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原牲口市

2021-01-18 澎湃新聞

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開封縣仙人莊鄉牲口交易市場,是開封乃至中原地區最大的牲口交易市場。每逢周三和周六的集市日,前來進行牲畜交易的人流和車流便從四面八方湧來。一時間,牛哞馬嘶聲此起彼伏,場景十分熱鬧,蔚為壯觀。據了解,自牲口交易市場成立以來,牛、馬、驢、騾匹日上市量約200頭以上 ,日交易額相當可觀。

牲口交易離不開交易員。在交易過程中,交易員憑藉他們業務能力,一手託兩家,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做出雙方認可的合理價位,為促進牲口交易起到了關鍵作用。要成為優秀的交易員,不僅要掌握「騾馬經」,了解的市場行情,同時還要懂得心理學,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打動買賣雙方,促成交易。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離開交易員很難成交。市場上還有一類人是牲口販子,他們專門倒賣牲口,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中漁利,有時還強買強賣,使買方多出錢,賣方少賣錢,幹擾市場正常交易。

牲口交易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無從考證,但目前仍保留著過去的交易形態。特別是有幾個關鍵環節至今依然延續。一是看牙口———根據牲口的牙齒磨損程度判斷牲口的年齡、健康狀況,一般由經驗豐富交易員來判斷。二是「捏碼子」——交易員用上衣或毛巾遮手指於買賣雙方無聲地討價還價。三是完成交易,交現錢。

進入21世紀,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機動車的逐漸增多,過去作為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的騾、馬、驢漸漸失去它的作用,買賣的數量急劇減少,牲口交易市場也逐步萎縮並消失。目前,開封各縣僅保留兩三個市場,而且交易量也大不如以前。當年交易紅火的仙人莊鄉的牲口交易市場也早在8年前徹底消失。自然,那些靠收取「中介費」為生的那些交易員,也退出牲口交易的歷史舞臺。

此組照片拍攝於2003年前後,距今已經過去約17年了。前幾天,整理老照片時,偶然看到這組老照片,感覺畫面很有意思。牲口交易市場作為中原地區比較常見的從事牲畜買賣的專業場所,有著典型的農耕文明的胎記,市場上的買賣雙方、交易員、牲口販子各色人等,通過看牙口、「捏碼子」討價還價等一系列交易過程,構成了一個頗為複雜的社會形態,展示出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成為市場經濟時代複雜社會環境中的農民的縮影。

 

每到牲口交易日,進行牲口交易的人流和車流便從四面八方湧來。

 

農閒季節,許多人早早來到市場。

 

牲口交易市場,有賣家、買家、交易員,也有販子。

 

這位牲口販子靠買賣牲口發了小財,手上帶著金戒指便是證明。

 

牲口市上一位老漢吸著旱菸在噴雲吐霧。

 

兩位莊稼人悠然自得地躺在馬車上,牲口市既是莊稼人的生意場,也是休閒的場所。

 

買家會對自己感興趣牲口仔細查看,先看毛皮,再看走步。

 

買家看好牲口後,把價格告訴交易員,讓交易員心中有數。

 

販子也在四處查看,他的目的是買進又好又便宜的牲口,然後進行倒賣。

 

交易員在做賣家的工作,讓他便宜賣出。 

 

另一個交易員,在做買家的工作,讓他再添點錢買進。 

 

賣家和買家只要有一家不願意生意就談不成,需要交易員反覆地苦口婆心做雙方工作

 

「捏碼子」是牲口市上交易中發明的一種兩人相互捏捉手指的價格談判方式,冬天在袖筒裡,夏天則在一條白肚子毛巾遮蓋下進行。它是一個重要環節,即買賣雙方用手指無聲地討價還價。

 

交易員們把賣家和買家的心理價位進行匯聚,並商討對策以拉近買賣雙方的價格距離。 

 

拉倒偏僻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耐心做賣家思想工作

 

繼續耐心做通買家思想工作

 

這位交易員對說服買賣雙方成交胸有成竹。

 

在價格商談過程中,買賣雙方總有一方不滿意,覺得交易員偏向對方,讓自己吃虧了,於是開始耍點小脾氣。

 

