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一輩,到2020年最大的60歲,最小的也51歲了。對於他們這一代來說,現在是最尷尬的一代。因為那時候受教育的機會少,在80、90年代外出務工,主要從事體力活或者流水線工作,工作辛苦,工資較低,並且還沒有社保。就算可以交社保也是捨不得那幾十塊錢去交的,感覺是在浪費錢,老了後還是要回到老家去的,又享受不了老養待遇。
他們這代人也出現最嚴重的兩極分化,那時候主要以農村戶口為主,到了60歲還不能真正享受到領退休金過日子。但有部分人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每年的退休金都在上漲。
到今年,最大的一批也到了退休的年齡,說是退休主要是年齡原因在工廠很難找到工作了。很多人還沒有退休金拿,如果靠農保的退休補貼是很難維護生活開支的。那也只能做一些保潔、環衛、臨時工等這樣的工作,工作不穩定,收入也低,也只能維護日常的生活開支。
所以,迫於經濟原因,有些60年也開始了自主創業的想法。對於50多歲的人來說創業也不能說晚。首先,50多歲也不算太老,很多人都能接受新鮮的事物;其次,他們經歷了物資匱乏的年代,窮日子苦日子都過來了,對於80、90後更能吃苦;再次,社會經驗更豐富;最後,迫於生活壓力,上面還有老人要養,也不想給子女添經濟上的麻煩,更有這樣的需求。但是他們最適合做一些風險小、投入小、回款快的項目。
首先,60後這一代是最能吃苦耐勞的一代人。他們可以去做早餐、開小賣部、為小區做保潔、送水送煤氣等工作。這類工作投資較小,見效也快。比如做早餐吧,現在的很多人早上起床後是很少在家裡自己做早餐吃的,一是自己做太麻煩,二是時間比較匆忙,主要還是在外面買早餐。現在很多小區外面都有早餐店。比如我所在的小區外面做手抓餅和煎餅的,設備很簡單,每天早上生意很好,他們都是提前把餅做好,客人來了很快就能拿走。又如小區裡面送水的活,很多家庭飲用水都是用的桶裝水,雖然很累,但是幹的人不多。
其次,很多外出務工的人也回到了農村的,可以從農村入手。現在農村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很受人們的歡迎,特別是不打農藥的。現在快過年了,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殺過年豬,現在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了,感覺在城市裡買的肉始終沒有農戶家裡的豬肉香,所以寧願出更高的價錢買農戶家養的豬肉。現在網上購物也是越來越發達了,真正好的農產品根本不愁賣不出去,現在在網上都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臘肉等。我有一位朋友的家裡,承包了10畝地來種玫瑰葡萄,對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求較高,到了收的季節,收購商直接上門收購,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最後。雖然50、60歲了,但是很多人還是需要贍養老人,還需要為子女操心,生活壓力大,他們也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所以也需要選擇投入小、見效快的項目。有些城市的綠化、農家樂的樹木養護都比較適合他們。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一些工地零工也是適合做的。畢竟到了一定的年齡,不能再追求要賺多少錢,主要是能夠生活開支,略有節餘就行。
我個人認為,60後創業都儘量做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這樣做的更長久,也能積累更多的人脈,會做的越來越好。比如接近70後的,可以考慮電商平臺來做某些事情;而年齡較大的,可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對於60後來說創來也不算太晚,有很從在這個年齡段創業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