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醫院全面開設午間延時和周末門診,能配藥還有中醫

2020-12-22 澎湃新聞

家住楊浦區長白街道的忻阿姨患有糖尿病,一個月至少需要跑1-2次醫院配藥,家門口的社區醫院不僅滿足了她配藥的需求,每周六早上半天還可以帶孫子來這裡打疫苗,甚至還有中醫坐診。

目前,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午間延時和雙休日門診,服務轄區內的居民。

1月16日,上海市衛健委召開「全面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時服務、規範和完善家庭病床服務」新聞通氣會。

上海市衛健委基層處處長楊超在會議上透露,當前,上海已全面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午間延時門診與雙休日門診,同時制定出臺《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務辦法》(以下簡稱「服務辦法」),成立市家庭病床服務質量控制中心,規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讓居民獲得社區健康服務更為便捷。

「在工作日延長服務時間,在雙休日開設門診,是滿足居民『家門口』服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在職、在校人群錯時服務的實際需求。」楊超表示,根據居民實際需求與周邊醫療資源分布情況,以郊區為主,上海目前約四分之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提供工作日晚間門診服務,實現「晚間延一延」,滿足居民夜間就診需求。

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開設了午間延時和雙休日兩個半天門診。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延時服務方便上班族和學生

「我們社區醫院的病人90%是老人,現在雙休日和平時的午間門診開設出來後,來我們社區醫院配藥、看病、計劃免疫的人群,除了老人,還有白領和學生等等,這部分人群也不需要跑到大醫院去看了,同時平時子女沒有空陪同老人來社區醫院看病的,現在到了周末來這裡看病配藥也更加方便了。」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波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午間和雙休門診佔全年門診量的9.2%和3.1%,開設以來受到廣大居民好評 。

「考慮到周圍居民的中醫診療服務需求大,我們今年還將中醫服務和外科服務納入了延時門診範圍,同時主打簡配藥服務,讓特殊人群在休息時段也能滿足配藥需求,另外還調整了延時服務人員排班,讓居民可以在延時階段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庭醫生,使服務更周到。」劉波說。

上海市衛健委基層處處長楊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社區醫院延時服務自2019年8月以來至今已實施近5個月,目前實施進展順利,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嚴格落實延時服務工作要求,實現午間門診全覆蓋、雙休日門診全覆蓋。

一是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在工作日提供午間門診,實現「中午連一連」全覆蓋。工作日午間門診時段一般為11:30-13:30,提供全科診療服務為主,確保白天服務不間斷。

二是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開設雙休日門診,實現雙休日服務全覆蓋。其中:周六、周日上午開設門診比例達到100%,周六、周日下午開設門診比例均超過50%(周六下午56%,周日下午53%)。

與此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上海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在根據實施期間社區居民的具體需求,對延時服務的科室與內容不斷進行調整與優化。

楊超舉例說,譬如徐匯區康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雙休日增加了計劃免疫接種、五官、皮膚服務內容;閔行區吳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雙休日增加了檢驗、超聲、心電圖、放射科、輸液室服務內容;嘉定區徐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雙休日增加了服務時間,從原先的13:00-16:00延伸為11:00-20:00;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分中心、服務站等也納入了延時服務的範圍。通過延時服務,尤其是在雙休日增加針對在職、在校人群的服務內容,有效滿足上述人群雙休日錯時服務的需求,受到在職、在校人群廣泛歡迎。

此外,根據居民實際需求與周邊醫療資源分布情況,以郊區為主,約四分之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提供工作日晚間門診服務,實現「晚間延一延」,滿足居民夜間就診需求。

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保門診目前也會在雙休日開設出來,方便患兒家庭來醫院開展計劃免疫接種服務等。

今年新增臨終居家安寧療護項目

家庭病床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工作的重要服務內容,也是深入家庭、提升居民健康服務獲得感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使得一部分慢病患者能在家享受到社區醫院醫生的上門服務。

楊超表示,目前,上海是國內每年建立家庭病床最多的城市。以2018年為例,上海約有7.2萬張家庭病床,新建家庭病床約5.4萬張,服務對象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約佔服務總數的95%。「隨著上海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家庭病床服務作為居家醫療、居家護理、醫養結合的重要部分,同時作為家庭醫生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將成為進一步滿足居民實際需求與緩解住院難的有效方法。」楊超說。

哪類醫療機構可以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哪類患者可以接受該服務?《服務辦法》明確,須是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適合在家中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檢查、治療和護理的患者,並根據患者病情列出具體的情形。而開展這項服務的醫療機構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外,還新增了設有全科醫療科診療項目的門診部和全科診所。但同時明確的是,醫療機構要向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申請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登記,通過區級專業質控組或市家庭病床服務質量控制中心資質審核後,獲得相應服務資質。

