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軍事才華突出,有的方面超過了林彪和粟裕

2020-12-23 永宣論史

遠看似平庸,近看是徐帥。

徐帥樸素無華,淡泊內斂,非常接地氣,如不深入了解他,還會以為他是一個弱不堪擊的人,其實深有韜略,胸中藏有百萬雄兵。

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正式成立。徐向前受命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這一年他才30歲,開始負責一支4.5萬人馬的軍事指揮,並且使之不斷壯大。

這類似於後來華東的粟裕,負責一支主力部隊的軍事,後面有一個大人物掌舵。(當然,張國燾當時的實權地位大於陳老總加上饒漱石)

但粟裕和林彪指揮一個大山頭時,年齡已經是40來歲,比徐向前晚。

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成立後,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毛澤東、周恩來先後任總政委。

第1軍團總指揮部由方面軍總指揮部兼,而此時林彪只是下轄的第4軍軍長,雖然隨後紅一方面軍又改編成了中央紅軍,比紅四方面軍地位高,但同時期,林彪個人在一支方面軍裡的軍事地位還是不如徐向前的,粟裕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長徵中兩軍會師時,徐向前統帥8萬精兵和包括林彪1軍團之內的2萬多一方面軍,對比特別強烈。

1934年,也就在紅一方面軍反圍剿局局失利的情況下,徐向前指揮四方面軍對戰20多萬國民黨軍,最後殲敵8萬,取得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的勝利。一次性殲敵8萬,在紅軍時期簡直不可思議,而徐向前創造了唯一奇蹟。

自此,徐向前的威名傳遍四方,特別是在紅軍中無不嘆服。徐帥軍事才華突出,在紅四方面軍中無疑是排第一的,在整個人民軍隊中也能排進前五名,而且成名特別早。他不愧是卓越的軍事家。

雖然徐帥早年施展了才華,但是經歷與忍受的磨難卻非常多,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徐帥亦是也!

當年,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借肅反抓住權柄,這過程中,能活下來的將領真的太難了。要麼死心塌地服從,要麼忍辱負重。

1932年,徐向前的老婆程訓宣被中共保衛局逮捕,目的就是要程訓宣揭發自己的丈夫徐向前是奸細,程訓宣被吊在房梁上用皮鞭抽打,一番皮開肉綻、死去活來後被執行槍決,年僅21歲。

歷經風雨而堅忍的徐帥為人淡泊內斂,但其實他還有有趣的一面。大家也許不熟悉,在革命年代結婚非常有意思,有時候帶女朋友見一下上級領導後,當天就能把婚結了。

1944年,39歲的大齡剩男王樹聲對22歲的年輕女醫生楊炬展開追求,當年中秋節,王樹聲就約上楊炬一起去拜訪老上級徐向前,那時賀龍也恰巧在場,徐向前和他演雙簧,一唱一合,代表上級組織,愣是將二人撮合成事,當天晚上在徐向前家裡,就地結婚!

王樹聲和徐向前都出自四方面軍,徐一直是他的上級領導,對他幫助很大,這番結婚,都是靠徐一個神助攻,由此可見,徐帥有趣有情義,王樹聲一輩子都很感激和尊敬他。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身體不好,多病,這耽誤了他再次大展身手,不過在解放山西過程中,他愣是躺在擔架上面,指揮數萬地方部隊,殲滅了對手老鄉閻錫山的精銳大軍,立下了不朽功勳。

抗美援朝時,劉少奇原本提議過讓徐向前掛帥,統領志願軍入朝,但因徐與林彪粟裕一樣患病,所以無法接過帥印。不過,在抗美援朝前階段,徐向前作為解放軍總參謀長,還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他病情稍微好轉後,即被毛主席召見,派往蘇聯,和各路專家組一起要槍炮、要技術、要設備。飛機、坦克、七六野炮、一二二榴彈炮技術都想要。徐向前此次出訪蘇聯,是新中國派往蘇聯的第一軍事代表團。就是這個代表團,初步奠定了中國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也為偉大抗美援朝取得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體來看,徐帥是開國將帥中特殊而極有個性的一位,值得我們敬重和緬懷。

