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為人如何?蕭克將軍晚年中肯評價:軍事上還行,並非十全將才

2020-12-27 網易

  1928年8月中旬,敵軍發覺紅軍主力已去湘南,立即發起猛攻。毛主席及時改變戰法,撤圍轉移,退至山區堅持鬥爭。贛敵佔領了寧岡和蓮化,井岡山根據地大部丟失。為了挽救井岡山根據地的嚴重局面,毛主席在永新九陂召開特委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其間,中共湖南省委又派代表袁德生來了,命令紅四軍"向湘東發展",說這是絕對正確的方針,要求紅四軍毫不動搖地執行。會上展開了熱烈討論。毛主席在發言中,以他特有的犀利言辭和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駁斥了湖南省委的錯誤主張。這時,有一個給紅軍大隊挑夥食擔子的農民帶回了紅軍大隊在湘南失利的消息。毛主席聽後,失聲叫道:"杜修經! ……還我二十九團! 還我寧岡、永新!"嚴峻的臉龐上流下了熱淚。與會者更是義憤填膺,群情激昂,紛紛指責省委的錯誤決定。

  會議決定,為了扭轉局勢,避免二十八團再受損失,由毛主席、宛希先帶領三十一團三營去湘南尋找第二十八團,朱雲卿、何挺穎率三十一團一營會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毛主席在路上細心地叮囑官兵:我們去迎回紅二十八團,不要講他們的缺點,要嚴格遵守這一點,對他們採取團結和歡迎的態度。

  

  8月22日,毛主席、宛希先率三十一團三營進入桂東縣城後,與已先到此地的林彪部會合,並派人去東水紅四軍軍部,同朱德、陳毅取得聯繫。金桂飄香的八月,群山懷抱中的山城桂東瀰漫著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毛主席率部前來迎還紅軍大隊,驅散了一個多月來籠罩在二十八團官兵心頭上的陰霾。朱德、陳毅接到林彪派人從桂東送來的急信,說毛主席親自來到桂東接應湘南失利的紅四軍主力,非常感動,杜修經也感到愧怍,立即策馬於8月23日掌燈時分趕到桂東縣城毛主席的住處唐家大屋。

  唐家大屋是一所很氣派的富家宅院,位於縣城的西北隅。大門外是一條店鋪林立的繁華小街。院子北面緊靠草木茂密的山嶺,成為極好的屏障。這座從外面看上去呈長方形的大屋,裡頭很是寬敞。正對著天井的堂屋有樓,兩側是廂房。穿過夾道,後面又是一組四合院。毛主席就住在後面。對"八月失敗"負有直接責任的杜修經,一見到毛主席,趕忙痛心地承認錯誤;"這次到湘南,就沒有搞得好!"毛主席和婉地說:"當時你們不要走就好了。"大度中隱隱透出惋惜。毛主席緊接著問杜:"朱軍長怎麼樣?朱軍長還好吧!"見到陳毅又說:"這次來是同三十一團做了工作的,不要講二十八團的缺點,你可放心;打仗如同下棋,下錯了一著棋馬上就得輸,取得教訓就行了。"當晚,朱德、陳毅等就宿於唐家大屋。

  

  第二天上午,毛主席、朱德、陳毅、杜修經等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由毛主席主持。毛主席、陳毅都有病,杜修經也是剛打過擺子,身體也不好。有的斜靠在房東家的雕花大床上,有的隨便坐在長凳上,一邊抽著煙,一邊議論。過去盛氣凌人的杜修經,現在也耷拉著腦袋。朱德、陳毅先後匯報了酃縣作戰以後何以突然決定進軍湘南、郴州作戰的情況以及郴州撤退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杜修經作了檢討。毛主席沒有責備什麼人,講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近況和面臨的問題,他還拿出幾塊布片,即袁德生帶來的湖南省委指示信,介紹了信的內容。經過這次失敗,大家對省委"瞎指揮"的危害已有切膚之痛,意見比較容易統一。

  下午會議仍在進行,商討紅軍大部隊下一步行動計劃。就在這時,湘軍吳尚第八軍第三師有兩個團在桂東縣挨戶團的配合下,突然分兩路襲擊桂東縣城。三十一團三營在城北、城東一帶抵抗,林彪的二十八團一營在南山上阻擊。三營抵擋不住敵人的猛烈攻勢,向唐家大屋且戰且退。未待毛主席等撤退,敵人已插入城中,將二十八團和三十一團三營隔斷。毛主席和朱德等遂中止會議,從屋後上山,向城南轉移。出城後,遇到林彪派來接應的一營戰士。來到陣地上,只見林彪正指揮部隊緊張地加固工事,阻擋敵人向南發展。

