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8月中旬,敵軍發覺紅軍主力已去湘南,立即發起猛攻。毛主席及時改變戰法,撤圍轉移,退至山區堅持鬥爭。贛敵佔領了寧岡和蓮化,井岡山根據地大部丟失。為了挽救井岡山根據地的嚴重局面,毛主席在永新九陂召開特委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其間,中共湖南省委又派代表袁德生來了,命令紅四軍"向湘東發展",說這是絕對正確的方針,要求紅四軍毫不動搖地執行。會上展開了熱烈討論。毛主席在發言中,以他特有的犀利言辭和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駁斥了湖南省委的錯誤主張。這時,有一個給紅軍大隊挑夥食擔子的農民帶回了紅軍大隊在湘南失利的消息。毛主席聽後,失聲叫道:"杜修經! ……還我二十九團! 還我寧岡、永新!"嚴峻的臉龐上流下了熱淚。與會者更是義憤填膺,群情激昂,紛紛指責省委的錯誤決定。
會議決定,為了扭轉局勢,避免二十八團再受損失,由毛主席、宛希先帶領三十一團三營去湘南尋找第二十八團,朱雲卿、何挺穎率三十一團一營會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毛主席在路上細心地叮囑官兵:我們去迎回紅二十八團,不要講他們的缺點,要嚴格遵守這一點,對他們採取團結和歡迎的態度。
8月22日,毛主席、宛希先率三十一團三營進入桂東縣城後,與已先到此地的林彪部會合,並派人去東水紅四軍軍部,同朱德、陳毅取得聯繫。金桂飄香的八月,群山懷抱中的山城桂東瀰漫著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毛主席率部前來迎還紅軍大隊,驅散了一個多月來籠罩在二十八團官兵心頭上的陰霾。朱德、陳毅接到林彪派人從桂東送來的急信,說毛主席親自來到桂東接應湘南失利的紅四軍主力,非常感動,杜修經也感到愧怍,立即策馬於8月23日掌燈時分趕到桂東縣城毛主席的住處唐家大屋。
唐家大屋是一所很氣派的富家宅院,位於縣城的西北隅。大門外是一條店鋪林立的繁華小街。院子北面緊靠草木茂密的山嶺,成為極好的屏障。這座從外面看上去呈長方形的大屋,裡頭很是寬敞。正對著天井的堂屋有樓,兩側是廂房。穿過夾道,後面又是一組四合院。毛主席就住在後面。對"八月失敗"負有直接責任的杜修經,一見到毛主席,趕忙痛心地承認錯誤;"這次到湘南,就沒有搞得好!"毛主席和婉地說:"當時你們不要走就好了。"大度中隱隱透出惋惜。毛主席緊接著問杜:"朱軍長怎麼樣?朱軍長還好吧!"見到陳毅又說:"這次來是同三十一團做了工作的,不要講二十八團的缺點,你可放心;打仗如同下棋,下錯了一著棋馬上就得輸,取得教訓就行了。"當晚,朱德、陳毅等就宿於唐家大屋。
第二天上午,毛主席、朱德、陳毅、杜修經等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由毛主席主持。毛主席、陳毅都有病,杜修經也是剛打過擺子,身體也不好。有的斜靠在房東家的雕花大床上,有的隨便坐在長凳上,一邊抽著煙,一邊議論。過去盛氣凌人的杜修經,現在也耷拉著腦袋。朱德、陳毅先後匯報了酃縣作戰以後何以突然決定進軍湘南、郴州作戰的情況以及郴州撤退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杜修經作了檢討。毛主席沒有責備什麼人,講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近況和面臨的問題,他還拿出幾塊布片,即袁德生帶來的湖南省委指示信,介紹了信的內容。經過這次失敗,大家對省委"瞎指揮"的危害已有切膚之痛,意見比較容易統一。
下午會議仍在進行,商討紅軍大部隊下一步行動計劃。就在這時,湘軍吳尚第八軍第三師有兩個團在桂東縣挨戶團的配合下,突然分兩路襲擊桂東縣城。三十一團三營在城北、城東一帶抵抗,林彪的二十八團一營在南山上阻擊。三營抵擋不住敵人的猛烈攻勢,向唐家大屋且戰且退。未待毛主席等撤退,敵人已插入城中,將二十八團和三十一團三營隔斷。毛主席和朱德等遂中止會議,從屋後上山,向城南轉移。出城後,遇到林彪派來接應的一營戰士。來到陣地上,只見林彪正指揮部隊緊張地加固工事,阻擋敵人向南發展。
關於這次脫險,在桂東老百姓中間至今流傳著一則傳奇,說是敵人逼近唐家大屋時,突然天降大霧,對面不見人影,敵人不辨東西,毛主席等從容脫身。於是事後有人說,毛主席是真神下凡,他的兵也是天兵天將,每遇危難就會有神靈庇護。實際上這次林彪帶領一營官兵頑強阻擊敵人,對毛主席等順利脫險至關重要,可說是爾虞我詐立了一大功。