相關焦點

  • 佛說: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有常人所不能成
    人生在世,要想成就大事業,必須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中國歷史上,勾踐有臥薪嘗膽的故事,韓信有胯下之辱的故事…都是前人忍辱而成就了大事業的典型。忍辱力根據個人的定力的高低,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長有短。
  • 出兵朝鮮首選是粟裕,其次是林彪,為什麼最終毛主席敲定彭德懷?
    7月6日,毛主席向粟裕致電,電文中提到:「目前有重要事務委託粟裕執行,希望粟裕能夠在7月16日之前能夠處理完手頭的事務,於7月18日來北京,來的時候可以帶上一些參謀人員和貼身秘書。」可惜的是,粟裕以身體有病為由沒有來北京。
  • 林總主持軍委工作後,很少跟人交談,為何粟裕是例外?
    林彪和粟裕,有人說他們是英雄惜英雄,高山流水之情!有人則說林彪不簡單。
  • 大將粟裕,建國後官職為何越來越小,陳賡說了實話
    在我軍深入抗美援朝戰爭時,毛主席心中本想讓林彪和粟裕指揮作戰,因為粟裕身體不適才讓彭總掛帥,由此可見毛主席非常肯定粟裕的軍事才華,但就是這樣一位軍功卓著的將領在建國之後,作為第一大將的職位卻越來越低,其中的緣由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實際上陳賡大將早就一語道破其中的緣由。
  • 他21歲當軍團長,帶出粟裕和楊得志,粟裕部分骨灰葬在他墓邊
    在我國艱難的抗戰時期,部隊裡面最不缺的就是少年英才,現如今,和他們同等年紀的少年們都還在安逸的學校裡面讀書,享受著父母的溫暖,但那時的很多孩子卻早已走上了戰場,為新中國的未來奮勇殺敵,誓要闖出一片天地,造福後代兒女。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青年將領,曾是粟裕和楊得志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年齡最小的紅軍軍團長,他上任的時候比林彪還要小4歲,而他的年齡要比林彪小5歲,林彪25擔任軍團長。
  • 新中國的兩大戰神,軍界雙子星林帥和粟裕,軍事上誰更厲害?
    一個軍事學校的畢業生,一個師範學校的學生,如此比較很容易見高低,不過這只是剛起步,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非科班出身的軍事人才也非常多,尤其是在紅軍之中。1928年1月,粟裕和林帥都參加了湘南起義,之後上了井岡山,從此兩人各自得到了發展。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關於陳粟,爭論很多。客觀講,陳統兵幾十年,雄居一方,確實是軍事行家裡手,後來評帥應是名至實歸。陳的亮點是:當他發現粟更優秀時毅然放權讓粟施展,當有分歧時沒有以權相壓而是報軍委裁決。
  • 林彪為人如何?蕭克將軍晚年中肯評價:軍事上還行,並非十全將才
    有的斜靠在房東家的雕花大床上,有的隨便坐在長凳上,一邊抽著煙,一邊議論。過去盛氣凌人的杜修經,現在也耷拉著腦袋。朱德、陳毅先後匯報了酃縣作戰以後何以突然決定進軍湘南、郴州作戰的情況以及郴州撤退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杜修經作了檢討。毛主席沒有責備什麼人,講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近況和面臨的問題,他還拿出幾塊布片,即袁德生帶來的湖南省委指示信,介紹了信的內容。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美國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眾多盟友,所以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非常有信心。他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朝鮮,迫使其投降。當情報人員回應他,我軍開始在東北大規模集結,有可能出兵朝鮮時,麥克阿瑟輕蔑地認為我國不敢出兵。美軍介入後,面對美軍的精銳裝備和強大火力,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戰爭很快燒到了鴨綠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安全。周總理大義凜然地警告美國。
  • 黃永勝一生又敬又怕的只有林彪
