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末,一名老知青的坎坷一生

2021-01-11 我怎麼可能不是仙女

這名老知青,是我的姥爺。

姥爺,1941年生,今年剛好80歲,古語「耄耋之年」。

回首這名老知青的一生,稱為「傳奇」也不為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挺傳奇的。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運動之後,姥爺就留在村裡任職了一名鄉村教師,這一留就是一輩子。

姥爺比普通教師多任職了十年。

他說,在運動之前,他本就有機會選擇在鄉村當一名教師,但他卻選擇了繼續讀書繼續接受教育,因為他的志向本不在教書育人。

但誰知,後來由於政策原因他又回到了農村選擇從教,因為當時他的年齡偏大,只有虛報年齡才可以任職。

所以,當別人到了退休年齡都回家安度晚年的時候,他還得在講臺上多站十年。

姥爺說,造化弄人,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但他自此也愛上了講臺,冥冥之中或許本該如此。

所以,很多情況下,姥爺是教了父母輩的,又教子女輩的,走在路上,都是孩子和爸媽一起叫老師。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聽過姥爺的課,雖然是一口純正的方言,但一點兒都不落俗套,講起話來一板一眼,一句話中的字詞拿捏得非常到位。

至今最常說的話都是,「你這個詞形容的不太恰當,如果是……的話就更好了」。

不得不說,老教工畢竟是老教工,這三句話不離本行的職業操守,孫女兒我佩服。

老人們經常說,那個年代苦啊,哪裡有這大饅頭和白米飯的。

但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知他們說苦,不知他們真苦。

姥爺說,當時吃得最好吃的飯就是水煮紅薯葉了,大多數情況是見不到綠葉子的。

後來情況才好些,包括在媽媽很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生病的孩子可以得到特殊照顧——吃一個水煮雞蛋。

姥爺的一輩子,除了教書育人,就是子女了。

光是兩個兒子的婚事,就花光了姥爺的所有積蓄,在之後好幾年的時間裡,姥爺都是跟我姥姥一起擠在幾平米的土窯洞裡。

包括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媽媽只要一回娘家,就會帶好多好多東西——白菜、粉條、大米、麵粉等等。

因為這些在姥爺那裡,是不捨得吃的高檔食材。

姥爺的身體狀況,清清楚楚地記錄著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一點一滴。

姥爺說,那個時候的自己年輕氣盛,眼裡只分對錯,也執拗得很。

那個時候,一同下鄉的另一名教工寫了一封信,找他讓他做擔保人,姥爺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他。

後來,東窗事發,那名教工被抓了起來,姥爺得知消息後連夜出逃,大概是跑了幾裡的山路,最後在一個兩層樓高的田埂上跳了下去,躲在那裡幾天幾夜,等風頭過去後才敢悄悄回家。

這件事情導致姥爺膝蓋嚴重受損,這一傷,也是一輩子。

至今八十的他也是因為膝蓋的問題,跑了好多趟醫院,住了好多次院。

姥爺說:有些事情,幫不得。

姥爺也是個老頑童,最愛給我們子孫輩的孩子們講狐仙的故事。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情節,當時是暑假,我們都在橋下乘涼,橋下有一個看上去很深很深的水窪,然後姥爺便開啟了他的故事時間。

他說,眼前這片很深的水窪裡曾經住著一位狐仙,專吃橋上的過路人,尤其是過路的男子。

她會化身成一個十分嬌豔的女子,誘惑過路人走到橋下,然後一把把對方拖入水中,隨即狐仙就可以美餐一頓。

最可怕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講故事的人,那個表情神態、語氣,還有十分應景的象聲詞。

當即嚇得我們幾個孩子跑回橋上,寧願曬著也不下去,打死不下去。

後來,有一次路過那座橋的時候,我特意看了看橋下的那片水窪,已經乾涸了,目測深度都不足一米。

姥爺一個月前突發冠心病住院,他後來在視頻裡跟我說,覺得人活著也就那樣,一瞬間的事。

我問姥爺醫生的建議是什麼,姥爺說,醫生建議自己要心態好,不可以亂想亂猜,覺得不舒服就得趕緊上醫院。

他說,心態不心態吧,我也算是從死神手裡爬過來的人了,隨遇而安。

出院後,姥爺一直住在我家由媽媽照顧著。

這幾天,老爺子又get了一項新技能——玩微信。老媽給老爺子整了一部智能機,註冊了微信,加進了家人群,微信暱稱是「大海」。

在八十歲這一年,姥爺經歷了一場生死劫。我們擔心姥爺會心態不好,擔心他因為身體原因想不開。

但或許,在姥爺心裡,他早已把生死看開,八十歲,是新的開始,他要重新啟程,去重新迎接這個壯闊的世界。所以,取名「大海」。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在這名老知青這裡,是八十而壯闊。

