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的人,現在靠什麼養老

2020-12-23 愉悅財經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一輩,到2020年最大的60歲,最小的也51歲了。對於他們這一代來說,現在是最尷尬的一代。因為那時候受教育的機會少,在80、90年代外出務工,主要從事體力活或者流水線工作,工作辛苦,工資較低,並且還沒有社保。就算可以交社保也是捨不得那幾十塊錢去交的,感覺是在浪費錢,老了後還是要回到老家去的,又享受不了老養待遇。

他們這代人也出現最嚴重的兩極分化,那時候主要以農村戶口為主,到了60歲還不能真正享受到領退休金過日子。但有部分人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每年的退休金都在上漲。

到今年,最大的一批也到了退休的年齡,說是退休主要是年齡原因在工廠很難找到工作了。很多人還沒有退休金拿,如果靠農保的退休補貼是很難維護生活開支的。那也只能做一些保潔、環衛、臨時工等這樣的工作,工作不穩定,收入也低,也只能維護日常的生活開支。

所以,迫於經濟原因,有些60年也開始了自主創業的想法。對於50多歲的人來說創業也不能說晚。首先,50多歲也不算太老,很多人都能接受新鮮的事物;其次,他們經歷了物資匱乏的年代,窮日子苦日子都過來了,對於80、90後更能吃苦;再次,社會經驗更豐富;最後,迫於生活壓力,上面還有老人要養,也不想給子女添經濟上的麻煩,更有這樣的需求。但是他們最適合做一些風險小、投入小、回款快的項目。

首先,60後這一代是最能吃苦耐勞的一代人。他們可以去做早餐、開小賣部、為小區做保潔、送水送煤氣等工作。這類工作投資較小,見效也快。比如做早餐吧,現在的很多人早上起床後是很少在家裡自己做早餐吃的,一是自己做太麻煩,二是時間比較匆忙,主要還是在外面買早餐。現在很多小區外面都有早餐店。比如我所在的小區外面做手抓餅和煎餅的,設備很簡單,每天早上生意很好,他們都是提前把餅做好,客人來了很快就能拿走。又如小區裡面送水的活,很多家庭飲用水都是用的桶裝水,雖然很累,但是幹的人不多。

其次,很多外出務工的人也回到了農村的,可以從農村入手。現在農村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很受人們的歡迎,特別是不打農藥的。現在快過年了,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殺過年豬,現在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了,感覺在城市裡買的肉始終沒有農戶家裡的豬肉香,所以寧願出更高的價錢買農戶家養的豬肉。現在網上購物也是越來越發達了,真正好的農產品根本不愁賣不出去,現在在網上都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臘肉等。我有一位朋友的家裡,承包了10畝地來種玫瑰葡萄,對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求較高,到了收的季節,收購商直接上門收購,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最後。雖然50、60歲了,但是很多人還是需要贍養老人,還需要為子女操心,生活壓力大,他們也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所以也需要選擇投入小、見效快的項目。有些城市的綠化、農家樂的樹木養護都比較適合他們。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一些工地零工也是適合做的。畢竟到了一定的年齡,不能再追求要賺多少錢,主要是能夠生活開支,略有節餘就行。

我個人認為,60後創業都儘量做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這樣做的更長久,也能積累更多的人脈,會做的越來越好。比如接近70後的,可以考慮電商平臺來做某些事情;而年齡較大的,可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對於60後來說創來也不算太晚,有很從在這個年齡段創業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

