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動畫帶著新樂趣『重生』。
年紀稍長的很多網友都知道,B站是以動畫和鬼畜視頻發家的。儘管B站在這些年的發展中,網站的內容早已不只是局限在「二次元」方面,但伴隨B站一路走來的動畫區,毫無疑問有著龐大的觀眾基礎和UP主資源。這也是動畫區的視頻和UP主在B站一直經久不衰的原因,除非某些UP主自己作死。
伴隨長時間的發展和壯大,B站動畫區所積累下來的,還有數量龐大,五花八門的各類動畫素材。龐大的素材庫,不僅為B戰動畫區的各種二次創作視頻提供了優質的土壤,也能讓觀眾接觸到不少自己沒有看過的動畫作品,特別是一些與觀眾年齡段錯開的,上世紀出品的老動畫。
如果關注動畫區的熱門排行,就會發現一個名為「三十六賤笑」的UP主,其作品經常登頂動畫區排行榜首位。這位UP主擅長以剪輯和再配音的方式,將時下一些熱門事件或者梗,融入視頻之中,以此達到吐槽和娛樂的效果。而「三十六賤笑」編輯視頻最常用的動畫,就是由日本導演岡部英二在1981年拍攝的動畫《校園小子》。因為這部動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兒童小說《愛的教育》,《校園小子》也被稱作「愛的教育」。
事實證明,以《校園小子》為素材,然後融入各種熱點和梗的原創視頻,在B站動畫區的受眾中,頗受歡迎。如果翻看「三十六賤笑」的所有作品,會發現其在《校園小子》之前製作的視頻,大多播放量慘澹;而第一部以《校園小子》為題材的視頻《上 課 放 屁???》,竟然一反常態,播放量直接突破了百萬。
融入網絡流行詞「舔狗」的視頻《最 強 舔 狗!!!》,更是一舉達到了806.8萬的驚人播放量。
加入「槓精」、「網抑雲」、「陰陽怪氣」、「鍵盤俠」等熱詞的視頻,也均有數百萬播放量。
除了直接在視頻標題,將時下的一些梗和熱詞點出來外,「三十六賤笑」還喜歡特地將視頻製作成一個系列,例如之前的「小母牛歇後語大全」系列,以及最近連出10集的「課堂請勿對對子」系列。如果說,將熱詞擺在標題上的是「明雷」,那麼,無論是「歇後語」還是「對對子」,都是「暗雷」。特別是「對對子」系列,為了向觀眾證明自己並沒有「江郎才盡」,UP主每次都能將微博上熱議的事,整合成句融入對子中,甚至還能牽扯到陰陽、五行、星宿、天幹地支、帝王將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當然,以《校園小子》為素材製作動畫視頻,並且獲得好評的UP主並不只有「三十六賤笑」一人。而《校園小子》,作為一部比很多B站用戶年齡都大的老動畫,也借著搞笑且蘊含熱點的二次創作,再次進入廣大觀眾的視野內,並因此有不少觀眾特地去重溫這一老動畫。
《校園小子》固然是成為了不少動畫愛好者的「新寵」,但是在B站「文藝復興」的老動畫也絕非只有《校園小子》這一部。
隨著B站在2020年引進了四大名著的老版電視劇,在B站上重溫老版四大名著一時成風。僅僅兩個月,老版四大名著的總播放量,就超過了一億,輕鬆完成了「先賺他一個億」的小目標。其中,四部電視劇裡,以老版《三國演義》的播放量最高。老版《三國演義》能夠壓過其他三部電視劇奪得魁首,與B站的用戶群體有關,也與其素材常出現在B站鬼畜區密切相關。
2015年左右,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舌戰王朗」的片段,曾經是鬼畜區的熱門素材。甚至諸葛亮和王朗都加入了「鬼畜全明星」。得益於此,《三國演義》在B站有著更廣泛的觀眾基礎。B站用戶對三國題材的作品,關注度和接受度都更高。
以三國為題材,進行二次創作的B站UP主不少。但大多都是以上面提到過的「諸葛亮舌戰王朗」為素材創作的鬼畜視頻。當然,也有UP主採用不一樣的做法,例如B站UP主「冷淡熊」,同樣熱衷於製作三國題材的二次創作視頻,但他選用的素材卻是一部極為冷門的三國動畫,即便是一些老三國迷也未必知曉。