交易員也不示弱,如果廢了半天口舌,買賣還是談不成,交易員的臉色會變得很難看。

 

買家與交易員玩起了摔跤,使牲口市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和活躍。

 

看牙口——買家根據牲口的牙齒磨損程度判斷牲口的年齡、健康狀況。

 

交易員把買方的錢遞給賣方。

 

繼續談判,有的嫌「捏碼子」太麻煩,為了提高效率,乾脆直接伸出手指進行商談。

 

旁人也加入進去討價還價,以促進買賣成功。

 

在交易員的撮合下,買賣雙方價格越來越接近,眼看成交有望,交易員顯得很激動。

 

任何反悔的意思都會引起交易員的不滿。

 

交易員們一同做工作。

 

買方仔細驗錢,以防收到假鈔。

 

此時此刻,買賣雙方任何一方反悔,為時已晚。

 

完成交易的牲口被強行摁倒抬上車。這等於給牲口判了死刑,不出一夜,這頭哞哞叫的老黃牛,便成了市場上的鮮牛肉。

 

津門網作者李克君,男,生於古城開封,畢業於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1990年開始攝影創作,長期致力於鄉土攝影,2003年開始進行現代影像的探索。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供職於一家媒體。

相關焦點

  • 《上海堡壘》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能火嗎?
    如果,這部電影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反響會如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火的莫過於《少林寺》,從此,大量武打電影問世,而國產科幻電影當時是空白,《上海堡壘》如在那時放映,可以填補當時的空白,甚至可能導致大量科幻片的問世。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現在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 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領時尚的男影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代,湧現了很多令人難忘的男、女影星,拍出了很多經典電影。那時的男影星幾乎個個英俊剛毅,本色出鏡,表演入木三分,少有表演痕跡,他們的髮型、衣著被年輕人爭相模仿。因為當時被稱為奶油小生多少有點貶義的意思,所以唐國強息影數年,成功轉型為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齊不齊,一把泥。」
  •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明星為什麼深入人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為禁錮了十年的思想打開了一扇窗戶,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不都是黑藍灰,還有紅黃綠,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多女星以嫻熟的演技,靚麗的外表走進大眾的視野,著實讓看慣了紅臉蛋,大辮子,方格子,女漢子的國人眼前一亮,讓「哪個男子不鍾情於,哪個女子不懷春」的懵懂青年記住了她們。這些女明星大都塑造了多個令人過目不忘的角色,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 為什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我們再沒有熟悉的日本影視明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日本影視劇在中國的上映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我們記住了一批優秀的日本經典影視劇和影視劇中的明星。 圖:山口百惠《追捕》、《望鄉》、《排球女將》、《血疑》、《阿信》等引起了中國觀眾的極大關注。這些影視劇中的日本影視明星也同樣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喜愛。
  • 「五虎十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兄弟幫
    可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卻有一個叫「新義安」的組織,他們內部嚴密,等級分明,由一幫「兄弟」組成,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卻有兄弟一樣的情義。雖然他們情義無價,但是終究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畢竟不走正途的「兄弟」幫派,感情再好也會走向深淵。雖然江湖上已經沒有這些人的影子了,但是卻還有關於他們的傳說。
  • 萬元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在的70、80後也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人們對當時最早的一批富起來的人有一個形象的稱呼,那就是「萬元戶」。哪麼當時第一位「萬元戶」是誰?「萬元戶」這個形象的稱呼又是從什麼時候在當時的社會上傳開的?那時候的萬元戶對於當時的普通人是什麼概念?
  • 《凱莉日記第二季》講凱莉·布雷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歲月!
    該劇講述了凱莉·布雷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歲月。劇情簡介:《凱莉日記第二季》由《緋聞女孩》(被定位為青春偶像時尚劇集,將在CW電視臺播出,並成為繼《緋聞女孩》之後的又一部關於青春同類題材作品。據悉,劇情將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正值凱莉的高中時期,故事將展示她在愛情、時尚、友情等方面的成長曆程。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動畫,是怎樣在B站實現「文藝復興」的?
