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功績流傳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卻讓他很頭疼,那就是六國後宮中的眾多美女該如何處置呢?古代後宮妃子秦始皇想出的巧招在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後,他就從一個諸侯王變成了九五之尊的天子。
  • 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何一生沒有冊立皇后,他究竟在等待誰?
    嬴政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擊敗六國統一天下,統一了文字和貨幣衡量的制度,因此無人能超越。同時秦始皇也上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特別是他的身世,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團,而秦始皇一生也沒有冊封皇后,這又是為什麼呢?
  • 15年就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為什麼會被人們稱為暴秦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制定了統一的文字度量衡,天下分成了36個郡,每個郡的郡守由秦朝政府直接委派,於是我國歷史上第1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正式地建立起來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從滅掉第一個諸侯國開始算起整個過程不過15年的時間,在這15年的時間裡秦朝的土地面積大約增長了三倍,人口大約增長了3~5倍,其擴張速度達到了空前的地步。
  •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中,最重要的五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因此呂不韋是秦始皇幼年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呂不韋,秦始皇就無法回到秦國。當時的秦始皇還並沒有統一天下的想法。正是因為李斯的一番政策,改變了秦始皇的決心。李斯分析了當時天下各國局勢,認為其它各國都處在內鬥的衰落時期,而以秦國當時的國力完全可以徵服其它諸侯國。就這樣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計謀。並開始策劃攻打六國的計劃。
  • 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因為他們掌握了那個時代不該存在的東西
    眾所周知,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一個橫掃六國,實現了中國統一的鐵腕政治家,那麼為什麼秦能統一天下呢?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就因為掌握了一些當時不該有的東西除了秦國成功策略,,商鞅改革力量強,也因為秦國的一個科技的時代,許多歷史學家已經發現兵馬俑陪葬坑中出土的兵器,許多不符合秦朝時代的時候,這些武器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了戰國時期,即使是現在也需要一些時間來做!
  • 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統一六國,看他與秦始皇對比就知道了
    30年時間,他也不能統一天下。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從幾個方面比較一下秦始皇與秦昭襄王的不同點和治國的區別:  一、掌控權力的能力  秦昭襄王即位時剛好20歲,這個年齡算得上弱冠之年,是可以親政了,但是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中,秦國的政治權力被他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所瓜分,身為一國之君不能收回國君的權力,這是秦昭襄王的能力問題。
  • 天下統一後,秦始皇更像是精神領袖,具體事情都是李斯在做!
    地盤大了,人口多了,要考慮的問題也複雜了,那麼該怎麼治理這個新的天下,秦始皇很明白,這還是需要大夥的智慧。有些臣子比較循規蹈矩,他們說,周武王初年,為了治理天下,分封了好多諸侯幫他管理,我們覺得,皇帝您應該把自己的王子們分封到各地去,幫您治理天下。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為何劉邦僅用幾年就統一全國
    但秦國圓夢用了「六世」,劉邦卻僅用了幾年,這是為什麼呢? 他在位僅僅三年,沒有統一六國。 在秦莊襄王后,秦國迎來了偉大的秦始皇。秦始皇的故事幾乎眾人皆知。秦始皇採用了丞相李斯的「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水到渠成地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擊匈奴,徵百越,增加了南北兩方的疆界,在原有基礎上又得到了土地。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01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
  • 《秦始皇:君臨天下》早慧且堅韌,一個不一樣的惹人愛的秦始皇
    所以,我又找來關於秦始皇的小說閱讀,這次我讀的是霧滿攔江的小說——《秦始皇:君臨天下》。有人總結了秦始皇的人生大事的幾個節點,從3歲逃亡,9歲成功返秦,13歲初登王位,22歲大權在握,39歲統一稱霸。在《秦始皇:君臨天下》這部小說中,故事情節完美地卡住以上時間節點。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01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
  • 秦始皇是誰的兒子?呂不韋還是子楚?司馬遷都沒弄清楚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統一六國,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帝」。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真的沒能力,只是摘桃子?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但要說滅六國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客觀的,這就陷入了孤立片面的唯心史觀。
  • 【贈書】統一中國,為什麼最後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統一中國,只有秦始皇做到了這本書既沒有像普通歷史作品那樣枯燥平淡地按照時間進程敘述,也沒有僅僅拘泥於秦始皇一個人的身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先秦時期的各個重量級歷史人物呂不韋、秦大將軍王翦等也輪番登場,作者陳舜臣在創作歷史類作品時,都會實地考察一番,就像他創作《太平天國》時,他把廣西金田、武漢、南京都走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