這部動畫就是日本東映公司,於1987年開始製作的大型動畫《三國志》。為了方便與橫山光輝所做的漫畫改編動畫進行區分,以橫山光輝漫畫改編的《三國志》動畫,後者被稱為《橫山光輝三國志》。由東映製作的這部《三國志》,耗資14億日元,並在中國進行實地取景。人物造型也與後來的大部分日本三國題材作品不一樣——製作者們參考了中國曆年來的三國人物畫,走的是寫實風。
和大多數UP主的二次創作方式一樣,「冷淡熊」也是通過「玩梗+配音」,使觀眾在圖一樂的同時,重新認識這部老動畫。在「冷淡熊」的視頻裡,原版動畫中的諸葛亮,變成滿嘴跑火車還怕張飛大耳瓜子的「神棍」;周瑜變成了自創歇後語的大師;關羽變成了別人被「嘴炮」後還要殺人誅心的「補刀手」。如今東映版《三國志》的二次創作視頻,已經成為了「冷淡熊」的標誌。更多的B站用戶開始去了解這部老動畫。
以製作某部動畫的二次創作視頻為標誌,並不是「冷淡熊」的「專利」。被B站評為「百大UP主」的「逗比的雀巢」,同樣以一部老動畫的二次創作視頻,為人們熟知。這部老動畫就是1983年由澳大利亞製作的《福爾摩斯四大奇案》。
光看名字,就知道這部動畫並非TV連續劇,而是由四個單元劇組成的短片集。這部動畫,一共收錄了《福爾摩斯探案集》原著中《血字的研究》、《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恐怖谷》和《四籤名》四個經典的篇章。儘管量很少,但製作水平卻很高,特別有上世紀歐美動畫的味兒。
在B站上,觀眾可以直接搜到《福爾摩斯四大奇案》這部動畫。如果在重溫這部老動畫的時候打開彈幕,往往可以看見「萬惡之源」、「雀巢」這些詞。
「雀巢」這個詞,很明顯是UP主「逗比的雀巢」的簡稱。加以佐證的,是動畫中的大量彈幕,都是在刷「逗比的雀巢」在二次創作視頻中使用的梗和包袱。
不只是《福爾摩斯四大奇案》,在《校園小子》動畫的彈幕列表中,也能很輕易地找到「三十六賤笑」的名字,當然,還有他二次創作視頻中的各種梗。
這一現象說明,這些UP主的二次創作視頻,確實拉動了這些老動畫的人氣。憑藉著各位UP主的魔改和熱情,無論是《校園小子》、東映版《三國志》,還是《福爾摩斯四大奇案》,這三部八十年代的老動畫的確實現了「文藝復興」。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點,就是B站上有一批用戶,對老動畫是非常有感情,並且願意去重溫的。他們眼中所謂的「老動畫」,也許並非如同上面提到的三部作品那般,誕生時間過於久遠,以至於是上世界八十年代的產物。他們更多的,是相比於現在的動畫和時間,可以被冠上「老動畫」的稱號。畢竟現在已經是2021年了,即便是千禧年之際的動畫,也有了長達20年的歷史。
這些有了年頭的動畫,也許正是這批,對老動畫有感情的B站用戶,最寶貴的童年回憶。在B站動畫區,被標註有「童年向」這一標籤的二次創作視頻不在少數。《EVA》、《數碼寶貝》、《遊戲王》、《貓和老鼠》、《海綿寶寶》、《哆啦A夢》乃至《喜羊羊與灰太狼》,都已成為一些B站用戶的童年情懷,成為如今新動畫眼中的老動畫。
也許在之後的年歲中,新生的後輩們,會如同我們現在看待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動畫那般,以對待老動畫的態度看待我們現在的動畫。
但或許在將來,我們的回憶,我們的老動畫,會以全新的方式,像《校園小子》這些動畫那般,實現全新的「文藝復興」。
能成為老動畫的好動畫,是一種藝術品。藝術品,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被埋沒的,是會一直影響後來人的。製作可口甜品,裝點精緻小店
放在那裡就能玩,還能領現金紅包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