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養老危機:你還養得起老嗎?

2021-01-07 觀點

作者:夏潔

2050年,一對90後的老年夫妻各自躺在病床上。老兩口就這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幾十年一起生活的默契好像在這種情況下用眼神就已經能交流了。

半晌之後,「你說兒子怎麼辦,整天請假不上班,這樣下去會不會沒有工作了?」「當年政府說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可是如今我們成了兒子的拖油瓶,這可怎麼辦呀。」

這時兒子洗漱完回到病房裡,癱坐在凳子上,心裡滿是負擔,「女朋友因為我爸媽久病不起而離開我了,剛剛領導打電話來說再請假就收拾東西走人,家裡的積蓄已經花了一大半了,要是有個兄弟姐妹幫我分擔爸媽的養老問題就好了......」

可是又回想起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呵護,他伸出雙手分別用力握住父母病床上的圍欄,內心裡似乎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大聲問道:「爸媽,你們中午想吃什麼,我去買。」

(《獨生子》攝影/張審君)

90後的年輕人們考慮過養不養得起老嗎,要是退休之後猶如上述故事(純屬小編根據《獨生子》攝影照片虛構出的故事)一樣,你會怎麼辦?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探討一下令人頭疼的養老問題吧!

養老制度的現狀

自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接近40歲,父母大多年過花甲,身體的各種病灶開始顯現,精力大不如前。當初實施獨生子女政策時候的宣傳語「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如今看來倒有一點諷刺意味在裡面。

上世紀90年代的養老金制度到現在還在實施,殊不知這個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養老金是工作的人交錢,退休的人領錢,而最早退休的那部分人之前沒有交過任何錢,國家也沒有專門拿出款項來支持這一制度,這相當於一開始就有一個巨大的洞要去填補。

起先,中國還有充裕的勞動人口來繳納這筆資金,因此還能保證養老金的支出,第一批加入的人最先拿到錢,但越是後來加入,拿回自己的錢越困難。

今天個人帳戶的絕大多數錢款事實上已用於其他目的,個人帳戶的不足估計高達90%,這就是「空帳戶」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到2023年,中國的養老金盈餘將變成赤字。到2050年,預計累積赤字將達到118萬億美元,除非有重大的政策變化。

實際上,現在的僱主和他們的僱員被要求支付兩項退休金:他們自己的福利和退休老人的福利。一個稅前月薪8000的上班族,養老金就要交上8%,加上各種保險和稅,拿到手才6000出頭,而企業為養老金繳納的錢則佔到了整個支出成本的20%。

很多僱員和僱主都試圖避免或儘量減少參與城市企業養老金,常見的做法就是不購買五險一金,提高實際拿到的工資。雖然在制度設計上中國養老金費率佔工資的28%,但實際繳費率只有百分之十七八,對於工資本身就不高的小職員來說,不繳納五險一金成了他們跟企業老闆們少見的共識。

養老金系統正在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參與率降低使得支付當前的福利變得更加困難,這就要求個人帳戶進一步受到侵犯,結果導致員工對當前系統更不信任,從而進一步阻礙了參與。這倒恰巧印證了齊美爾談到的貨幣哲學——貨幣是一種必須建立在信任關係之上的概念,如果這個體系失去了信任,就將不再有效。

本來應該有一些收入被納入養老金系統的款項也被挪用了。最明顯的就是計劃生育的超生罰款,當時稱呼這項罰款就叫「社會養老費」。計生委原主任張衛清在2001年指出:「違法生育過多的人加重社會負擔,應當向社會作出適當的賠償,並支付社會養老費彌補增加的社會公共投資。」

但實際上,收取的社會保障費有90%退還給縣級政府,用於支付縣級和鄉級政府的運營費用,員工工資等。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由於財政收入出現逆差,基層計劃生育部門開始大規模罰款,沒有這種罰款,他們將無法運營。政府運行就變成了「市縣政府依靠賣地,鄉鎮政府和村莊依靠過度出生罰款」。

還有一些缺口等著拿養老金去補。在2015年實行養老金並軌之前,中國的公務員都由國家承擔養老金,他們在退休後可以領取豐厚的養老金,而不需要為這些養老金福利作出貢獻。長期的養老系統雙軌制也是公務員「鐵飯碗」的一部分,政府必須要不斷拿現在的錢來填補此前對公務員們承諾的養老保障。

