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晚年之作,運筆蒼勁、縱橫恣意,900年來少有人能超越

2020-12-28 虎略楊

米芾,是宋代少有的天真爛漫之人,做事看似放蕩不羈,其實是聰明絕頂,被稱為「米顛」,書法超群拔萃,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據說,米芾聽別人說自己是瘋癲之人,心中有些不服,就去問蘇軾,蘇軾回答道:「吾從眾」!米芾竟然喜顛顛跑了,從此更加「瘋癲」!

說他聰明絕頂,他依靠自己的「瘋癲」形象,一生未捲入政治漩渦,專情於自己的書畫之中,而蘇軾一生顛沛流離,與米芾形成鮮明的對比!

米芾拜石圖

清代梁巘《評書帖》中有雲: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與唐代書法要求嚴格的法度不同的是,宋代的書法,在蘇軾影響和提倡下,將表達個體心性的自然流露為主。

宋朝的文人們追求是在書中流露出屬於自己的率真性情。這也就是「尚意」書風的思想基礎。

於是整個宋代書法美學概念也發生很大改變,對唐代書寫技法中的反叛與個人風格的追求結合在一起,成為推動宋代書法的發展力量。

萬事有利必有弊,宋代書法很快就出現了「散漫無羈、不可收拾」的局面,米芾的書風出現,成為一種平衡的力量。

《多景樓詩冊》

米芾書風既有對前人傑作的深入領會,號稱「集古字」,善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又有宋代獨有的個性張揚、自然拙樸的特點。

恰似這種新舊結合的方式,讓他的書法具有「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的評語!

無論是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米芾獨到的體會,尤其是他的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因風格獨特,自稱為「刷字」!

《多景樓詩冊》

他尤其善於行書作品,具有痛快淋漓,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把「刷」字神採活脫脫地表現出來。

米芾行書作品很多,但是大字行書作品很少,僅有《吳江舟中詩》、《虹縣帖》、《研山銘》、《多景樓詩冊》,每個都是難得精品!

以他晚年的作品《多景樓詩冊》為例,此時米芾正是書法創作巔峰時期,該作品據傳,米芾與朋友聊天之時,聽到自己最喜歡去的多景樓毀於一場大火之中,立刻潸然淚下,轉身去書房,創作一幅千古名作《多景樓詩冊》:

華骨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冉冉明廷萬靈入,迢迢溟海六鰲愁。指分方輿露,頂矗昭回列緯浮。衲子來時多泛缽,漢星歸未覺經牛。雲移怒翼搏千裡,氣霽剛風御九秋。康樂平生壯觀,未知席上極滄洲。

《多景樓詩冊》用筆運筆蒼勁,老辣厚重,縱橫恣意,間架側中見穩健,獨特的「刷字」運筆方式表現得淋漓極致,因是激情而作,許多筆畫的起筆呈現散開的鋒毫,還有一些豎筆、撇筆因運行急速而留出飛白。整幅作品氣勢豪邁,跌宕的筆畫間蘊涵著巨大的張力。

後來再有人學米芾,空有其形,難得其神,900多年來,在行書方面,再無人能超越米芾。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米芾的《多景樓詩冊》高清複製品,原大1:1複製,高清微噴而成,期待您的喜歡!