八十,而,壯闊。

圖|部分來源網絡,侵刪。我是三維維維 ,喜歡讀書,喜歡分享生活,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成長路上讓我們一起,相伴前行不孤單。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八十年代,黑白電視上哪些難以忘懷的外國電視劇
    上世紀70年代末,電視臺復播,當時國內製作的電視劇匱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國內電視臺開始引進外國電視劇,因此譯製片佔據了螢屏,幾乎部部都能夠創造很高的收視率。197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成為了中國第一部譯製劇。
  • 被政治殺死的先進直升機,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至今仍不過時
    要知道這可是一架上世紀60年代末的飛機,可見剛性旋翼加推進尾槳的設計是非常優秀的直升機布局。AH56因為政治和自身事故的原因被美國陸軍取消,而在70年代發展成熟的阿帕奇直升機則成為陸軍的主力武裝直升機。
  • 重溫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我國上映後風靡一時的一部朝鮮武俠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批朝鮮電影出現在中國觀眾的視野,影片中來自神秘國度朝鮮的人們的生活,吸引了中國觀眾的關注和興趣。而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這部朝鮮的第一部古裝武俠片,被中國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88年譯製後在國內上映時,那時李連杰主演的影片《少林寺》,和黃元申主演的電視劇《霍元甲》,早已在中國內地播放和轟動多年,中國觀眾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很想看看朝鮮的武俠電影是什麼樣的。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故事片《黑三角》主題曲,李谷一老師的巔峰之作
    大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左右的時間,中國民族唱法開始引入「科學發聲方法」,簡單點理解就是把美聲唱法的技巧植入民族唱法。據專家們說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保護嗓子。然而,幾十年的實踐結果證明,在保護嗓子、使民歌演唱變得更科學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女尖音」。唱歌幾乎變成了純粹的音高和技巧比拼,歌曲內容要述說什麼,好像在其次。民族唱法歌手成了生產線上的產品,千人一面、千曲同味的現象實在普遍。
  • 上世紀60年代的小吃,很懷舊!
    如果說香港的街頭小吃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那麼招牌一定是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了。但實際上,到了60年代,也有不少經典的小吃在當地湧現,比如這狗仔粉。其實香港那時有不少小吃來源於廣東地區,像是咖喱魚蛋據說是由潮汕人帶入,而狗仔粉則是順德人引入。
  • 中國類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嗎?
    確切地說,中國目前的情況更類似日本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此之後,就伴隨著20世紀90年代「失去的十年」。實際GDP增長率從1985-1989年的平均5.1%放緩至1991-2000年的1.2%,土地價格崩潰。沒有系統性的金融危機發生,但金融危機被隱藏在殭屍企業和殭屍銀行的常年貸款中。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會重蹈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覆轍嗎?
  • 60歲齊秦坎坷一生:與兒子對簿公堂,嗓子失聲,51歲臉部60%燒傷
    沙寶亮說,齊秦的歌可以運用一生眾星對齊秦的評價是高之又高,然而齊秦的人生卻也是歷經了坎坷01齊秦,1960年出生在中國臺灣歌手齊豫是齊秦的姐姐姐姐曾經為了弟弟齊秦可以更好的學習音樂,用自己人生中賺的第一筆錢為齊秦買了一把吉他而且花了多達8千元,在現在8千元買一把吉他都不是小數字,更何況是他們的那個年代是姐姐對他的用心幫助,齊秦從一位叛逆的少年變成了現在當仁不讓的
  • 上世紀60年代的人,現在靠什麼養老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一輩,到2020年最大的60歲,最小的也51歲了。對於他們這一代來說,現在是最尷尬的一代。因為那時候受教育的機會少,在80、90年代外出務工,主要從事體力活或者流水線工作,工作辛苦,工資較低,並且還沒有社保。
  • 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火的霹靂舞,你還有印象嗎?
    酷炫的霹靂舞現在五十歲左右年紀的人,對上世紀80年代末紅遍大江南北的霹靂舞估計應該是記憶非常深刻吧。據說這一舞蹈起源於美國,上世紀80年代傳到我國,因為該舞蹈包含大量的高難度動作,再配合動感十足的音樂,所以深受受年輕人的喜愛。記得當時我還在上初中,十六七歲的樣子,那時候跳霹靂舞真是新潮啊,只要是男孩子,估計都會來那麼兩下子。感覺那動作特別特別的酷,特別特別的帥。如果一個男孩子會來幾下霹靂舞,那麼一定會贏得女孩子的青睞。
