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代書法家周慧珺,超越了米芾,這是事實嗎?

2020-12-23 杉石

《易經》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句話,從古至今被廣泛應用到書法學習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名家經典,無論你怎麼用功,也僅能達到它的中等水平。這種說法雖不是什麼真理定律,但確實是於學習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

七十年代中期周慧珺以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為書法學習上的知識儲備,以米體行書風格創作了很多作品。雖然周慧珺吸收掌握了米體行書的一部分精華,但客觀地說,她的很多創作,並未走出對米芾行書簡單模仿的模式。且在筆法上也較少體現出米芾「刷筆」的淋漓痛快之感。遠未達到米芾書法「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境界。

所以我認為,周慧珺的行書並沒有實現對米芾的超越。

周慧珺的書法在早期以米芾為取法對象,在對米芾行書的學習上有很多的收穫,她的行書基本是從米芾《蜀素帖》和《苕溪詩帖》中來,在結字上吸收到米字的精華尤其多。但在用筆上,周慧珺始終沒能領悟到米芾「八面出鋒」、「刷筆「以及側鋒應用的精髓。在章法上對米芾行書重「取勢」的學習更是一直有所忽視。這就使周慧珺的早期作品基本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特點。我認為,這是她在學習米體行書上的兩個不足之處。

周慧珺臨《蜀素帖》

儘管我們可以對周慧珺在七十年代的書法評頭論足,但我們卻不得不對周慧珺在那個缺少學習資料,在各種書法學習方面的信息很不暢通情況下,還能在傳統書法的學習上,達到那樣高的水平讚嘆不已。

周慧珺書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固然有其自身勤奮努力的原因,但也有那個特殊時期可供人們欣賞的文化藝術作品極度貧乏,人們對包括書法在內的藝術精神食糧極度渴求有很大關係。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各種古代傳統經典字帖被視為封建糟粕,被禁止出版發行,當時很多在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老一輩的著名書法家被打成牛鬼蛇神,不準寫字。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學習和欣賞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在這種大環境下,1974年,周慧珺創作的《行書字帖一魯迅詩歌選》一發行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巨大關注。周慧珺那米芾風格的書法引起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強烈好感,人們渴望對傳統書法藝術傳承的心理在一剎那間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從那以後,周慧珺聲名鵲起。

周慧珺早期米體行書


周慧珺先生自已也謙虛地說,早期在書法上的成功是一次「歷史上的誤會」。

周慧珺的書法在七十年代未期,走上了碑帖結合的道路,她取法的對象,從米芾轉向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碑刻,她大量臨習了《張猛龍碑》、《嵩高靈廟碑》等硬派風格。周慧珺嘗試將早期的帖學與碑刻風格揉和在一起,這個時期是她書法藝術上的變革時期,她試圖走自已的書法之路,嘗試像米芾那樣,打造自已的藝術風格。

於是人們發現周慧珺書風大變,從對米芾書法的模仿,轉向一種人們前所未見的個人風格。用筆更趨蒼勁,結字也更顯稚拙。

老實講,我對周慧珺中年變法後的風格不太欣賞,儘管周慧珺先生在藝術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值得讚嘆,但我認為,藝術最終的目的是帶給人美的享受,要令欣賞者在觀賞後有舒適感。而周慧珺先生中年變法後的書法始終忽視了這一點。

周慧珺中晚期行書


周慧珺的行書,中年變法後更注重個人藝術感受的表達,她曾說:

「書法創作本來不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以表現自已為最終目的。」

周慧珺的這種藝術觀點毫無疑問是有道理的,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藝術家都將個人的藝術追求放在藝術創作的首要位置,均不屑於去迎合他人。但與米芾這樣的書家相比,周慧珺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顯然要差了幾個檔次。米芾等古代書家除了注重藝術上的個性追求,還十分注重對藝術之美的追求和表現,所以我們欣賞米芾和王羲之等古代書家的作品總會有心曠神怡的感覺。總能體會到書法線條、結構、章法、意境、風格上的藝術之美。但在周慧珺的中晚期作品中,我們明顯感受不到這一點。

周慧珺行書


周慧珺中晚期的書法作品過於注重突出個性,過於注重追求獨特的風格,這就使她忽視傳統書法中最為講究的「中和」的審美原則。「中和」的審美原則來自於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中和之美」是一種不激不躁、不偏不倚、平和雅正」的美。是與周慧珺後期書法中所呈現出來的偏激急躁和火氣十足的風格所完全不同的。