    龐大的素材庫,不僅為B戰動畫區的各種二次創作視頻提供了優質的土壤,也能讓觀眾接觸到不少自己沒有看過的動畫作品,特別是一些與觀眾年齡段錯開的,上世紀出品的老動畫。如果關注動畫區的熱門排行,就會發現一個名為「三十六賤笑」的UP主,其作品經常登頂動畫區排行榜首位。這位UP主擅長以剪輯和再配音的方式,將時下一些熱門事件或者梗,融入視頻之中,以此達到吐槽和娛樂的效果。
  • 老照片: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北省孝感市,那些已經回不去的老舊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湖北省孝感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這組照片中其實還有一張關於文昌閣的老照片,但是因為照片經過多次修理都太過模糊,所以這裡給大家說一句抱歉。
  • 上世紀八十年代違建被拆 被擋了三十年樓牌重見天日
    據介紹,該樓附近違建建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房屋產權屬於北京市屬某國營企業。2019年208號樓被鑑定為危樓,2020年10月份,該樓的房屋產權單位開始啟動危樓加固工程。勁松執法隊選擇時機,果斷介入,主動推進。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當時家家有,松江這裡有不少特別款!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當時家家有,松江這裡有不少特別款!圖片、文字:彭璐小視頻:沈孛皓原標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當時家家有,松江這裡有不少特別款!》
  • 4部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產戰爭巨製,都是不可複製的經典!
    上世紀八十年代,可以說是國產影視的黃金髮展時期,當時湧現出了一大批精彩的作品。在眾多的作品中,戰爭題材當然不可或缺,其中有4部作品,如果放到現在,不一定能拍出來!1.《凱旋在子夜》8集(版本不同,集數不一)電視劇,1986年播出。
  •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集二線,我們坐火車是這樣的!
    回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的一所中學上高中,家在集二線的一個小站,每周放假坐火車回家,既是一件快樂的事,又是非常難受的。快樂的是回家了,和親人團聚,能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難受的是,進站人擠人,上車像衝鋒一樣,有的為了佔座位甚至從窗戶往裡爬。車廂內更是人多的沒有插足的地方,經常沒有座位,還要站上一路。
  • 重讀八十年代,讀出了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多家出版社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一批研究回顧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的圖書。上世紀80年代無疑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異常光輝璀璨的十年,出現了一批被稱為中國文壇黃金一代的作家,誕生了許多足以載入文學史冊的作品。
  • 細數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女神們的絕代風華第一部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可算是異軍突起,湧現出不少傳世經典,影壇方面不管是拍攝、劇本、特效、動作、服裝都達到空前興盛,因此,香港又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高質量的電影離不開完美的劇本和演員精湛的演技,八十年代的港片不僅具備以上兩點,還能給觀眾多一點的嫵媚,這其中的淵源自然離不開曾經熒幕上的女神們!不老女神——邱淑貞邱淑貞,1968年5月16日出生於中國香港,1987年參選香港小姐,同年籤約香港無線電視出道,1988年得到導演王晶的賞識進入影壇,參演首部電影《最佳損友》,至此,正式踏入影壇。
  • 福影故事 |《木棉袈裟》——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奇蹟
    每個時期都會有那麼幾部票房爆款影響深遠的經典電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樣一部電影創造票房奇蹟流傳深遠的經典電影。由福建電影製片廠與嘉民影業公司合拍,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電影——《木棉袈裟》,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電影票可是以「角」為單位的!
  • 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年人眼裡的港臺藝人「鄧麗君」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半節磚」錄音機的出現,大街小巷播放的流行音樂都是港臺歌星的歌曲,當時港臺歌星進入大陸的男藝人有:劉文正、譚詠麟、林子祥等。女藝人有:鳳飛飛、蔡琴、鄧麗君等,其中傳唱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港臺藝人鄧麗君是世界華語樂壇的一道亮麗風景。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服裝風潮:時髦莫過「的確良」
    但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也正是這種「不用從地裡長出來的布」,幫助中國人結束了「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的穿衣日子。1957年6月,為節約棉布支援工業生產,華北直屬工程公司工人們提出「一年不領工作服」,依靠縫補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