相關焦點

  • 靠什麼養老?
    幸福不幸福要看怎麼比較,如果和過去飢餓年代相比,是幸福的,如果和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比較,在生活水平上還差很遠。飢餓年代,城裡人雖然也是不夠吃,但至少還有國家供應糧保障,而農村農民交完公糧,留下種子、飼料、儲備糧,就所剩無幾了,很多家庭一過了年就沒有糧食吃了。那時候的農村老人,為了孩子不挨餓,自己餓著肚子幹活,為了孩子不受凍,自己凍著。為什麼很多老人熬不過冬天就去世了,就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
  • 60年代農民交過公糧,不能領退休金原來養老制度早已更改
    我對「交公糧」的年代已經沒什麼印象了,都是從爺爺奶奶的一番話裡知道的。政府將土地按人口分配,農民就有了土地的支配權,而每當麥收之後,農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公糧。一、退休制度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退休制度,從1951年《勞動保險條例》開始,就建立起來了,那時候不交社保,單位來養老,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一樣,都是與職稱、工齡等有關,大約是退休前工資的60%左右。
  • 香港人為什麼喜歡吃狗仔粉?上世紀60年代的小吃,很懷舊!
    如果說香港的街頭小吃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那麼招牌一定是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了。但實際上,到了60年代,也有不少經典的小吃在當地湧現,比如這狗仔粉。其實香港那時有不少小吃來源於廣東地區,像是咖喱魚蛋據說是由潮汕人帶入,而狗仔粉則是順德人引入。
  • 萬元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在的70、80後也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人們對當時最早的一批富起來的人有一個形象的稱呼,那就是「萬元戶」。哪麼當時第一位「萬元戶」是誰?「萬元戶」這個形象的稱呼又是從什麼時候在當時的社會上傳開的?那時候的萬元戶對於當時的普通人是什麼概念?
  • 【養老看海外1】中國式養老:攢夠養老錢,需要60年
    我們算過買一輛車要花多少個月的工資,算過供一間房子要熬多少年,算過把孩子拉扯長大要準備多少積蓄,卻很少算過讓退休後的自己過上舒心的生活需要多少養老錢。沒有人能避免老去,我們真的不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老了之後靠什麼維繫生活麼?
  • 機器人養老的美好年代(圖)
    一次,在與一位老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以後的養老問題,見多識廣的他就說:以後,沒有子女陪伴的話,也可以有機器人陪伴。現在日本已有護理、陪伴、康復機器人了。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功能更強大了,除了洗衣做飯、收拾房間、端茶送水的事外,還可以為你理財、檢查治療你的身體、對你進行心理諮詢,陪你聊天、娛樂等,機器人養老以後將成為養老的新時尚。想像一下,機器人養老的年代,多美妙。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民種糧連自己家人溫飽都不能解決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小編記憶猶新。我們種田農民交了公糧,家裡的餘糧還不夠一家人吃半年, 除了交公糧、水利糧。另外,國家糧食統購統銷。農民種的糧食不能隨意銷售,由國家統一購買,沒有選擇餘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根據土地、人口等,向生產隊下達有糧、棉、油上繳指標,稱為「三訂」,而糧食又分三項:①、公糧(農業稅)、水利糧,是無償的;②、統購糧,按國家「牌價」付款,中級小麥0.136元/市斤;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我們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
    我們很開心兒子找了這麼好的媳婦,現在我們也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兒子畢業後,我們想讓他回老家考縣城的公務員,但兒子拒絕了,他說西安有更好的發展。兒媳婦是他的大學同學,也是西安本地人,家裡經濟條件較好,倆人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
  • 被政治殺死的先進直升機,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至今仍不過時
    要知道這可是一架上世紀60年代末的飛機,可見剛性旋翼加推進尾槳的設計是非常優秀的直升機布局。AH56因為政治和自身事故的原因被美國陸軍取消,而在70年代發展成熟的阿帕奇直升機則成為陸軍的主力武裝直升機。
  •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
    寒冬,對於熱愛運動的北京人來說可不是「宅」的時候,而是「冬練三九」正當時。在北京人的冬季戶外運動中,有一個歷史悠久且十分了得的項目,那就是冬泳。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鍛鍊能蹚過冰河的體格」上世紀50年代,北京就有人進行冬泳嘗試。那時候,在市體育運動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推廣和號召下,北京冬季開始興起群眾性體育鍛鍊。
