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黑白電視上哪些難以忘懷的外國電視劇

2021-01-11 張再坤

上世紀70年代末,電視臺復播,當時國內製作的電視劇匱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國內電視臺開始引進外國電視劇,因此譯製片佔據了螢屏,幾乎部部都能夠創造很高的收視率。

197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成為了中國第一部譯製劇。南斯拉夫影視劇的率先闖入,讓國人對其情有獨鍾,從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到《黑名單上的人》,都曾在中國內地轟動一時。

1980年,中國引進首部美國大型科幻片《大西洋底來的人》,隨著電視劇的熱播,主人公麥克·哈裡斯的蛤蟆鏡也一度成為當時中國年輕人的流行裝飾。之後引進的《加裡森敢死隊》並列成為引進劇的頭兩部經典。

《加裡森敢死隊》裡的加裡森中尉、戲子、酋長、卡西諾、高尼夫個個都是難忘的經典人物,他們的配音演員和80年代譯製片一樣用的是尚華、喬臻、童自榮。

1981年初,26集電視連續劇《姿三四郎》的播放引發了日劇熱。與西方電視劇相比,多了一些脈脈溫情的日本電視劇則更合中國老百姓的胃口。《姿三四郎》、《排球女將》、《血疑》、《血的鎖鏈》、《犬笛》、《阿信》、《命運》;讓人們如痴如醉,小鹿純子的髮型和大島茂的襯衫一度非常時髦,而山口百惠成為許多男性的夢中情人。

1984年,百集巴西電視連續劇《女奴》掀起了「伊佐拉」的旋風;這之後,國內各電視臺紛紛開始引進南美洲電視連續劇,

墨西哥電視劇《卞卡》、《坎坷》、《誹謗》;這些電視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長度驚人,一般都在60集以上。