  

  關於這次脫險,在桂東老百姓中間至今流傳著一則傳奇,說是敵人逼近唐家大屋時,突然天降大霧,對面不見人影,敵人不辨東西,毛主席等從容脫身。於是事後有人說,毛主席是真神下凡,他的兵也是天兵天將,每遇危難就會有神靈庇護。實際上這次林彪帶領一營官兵頑強阻擊敵人,對毛主席等順利脫險至關重要,可說是爾虞我詐立了一大功。

  戰至夜幕降臨,我軍打退湘軍多次進攻,為避開強敵,紅軍隨即撤出桂東。毛主席等前委成員在一營官兵的護送下,轉移到沙田附近的寨前村。林彪自己也在掩護作戰中負傷。在村中一家農戶的堂屋裡,大家坐在幾張破舊的曬席上,繼續舉行前委擴大會議。經過充分協商,統一了認識,決定紅軍返回邊界,繼續堅持羅霄山脈中段的政權。隨後,紅軍大隊分兩路回師井岡山。

  這時,發生了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被叛徒袁崇全殺害的事件。二十八團第二營營長袁崇全帶領二營的四個步兵連和團部的機槍連、迫擊炮連,在返回井岡山時擔任前衛,他夥同副營長、營黨代表,突然改變行軍路線,企圖向敵劉士毅部投降。二營的三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的幹部發覺方向不對,感到袁崇全可能要叛變,連夜帶領連隊自動返回軍部,並作了報告。朱德和陳毅當即派王爾琢帶領林彪的一營前往搜索。

  

  當一營包圍了袁部的駐地崇義縣思順圩時,王爾琢決定進村喊話,把部隊爭取回來。王爾琢在部隊威信很高,講話聲音宏亮。他們一走進鎮子,哨兵打了兩槍。靜謐的夜晚槍聲顯得格外刺耳。王爾琢當即喊:"不要打槍,我是你們團長,來叫你們回去的!"因為王爾琢經常給部隊講話,哨兵熟悉他的聲音,便不再開槍。但二營的隊伍聽到槍聲卻亂了起來。當時天已經全黑了,王爾琢走進大街,邊走邊喊:"同志們別怕,我是王爾琢,來接你們回去的!""同志們,快回來革命吧!"二營的戰士們聽到王爾琢的聲音,混亂漸漸平息了下來。這時,袁崇全正在廟裡打麻將,聽到喊話,一出來就碰上王爾琢,知道陰謀敗露,二話沒說,就拿著駁殼槍對準王爾琢一連打了幾發子彈,正打中王的胸部,王爾琢當即倒在血泊中,袁崇全幾人卻乘著夜色逃跑投敵去了。被叛徒脅騙編的五連和炮兵連被爭取了回來。

  王爾琢是湖南石門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大革命失敗後,他發誓不剷除反動派絕不理髮,因而蓄下一頭黑油油的頭髮和漂亮的絡腮鬍子,軍中人稱"美髯公"。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後來和朱德、陳毅一道把起義軍的一部帶上了井岡山。他年輕英武,很有知識,打仗很勇敢,又會做政治工作。與朱德、陳毅一樣,是戰士們很崇敬的紅四軍領導人。

  

  毛主席、朱德、陳毅等聞知噩耗,火速趕到思順圩。在村東頭的大樹下,他們見到了王爾琢的遺體。這是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漆黑的長髯更映襯出遺容的蒼白。看到熟睡一般的王爾琢,久經沙場的朱德五內俱焚,不禁痛哭失聲。毛主席也十分悲慟,在葬禮上哽咽著說:"幹革命雖然難免有犧牲,王爾琢同志的犧牲卻是我們最大的損失。""為了井岡山這面紅旗,不知犧牲了多少優秀的革命者。今天,在一長串的名單中又添上了王爾琢的英名。"回到井岡山後,他又親自為王爾琢的追悼大會寫了一副輓聯,抒發自己的思念: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平等便甘心。

  王爾琢犧牲,二十八團團長位置空缺。"留卻工作誰承受?"的確是一個費思量的問題。二十八團是葉挺獨立團的老底子,經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嚴峻考驗。全團一千九百多人,戰鬥力最強,是紅四軍中有名的"鋼鐵團"。雖然團長一職由朱德暫兼,朱德身為軍長,軍務繁忙,此非長久之計。回到井岡山後,毛主席提出,由林彪繼任二十八團團長。

  

