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州中部有一個遠近文明的地方,叫回龍山。林彪的童年,就是從這裡開始的。1907年12月7日,一陣洪亮的嬰兒啼哭聲把睡夢中的人驚醒。中國人有個習慣,為了孩子有個前程,做母親的總是希望自己在夢裡夢見一個好的兆頭。林彪的母親也不例外。他對村裡人說,在林彪出生之前也做了一個夢,見一隻大白虎坐在堂屋上,醒來時就生下這孩子。不管這夢是真還是假,都也無法考證,反正村裡人都相信了。
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全國,京滬津等地學潮如火如荼。林彪的兩位堂兄林育南,林育英也在武漢與惲代英一起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愛國學生運動,那個時候林彪才13歲。林彪可以說是被他兩位堂哥帶出來參加革命的,在林育南的幫助下,林彪於1925年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同年11月1日,林彪千裡孤行之身一人來到廣州,找到堂兄的好友惲代英和肖楚女。在他們的幫助下,林彪順利的考入了黃埔軍校。這時,18歲的林彪還叫作林育容。進入黃埔軍校後,她覺得林育容像女人,便改名林彪,為威武勇猛。
對林彪在黃埔軍校的評價,歷來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人譽之為「軍校之鷹,有人則認為「比較平庸"。經過了從私塾到高中的系統學習,林彪文化基礎較好,人又聰明,他的各科成績在考評時均為「優良「。由於他肯動腦筋,特別喜歡研究戰術問題,深受一些軍事教官的青睞。同學們無不妒忌地稱他為」軍校之鷹」。1926年10月4日,在畢業典禮誓詞中,林彪結束了黃埔軍校的生活。1926年12月,林彪由中共武漢軍委分配到葉挺獨立團,擔任第三連見習排長。1928年4月28日,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個神聖的日子。朱德領導的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這年林彪22歲。
毛澤東秋收起義
1930年11月開始,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圍剿。在反圍剿戰鬥中,林彪又屢立戰功。在第四次圍剿失敗後,蔣介石對慘敗深感恥辱,他在給中路軍總指揮陳誠的手諭中說,此次挫敗悽慘異常,是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並稱林彪是戰爭的魔鬼,懸賞十萬元取林彪的首級。被敵人這樣的稱呼,確實是一種誇獎。林彪的聲望也已超過一般軍事將領,成為紅軍與彭德懷齊名將領,並駕齊驅。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兩萬5千裡長徵。儘管林彪和彭德懷在長徵途中一樣,指揮靈活,指揮若定。但林彪的情緒陰沉性格陰鷙,妨礙了毛澤東對他做出更高的評價。相反,對於彭德懷的豁達樂觀,在關鍵時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毛澤東十分欣賞,並在舉止言談中不時表現出來。到達陝北後,毛澤東給彭德懷發去了一封這樣的電報: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而此時作為常勝將軍的林彪,毛澤東卻未給他寫下隻字片語。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936年6月,紅軍大學成立,林彪任校長。1937年1月,紅軍大學改稱抗日軍軍政大學,林彪任校長兼政委。1937年77事變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林彪任115師師長,率軍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在選擇作戰地形上,林彪有著別人所不及的智慧和眼光。指揮115師在平型關殲滅號稱陸軍之花的日軍板垣師團第21旅1000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歷史又給了他一次成功的機會。平型關大捷的重大勝利的消息很快傳至全國。毛澤東勝贊115師給中國人民打了個正氣仗,蔣介石也致電錶示慶賀。
平型關大劫
1938年3月1日,林彪穿著繳獲來的軍大衣,騎著東洋戰馬,帶著師直屬隊十餘人,路經閻錫山的第19軍防區,該軍哨兵誤以為林彪是日軍,向其開槍射擊,子彈傷了林彪脊神經。從此他逐漸形成了怕水,怕風,怕光的毛病。這一年底,被送往蘇聯。1942年,林彪歸國,繼續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抗戰的學生都說,林校長外表看起來一點不像個將軍,個頭不高,身體消瘦。但他卻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帥才。當然,人們得知這位抗日的軍政大學校長尚未婚娶時,多少年輕美貌的少女,都把這位濃眉亮眼的校長的形象埋在心裡。最終,來自北京的葉群進入林彪視線,不久兩人便結婚了。
1945年8月,林彪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途中奉命改道向東北。林彪為東北野戰軍,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兼政委,總兵力已達105萬人。毛澤東風趣地說,林彪現在長肥了。1948年9月12日,遼瀋大戰拉開了序幕。10月15日,攻破東北咽喉要地錦州,生擒範漢傑上將。19日,解放長春。接著轉遼西,採取「邊合圍」,「邊分割」,「邊殲滅」的戰法,2晝夜,殲滅廖耀湘兵團五個軍共10萬人,刷新了解放軍戰史記錄。11月2日,攻佔瀋陽,營口,以傷亡約7萬人的代價,殲敵近50萬人,勝利結束「遼瀋戰役」。在毛澤東的戰略指揮下,相繼殲滅杜聿明,陳誠,衛立煌3員名將麾下108萬兵力,解放東北全境。杜聿明及麾鄭洞國等一大批黃埔名將,都被他們當年的小師弟林彪把焦頭爛額。蔣介石怒斥他們,林彪是黃埔四期的,而你們是一期的。遼瀋戰役結束後,林彪一改往日孤寂冷漠的性情,熱情洋溢,笑容滿面。作為東北戰場的最高指揮者,他雖然有南下北寧線的猶豫,顧慮兩線作戰擔心。未斷海路,致敵一部逃跑等失誤。甚至還有牴觸,對抗軍委和毛澤東指示的錯誤,但這位這場戰役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和指揮者之一,他是有功之臣。913事件發生後,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也不否認這一點。他認為在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
