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召開的「第十五屆上海醫院藥事管理年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已有119家公立醫療機構開設藥學門診,其中社區中心有23家。藥學門診的開設,很大程度上緩解門診醫師壓力,可以協助醫師制定更加合理、規範、個體化的用藥方案,並通過多種方式的長期隨訪,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藥。
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十三五」至今,市財政先後共計投入項目建設經費750萬元,各項目建設單位高度重視,投入了數倍多的配套資金,並在人財物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作為服務於臨床醫學科室並同時也直接服務患者的醫院重要業務科室,通過三年建設,各單位藥學臨床、教學、科研、管理等得到全方位提高,並形成鮮明的專科特色和重點發展方向,各自的臨床藥學專科綜合實力和整體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開設藥學門診」項目,有機結合藥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探索解決多種藥物、多個疾病同時存在下的聯合、複雜用藥問題,形成藥物重整和用藥指導的規範標準,積極推動藥學服務轉型發展。包括藥物治療管理(MTM)門診、多學科聯合(MDT)藥師門診和特定專科藥學門診,重點幫助患者實現藥物治療自我管理,以及對服藥後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提供釋疑及處理建議服務。部分醫院還結合藥學結對幫扶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開設藥學諮詢門診。
「藥學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則藉助本市開展的臨床藥師能力提升項目和「醫苑新星」臨床藥學優青培養計劃等平臺,積極選送及培養青年骨幹藥師。15家醫院的臨床藥師數量平均增加一倍,從建設初期的10餘名,上升到近30名。同時,臨床藥師深入臨床一線,與醫師並肩作戰,探索建立臨床藥師工作站,積極參與藥學查房、藥學會診、用藥病例討論和藥物治療方案制定等工作。並開展醫囑審核、藥物濃度監測、藥物基因學組檢測等工作,配合臨床醫師,不斷提高個體化、精準化藥物治療水平。
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推廣運用信息化實現處方前置審核」,探索變「事後幹預」為「事前提示、事中預警」,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處方審核規則資料庫」,實現處方在收費前進行自動審核和審方藥師覆核,以及進行幹預和攔截,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合理。此項建設成果已在全市二三級醫院全面推廣,同時已有十多家區中心醫院在探索建立信息化支撐下的區域處方審核中心,直接為轄區內的社區中心等提供專業的處方審核服務。
市衛健委藥政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越來越重視合理用藥工作,加強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考核工作。上海在良好的工作基礎上,通過開展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將進一步形成長效機制,凸顯引領輻射作用,接下來將以問題、需求和效果為導向,不斷完善臨床藥學服務體系,切實提升藥學服務能力,為安全合理科學規範用藥、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保駕護航。
今天的年會上,上海市同濟醫院等4家單位經過三年建設周期,順利通過項目驗收,成為第三批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單位。自2016年初起,上海率先在國內開展省級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間本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三批共10家綜合性醫院、5家專科醫院全部順利完成建設任務,獲得「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