  此前,毛主席曾有此議。有一次,在井岡山前委討論提拔幹部,毛主席提議讓林彪當二十八團團長,朱德認為,二十八團是主力團,團長必須是得力的,後決定由軍參謀長王爾琢兼任。林彪得知後,對朱德很不滿。毛主席對林彪的賞識也有他自己的理由。前委幾次開會研究紅軍的行動方針,軍事骨幹中只有林彪鮮明地贊成在根據地艱苦地做群眾工作。毛主席8月下旬到桂東時,林彪率領一營在桂東打土豪,做宣傳,搞得有聲有色。後來阻擊敵吳尚部的突襲,打得也很堅決。朱德、陳毅不同意提升林彪,因為林彪在南昌起義軍閩贛轉戰時曾兩次動搖企圖離隊,平時又喜歡拉小圈子,用私人。然而由於"八月失敗",朱德、陳毅說話的分量已經大打折扣。所以在前委討論幹部配備時,由於毛主席的堅持,仍決定任命林彪為二十八團團長。這個決定是在茅坪攀龍書院的樓上召開的紅四軍團以上幹部會上作出的。這一任命,表明了毛主席對這個年輕人的器重和厚望。

  "八月失敗"給井岡山根據地和紅四軍造成巨大的損失,而王爾琢之死卻為林彪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以二十二歲的年紀,擔任了紅四軍主力團的團長,林彪在將星如雲的井岡山站穩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謂是春風得意,認為毛主席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剛擔任團長,林彪就提出在坳頭瓏擺下口袋陣,打掉寧岡新城的敵周渾元旅的尖子營。他還主動要求二十八團擔任正面伏擊。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殲滅敵人六個連,活捉敵營長。

  

  不能不承認林彪這個人打仗的確有一套。在井岡山曾與林彪共事的蕭克將軍,在《朱毛紅軍側記》的"人物漫談"一節中,對林彪的軍事才能作過評價:"他是從見習排長逐級提拔上來的,平時注意訓練,管理也嚴格,臨陣有決心而且靈活。他喜歡讀兵書,《曾胡治兵語錄》和張乃燕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他都讀過。他欣賞黃埔軍校的一套,對軍校的教程和條令都較熟。我們打下龍巖,繳到國民黨政府在1928年頒布的軍隊操典。他看,我也看。他對我說:這個操典好。後來,選一部分由我刻蠟版,印發給大家看。他把幹部集合起來,自任連長操演。我感到林彪軍事上還行,但不是他儼然自得及後來有些人有意無意地吹噓的十全將才。"在堅持贛南遊擊戰爭時叛變投敵的龔楚,在他晚年寫的回憶錄《我與紅軍》中,對這個時候的林彪作過如下的評價:"待人和順,做事認真,並勤於學習,平日部隊的管理很嚴,而又得士兵的愛戴,訓練亦有辦法而積極,他的部隊特別整齊而又有朝氣。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善戰。給他的任務,雖艱險而不辭,且均能徹底執行。"這段話大致還是可信的。

  

  但他性格孤傲,使人很難與之相處。後來長期與之共事的聶榮臻、羅榮桓兩位元帥對此都感慨良多。劉伯承元帥也對林彪存有這樣的印象:這個人主觀、狹隘,聽不得不同意見,什麼都是自己對,權威思想嚴重。其實,這個毛病在井岡山時期也已經顯露出來了。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畢業於黃埔一期,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是朱德軍長軍事上的得力助手,在紅四軍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對於自己的這位頂頭上司,林彪卻瞧不上。他多次在一營官兵中講王的壞話,貶低王,說王指揮能力差,不會帶兵。他的這一行為,曾受到一營一些幹部、戰士的抵制和批評。他與營黨代表熊壽祺的關係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與熊發生摩擦,有時竟鬧得不可開交,在官兵中造成不好的影響。為解決他們的矛盾,紅四軍前委曾開過專門會議。朱德在會上批評他們說:"你們的矛盾,緣於個人英雄主義。以後,要改掉這個毛病。"林彪表面上接受了批評,但終其一生,這個毛病也沒有改掉。

  當了團長的林彪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的變化,似乎變得謹慎了一些,愛佔小便宜的缺點也逐漸改掉了。他曾帶領二十八團官兵一起跟著朱德往井岡山上背過糧,不過不是用扁擔挑,而是用的一隻麻袋。楊至誠上將在六十年代初回憶背糧上山的情景時說:

  

