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摯友 1根汗毛1萬兩黃金 毛澤東唯一寫入詩詞 如不死必元帥。
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有三位著名的「驍將」:黃公略,林彪和伍中豪。
在早期的軍史上,黃公略和彭德懷並稱「彭黃」:兩人同齡,都是湖南人,一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一起參加湘軍,情投意合,親密無間。
彭德懷原名叫彭得華,他想取個更響亮的名字,就讓黃公略幫忙。黃公略思索片刻,想出一個名字,從此,「彭德懷」三個字響徹中國近代史。
北伐戰爭中,黃公略任連長。他抱著炸藥包帶著衝在前面,頂著激烈炮火,把炸藥塞到碉堡裡面,稱得上「第一代董存瑞」。
這次戰敗黃公略立下赫赫戰功,隨即升職,並被點名保送到黃埔軍校高級班。這個班和普通班不一樣,只招收軍官中實力強大的軍事人才,在全國只招40人。可見,黃公略在軍史上堪稱"學霸「。
1927年,黃公略參加了廣州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黃公略與彭德懷、滕代遠被稱為「三巨頭」,共同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
此後,黃公略擔任紅五軍第二大隊大隊長、湘鄂贛紅軍遊擊支隊支隊長,創建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1930年12月的第一次反「圍剿」,在著名的「龍岡戰役」中,黃公略率部擔當正面攻擊任務,他們率先發起衝鋒,俘虜了張輝瓚警衛營全體官兵,並活捉了張輝瓚。
第二次反「圍剿」時,黃公略率部先佔據了制高點白雲山將軍帽,等敵軍進入伏擊圈後,黃公略指揮部隊從山頂上橫衝直逼下來,剎那間,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硝煙四起,殺聲震天,敵軍被打得發懵,四散逃竄,潰不成軍。
在白雲山上觀戰的毛澤東頓生靈感,揮筆寫下「飛將軍自重霄入」的詩句,從此」飛將軍「黃公略名聲大震。
第三次「反圍剿」時,黃公略率紅三軍三戰三捷。毛澤東再次揮筆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其中一句「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是毛澤東詩詞中唯一提到的紅軍將領全名。
黃公略曾寫過一本《遊擊戰術》的小冊子,是當時紅軍戰士人手必備的作戰寶典,軍事實用價值堪比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1930年,紅一軍團成立,下轄三個軍,軍長分別是林彪、黃公略、伍中豪,人稱井岡山「三驍將」,由毛澤東和朱德直接領導。
黃公略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讓敵人聞風喪膽。蔣介石開出10萬塊大洋賞額活捉他。當時,周恩來、張國燾等人的賞額不過是「生擒者各獎五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三萬元」。
更為離譜的是,如此重賞也沒捉到,蔣介石又補充:誰能從黃公略身上拔下一根汗毛,賞黃金10000兩!
1931年9月14日,紅軍在興國方石嶺附近追擊敵軍時,遭遇敵機襲擊。黃公略在指揮戰士們分散隱蔽時,不幸中彈,終因失血過多犧牲。
下葬時,同時抬出幾副棺柩,向不同方向運送,以迷惑敵軍。彭德懷親自抬棺。
黃公略犧牲時年僅33歲,實在令人惋惜。
紅軍中,黃公略的地位可以和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齊名。以其資歷和能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1955年授銜時應成為元帥,至少也是大將。
英雄雖逝,歷史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