相關焦點

  • 有人說當代書法家周慧珺,超越了米芾,這是事實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名家經典,無論你怎麼用功,也僅能達到它的中等水平。這種說法雖不是什麼真理定律,但確實是於學習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七十年代中期周慧珺以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為書法學習上的知識儲備,以米體行書風格創作了很多作品。雖然周慧珺吸收掌握了米體行書的一部分精華,但客觀地說,她的很多創作,並未走出對米芾行書簡單模仿的模式。
  • 乾隆盛讚張照書法超越米芾和董其昌,僅次於王羲之,可信嗎?
    似乎能稱為「文敏」的大家,書法都很厲害,張照的書法技藝確實也很高超,是乾隆的御用代筆,一位館閣體高手。張照在愛好文藝的乾隆眼裡地位極高,在他去世多年之後,乾隆依然還會懷念他,並書寫道:「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後一人,舍照誰能若」。這個評價太高了,意思就是說張照的字已經超越米芾和董其昌了,甚至要趕上王羲之啦。
  • 這才是米芾最巔峰的作品,流傳了900年,被譽「天下第八大行書」
    《宋史·文苑傳》曾這樣評價米芾的書法: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米芾《蜀素貼》一張嘴,周圍的太監宮女都為之捏了一把汗,要知道皇帝九五之尊,哪能為你遞痰壺?這不是往刀尖上撞嗎,誰知,宋徽宗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嘻嘻地為之遞上痰壺由此可見,米芾的書法繪畫造詣水平非常高,宋徽宗可以說是米芾的狂熱粉絲。
  • 能與米芾齊名的,就只有他了......
    而薛紹彭之與米芾,卻是造詣相當再加志趣相投,甚至連風格流派也如出一系。米芾崇尚大王,摹擬竟能亂真,草書行書諸帖皆有混為晉人者。薛紹彭於大王也是術有專攻,宋人危素雲「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元趙孟頫雲「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脫略唐宋,齊蹤前古,豈不偉哉」?足為薛氏能上追晉人之證。
  • 米芾尺牘,靜悟書法之美
    末有二字: "來戲",*才字也。告留。念其 直就本局虞候撥供給 辦。或能白 吾老友吾舍人,差兩介送 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頓首上, 伯修老兄司長。 …… 不記得也。存紙尾。來戲, *才字。宋 米芾翰牘九帖之三
  • 觀米芾的書畫作品,品味米芾是如何「以書入畫」的
    米芾說:「古書畫皆圜,蓋有助於器。」他認為「用筆」圓是好的,圜筆需要運筆在硯中的旋轉變動。這是具體化的描述用筆的特性,這裡所說的「用筆」來自於書畫相同的筆法傳統,米芾繪畫的用筆特點,主要來源於他在書法中經常用到的正側與偃仰的行書筆法,在畫的過程中用了書寫詩轉折的頓挫與提按的動作,形成飄逸的氣勢,恰當地把畫的「氣韻」落實到了「用筆」。
  • 從鑑畫能力來考慮,關於《宗少文一筆畫》的判斷,米芾更具權威
    關於鑑畫的能力,黃伯思、米芾均為當時著名賞鑑家,藏書畫極富,書畫修養甚高,然黃伯思的鑑藏家之名,似是因研究古文字及書法而得。《宋史》記載黃伯思:『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
  • 三一律|米芾 · 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
    宋仁宗皇佑辛卯三米芾拜石圖(明代 陳洪綬)年(1051年),米芾出生。 米芾是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啟蒙老師是襄陽書家羅讓。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米芾年十歲,寫碑刻,臨周越、蘇軾字帖,人謂有李邕筆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隨從母親閻氏離鄉來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
  • 米芾這些「神技」,千萬不要錯過!
    特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冠服効唐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所至人聚觀之。而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所為譎異,時有可傳笑者」。米芾的人品和行為,多有爭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極為自負、不可一世,但從不掩飾,多為真實心性的流露;二是在對前人的尖銳批評中闡明自己的觀點,非驚世無以駭俗,通過打倒偶像來確立自己的地位;三是對當時世俗的反抗,不與世沉浮;四是認為書法只是遊戲——「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極富創見。歸結到一點,沒有米芾這樣的性格,就寫不出如此超邁峻拔的書翰。
