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米芾最巔峰的作品,流傳了900年,被譽「天下第八大行書」

2020-12-23 書法網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

宋四家當中,蘇軾書法以其才氣取勝,黃庭堅則是草書冠絕時代,米芾用筆多樣,繼承並發展了晉人的筆意,而蔡襄因楷書聞名於世。

《宋史·文苑傳》曾這樣評價米芾的書法: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米芾《蜀素貼》

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思是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方面及其突出。

米芾的書法中,行書成就最大,之後的南宋多喜歡以米芾的行書為篆刻參本,影響深遠。在當時,米芾的書法、繪畫藝術,也是及受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的喜愛。

米芾《蜀素貼》

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段記載。米芾被宋徽宗請入宮中相互切磋,一次米芾正在遊龍走筆時,突然想吐痰,便大呼:「皇帝,痰壺!」

米芾《蜀素貼》

一張嘴,周圍的太監宮女都為之捏了一把汗,要知道皇帝九五之尊,哪能為你遞痰壺?這不是往刀尖上撞嗎,誰知,宋徽宗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嘻嘻地為之遞上痰壺

由此可見,米芾的書法繪畫造詣水平非常高,宋徽宗可以說是米芾的狂熱粉絲。

米芾《蜀素貼》

值得注意的是,在米芾眾多作品中,要數他的《蜀素貼》了,《蜀素貼》創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時年他38歲,正值技藝純熟,書法巔峰時期。

米芾《蜀素貼》

《蜀素貼》雖寫於烏絲欄內,但絲毫沒有阻礙其氣勢的發揮,坦率灑脫,筆勢豪邁,轉折撇捺之間,變幻無窮。尤其是《擬古》這兩首詩的書寫,開始是行書,而後愈發灑脫,神採飛揚。