這一點,用周慧珺中晚期的書法和米芾的書法加以比較,區別就會十分明顯。

米芾行書


所以我說,周慧珺遠遠未達到米芾的書法水平,更談不到超越。周慧珺對書法藝術的理解與米芾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藝術功力上,體現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境界上,更體現在對美的追求上。


相關焦點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5周慧珺:風檣陣馬行山谷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5周慧珺:風檣陣馬行山谷 【書家簡介】 周慧珺,1939年出生,浙江鎮海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上海市文聯榮譽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市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2014年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獎之傑出貢獻獎、中國書法蘭亭獎之終身成就獎。 周慧珺書法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其書風勁健縱橫,流暢明快,自具風貌。
  • 當代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行書東坡詞《赤壁懷古》兩種
    周慧珺(1939—),浙江鎮海人。曾任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1962年 參加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楷書學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諸家,又上及北碑;行草書從宋四家入手並上溯「二王」。
  • 淺談周慧珺的書法,有人稱她是當代學「米」字最成功的人
    《書道拍案驚奇》的觀點:周慧珺近二十年的字基本淪為江湖書法的水準,實在看不到米芾的任何優點。稱他是學「米」最成功的人,估計沒見過「米」字,既小瞧了米芾,也高看了周慧珺!(就事論事,只對作品而非對人。作為晚輩,我該稱呼周慧珺老師或先生,但為了便於打字和閱讀便直呼其名,見諒)一,如何成名老實說,她是上個世紀出了幾本字帖,尤其1974年的行書《魯迅詩歌選》全國熱銷百萬徹底火了。也是因那個年代的特殊性,加上女權主義崛起建立的地位。不過那會的字現在看來也是中規中矩,至少路子沒歪。
  • 「藝惠藏」書法大家周慧珺掄起巨筆寫字為何很多人評價是「醜書」
    周慧珺,女,1939年出生,浙江鎮海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1965年 由書刻會選送作品參加「中國現代書法展覽」。周慧珺,是當代書法界少有的具有極大知名度的女書法家,周慧珺在當代女書法家中應該是很有名氣的。周慧珺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她的書法頗有來頭。周慧珺在早年以節臨米芾《蜀素貼》行書入選由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後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
  • 周慧珺新版楷書字帖欣賞,800個常用漢字筆法演示,好帖請收藏
    學書法首要的問題不是為什麼而學書法,也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而學書法。雖然有一句名言說的,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將軍的名額是有限的。就好比書法家從古至今的書法家也是屈指可數的(當代的書法家不能和古代同日而語)。
  • 周慧珺行書《陋室銘》
    周慧珺行書《陋室銘》 周慧珺(1939-),浙江鎮海人,著名書法家。作為當代女性書家的傑出代表,周慧珺自上世紀70年代起蜚聲書壇。 周慧珺行書《陋室銘》 在談到書法創作時,周慧珺說,當代書法創作還是要到豐厚的歷史積澱中追尋和探求。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8胡秋萍:藝術深淵中的生命三變
    在中國書法界也有一位女書家做出了如此堅毅的選擇,這位堅守自我特立獨行的生存法則、打破世俗關隘選擇從事心儀的書法事業的人,就是中原女書法家胡秋萍。對這種非此不可的生命意義選擇,你能不感到生命與藝術的本體聯繫嗎?能不體味到藝術召喚結構中的人格的魅力嗎?能不對書法中的大快樂中的精神超邁和非功利境界投去驚鴻一瞥嗎?
  • 獲書法「終身成就獎」的周慧珺:普通的一生,只喜歡書法
    周慧珺先生是當代最知名的書法家之一,她在上世紀文化最為沉寂的時期,讓自己書寫的字帖成為當時珍貴的文化食糧,也創造了書法類書籍的銷售奇蹟。周慧珺先生任過上海書協主席、中國書協副主席,現在仍是中國書協顧問,並獲得過中國書法的最高榮譽——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 乾隆盛讚張照書法超越米芾和董其昌,僅次於王羲之,可信嗎?
    我們都知道元代大書法家趙孟,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卒時賜諡「文敏」,人稱「董文敏」。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又有一位大臣諡號「文敏」,他的大名叫張照。似乎能稱為「文敏」的大家,書法都很厲害,張照的書法技藝確實也很高超,是乾隆的御用代筆,一位館閣體高手。
  • 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劉玉婉,精品行書橫幅欣賞,氣韻靈動幽蘭芬芳