戰至夜幕降臨,我軍打退湘軍多次進攻,為避開強敵,紅軍隨即撤出桂東。毛主席等前委成員在一營官兵的護送下,轉移到沙田附近的寨前村。林彪自己也在掩護作戰中負傷。在村中一家農戶的堂屋裡,大家坐在幾張破舊的曬席上,繼續舉行前委擴大會議。經過充分協商,統一了認識,決定紅軍返回邊界,繼續堅持羅霄山脈中段的政權。隨後,紅軍大隊分兩路回師井岡山。
這時,發生了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被叛徒袁崇全殺害的事件。二十八團第二營營長袁崇全帶領二營的四個步兵連和團部的機槍連、迫擊炮連,在返回井岡山時擔任前衛,他夥同副營長、營黨代表,突然改變行軍路線,企圖向敵劉士毅部投降。二營的三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的幹部發覺方向不對,感到袁崇全可能要叛變,連夜帶領連隊自動返回軍部,並作了報告。朱德和陳毅當即派王爾琢帶領林彪的一營前往搜索。
當一營包圍了袁部的駐地崇義縣思順圩時,王爾琢決定進村喊話,把部隊爭取回來。王爾琢在部隊威信很高,講話聲音宏亮。他們一走進鎮子,哨兵打了兩槍。靜謐的夜晚槍聲顯得格外刺耳。王爾琢當即喊:"不要打槍,我是你們團長,來叫你們回去的!"因為王爾琢經常給部隊講話,哨兵熟悉他的聲音,便不再開槍。但二營的隊伍聽到槍聲卻亂了起來。當時天已經全黑了,王爾琢走進大街,邊走邊喊:"同志們別怕,我是王爾琢,來接你們回去的!""同志們,快回來革命吧!"二營的戰士們聽到王爾琢的聲音,混亂漸漸平息了下來。這時,袁崇全正在廟裡打麻將,聽到喊話,一出來就碰上王爾琢,知道陰謀敗露,二話沒說,就拿著駁殼槍對準王爾琢一連打了幾發子彈,正打中王的胸部,王爾琢當即倒在血泊中,袁崇全幾人卻乘著夜色逃跑投敵去了。被叛徒脅騙編的五連和炮兵連被爭取了回來。
王爾琢是湖南石門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大革命失敗後,他發誓不剷除反動派絕不理髮,因而蓄下一頭黑油油的頭髮和漂亮的絡腮鬍子,軍中人稱"美髯公"。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後來和朱德、陳毅一道把起義軍的一部帶上了井岡山。他年輕英武,很有知識,打仗很勇敢,又會做政治工作。與朱德、陳毅一樣,是戰士們很崇敬的紅四軍領導人。
毛主席、朱德、陳毅等聞知噩耗,火速趕到思順圩。在村東頭的大樹下,他們見到了王爾琢的遺體。這是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漆黑的長髯更映襯出遺容的蒼白。看到熟睡一般的王爾琢,久經沙場的朱德五內俱焚,不禁痛哭失聲。毛主席也十分悲慟,在葬禮上哽咽著說:"幹革命雖然難免有犧牲,王爾琢同志的犧牲卻是我們最大的損失。""為了井岡山這面紅旗,不知犧牲了多少優秀的革命者。今天,在一長串的名單中又添上了王爾琢的英名。"回到井岡山後,他又親自為王爾琢的追悼大會寫了一副輓聯,抒發自己的思念: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平等便甘心。
王爾琢犧牲,二十八團團長位置空缺。"留卻工作誰承受?"的確是一個費思量的問題。二十八團是葉挺獨立團的老底子,經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嚴峻考驗。全團一千九百多人,戰鬥力最強,是紅四軍中有名的"鋼鐵團"。雖然團長一職由朱德暫兼,朱德身為軍長,軍務繁忙,此非長久之計。回到井岡山後,毛主席提出,由林彪繼任二十八團團長。
此前,毛主席曾有此議。有一次,在井岡山前委討論提拔幹部,毛主席提議讓林彪當二十八團團長,朱德認為,二十八團是主力團,團長必須是得力的,後決定由軍參謀長王爾琢兼任。林彪得知後,對朱德很不滿。毛主席對林彪的賞識也有他自己的理由。前委幾次開會研究紅軍的行動方針,軍事骨幹中只有林彪鮮明地贊成在根據地艱苦地做群眾工作。毛主席8月下旬到桂東時,林彪率領一營在桂東打土豪,做宣傳,搞得有聲有色。後來阻擊敵吳尚部的突襲,打得也很堅決。朱德、陳毅不同意提升林彪,因為林彪在南昌起義軍閩贛轉戰時曾兩次動搖企圖離隊,平時又喜歡拉小圈子,用私人。然而由於"八月失敗",朱德、陳毅說話的分量已經大打折扣。所以在前委討論幹部配備時,由於毛主席的堅持,仍決定任命林彪為二十八團團長。這個決定是在茅坪攀龍書院的樓上召開的紅四軍團以上幹部會上作出的。這一任命,表明了毛主席對這個年輕人的器重和厚望。