  "黃洋界山高十五裡,從山腳挑糧食到山上的五井,大約有三十多裡山路,一天挑兩次。同志們不辭辛苦,累得汗流浹背。我和粟裕等同志挑著糧食到了半山上,放下擔子休息,不一會兒,就看見我們二十八團團長林彪同志和我們的營長胡少海同志,肩上橫扛著整麻袋糧食,從山坡下走上來。他們精神勃勃,看不出一點疲勞的表示。接著,來到半山上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同志在唱歌,有的同志在互相搬手勁,也有些同志把汗溼的衣服脫下來晾一晾,他們背上有著磨起來的紅塊、小泡大泡,而他們毫不在乎的說:"不要緊,起點泡算什麼?我們在槍林彈雨中都不怕,還怕這點泡泡?……"這時,林彪同志走過來,看到一些同志在山風中光著脊梁,關心地說:"大家快穿上衣服。走熱了,脫了衣服容易生病。"休息過後,挑糧的隊伍繼續爬山了。客觀地說,林彪在井岡山鬥爭中還是作出過貢獻的,不然也很難解釋一向明察秋毫、知人善任的毛主席,為什麼會這樣器重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左權將軍犧牲,眾元帥陷入悲痛,林彪罕見寫下一首悼亡詩
    他和左權高興壞了,一夜沒睡,熱烈地討論著怎麼處理蔣介石……紅一軍團的歲月左權將軍出生於1905年的湖南醴陵。他自幼胸懷大志,據載,他10歲那年,也就是1915年,還在上小學的左權得知北洋政府接受「21條」的消息後,憤然寫來了「毋忘五九國恥」的標語。
  • :李作鵬將軍的是是非非!
    將軍披大衣凝視片刻,遂下令停止前進,阻擊正面之敵。當時接林彪來電:「繼續前進,不要與敵糾纏。」李作鵬回電曰:「敵人主力於此,我們就在這裡打。」並命令部隊迅速搶佔厲家窩棚車站、半拉門、姜屯一線。果如所料,廖耀湘已改變南出營口計劃,決定東退瀋陽,正遇將軍阻擊。此役,將軍所部十六師及十八師,阻敵三個軍之攻擊,為遼瀋戰役全殲廖耀湘兵團立下首功。餘問將軍如何知敵之主力?將軍笑答曰:「槍一響,便知之。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毛主席決定出兵後,內心有兩個候選人,蘇羽和林彪,他們都是國內有名的人物。雖然粟裕在戰場上受過傷,但他被治癒了,但由於後遺症的影響,他經常頭痛頭暈。毛主席擔心讓他上戰場會使他在多年的艱苦努力後病情惡化。最後毛主席打算讓林彪帶兵打仗。總理和周總理私下商量後,也認可毛主席的想法,覺得林彪是最合適的人選。林彪是四野司令,去朝鮮的志願軍大部分都是從林彪的四野抽調的。
  • 共和國將帥—林彪(1)
    進入黃埔軍校後,她覺得林育容像女人,便改名林彪,為威武勇猛。對林彪在黃埔軍校的評價,歷來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人譽之為「軍校之鷹,有人則認為「比較平庸"。經過了從私塾到高中的系統學習,林彪文化基礎較好,人又聰明,他的各科成績在考評時均為「優良「。由於他肯動腦筋,特別喜歡研究戰術問題,深受一些軍事教官的青睞。同學們無不妒忌地稱他為」軍校之鷹」。
  • 紅24師戰史:蕭克棄用的紅軍師長,愛打小報告,最後成叛徒
    蕭克在對紅8軍的各級幹部考察後,認為戈勇「作戰還算勇敢,掌握部隊卻很差,且不能團結幹部,不得群眾的信用,軍事技術也平常」。蕭克經考核後評價道「雖然帶有軍閥主義殘餘……但在工作上還能改正過去的錯誤」。 戰後蕭克在回憶中總結,「左翼的22師和正面的23師都打得不錯」,卻唯獨沒提到紅24師。言外之意,是紅24師打得糟糕。但戈勇也有他的苦衷,紅24師的前身是湘南遊擊隊和遂川獨立營,打打山地遊擊戰還行,打陣地戰堅持不了多久。紅24師在此次戰鬥中兩個團報銷了一半,只能將永新獨立團升級為新的71團,蕭克為此給戈勇記大過處分。
  • 為拍林彪,劇組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楊尚昆拍板後,一部經典誕生
    一方面,影片展現了林彪過人的軍事才能,大部分時間他都神情嚴肅,謹慎籌謀著每一步的策略,力圖做到萬無一失。在攻打錦州的過程中,面對來自各方的質疑,一向不喜形於色的林彪也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禁不住拍案而起。「我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這個飯怎麼吃?」
  • 黃永勝一生又敬又怕的只有林彪