    中國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分別為孫曉雲、周慧珺、林岫、胡秋萍、解小青、胡朝霞、韋斯琴、蔡夢霞、韓寧寧、張改琴。劉玉婉並沒排列在這個十大美女書法家之內,但是絕對是屬於上乘美女的書法家。劉玉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欣賞,學習和修煉都有自己的見識,詩詞歌賦,箏舞書法,都很刻苦。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梁武帝命令當時的頂尖書法家,從王羲之存世的法帖當中,選出了1000個極為經典且不重複的漢字,讓當代的大文學家周興嗣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於是就成為了書法史上最有價值的文章,後世的書法家幾乎每個人都寫過。
  • 女書法家李硯,精美行書作品欣賞,網評:人美字更美,比肩王右軍
    李硯看過很多的書法家的字,我似乎產生的這樣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觀點:縱觀書協的各路書法家,似乎女書法家相比男書法家更願意把字寫得規整一些,讓人第一眼就認識的字。而男書法家似乎更青睞於把字潦草化,越不認識越有神秘感,也就更顯得功力深厚。我們在前面的內容,就提過當代的著名女書法家如韓寧寧、周慧珺、蘇澤立、方放等都是儘量地把書法寫得讓人一眼就認識的字。而男士當中最為出色的應該是田英章老師了,反而很遭到很多人的狂噴。今天我我們說的這位就是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也是一位把字寫得一目了然的書法家——她就是李硯。
  • 周慧珺杯 · 上海市楹聯大賽優秀作品江浙巡迴展之南通站即將開幕
    周慧珺杯 · 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優秀作品展江浙巡迴展之南通展即將開幕!「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作品展在上海順利完成首展後,主辦方於9月中旬在浙江平湖啟動了第一站巡展——翰墨筆墨抒情寫平湖。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當代沒有代表性的書法家?
    可時至今日,當代竟沒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此間何故?清代書法作品大環境下的必然趨勢近代中國之前,歷朝歷代的政權更迭,不變的始終便是王權之上的封建統治。而在那個時代,大環境便促成了書法家的誕生。大環境很大程度上,也便促成了當代沒有代表性書法家。現今,一切都在往便利發展,電子器械的誕生,方便了人們生活,亦在改變眾人的生活習慣。古時,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翻譯過來便是交通不便,有些人一別便是天長地久永不復見。
  • 這才是米芾最巔峰的作品,流傳了900年,被譽「天下第八大行書」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米芾《蜀素貼》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思是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方面及其突出。
  • 林岫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在書法界她的書法屬一流,這個名副其實
    在當代的書壇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女書法家,林岫就是這女書法家中最令人備受矚目的佼佼者,她能書法、善詩詞,學問高,被人們稱之為「才女書法家」,她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在書法界她的書法屬一流,這個是名副其實。林岫,浙江紹興人,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著名詩人、書法家,中國新聞學院古典文學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北京文聯副主席等。其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上獲得過一等獎,在《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作品精選》和《中日百家作品集》中佔有一席之地。
  • 當代著名書法家陳阿新,行草《唐詩絕句》鑑賞,蒼勁秀逸自成一體
    中書協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頂端單位,匯集書法界的傑出書法家。然而當今社會對中書協的看法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仰慕到嗤之以鼻。這也是中書協在會員選取上失去了民眾的支持,簡單的說就是一部分中書協的書法家在書法造詣上遠遠不及民眾內心的期望。
  • 米芾晚年之作,運筆蒼勁、縱橫恣意,900年來少有人能超越
    米芾,是宋代少有的天真爛漫之人,做事看似放蕩不羈,其實是聰明絕頂,被稱為「米顛」,書法超群拔萃,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據說,米芾聽別人說自己是瘋癲之人,心中有些不服,就去問蘇軾,蘇軾回答道:「吾從眾」!
  • 米芾罕見的大字真跡,在歷史上消失了800多年,如今終於問世了!
    在很多沒有過多書法經驗的人心目中,對於米芾在書法界的地位是不了解,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當中,書法當學魏晉,學習米芾價值不大,殊不知,縱觀宋代之後學書有成就之人,沒有一個人是能夠繞開米芾這座大山的!可以這樣說,對於宋代以後的書法家而言,米芾的書法是打開魏晉之門的一個敲門磚。我們不曾見過,一個書法家只學魏晉而不學宋元之後,能夠成功的人。這裡面的核心邏輯是沒有後人對於晉人書法的闡發,你很難真正理解到晉人書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