新加坡電視連續劇也深受國人喜愛,《霧鎖南洋》、《人在旅途》。

陸續引進的美劇有《鷹冠莊園》、《俠膽雄獅》、《神探亨特》……

那時侯黑白電視機都還沒有普及,很多孩子還是搬著小凳子到有電視機的單位去看,到有電視機的家庭去看。很多人家還願意把12寸的「西湖牌」、「北京牌」、「熊貓牌」、「泰山牌」電視機放到外面,供大家共同欣賞,那陣勢,就和看露天電影一樣。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引進的20部外國電視劇,血疑阿信卞卡神探亨特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電視劇數量稀缺,為滿足電視觀眾對於新片的收視需求,我國電視臺陸續引進了許多外國電視劇。這些電視劇當年播出後轟動一時,均獲得了超高收視率。本文特別介紹那些曾經熱播的外國電視劇,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 還記得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國產黑白,彩色電視機牌子嗎?
    70年代國產電視機有北京、金星、飛躍、熊貓、凱歌等。金星牌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這些黑白電視機是一個富裕家庭的象徵,大部分家庭還買不起一臺黑白電視機。1980年,市民劉先生開始在天寧北路夜市擺賣成衣,「1982年就成了『萬元戶』,買了一臺『凱歌』黑白十四英寸電視機,鄰居們晚上都來我家看電視,我家裡擠不上,乾脆將電視機擺在屋外放。」已上應該都是80後接觸到了黑白電視機,現在看看90後的彩色電視機。其實中國第一臺電視機和第一臺彩色電視機,都是北京牌,由天津無線電廠生產。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現在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 「五虎十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兄弟幫
    可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卻有一個叫「新義安」的組織,他們內部嚴密,等級分明,由一幫「兄弟」組成,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卻有兄弟一樣的情義。雖然他們情義無價,但是終究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畢竟不走正途的「兄弟」幫派,感情再好也會走向深淵。雖然江湖上已經沒有這些人的影子了,但是卻還有關於他們的傳說。
  • 《上海堡壘》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能火嗎?
    如果,這部電影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反響會如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火的莫過於《少林寺》,從此,大量武打電影問世,而國產科幻電影當時是空白,《上海堡壘》如在那時放映,可以填補當時的空白,甚至可能導致大量科幻片的問世。
  • 當年這些外國電視劇,你還記得嗎?
    這一時期海外(境外)引進電視劇,打開了人們的視野,一大批外國電視劇、外國明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1977年11月29日,北京電視臺(即中央電視臺前身)引進了一部叫做《巧入敵後》(別名:《黑名單上的人——歸來》)的南斯拉夫電視劇,拉開了中國內地開始引進海外(境外)電視劇的序幕。
  • 重讀八十年代,讀出了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多家出版社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一批研究回顧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的圖書。上世紀80年代無疑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異常光輝璀璨的十年,出現了一批被稱為中國文壇黃金一代的作家,誕生了許多足以載入文學史冊的作品。
  • 盤點上世紀九十年代十大電視劇
    前些天寫了八十年代的十大電視劇,反響一般,畢竟年代太久遠了,即便看過,也是模糊印象。而九十年代離現在更近一些,那個時代的電視劇,留給我們的印象也更清晰。相比較八十年代我國剛打開窗子,各界新鮮事物紛至沓來,九十年代,我們國產電視劇的水準一飛沖天,十大電視劇裡邊有八大我都選的國產劇。港臺和歐美各只選了一部,且稍有些冷門,其實我只選擇了他們的代表性和藝術性。好的開始。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動畫,是怎樣在B站實現「文藝復興」的?
    如果說,將熱詞擺在標題上的是「明雷」,那麼,無論是「歇後語」還是「對對子」,都是「暗雷」。特別是「對對子」系列,為了向觀眾證明自己並沒有「江郎才盡」,UP主每次都能將微博上熱議的事,整合成句融入對子中,甚至還能牽扯到陰陽、五行、星宿、天幹地支、帝王將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 《凱莉日記第二季》講凱莉·布雷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歲月!
    《凱莉日記第二季》是由米古爾·阿塔執導,安娜索菲亞·羅伯、奧斯汀·巴特勒主演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凱莉·布雷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歲月。據悉,劇情將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正值凱莉的高中時期,故事將展示她在愛情、時尚、友情等方面的成長曆程。《凱莉日記第二季》將回溯到凱莉的高中時代,講述這個80年代的青春期少女對愛情、友誼、性、家庭等方面的最初困惑。故事發生的地點依就在曼哈頓,從凱莉的母親去世,她在父親的獨自養育下成長開始說起。17歲的凱莉感情細膩,有一個名叫基德的男朋友,不過這段感情並不順利,兩人到了分手的邊緣。
  • 老照片: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北省孝感市,那些已經回不去的老舊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湖北省孝感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這組照片中其實還有一張關於文昌閣的老照片,但是因為照片經過多次修理都太過模糊,所以這裡給大家說一句抱歉。
  • 4部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產戰爭巨製,都是不可複製的經典!
    上世紀八十年代,可以說是國產影視的黃金髮展時期,當時湧現出了一大批精彩的作品。在眾多的作品中,戰爭題材當然不可或缺,其中有4部作品,如果放到現在,不一定能拍出來!1.《凱旋在子夜》8集(版本不同,集數不一)電視劇,1986年播出。
  • 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領時尚的男影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代,湧現了很多令人難忘的男、女影星,拍出了很多經典電影。那時的男影星幾乎個個英俊剛毅,本色出鏡,表演入木三分,少有表演痕跡,他們的髮型、衣著被年輕人爭相模仿。因為當時被稱為奶油小生多少有點貶義的意思,所以唐國強息影數年,成功轉型為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齊不齊,一把泥。」
  •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明星為什麼深入人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為禁錮了十年的思想打開了一扇窗戶,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不都是黑藍灰,還有紅黃綠,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多女星以嫻熟的演技,靚麗的外表走進大眾的視野,著實讓看慣了紅臉蛋,大辮子,方格子,女漢子的國人眼前一亮,讓「哪個男子不鍾情於,哪個女子不懷春」的懵懂青年記住了她們。這些女明星大都塑造了多個令人過目不忘的角色,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 為什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我們再沒有熟悉的日本影視明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日本影視劇在中國的上映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我們記住了一批優秀的日本經典影視劇和影視劇中的明星。 圖:山口百惠《追捕》、《望鄉》、《排球女將》、《血疑》、《阿信》等引起了中國觀眾的極大關注。這些影視劇中的日本影視明星也同樣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喜愛。
  • 你還記得80年代電視劇有哪些嗎?
    ,大約就有了:黑白電視機,這時港臺的、歐美的、國產的電視劇越來越來有多。所以80年代的電視劇深深得到烙在我們的記憶你,今天串子就和您聊聊這些難忘的電視劇。《上海灘》「神探亨特」是我的第一部外國電視劇。亨特和迪迪麥考精彩的偵破過程,幽默的對話,登時對部美劇好感倍增。
  • 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時光,以前的電視品牌好多,你家又是哪一牌子?
    "小編出生在八十年代初,但對電視機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經歷了看別人家的到自己家買的,從黑白的到彩色的, 那些美好的時刻歷歷在目,電視機伴著我們的童年,也曾經被大人時刻叫著「電視大王」,也說明了我們那時候喜歡看電視,那時候看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現在還記得非常清楚,雖然那時候電壓不穩,畫面抖動,手搖的室內室外天線不清楚,甚至經常停電,但絲毫沒有打消掉我們看電視的熱情。
  • 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八十年代 那些每晚讓你牽腸掛肚 追著看不停的電視劇
    上世紀八十年代,來自日本、美國的海外電視劇,以及香港、臺灣地區的電視劇佔據了老百姓們電視螢屏的的半壁江山。不過隨著電視人的不斷努力,我們也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滄桑濃厚中國味的電視劇。電視劇播出時不僅出現了萬人空巷的景象,由海巖創作的同名小說也被稱為公安文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而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的則是由劉歡演唱的電視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