  • 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靠誰養老?3位60歲老人說出實話
    那麼,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要靠誰養老呢?以下3位只生一個女兒的老人將說出實話。 01、"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我們偶爾還可以去旅遊" 來自河北的孟奶奶和劉爺爺當時就只生了一個女兒,現在他們已經60歲了,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雖然女兒多次表示要把他們接到家裡住,但都被他們拒絕了。孟奶奶笑著說道:"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我們老兩口和他們一起住不好。
  • 上世紀80年代考上大學二本屬於現在是什麼水平?
    網友一: 80年代,全國能有多少個大學?那時候沒有,211,985。那時候高考難度,是非常變態。高中只有2年,上完課複習都來不及,就去高考。我父親是89年參加高考。 那時候文憑含金量是今日所不能比。別小看那時候大學文憑,現在什麼985,也是無法匹敵的。
  • 武磊要是穿越到上世紀80、90年代,能否超越馬拉度納?
    武磊要是穿越到上世紀80、90年代,能否超越馬拉度納?這是一個網絡問答題,我的看法與眾人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我相信事物的發展規律,馬拉度納只是他那個時代的王者, 放到現在不一定有多強,就好比當年的諾基亞手機也是手機中的王者,放到現在不如隨便一款山寨機功能多,用處大。
  • 60年代的街拍,現在已經沒有違和感難怪復古風年年流行
    你不知道的是,母親的時代也有自己的流行,尤其是六十年代色彩豔麗,大膽而富有創意的Look。這些衣服現在是復古的,特別的。從上個世紀到本世紀,女性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時時散發著時代之美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倫敦繆斯,上世紀60年代英國超模簡詩琳·普頓,長款風衣搭配白色緊身衣,浪漫的瑪麗·簡鞋,文藝範兒十足。(可惜是黑白照……)當時流行的代表人物是貓王的前妻簡·伯金。自由隨性的法式風格現在看來並沒有過時。超短裙剛出現的時候,就飽受人們的詬病。
  • 上世紀70年代的紐約:人均GDP相當現在的中國,中國落後美國幾年
    上世紀70年代的紐約:人均GDP相當現在的中國,中國落後美國幾年?如果問你們,在當今世界上最大都會區是哪裡呢?這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便是紐約。在遊玩紐約的途中,小編這位朋友還有幸看到了上世紀70年代紐約的照片。這讓驢友發問:中國究竟落後美國多少年呢?在上世紀的70年代,紐約就已經高樓大廈林立了,甚至與現在紐約的模樣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街道上面,都有著許多廣告牌立屹立著,看得出來那個時候的紐約經濟超前,一副鼎盛繁榮的景象。
  • 現在一個億相當於60年代多少錢?
    至於現在一個億相當於60年代的多少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對比。第一、工資對比。60年代的時候,當時我國的經濟水平總體是比較低的,再加上多年遇到自然災害,所以在60年代很多人的工資都是被削減的,對應的居民的工資水平也比較低,整個60年代大多數人的工資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漲幅。60年代普通公務員的工資大概在23塊錢到110元之間,平均下來大概在50塊錢左右,另外教授級別的工資也就300塊錢左右。
  • 90後的養老危機:你還養得起老嗎?
    上世紀90年代的養老金制度到現在還在實施,殊不知這個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養老金是工作的人交錢,退休的人領錢,而最早退休的那部分人之前沒有交過任何錢,國家也沒有專門拿出款項來支持這一制度,這相當於一開始就有一個巨大的洞要去填補。
  • 「五虎十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兄弟幫
    兄弟是什麼?就是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可能現在社會,已經很難找出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人了。
  •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名老知青的坎坷一生
    回首這名老知青的一生,稱為「傳奇」也不為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挺傳奇的。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運動之後,姥爺就留在村裡任職了一名鄉村教師,這一留就是一輩子。姥爺比普通教師多任職了十年。他說,在運動之前,他本就有機會選擇在鄉村當一名教師,但他卻選擇了繼續讀書繼續接受教育,因為他的志向本不在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