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就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為什麼會被人們稱為暴秦

2021-01-18 和我一起讀歷史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制定了統一的文字度量衡,天下分成了36個郡,每個郡的郡守由秦朝政府直接委派,於是我國歷史上第1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正式地建立起來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從滅掉第一個諸侯國開始算起整個過程不過15年的時間,在這15年的時間裡秦朝的土地面積大約增長了三倍,人口大約增長了3~5倍,其擴張速度達到了空前的地步。

(秦朝疆域)

統一天下之後,雖然也有很多人在秘密準備復國,但總體上國家還是比較安定的,而且秦始皇為了能夠有效的控制東部地區,將十幾萬戶地方豪強遷徙到關中地區加以控制,這種釜底抽薪的方式讓山東地區各國想反抗也有點力不從心。

全國採用同樣的制度,而這個制度延續了100多年,已經被證明是非常有效便於統治天下的工具,可是,統一天下之前秦國能用該制度激勵百姓,統一天下之後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就讓百姓忍無可忍奮起反抗,並且把秦國稱為暴秦了。

為什麼十幾年的時間轉變得如此之快?

其實,通過司馬遷的《史記》不難發現,作為世界上第1個國土面積超過300平方公裡以上的中央集權的大國,當秦始皇把數千萬人口置於他的統治之下的時候,他面臨了三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而這三個問題經曆日積月累之後,很容易把秦朝變成一個暴秦。

第1個問題,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問題。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全國人口大約為2,000萬到3,000萬。

看著好像人不多,但是不要忘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人口分布和今天是不一樣的,絕大多數人都分布在華北平原,淮河流域和關中地區。江南一帶要到宋朝的時候人口才會超過北方,距離秦朝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也就是說,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秦王朝,絕大多數人口集中在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在這裡每平方公裡生活著20多人,以古代的生產力來看,稱得上是人口密集了。

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開始大規模向南徵伐,開拓新的土地,在徵服了嶺南地區之後一次性就派過去六十萬人開發,對當地的移民加上秦軍遠徵軍,僅在歷史上記載的就達到了三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是10萬級別以上,估計一共向當地移民了上百萬人。

但是,相對於秦朝的兩三千萬人口來說,只佔到了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人仍然擠在傳統文明區。

當秦始皇統一天下,國家不再有戰亂,又很容易形成一次嬰兒潮,進一步加大土地和人口之間的矛盾,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水準,使老百姓生活壓力變大。

第2個問題,國民的認同感。

作為歷史上第1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難以在短時間內讓老百姓形成統一的認同感,雖說政策全國統一,但是在執行的時候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導致老秦人和山東六國人之間的矛盾。

例如,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巨鹿之戰結束後20萬將軍投降項羽,但是他們卻遭受了項羽本部軍隊的粗暴對待,原因是老秦人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也用非常粗暴的方式對待原山東六國境內的人,這些人包括普通老百姓、前往各地執行守備任務的民兵等。

也就是說,山東六國國民在成為秦朝的國民之後,無法得到平等的待遇,作為被徵服者,他們被秦國人曾經長期的歧視,所以哪怕秦始皇特別希望天下人都認同大秦,底下人執行的時候也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產生認同感需要一個長期的甚至是非常艱苦的磨合,後來劉邦在楚漢之爭的時候依靠項羽這個靶子才集合全天下人和項羽作戰,徹底把原六國老百姓和關中地區的老百姓成功的團結到了一起。

秦朝沒這個基礎,導致老百姓的認同感遲遲無法建立。

第3個問題,沒有選好繼任者。

接替秦始皇的是秦二世胡亥,相對於他的大哥長子扶蘇,秦二世胡亥生性殘刻薄寡恩,在繼任為皇帝之後大興土木濫殺無辜,甚至讓老百姓在服徭役的時候自己攜帶糧食。

結果不僅原山東六國地區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就連關中地區的老秦人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為了鞏固政權,秦二世胡亥聽從趙高的建議,加大秦法的懲罰力度,路上因觸犯秦法被發配的犯人絡繹不絕,簡直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所以,陳勝吳廣還沒有起義之前,以劉邦、英布等人為代表的豪傑們就已經或佔山為王或落草為寇和官府對抗了。