為了少付養老金,政府想到的一個辦法是延長退休年齡。中國國有企業員工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相比之下,美國工人第一次領取社保退休金的平均年齡是男性63.7歲和女性63.6歲(2002年的數據),日本則要更高。

但是退休年齡也有它的地方特性,因為人均壽命會有差別。從2005年-2010年的數據來看,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就比中國男性多四年,女性則是七年。工作時間更長,收益時間更短,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對這種賠本買賣心存不滿。

根據以上不難看出,養老這一關乎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要面對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甚至是00後都必須要慎重考慮的事情。

商業養老保險有助於解決養老問題

目前中國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國家養老金,其他收入來源太少,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網絡,使他們的退休收入能夠多樣化。 而建立商業保險是老齡化社會下的必然選擇,建立商業養老保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補充措施,屬於國家發展戰略。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的規劃,到2020年,商業養老保險要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持者。在我國正在經歷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過程中,此時明確並重申"商業保險"的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就現在的國家形勢而言,建立商業養老保險既是10年來保險業為之不斷努力和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一項重要成果;既是針對老年特殊群體、應對老年人長壽風險、提升老年生活質量、改變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一個"社會基礎設施",也是在老年人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一的中國構建社會和諧和社會穩定的一個社會保障體系。因此,理解該《意見》,不僅僅從"養老險"角度,而要對商業養老保險予以全面、整體的理解;也不僅僅基於"養老金",而要從提升國民"獲得感"這個"大養老服務"去觀察;更不僅僅只關注"保險業",而要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性這個"時代大背景"去思考。

因此,建立商業養老保險便是最合適不過的舉措了。

90後該考慮如何養老了

這看似是一個很遙遠的問題,但是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探討一下,你會發現,可以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

當你老了,要退休了,整日昏沉。曾以為世界那麼大,終於得空去看看。遺憾啊,因為你老,沒有收入。只能過屌絲版的老年生活,吃飯睡覺打豆豆,買菜做飯帶孫孫。暮年的詩和遠方一樣是遐想。年輕時候沒有存到錢,老了退休金不夠塞牙縫,剩下的都是關於生老病死的焦慮。

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50年左右,中國將近有5億人口超過60歲,這是什麼概念?你能想像我們這些大爺大媽霸佔馬路跳廣場舞的情形嘛?另外,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的壽命得到延長,作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養老服務與資金方面的壓力可想而知!

非財務出身的小編來給你們算筆帳!假如人均可活到80歲,退休後的平均壽命是15年。

第一種情況,假設你回農村頤養天年,家裡剛好有塊地自給自足,一個人每個月開支400元,平均每年4800元,15年,4800*15=72000元。

第二種情況,假設你留在城裡,有房沒地全靠毛爺爺,一個人每個月開支700元,平均每年8400元,15年,8400*15=126000元!

第三種情況,如果你在一線城市,花錢省慎,一個人每個月開支2000元,平均每年24000元,15年,24000*15=360000元!!

第四種情況,假如你追求精緻生活享受消費,假如你不想麻煩孩子去養老院,假如你生了病住進醫院,養老需要多少錢?15年=無上限!!!

先讓小編喘口氣,以上純屬保守估計,還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李克強總理談養老問題

經過那一筆算帳,各位看官現在是不是慌了。剛剛結束不久的兩會,李克強總理就養老這個問題作了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希望這能成為我們90後的定心丸~