    可是他的戰功到底怎樣「赫赫」,不要說現代青少年,就是老一輩的朋友們也知道不多。我曾經問過許多人,不管男女老少,解放軍裡誰打仗最厲害?幾乎所有的人都先說許世友,然後就是王震或粟裕。四野系統裡面至多也就是那個號稱「中國巴頓」的少將鍾偉,上將、中將裡面一個都沒有,更別說黃永勝了。其實鍾偉打仗是不錯,但是也不至於吹到這種地步,四野裡面比他厲害的多得是。
  • 尋淮洲與粟裕之八
    可這個推斷從責任和道義上很難成立——當紅十九師主力「鑽入一個陡峻的山峽裡,陷住不能用出來」時,身為軍團參謀長主管作戰的粟裕又怎可能躲在一旁,忍看不黯軍事的政治部主任劉英下山組隊前去救援呢!?我們可以從國民黨方面的史料記載,一窺其中的端倪。       1935年1月31日,俞濟時在杭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尋匪淮州,湖南瀏陽人,……其決心機變,不亞於彭德懷、林彪,尤長於遊擊戰術。」(注23);「據投誠之偽衛生部醫務主任胡云根、管理排長陳道南供:尋淮洲因衝鋒受傷,運至茂林斃命,葬於茂林東南三裡許之潘村山腰。
  • 在粟裕身邊的日子:他身穿海藍色軍禮服,肩戴大將肩章,真是帥極了
    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他很重視機要科和秘書處,無論到哪都會把這兩個辦公室設在自己住所附近。他的作息很不規律,機要秘書的作息要與之保持一致,保證隨叫隨到。 秘書處一共三人。秘書主任蒯斯曛是個大知識分子,懂英文。粟裕很器重他,給他配了馬,還專門配了通訊員。機要秘書徐玉田和機要書記鞠開負責管電報,鞠開還要按粟裕指示抄存重要電報。
  • 抗美援朝爆發,十大元帥只有他主動請纓帶兵入朝,為何卻被婉拒
    但是美國卻擅自幹涉他國內政,在朝鮮內戰發生的第二天,就派駐日美軍轟炸朝鮮人民軍。6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高雄,基隆港,巡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還派飛機在鴨綠江沿岸轟炸中國邊境城市,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造成大量軍民傷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對美國人的侵略和步步緊逼,中國方面也開始做好準備。
  • 【回顧】林彪的四野, 你從沒見過的照片!
    坐鎮東北之時,他常對周圍的人說:「共軍目前的戰法是圍城打援,我們絕不能輕舉妄動,上其圈套,只有蓄聚力量,固守瀋陽,以待時局的變化。」圖為東北野戰軍接收國民黨軍備設施。供圖:華辰影像小時候常聽他講起:「林彪的四野不得了,解放戰爭從東北打到海南島,所向無敵。」和很多人一樣,林彪的神秘,讓我對他的四野產生了興趣。在這個資訊異常發達的年代,要尋找一部類似「四野戰史」的文獻並非什麼難事。
  • 粟裕: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 李天佑之子:父親與林彪
    我看到後來在1952年父親親筆寫的一個自傳中,總結到這次戰鬥失利對他的思想壓力很大,甚至說到「都不愛說話了」。四平之戰失利後,林彪把主要責任給攬下來了。但是要求部隊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林彪於7月13日特地寫了一封信給父親。
  • 揭哥開講之南昌起義前後朱德他們的故事
    下到連隊,他才明白,既有幹不幹的問題,又有能不能幹好的問題。這個團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也就是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在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的戰役中打出威風,號稱為「鐵軍」「鐵團」,是中共最早建立的、也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儘管擔任「鐵團」的最高政治長官,但他新來乍到,沒有樹立起權威,遭到官兵漠視。有的厭惡地叫他「五皮長官」。
  • 空軍司令劉亞樓為何只是上將,林彪真的替他說過話麼?
    其實論革命資歷和貢獻來講,劉亞樓完全有資格被評為大將。1955年共授予十人大將軍銜,肖勁光、羅瑞卿和許光達三人是軍兵種司令,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張雲逸、王樹聲等七人是陸軍兵團大將。其中粟裕在十人中屬於獨一檔。他是紅軍長徵後留在南方堅持三年抗爭的代表,又在解放戰爭中打了許多「神仙仗」,排序大將之首,無可非議。
  •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