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大幅度降低,百姓肯定會對秦朝產生不滿;老秦人對山東原六國國民的壓迫會加劇這個不滿;秦二世胡亥當上皇上之後又加大了秦法的懲罰力度,終於讓老百姓忍無可忍,爆發了我國歷史上第1次農民大起義。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變成大秦賦的原因解析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  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為什麼改名叫天下?如果我們從前面幾部來看,第一部叫做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叫做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天下?一開始的的話的確是這樣想的,這裡面可以組合成為一個順序,就是秦國從秦孝公時代開始變法崛起,然後秦惠文王率領秦軍東出,其次到秦昭襄王時代六國聯合抗秦,這一部部實則就是對於秦國由西垂小國崛起成為西方大國,再到後面一統天下的歷史,所以我們就覺得到了秦始皇時代統一天下必定要將這個劇命名大秦帝國之天下。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天下到賦的轉變,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 被國人罵了2000多年的暴秦,為何突然成為了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
    被國人罵了2000多年的暴秦,為何突然成為了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國人對秦朝評價的改變近段時間,大秦賦正在熱播。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小天也看了這部劇。這也是為什麼秦朝會遭到國人2000多年唾罵的原因。然而,近年來,關於秦朝的正面評價越來越多。仿佛大家都認為,以前那個殘暴不仁的暴秦,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首先,國人對秦朝的評價改變,可以從稱呼來看。一般而言,國人在某個朝代前面加一個"大"字,都會顯得逼格更高。
  • 孫皓暉《大秦帝國》,嘔心創作15年,第四部改名後明日央八播出
    1993年的秋天,孫皓暉開始動筆寫一部歷史小說,該小說描寫的,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大一統的強大帝國,大秦帝國的興衰史,該巨著就是著名的《大秦帝國》。2008年,經過無數史料的考證挖掘,歷時長達15年之久嘔心瀝血的創作後,《大秦帝國》終於出版發行,全套書共6部11卷,504萬字。感謝孫皓暉,看過小說的都說小說真精彩。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兵馬俑那為什麼這一部劇一改往日的風格,不起名大秦帝國,而叫《大秦賦》呢,小編就來給大家捋一捋。首先小編給大概的順一順大秦帝國的幾部作品: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從公元前362年冬日的黃昏, 秦魏兩軍鏖戰數日,死傷無數,勝負未分,戰局混亂。
  • 《大秦賦》5.8分落下帷幕,解密大秦帝國亡國之謎(上)
    秦帝國的朝廷在李斯等些人的帶領下統一天下,改革派裡的人物基本都是草根出身的能臣幹將,可是李斯被腰斬之後,改革派被定性為反動派成為打擊的對象。秦帝國的朝廷內部發生血腥的內部鬥爭,刑徒軍的主帥章邯就是李斯提拔起來的親信,也是改革派的中堅力量。李斯被腰斬改革派被清洗,章邯失去靠山也失去朝廷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他做過多少貢獻都難逃被打壓的命運。所以在巨鹿之戰時,他沒有進入核心戰區,只是圍觀。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
    最近電視劇大秦賦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關於這部劇是否好看,網上也是有不少的爭議,但從目前豆瓣評分來看,這部劇拍攝的並不是很受觀眾認可。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呢?為什麼原作者不讓電視劇用大秦帝國之天下這個原名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
    可惜《大秦帝國之縱橫》、《裂變》雖也有編劇上的優點,人物造型角色選擇方面很不錯,但感覺劇情有些混亂,給人云裡霧裡之感。對最後一部《天下》的期盼有兩年之久吧,尤其是感覺張魯一的嬴政肯定能表現出千古一帝的霸氣;哪成想,2020年12月開播以來,劇情的編排太糟糕了,嬴政的豐功偉業只有30集的篇幅,前50集多是宮廷鬥爭,看後也沒有天天晚上等待央視8套黃金時段的興奮了。
  • 了解「大秦帝國」不可不看的十部紀錄片——2、《統一與興盛》