常言道,米芾用筆好"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

米芾《蜀素貼》

因此,米芾的《蜀素貼》又被成為「天下第八大行書」,流傳了900多年,利用現代科技將其放大,可以看出米芾筆勢變化的特點,令人拍案叫絕,不愧是行書的極品。

米芾的《蜀素貼》曾前後被董其昌、吳廷、高士奇、王鴻緒、傅恆等人收藏,現存在於臺灣故宮博物院。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米芾37歲寫的一幅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如今是書壇至寶
    大約900多年前,公元1088年,這一年是北宋的元祐三年,這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時代,也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時代之一,據說宋朝的一個馬夫,所吃所用之物的價值都超過了歐洲的國王!這一年的四川省有一個叫邵子中的人,蜀地自古產錦緞,全天下最上好的錦緞便是出於這裡,邵子中手中有一段傳了3代人的蜀錦,這是一種極為華麗且上承的絹,其製作過程極為繁複,可惜的是,這種工藝如今已經失傳了!邵子中傳了3代的這一卷蜀素,想留給名家題詩,但是數十年來無一人敢寫。
  • 米芾晚年之作,運筆蒼勁、縱橫恣意,900年來少有人能超越
    這也就是「尚意」書風的思想基礎。於是整個宋代書法美學概念也發生很大改變,對唐代書寫技法中的反叛與個人風格的追求結合在一起,成為推動宋代書法的發展力量。萬事有利必有弊,宋代書法很快就出現了「散漫無羈、不可收拾」的局面,米芾的書風出現,成為一種平衡的力量。
  • 經典碑帖:米芾行書《新恩帖》
    米芾《新恩帖》,紙本,行書,縱33.3釐米,橫48.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米芾《新恩帖》北宋後期的米芾歷來被目為書法史上的怪人,性格放縱狂怪,有潔癖、石癖,是一位不諧流俗、張揚個性而不受禮法束縛的狂狷之士:「冠服效唐人,丰神蕭散,音吐清暢,所至人聚觀之,而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
  • 行書《心經》書法大比賽!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米芾你會喜歡誰的
    《心經》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二、《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這部經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就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一樣。歷代書法大家對書寫心經無不如痴如醉。《心經》在佛教中的地位讓很多人追捧。三、練習《心經》,就像靜身打坐一樣,有利於修心養性。歷代很多書法家都追求書法與禪心的結合。
  • 41歲的梁詩正行書作品鑑賞,至今近三百年過去,書法依舊獨領風騷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的圓轉為主的書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
  • 2021農曆辛丑年,米芾行書集字春聯(帶橫批)
    2021農曆辛丑年,米芾行書集字春聯(帶橫批) 書畫名粹 2021農曆辛丑年 米芾行書春聯(帶橫批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米芾這六位神秘老師,你都知道嗎?
    米芾行書愛書法史上聲譽很高,米芾行書已入晉人之室是得到後世廣泛認同的。 由「收六朝翰墨」、「本六朝妙處醞釀」不難看出趙構認為米芾的書法已入六朝書法堂室,得其神髓,後世亦有諸多類似評論。
  • 王羲之、蘇軾、米芾行書春聯來了!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 | 教育 行書·王羲之
  • 《天下十大行書》第十:李建中《土母帖》
    天下十大行書這個排名找不到出處,但是有一個非常統一的排行榜。排行從高到低依次是:《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伯遠帖》 、《韭花帖》 、《蒙詔帖》 、《張翰思鱸帖》、《蜀素帖》 、《松風閣》 、《土母帖》 。《天下十大行書》流傳度非常的廣,其中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二行書《祭侄稿》、第三行書《寒食帖》這是公認的,但之後的排行我個人持保留意見。還是會根據這個順序,依次介紹。
  • 蘇軾最好的一幅行書,驚豔世間900多年,現成臺北故宮鎮館重寶
    咱們暫且不論蘇軾與李白誰更厲害,就說宋神宗的這句話,基本上就將蘇軾推上了文人的巔峰。好巧不巧的是,宋神宗在做出這番評價的時候,蘇軾卻因為「烏臺詩案」被他給流放到了黃州。到了黃州之後的蘇軾,在第三年寒食節之時,感到心中苦悶煩躁,精神上鬱郁不得志,生活上又窮困潦倒,於是他創作了五言詩兩首,並在次年,用精美的行書書法寫了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900多年。
  • 有人說當代書法家周慧珺,超越了米芾,這是事實嗎?
    這句話,從古至今被廣泛應用到書法學習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名家經典,無論你怎麼用功,也僅能達到它的中等水平。這種說法雖不是什麼真理定律,但確實是於學習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七十年代中期周慧珺以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為書法學習上的知識儲備,以米體行書風格創作了很多作品。雖然周慧珺吸收掌握了米體行書的一部分精華,但客觀地說,她的很多創作,並未走出對米芾行書簡單模仿的模式。
  • 唐-顏真卿行書《送劉太衝敘》作品欣賞
    顏真卿在中國書壇上的地位,足以和書聖王羲之比肩,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劉太衝,溧水柘塘人,唐代詩人,玄宗天寶十二年進士。 按唐朝科舉制度,取得進士出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還要通過吏部「銓選」,經「身、言、書、判」,「德行、才用、勞效」之「四才三實」考察考試,三次唱名,才能真正成為官員。
  • 祝允明的行書,跟這麼多大家學過......
    儘管並非純屬趙體,但與其他書體相融合,成為祝允明行書體的主要基礎;二為行書,這是祝允明最得心應手的書體,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其個人的風格特點,但是他興之所至,也常融入鍾繇或趙孟頫風格;三為行草,這一體現個人特點的書體比前一種更為自由一些,更充分地體現出他向草書發展的傾向。
  •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 【簡介】 米芾《鄉石帖》,亦名《紫金帖》,紙本,縱28.2釐米,橫30.5釐米,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從此帖中看以看到,米芾得此寶物後的心情異常興奮。米芾還有《紫金硯帖》。 在他自己撰寫的《寶晉英光集》記此事說:「吾年老才得紫金石,與餘家所收右軍硯無異,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下」。 米芾在此隨筆中說:「蘇子瞻攜吾紫金硯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 米芾罕見的大字真跡,在歷史上消失了800多年,如今終於問世了!
    米芾大字行書《湘西詩帖》長卷米芾平生流傳下來的大字作品,並不算少,較為著名的有《多景樓詩帖》、《虹縣詩帖》、《研山銘》、《吳江舟中詩》等等,這些作品皆是學習大字作品的經典。而米芾有一件「神級」水平的大字經典,此作在是歷史上被掩蓋了800多年,很少能夠有人見到,此作又在上個世紀清王朝覆滅之際,流入了日本,如今終於回歸國內。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米芾大字行書《湘西詩帖》。
  • 這位「大昏君」的書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傳900多年
    趙構此人在歷史上是一位絕對的大昏君,單單是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弄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其處死,就足以將趙構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在金兵大舉來犯的時候,這位一國之君不但不想著如何抗敵,反而是一個勁逃跑,使得,整個中原全部淪陷於金人之手,由此,他也得了一個「逃跑皇帝」的稱號。
  • 天下三大行書
    真正達到一種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據說王羲之酒醒之後曾數次重寫《蘭亭序》,但皆不如前,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蘭亭序》真跡今已失傳。今之所傳《蘭亭序》最早最著者有兩個本子:一為神龍本,一為定武本。  天下第二行書——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
  • 觀米芾的書畫作品,品味米芾是如何「以書入畫」的
    「書畫同源」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只有在中國畫中才出現這種現象,同時成為評判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高低的主要標準所在。中國的傳統山水畫用筆多以線條的勾勒為主,表現山石的結構和層次機理,米芾始則以臥筆橫點排列組合成山石的塊面,減少了畫面中線條的運用,打破了以線勾勒結構的成規。其用臥筆溼墨表達煙雨迷茫的景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