如果說指揮千軍萬馬能發揮林彪的軍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也可圈可點,這一點從他在十大元帥的排位就可以說明。在十大元帥排名中,林彪排在第三位。論資格,他是黃埔第四期的學生,聶榮臻,葉劍英是他的老師;徐向前是黃埔第一期,是他的學長;劉伯承賀龍和陳毅的資格都比他老,而林彪卻把他的老師,他的上級都超了過去,憑什麼?眾說紛紜。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不久,彭德懷被撤銷國防部長職務,林彪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林彪擔任國防部長後,在國防建設、軍隊管理、打擊「蔣幫」竄犯大陸及幾次自衛反擊方面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林彪接任國防部長後,部隊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政治風氣濃了許多,而且花樣不斷翻新。1959年,林彪搞了一個三八作風活動,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八個字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林彪將這三句話、八個字加在一起叫做三大作風。他的理由是什麼事總要有個數目數字。1960年,林彪又提出了四個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和活的思想第一,從此以後四個第一變成了部隊建設的法寶。林彪搞的這一套形式主義對部隊的軍事訓練造成了極大衝擊。
三八作風
1964年5月10日,解放軍報編輯部根據林彪的指示編寫了一本《毛主席語錄》,發到全軍幹部戰士手中學習,後來這本語錄又套上紅色塑料封面,向社會廣泛傳播,一時間《毛主席語錄》被稱為《紅寶書》,全國人手一份,隨身攜帶。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林彪開始有目的用有獨特的語言、奇特的方式製造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紅衛兵,並舉行文化大革命的慶祝大會。林彪滿面笑容地地緊跟在毛澤東後面,給人一種被毛澤東著作學得最好、用的最活的樣子。1966年12月底,林彪在一篇社論場上增添了一段影響頗大的製造個人崇拜的話:毛主席的書是我們全軍各項工作的最高指示,毛主席的話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這句話是林彪造神活動中的最得意的一筆,並在全國廣泛傳播。「文化大革命」使得林彪的政治生涯達到了頂峰,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1970年8月18日,毛澤東的專列從杭州向廬山進發,這是他最後一次上廬山。他的精神很放鬆,但畢竟年事已高,他患了白內障,視力開始模糊。8月23日下午,會議在廬山大禮堂開幕。考慮到《憲法》即將修改,林彪一直想設國家主席。在林彪看來,取消國家主席職務不僅意味著取消了林彪未來接班的過渡手段和法律保障,還意味著毛澤東對林彪個人判斷的不確定性。這一次「廬山會議」如果不孤注一擲,林彪就別無他法。大會開幕前一天,當政治局向毛澤東報告,林彪正式提出設立國家主席的建議時。毛澤東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議不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的原定議題有兩項:討論和修改憲法草案,討論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毛澤東提議增加一項內容,討論一下形勢,林彪首先講話。在一個半小時的講話中,林彪以頌揚毛澤東為主,但主要談的是應該如何在憲法草案中更明確的體現毛澤東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和最高統帥的地位。他強調說,我們說毛主席是天才,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從九屆二中全會開幕式的電影資料上,人們似乎可以看出來,毛澤東在林彪講話的時候,手裡拿著煙顯得很不耐煩的樣子。大會開幕後的兩天,在林彪、陳伯達等人的策劃下,會議分組討論了林彪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並且印發了全會《第六號簡報》。這份簡報刊登了陳伯達在小組會的發言內容,陳伯達蠱惑人心的提出了設國家主席的觀點。8月25日下午,毛澤東在廬林一號會議室,召集由各組組長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再次表示: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要我早點死就讓我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就去當,反正我不當。會議決定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彪講話,收回《六號簡報》,責成陳伯達檢討。
廬山會議時林彪作報告時,毛澤東很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