"八月失敗"給井岡山根據地和紅四軍造成巨大的損失,而王爾琢之死卻為林彪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以二十二歲的年紀,擔任了紅四軍主力團的團長,林彪在將星如雲的井岡山站穩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謂是春風得意,認為毛主席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剛擔任團長,林彪就提出在坳頭瓏擺下口袋陣,打掉寧岡新城的敵周渾元旅的尖子營。他還主動要求二十八團擔任正面伏擊。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殲滅敵人六個連,活捉敵營長。
不能不承認林彪這個人打仗的確有一套。在井岡山曾與林彪共事的蕭克將軍,在《朱毛紅軍側記》的"人物漫談"一節中,對林彪的軍事才能作過評價:"他是從見習排長逐級提拔上來的,平時注意訓練,管理也嚴格,臨陣有決心而且靈活。他喜歡讀兵書,《曾胡治兵語錄》和張乃燕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他都讀過。他欣賞黃埔軍校的一套,對軍校的教程和條令都較熟。我們打下龍巖,繳到國民黨政府在1928年頒布的軍隊操典。他看,我也看。他對我說:這個操典好。後來,選一部分由我刻蠟版,印發給大家看。他把幹部集合起來,自任連長操演。我感到林彪軍事上還行,但不是他儼然自得及後來有些人有意無意地吹噓的十全將才。"在堅持贛南遊擊戰爭時叛變投敵的龔楚,在他晚年寫的回憶錄《我與紅軍》中,對這個時候的林彪作過如下的評價:"待人和順,做事認真,並勤於學習,平日部隊的管理很嚴,而又得士兵的愛戴,訓練亦有辦法而積極,他的部隊特別整齊而又有朝氣。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善戰。給他的任務,雖艱險而不辭,且均能徹底執行。"這段話大致還是可信的。
但他性格孤傲,使人很難與之相處。後來長期與之共事的聶榮臻、羅榮桓兩位元帥對此都感慨良多。劉伯承元帥也對林彪存有這樣的印象:這個人主觀、狹隘,聽不得不同意見,什麼都是自己對,權威思想嚴重。其實,這個毛病在井岡山時期也已經顯露出來了。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畢業於黃埔一期,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是朱德軍長軍事上的得力助手,在紅四軍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對於自己的這位頂頭上司,林彪卻瞧不上。他多次在一營官兵中講王的壞話,貶低王,說王指揮能力差,不會帶兵。他的這一行為,曾受到一營一些幹部、戰士的抵制和批評。他與營黨代表熊壽祺的關係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與熊發生摩擦,有時竟鬧得不可開交,在官兵中造成不好的影響。為解決他們的矛盾,紅四軍前委曾開過專門會議。朱德在會上批評他們說:"你們的矛盾,緣於個人英雄主義。以後,要改掉這個毛病。"林彪表面上接受了批評,但終其一生,這個毛病也沒有改掉。
當了團長的林彪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的變化,似乎變得謹慎了一些,愛佔小便宜的缺點也逐漸改掉了。他曾帶領二十八團官兵一起跟著朱德往井岡山上背過糧,不過不是用扁擔挑,而是用的一隻麻袋。楊至誠上將在六十年代初回憶背糧上山的情景時說:
"黃洋界山高十五裡,從山腳挑糧食到山上的五井,大約有三十多裡山路,一天挑兩次。同志們不辭辛苦,累得汗流浹背。我和粟裕等同志挑著糧食到了半山上,放下擔子休息,不一會兒,就看見我們二十八團團長林彪同志和我們的營長胡少海同志,肩上橫扛著整麻袋糧食,從山坡下走上來。他們精神勃勃,看不出一點疲勞的表示。接著,來到半山上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同志在唱歌,有的同志在互相搬手勁,也有些同志把汗溼的衣服脫下來晾一晾,他們背上有著磨起來的紅塊、小泡大泡,而他們毫不在乎的說:"不要緊,起點泡算什麼?我們在槍林彈雨中都不怕,還怕這點泡泡?……"這時,林彪同志走過來,看到一些同志在山風中光著脊梁,關心地說:"大家快穿上衣服。走熱了,脫了衣服容易生病。"休息過後,挑糧的隊伍繼續爬山了。客觀地說,林彪在井岡山鬥爭中還是作出過貢獻的,不然也很難解釋一向明察秋毫、知人善任的毛主席,為什麼會這樣器重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