  • 愛電影更愛繪畫,這位上世紀80年代美女演員,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說起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紅火的女演員張金玲,許多50後、60後,甚至是70後,一定不會對她陌生。張金玲外形出眾,演技過人,特別是一雙傳神的眼睛,讓很多影迷第一次看她的電影,就深深記住了她。張金玲既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著名影視演員,也是那個年代最美的女演員之一,可謂既有演技,又有顏值。張金玲出演過《瞧這一家子》《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四等小站》《清水巖、淡水灣》等電影,她所飾演的角色,無論大小、戲份多少,都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張金玲生於河北滄縣,從影之後因為演技出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她曾與李秀明、劉曉慶齊名,「北影三朵金花」指的就是她們仨。
  • 愛電影更愛繪畫,這位上世紀80年代美女演員,活出了不一樣人生
    說起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紅火的女演員張金玲,許多50後、60後,甚至是70後,一定不會對她陌生。張金玲外形出眾,演技過人,特別是一雙傳神的眼睛,讓很多影迷第一次看她的電影,就深深記住了她。張金玲既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著名影視演員
  • 上世紀20年代,這位巾幗英雄與楊浦結緣
    在上世紀20年代曾有一位巾幗英雄來到楊浦帶領楊浦眾紗廠的紡織女工姐妹們參加罷工鬥爭引導她們學習革命精神她就是最早的中共女中央委員之一王亞璋沈毅校長紀念碑王亞璋從女小畢業後,與金維映一起由沈校長介紹,進入寧波師範學校繼續深造。
  •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什麼日本痛定思痛,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的迅猛發展催生了該國的房地產泡沫。當時日本的房價,就像中國神話中剛出生的哪吒,一天一個樣以超常的速度往上竄,叫人不知所措,很多經濟學家驚呼,怪物來了。房價的不斷攀升,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四面八方的資金湧向地產業,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 再「健」了丨日本演員高倉健10日病逝 生前情路坎坷 一生共拍205部電影
    讓高倉健在日本影壇站穩腳跟的,則是上世紀60年代之後的眾多電影。包括《網走番外地》《日本俠客傳》《昭和殘俠傳》等,電影本身更因為大受歡迎成為系列片。被電影迷們親切地稱呼為「健先生」。  而讓高倉健享譽全中國的,則是《追捕》。這部由高倉健1976年主演的電影席捲了整個中國大陸,讓他一度成為中國人最喜愛也最熟悉的日本演員。
  • 容貌清純聲音好,60年代走紅卻一生多磨難,與丈夫恩愛53年,如今80歲
    容貌清純聲音好,60年代走紅卻一生多磨難,與丈夫恩愛53年,如今80歲 2020-12-20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電影女演員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處於民國時期變幻莫測的時期,正是因為大陸政局不穩,許多大陸人放棄了在大陸的生命,攜家帶口來到了香港,這導致香港的人口從數萬迅速增加到幾百萬,不光是商人魯人也有許多作家的後代,所以呢當時不僅是商業,而且香港非常繁榮。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當時家家有,松江這裡有不少特別款!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當時家家有,松江這裡有不少特別款!與各類搪瓷製品同步展出的還有「一帶一路」中國搪瓷百米畫卷,百餘幅一米見方的搪瓷板上繪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歷史人文與現代風貌,該畫卷由滬上60位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歷時三個多月完成。
  •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鍛鍊能蹚過冰河的體格」上世紀50年代,北京就有人進行冬泳嘗試。那時候,在市體育運動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推廣和號召下,北京冬季開始興起群眾性體育鍛鍊。工前操、工間操,長跑,足、籃球比賽,越野賽,桌球表演賽,跳繩比賽,廣播體操比賽,冰上運動競賽和表演……各項冬季體育運動十分活躍,比賽熱烈展開。
  • 追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爆的樂隊、組合
    對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華語樂壇,你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是小虎隊的爆火,是「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還是Beyond成員黃家駒的意外離世......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80、90年代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年代,也是港臺樂壇的一個繁榮時期,眾多富有才華的傑出人才不斷湧現,今天帶大家簡單追憶那個時期火爆的一支樂隊、一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