最後一句,看來小編現在還得更努力賺錢,不僅為了集齊所有的口紅色號,更要為了將來買得起最好看的廣場舞服,做一枚精緻的老年豬豬女孩,美滋滋的~

相關焦點

  • 90後頭禿了算什麼?80後已經準備養老了!
    最近,90後正在考慮禿頭問題,而80後,已經在考慮養老問題了。畢竟,再過18年,最早的一批80後就該進入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了。18年,彈指一瞬間。80後對於養老院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你當紅領巾去慰問孤寡老人的時候?是否還止步於爭議事件的新聞畫面中?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該怎麼度過餘生?
  • 90後獨生子女的養老壓力到底有多大?
    如今,不少80後已經被父母養老問題壓得喘不過氣,而多數90後們,還不曾感受到這份壓力的襲來。 是啊,20多歲,正是人最美好的年華:父母身體尚健康,你自己有一份收入,卻沒有來自家庭、孩子的壓力。一顆心分成兩半,一半用來奮鬥,另一半則用來享受生活。你大可以放手奮鬥,大膽辭職,也可消費升級,甚至遠行追求夢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逐漸老去。哪怕是從不回頭的浪子,也終究要像成年人一樣,擔起相應的責任。
  • 00後都上大學了!90後「老阿姨」,你還覺得自己是小公舉嗎?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90後,難道還沒習慣如此「扎心」又「充滿敬意」的稱呼嗎?「敬老」,90後表現得毫無招架之力呢?那你還是太天真了,別以為你年紀大,可能連收入也被00後KO!這意味著首批90後現在已經進入晚婚年齡了。另外,媒體根本就不打算讓90後苟延殘喘地活著,一會說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養發洗髮水大賣了。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撿破爛了,一會又戲虐一下老阿姨的紅棗泡枸杞養生茶,隨手拿保溫杯的好習慣,最後再加上90後「中年危機」的調侃。90後很快死在了媒體鋒利的筆下……最終全劇終,00後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贏家。
  • 心理專家坦言:這一種父母老了後會更容易「喪子式養老」
    養老不僅成了老年人擔憂的問題,也逐漸成為了更多年輕家長以及年輕人思考在內的問題,而喪子式養老也在逐漸嶄露頭角。心理專家坦言:這一種的父母老了後會更容易「喪子式養老」上次去醫院檢查肩頸的時候,在骨科門診室門口排隊等候的時候,看到一位寶媽讓我印象很深刻。
  • 「摳門公婆,退休工資8000+,卻不肯替我養孩子,還能養老嗎?」
    而縱觀你和妹妹的人生,顯然,你已無需他們用力託底。如果說你的人生是90分,那妹妹的人生,很可能只夠40分。我猜,在絕大部分爸媽心裡,相比於令那個90分的孩子過上100分的人生,他們更執著的,是令那個40分的孩子,勉強爬上及格線。
  • 還把90後掛在嘴邊,那你真的老了
    這是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說90後》材料部分為90後下的判詞。  09屆是天津市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批畢業生,其中大多數是90後。彼時,正值青春年少的90後,是全社會的焦點。  十年後,關於90後討論得最多的話題變成了「第一批90後即將三十歲」。
  • 為什麼現在的90後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不是自私,原因很真實
    隨著生育率逐年下降,本來身為生育主力軍的90後對生孩子卻並不那麼熱衷。於是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在說,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只顧著自己享受,連孩子都不願意生。為什麼現在的90後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不是自私,原因很真實。年輕人連好好活著都很難,更別說養孩子每當年輕人說,現在一個孩子都養不起的時候,很多老一輩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可能,以前我們七八個孩子不照樣養大了。
  • 不生孩子只養狗:你老了讓狗給你推輪椅嗎?
    就以我這水平,這輩子都養不起孩子。那麼,我還生他幹嘛,和我一起受罪?多對不起他呀。再加上各種養孩子的開銷,讓我感覺是天價,不亞於在北京五環買套一居室。我父母感情相當不錯,我愛人的父母感情也非常非常好,我倆的感情也特別好,我們都是家庭美滿,童年沒有受過創傷 ,我們決定丁克,裝逼點說,是因為我們負不起這個責任:對生命的不尊重。坦白說,真是是因為窮。
  • 不願生二孩是因為養不起,那麼為什麼上一代人生三五個都養得起?
    不願生二胎是因為養不起嗎?這個問題有兩種可能。一、是真的養不起。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受疫情影響後,各行各業又更為蕭條。現在有工作的,只要你是在私企,稍有不慎,失業便是家常便飯。你敢想像嗎?我們再說現在的,算算在二線城市,年薪在二十萬左右的工薪階層,生孩子咋最少要準備五萬左右吧?從小時候奶粉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加各種補課,興趣班,特長班,課外活動,想給孩子找個好一點的小學總需要學區房吧?現在房子啥價格心裡不明白?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一百萬你養得起這吞金獸?