家庭病床服務中包含哪類服務項目?楊超表示,此次列出的項目突出中西醫結合,並以清單形式列出64項,謹慎規範了用藥服務項目,充實完善中醫項目,增加了適宜在家庭病床中開展的中醫非藥物療法數十種,同時還新增了臨終居家安寧療護項目等,這意味著一部分病情穩定的腫瘤晚期患者經專業評估後,有望在家享受到社區醫院醫生的上門服務。

此外,還明確服務流程,保障服務安全。「按照建床、查床、護理、撤床、醫療安全等分步驟明確管理要求,同時嚴格強化風險性較大的服務項目管理等,如導尿、換藥等,還專門成立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務質量控制中心,來把關和評估這些項目能否開展、是否安全。」楊超進一步說,在家庭病床服務開展過程中,上海市衛健委也在探索信息化技術支撐,積極鼓勵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的醫療機構引進智慧醫療系統、物聯網設備、遠程網際網路服務設備等,與「網際網路+護理」、「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形成銜接,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強化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質控與考核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周末專家門診全開放!杭州市兒童醫院新推出數項舉措
    杭州市兒童醫院為了給兒童提供優質、安全、滿意的醫療服務,杭州市兒童醫院推出「周末專家門診、延時門診、發熱特需門診、午間門診、專科門診、聯合門診」等舉措,滿足家長和患兒就診需求。周末專家門診全開放即周末所有專家門診開放,醫技科室檢查同步配套。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新生兒科、肝病、腎內科、眼科、外科、皮膚科、耳鼻咽喉科、兒童保健、生長發育等科室均增開周末門診,增派醫生坐診。
  • 居民樓裡無牌「門診」既能配藥又能打吊針 這算非法行醫嗎?
    原標題:居民樓裡無牌「門診」既能配藥又能打吊針,老年人絡繹不絕,這算非法行醫嗎?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由於小區附近沒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居民有需求,民營醫院的「網點」滲入社區,搶佔市場;可隨之引發了居改非、醫療衛生條件簡陋、收費是否規範透明等諸多問題。
  • 上海119家公立醫院開設藥學門診,規範個體化用藥方案
    今天召開的「第十五屆上海醫院藥事管理年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已有119家公立醫療機構開設藥學門診,其中社區中心有23家。藥學門診的開設,很大程度上緩解門診醫師壓力,可以協助醫師制定更加合理、規範、個體化的用藥方案,並通過多種方式的長期隨訪,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藥。
  • 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開設「方便門診」
    1月5日上午9點,皇甫女士來到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得知醫院新開設了「方便門診」,就趕緊進行了體驗。  「我就配藥,不看病。以前掛號、去科室開藥都要排長隊,現在在『方便門診』就可以操作,大大節約了排隊的時間,真的很方便。」不到10分鐘,皇甫女士就完成掛號、開藥、收費、取藥的操作。
  • ...延時門診!新冠病毒測試紙升級版研發成功…【今日鋼鐵】持續...
    全國確診數據8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4例,河北2例,上海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3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189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3例。
  • 家門口的社區醫院開設艾灸治療啦!冬季散寒止痛超方便→
    來源:上海楊浦 微信 前不久,新江灣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諮詢門診新開設了艾灸治療。最近就有居民前往問診體驗了一番那麼效果如何呢?家住新江灣城街道的居民張阿姨,一到冬天就關節酸痛,曾經前往三級醫院就醫診斷後,醫生建議通過艾灸治療來緩解,但每次去三級醫院就診往返跑,尤其辛苦。聽說家門口的社區衛生中心剛開設了艾灸治療,張阿姨在開診的第一時間 掛了號來體驗。
  • 衢州新聞網丨市中醫醫院開設中風篩查門診,建議高危人群都去做個檢查
    近日,衢州市中醫醫院正式推出中風篩查門診,是針對中風高危人群進行的專病預防特色醫療服務門診,以期對腦中風高危人群 未病先防,防控結合 。腦中風是指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血流循環障礙和腦組織功能或結構損害的疾病,其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在所有腦血管病中,腦中風是發病率、致死率、致殘率最高的一種。腦中風一旦發生了,如果搶救不及時,往往讓很多家庭追悔莫及。
  • 山大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兒科口腔等門診25日搬新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連寧燕  25日,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兒科門診、眼科門診搬遷至11號樓(和平路停車場地上),口腔科、耳鼻喉科、醫療美容科門診搬遷至5號樓(醫院南大門東側)。新設門診面積6300餘平方米,全院門診服務空間較之前擴大至1.5倍。
  • 北京市屬22家大醫院全面開設藥學門診 用藥問題可以找藥師
    去醫院看病少不了拿藥。藥品拿到手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用藥問題,想問問用藥的問題,現在有專屬門診了。記者今天從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市屬22家大醫院已經全部開設藥學門診。今後患者遇到用藥問題可以「專業用藥找藥師」。