    《大秦帝國》聽說過嗎?電視劇很經典的! 《大秦帝國》讀過了嗎?故事是不是很精彩! 《大秦帝國》看過了嗎?《大秦帝國》出遊戲了! …… 可是,兩千多年前的大秦,你真的了解嗎?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
  • 【大秦帝國之天下】平天下:統一才是王道
    《大秦帝國》這個系列的電視劇我看了兩部,看了頭與尾,第一部的《裂變》和最後一部的《天下》,也就是目前在播的《大秦賦》。真是覺得看了一個爛尾工程,水分也多,劇作表達也沒有多少新意,辜負了我對這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的期待。但觀覽整個中華文明,秦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璀璨,偉大無雙,又如謎一般難解,如流星雨般划過的,充滿無限力量的時代。
  • 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是一篇什麼樣的賦?
    也許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看多了,年終歲尾,中央電視臺8頻道突然播放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讓吳鉤引起了注意。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故事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大秦賦》播到了30多集了,吳鉤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 《大秦帝國之天下》定檔,段奕宏飾演一代名臣呂不韋
    《大秦帝國》從《裂變》開始,一直受到許多網友的好評,《大秦帝國之裂變》也是最為經典的一部,講述了秦孝公和商鞅之間的君臣之情,兩人經過20年的努力,一步步將弱小的秦國變為軍事大國的故事,也是整個系列的開頭。
  • 大秦帝國:一曲帝國的絕唱
    不幸的是,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有限史料所顯示的錯訛斷裂且不必論,明清小說《東周列國志》、《二十四史演義》等通俗史話作品,對秦帝國的描述更是魯莽滅裂,放肆褻瀆,將這段歷史塗抹得猙獰可怖面目全非。這種荒誕的史觀,非但是官方正統意識形態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間,形成了中國民眾源遠流長的「暴秦」口碑。
  • 失去天下的大秦帝國,只剩下「賦」與「歌」,缺少了一絲絲霸氣
    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幾乎是以一年消滅一國的速度,不斷將「天下」領向統一終點。《大秦帝國之天下》張魯一飾秦王嬴政《大秦帝國之天下》在等待數年之久後,終於登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電視劇的名字卻突然改為《大秦賦》,這讓曾經恢弘的「帝國」歷史,似乎少了那麼一絲霸氣。
  • 段奕宏領銜《大秦帝國之天下》將播,2020年首部歷史正劇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秦始皇嬴政一生的傳奇故事,從嬴政出生到統一六國整整四十多年的傳奇經歷。在劇中,男演員張魯一將飾演秦始皇嬴政。而鐵血硬漢段奕宏將飾演狡猾老練的呂不韋。,因此,很多網友都非常期待段奕宏在《大秦帝國之天下》的表演,而為了飾演好呂不韋這個角色,段奕宏特意到秦始皇陵走動了一番,還大量的閱讀了關於秦朝的史書以及呂不韋的生平。
  • 《大秦帝國》為什麼有持續至今的力量?
    劉復生不可否認,《大秦帝國》自有其政治上的清醒。但是,也有讓人擔憂之處。當它強調「民族血氣與大爭之心」,頌揚「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精神之時,似乎也將世界的叢林法則自然化了,和施米特一樣,它將近代以來五百年的全球經驗放大為了永恆衝突的歷史。大國崛起無非是世界霸主的改朝換代。在不改變既有世界規則的情況下,《大秦帝國》只是幻想以強力搶佔世界體系的中心位置。
  • 《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迎來了秦始皇 為了這部劇建了一座影視城
    《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電視劇總共預計是80集,講述了戰國晚期累世奮發的秦國在嬴政、呂不韋、李斯、王翦等明君強臣的共同努力下,滅六國,一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系列歷史劇《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
  • 原本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又改名叫《大秦賦》了呢?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劇本打磨歷時8年,拍攝235天,搭建了1000多處拍攝場地,製作服裝11000餘套、盔甲4000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