  • 養老只要有錢就夠了?你可能想得太簡單了
    和許多同齡人比起來,這位老人的條件算是不錯的,退休工資高,經濟獨立,自己有錢請保姆,不但不依靠兒女,據說還給孩子補貼了不少錢,誰能想到在老來最需要陪伴和照顧的時候,會如此孤獨無依呢?和朋友聊起這個新聞,她感慨說:以前覺得老了只要有錢,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現在覺得我們還是把養老想得太簡單了。老來有錢當然是重要的,關係到老年的生活質量和尊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提醒大家要儲備養老金。
  • 「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網友:老了我也這樣
    當父母們喜歡上抱團養老,老人活得開心子女也輕鬆,子女:以後我也這樣過晚年此前,王大爺和王大娘退休後就一直住在兒子家,一來可以幫忙帶娃,二來兒子兒媳也覺得這樣照顧起老人來比較方便。可是終究不是自己家,王大爺老兩口與兒子兒媳同住的日子並不舒心,兩代人的生活方式很是不同,而這也難免會導致有一些矛盾隔閡產生。
  • 「我養你小,你養我老」 50歲父母強迫兒子給生活費,最終釀悲劇
    小時候,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養長大,等到他們行動緩慢,頭髮花白,我們自然也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為了讓兒女生活得更加體面,即使是退休了,依然會再找一份工作來補貼孩子,擁有這樣的父母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 不生孩子,靠養孩子的錢養老真的可行嗎?養老院:沒有兒女不讓住
    夫妻兩人過著自己的生活,儲蓄一些財產足夠兩個人養老用。我相信把養孩子的錢用來養老的想法不只我們這一代人,也相信我們的上一代可能也有這樣的思維。因此我們可以在工作單位上發現這樣一群人,她們可能已經將近三四十歲了,可她們的孩子,可能小的也才兩三歲。
  • 這部紀錄片揭秘的養老真相,讓人細思極恐
    根據《國人養老準備報告》數據顯示,為提前做好養老準備,超七成的90後已經開始考慮養老,但是同樣也能看到,他們中的大部分都還停留在設想階段。如果說2012年,一個老人有五個人來養,那2030年就是兩個人養,到了2050年,一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在房價越發高昂、生活壓力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即便子女想要履行贍養義務,可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還需要我們進行補貼。但這種情況,遠算不上最糟糕的。
  • 85歲老人,8子女照應下的養老,告訴我們養兒該否養老
    01  養老話題千遍一律,養老的內容卻千姿百態。看過太多養老問題,有一個種思維從未改變。  情到了,關係到位了,還差錢嗎?  所以說,歸根結底,養兒就是用來養老的。如果孩子靠不住,錢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外人,你想都別想。  評價對比,哪個最能靠得住呢?  其實,這個「靠」字,不是人老了就非往兒女身上貼,反過來說,兒女主動照應父母,意思不就徹底改變成:我不養生養我的爹媽,誰來養?  挑挑別的人選,七大姑八大姨?
  • 成都5位50歲閨蜜同居養老火了,90後刷屏狂贊:老了就這麼荒度餘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蘇式養老 怡養人生--蘇州怡養五周年系列活動
    蘇州怡養五周年系列活動圍繞「蘇式養老 怡養人生」這一主旋律,以蘇式文化演出、蘇式遊園打卡、蘇式美食節等形式,呈現出別具怡養風格的蘇式養老生活。       讓我們一起來玩轉怡養,品味怡養舌尖上的美食,一起感受怡養獨具特色的蘇式養老文化氛圍吧。
  • 年輕過,沒老過,強風吹拂的養老攻略撲面而來
    可面對老去這件事,誰都是新手啊,年輕過,沒老過,請問有那麼一顆珍視寶寶的心去珍視老人嗎?他們倒地的時候就如中空的大樹,突然僕倒,猝不及防。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以前無法明白,等真正失去時,才發現自己一直是小孩子,等那個替我擋住風雨、擋住死亡的人不在了,我才長大。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越來越想把老人安頓好,養老就是養自己。把父母養在哪裡好呢?
  • 醒醒,90後,告訴你們一個不好的消息…
    最早的一批90後,今年都27歲了。90後的中年危機已經到來!
  • 90後的你現在過得還好嗎
    2020年,第一批90後也已經是三十而立的年紀了,就連00後也都步入成年人的門檻了。90後是一個話題,90後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有時候我們出門被小孩子叫做叔叔阿姨還是不太適應,我們都會覺得自己還小啊,坦然面對這些事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