  • 開設夜間門診、周末門診,疏通雙向轉診通道……緩解「看病難」,三...
    在解決「看病難」問題上,韓丁表示,北京協和醫院採取了開源、增加效率、推進醫聯體建設、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診療等舉措。其中,開源指的是深挖潛力、科學排班、增加號源,通過績效考核指揮棒讓更多的專家出門診,同時開設夜間門診、周末門診。
  • 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兒科口腔等門診25日搬新家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連寧燕25日,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兒科門診、眼科門診搬遷至11號樓(和平路停車場地上),口腔科、耳鼻喉科、醫療美容科門診搬遷至5號樓(醫院南大門東側)。新設門診面積6300餘平方米,全院門診服務空間較之前擴大至1.5倍。
  • 武漢多家醫院重啟夜間門診
    昨晚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夜間門診開診首日。晚6時許,記者來到醫院綜合樓一樓的針灸科綜合治療區,這裡已經結束紫外線照射消毒和艾條煙燻消毒,空氣消毒機正在持續工作中。  23歲的襄陽籍小夥小範最近總是頸部僵硬,晚上也不易入眠。他得知武漢市第一醫院開設了夜間門診,特地前來掛號就醫,並向醫生出示了最近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
  • 杭州錢塘新區白楊社衛中心開設「方便門診」
    杭州網訊為了儘可能方便患者,簡化就醫環節,在疫情期間,杭州錢塘新區白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一樓設置了方便門診,有效縮短居民配藥時在社衛中心的停留時間,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在「方便門診」就醫時,配藥的患者只需在大廳預檢分診後,直接在一樓就診。
  • 「預約」就能看 青島眼科醫院開設近視防控夜間門診
    大眾報業·半島網5月27日訊  白天想帶孩子就醫,家長就要請假,晚上下班後門診又停診了。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到了醫院又是「人從眾」狀態,就診、檢查、繳費、取藥,到哪都排著長隊,這是現在不少上班一族的就醫窘境。
  • 上海這33家三級醫院疫情期間的門診調整安排公布
    三、溫馨提示  1、所有進入院區的患者及陪同人員均需佩戴口罩,並攜帶身份證和上海市醫保卡,在線如實填寫《健康申明書》,此舉能有效減少您現場排隊等候時間,加快進入醫院速度。  上海仁濟醫院南院  在新冠肺炎防控關鍵時期,為進一步保障門診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和安全,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級醫院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服務相關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仁濟醫院南院將全面實施門診全預約。  錯峰就診!
  • 武漢多家醫院試水「夜間檔」 晚上也能看專家號
    為滿足這部分市民的就醫需求,今年4月起,武漢多家醫院陸續推出「夜間檔」,或增設晚間門診,或將門診時間延長至晚上8時。大半年時間過去,記者探訪發現,市民對晚間門診反響較好,但也存在晚間門診量冷熱不均的情況。隨著就診數量的變化,醫院也計劃對「夜間檔」進行調整。「晚間門診的開設和調整,只有一個原則:既能實實在在滿足患者的需求,又不浪費醫療資源。」
  •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開設護理專科門診
    除了日常護理工作外,還有這樣一批專科護士,她們突破了傳統的護理工作理念,在一些專業領域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是專家型臨床護士。 為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滿足醫療服務更高層級需求,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度和滿意度,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特開設護理專科門診。護理專科門診開啟了護理服務由病房服務延伸到門診治療的新模式,對培訓專科護士隊伍、提高專業水平、提升護理工作內涵起到促進作用。
  • 健康六一| 上海市兒童醫院特需門診 「周末特色專科」開診啦!
    健康六一| 上海市兒童醫院特需門診 「周末特色專科」開診啦!平時上班,沒空上醫院!周末有空,專家不上班!怎麼辦?上海市兒童醫院瀘定路和北京西路特需門診周末特色專科,平常一號難求的副主任和主任醫師親自坐診!現已全面開放預約,周末也能好好看病了!
  • 「方便門診」取消了 患者還方便嗎?
    8月14日,記者前往雲大醫院實地採訪。一樓掛號窗口的工作人員證實「方便門診」已經取消,如果只需醫生開藥,可以掛號綜合門診。在二樓的綜合門診門口,椅子上坐著不少等候的患者。一位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老母親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情穩定,但長期服用的一種藥社區醫院沒有,只有三甲醫院才能買到。如果按正常程序走,要先掛號排隊看醫生,測血壓、血糖,再繳費取藥,至少半天時間。
  • 禾城門診輸液患者人數驟降 醫院推行全面停止還有難度
    2016年1月,省衛計委發布了《關於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三級醫院率先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我市各醫院相繼出手,向抗生素「開刀」。2016年轉眼過去了,那麼我市輸液的患者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