  • 位列「宋四家」之一,米芾書法墨跡賞析(附釋文)
    米芾的母親閆氏得承皇恩,所以雖然米芾從未參加過科舉,但依然可以補諗光尉,歷任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無為軍。米芾以行書聞名於世,其書法學古而不泥於古,取古人之長,補己之短,汲取各家所長為自己所用,獨闢蹊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米芾學習書法是建立在學習王獻之、王羲之、褚遂良等人的基礎上,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推陳出新。
  • 米芾之詩文,語無蹈襲,出風煙之上,覺其詞翰同有凌雲之氣
    這類苦吟求奇之作正如錢鍾書所說:「 (米芾) 詩文皆時出奇逸, 而率野者、堆垛者居其太半, 律體尤煊染有俗藻。」奇藻堆砌之弊, 就象張炎《詞源》所評吳文英詞:「如七寶樓臺, 眩人眼目, 碎拆下來, 不成片段」。米芾在其書法生涯前階處於「集古字」期, 與此對應, 他的詩也處於「集奇字」階段。
  • 苦心孤詣 清風灝氣——鹿山居士米芾
    同年,米芾八歲,初遇良師,苦學書法。米芾學書十分刻苦,臨池不輟,逐漸在書法上有了自己的感悟。宋神宗元豐五年三月,米芾來黃州訪蘇軾,為人率真的蘇軾與米芾相談甚歡,米芾在蘇軾的啟迪下潛心魏晉,在書法上頗有造詣,後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 米芾罕見的大字真跡,在歷史上消失了800多年,如今終於問世了!
    在很多沒有過多書法經驗的人心目中,對於米芾在書法界的地位是不了解,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當中,書法當學魏晉,學習米芾價值不大,殊不知,縱觀宋代之後學書有成就之人,沒有一個人是能夠繞開米芾這座大山的!此作米芾書法最大的貢獻在於對大字的探索上,為後人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範本!「二王」的書法沒有大字,到了唐代,限於器物的發展,也沒有大字的產生,直到宋代,造紙工藝的改良,讓大字書法的發展有了十足的進步,為後人學習大字提供了一中良好的依據,而其中,米芾貢獻是最大的!
  • 米芾37歲寫的一幅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如今是書壇至寶
    大約900多年前,公元1088年,這一年是北宋的元祐三年,這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時代,也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時代之一,據說宋朝的一個馬夫,所吃所用之物的價值都超過了歐洲的國王!邵子中傳了3代的這一卷蜀素,想留給名家題詩,但是數十年來無一人敢寫。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假如以純藝術的角度來審視的話,不同的藝術角度,每一個書法家都有其獨到的風韻,王獻之以灑脫為勝,歐陽詢以險絕取勝,虞世南以衝和取勝,顏真卿以大氣取勝,米芾得之於多變,董其昌得之於散淡等等。
  • 清代最美行書,這字寫得超凡脫俗,少有人能做到
    且不論備受爭議的「田楷」,如果每個人都能寫出漂亮的「明清時期」的館閣體,也是書法之幸事,書法之希望!梁詩正書法集其中梁詩正的行書為最好,他用筆圓轉、筆勢流暢、縱橫曲折,溫潤秀雅,把行書寫的超凡脫俗,行中帶有楷意,字字流美動人,這樣文人書風,在今天的書壇,很少有人能做到!
  • 趙構和朱熹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的
    他在《翰墨志》中這樣說到:餘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故晚年得趣,橫斜平直,隨意所適。趙構所標舉的『趣味』意在強調書法要有韻味,耐人咀嚼,他說自己的書法晚年『得趣』,即指一種點畫運轉自如,涉筆成趣的境界。
  • 米芾格調最高的一張字
    此帖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米芾作品中格調最高的一件。米芾《張季明帖》粗觀此作,開局的「餘」字大開大合,把一個縱勢的結體變成橫勢的結體,第一筆特別長,看起來如長槍大戟入陣,大有「捨我其誰」的氣勢,可謂勢如破竹。倘若不明白老米的字「風檣陣馬,快劍斫陣」,觀此帖可以明矣。對於書寫氣勢的體現,此作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 草書創作需要高超的技巧,更不能將隨意發揮當成超越技巧
    因行筆迅疾而控筆少,速度太快,許多書寫中本身應具有的頓挫、聚散和開合等節奏變化隱匿不見,結字過于振蕩,作品形式雷同,運筆中將林散翁的絞鋒捻管方法過於強化而成痼疾。所以,目前王冬齡草書創作所呈現出來的是習氣而並非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