    幾十年來揮矛橫槊奔突於沙場,練就了一身卓越的軍事技能。他手持雙槍能打天上飛鳥,五、七人搏鬥近不了身。他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期間,在一次部隊訓練中表演過50米開外飛刀削樹葉的真功夫。黃永勝不但自己軍事技術過硬,據老八路回憶,在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時,身為司令員的他每天早上親自帶部隊出操,要求非常嚴格。這是一個從農村少年到將軍的人,經歷的人生多姿多彩,從紅軍、八路軍,再到人民解放軍,都留下了他光輝的足跡。
  • 他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軍事才華突出,有的方面超過了林彪和粟裕
    徐向前受命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這一年他才30歲,開始負責一支4.5萬人馬的軍事指揮,並且使之不斷壯大。這類似於後來華東的粟裕,負責一支主力部隊的軍事,後面有一個大人物掌舵。(當然,張國燾當時的實權地位大於陳老總加上饒漱石)但粟裕和林彪指揮一個大山頭時,年齡已經是40來歲,比徐向前晚。
  • 1955授銜時,他說要把軍銜掛在狗尾巴上,主席聽聞說了句話
    對於自己的軍銜,許世友有些不滿,他認為自己的軍銜太低,於是找了周總理,說至少也應該給自己評個大將軍,周總理說蕭克也是將軍。聽到這個消息,許世友不再吵鬧了,因為他知道蕭克的履歷比他更深。四野悍將鍾偉,解放戰爭初期曾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在這次戰役中,鍾偉英勇善戰,因此也成了林彪將軍的親信。一九四八年初,林彪把鍾偉從師長直接提撥給縱隊司令員(軍長)這個破例,在四野所有的將領中,鍾偉是唯一一個。
  • 一哥「俗人讀史」之——蕭克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
    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後不久,紅二、六軍團改稱紅二方面軍,並加入了原紅一方面軍紅9軍團改建的紅32軍,蕭克改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陳伯均任紅六軍團改建的紅6軍軍長。恰此時,張國燾為了拉攏紅二方面軍,提出了部隊幹部互調、戰士混編的主張,雖然遭到了任、賀、關、王等人的斷然拒絕,但蕭克在反對張國燾分裂行動上的曖昧,讓張國燾覺得有機可乘,於是在朱德的授意下,蕭克出任了紅31軍軍長,帶領隊伍到達了陝北,與徐海東部會師同心城,也有了將軍「同心同德會同心」的詩句。
  • 【回顧】林彪的四野, 你從沒見過的照片!
    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此後,四野開始了渡江南徵的準備:「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四野擔負了解放中南、華南、殲滅白崇禧軍的任務。圖為四野官兵在南徵動員大會上。供圖:華辰影像
  • 歷史上的九大軍事天才,卻都因為沒有政治能力,下場悲慘
    中國歷史的上會大戰的將軍非常的多,而最後能得到善終的為什麼這麼少?這就是需要一些政治天賦,能夠知分寸,功高蓋主,帝王猜忌。懂得平衡。
  • 將才與帥才的12個差別!精闢
    4、性格將才:要麼內向,要麼外向,為人處世直接灑脫,不拖泥帶水;帥才:比內向人外向,比外向人內向,為人處世中庸之道,不溫不火。其實在這個社會上將才很多,但真正最缺乏的是帥才,如何做好轉變需要修煉三要素:
  • 胡璉晚年遍覽史料,對我軍讚譽有加,對黃維有過一番中肯評價
    開國上將宋時輪評價胡璉:胡璉這個人志大才疏,優柔寡斷,生性多疑,只要受到一點驚嚇,必然會求生自保! 胡璉是黃埔四期畢業,在國民黨軍諸多將領之中,算是比較有特點的一個,兼具張靈甫的悍勇、王耀武的機敏,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更為關鍵的是,胡璉在大節上是無虧的,畢竟抗戰時期的功績擺在那裡,1943年胡璉率領11師扼守石牌要塞,嚴令各部堅守,抱著殺身成仁的決心抵抗,並保障了鄂西會戰的勝利,戰後胡璉榮膺「青天白日勳章」。
  • 林彪本來的面目
    「大燒鍋」李作鵬(將軍,後來成了林彪的死黨)等人能吃能喝,會吃會喝,就在林彪眼皮底下吃喝。林彪在看書不講吃,也不講穿,給什麼穿什麼。量體裁衣,伸胳膊伸腿的,裁縫怎麼擺弄怎麼是,像個木偶。從未聽他講過哪件衣服質地如何了,樣子好壞了。合不合身什麼的。還不愛玩,也不會玩,什麼啥好也沒有。在雙城打過兩次獵。劉亞樓看他太累了,鼓動去的。
  • 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和在歷史上的地位?
    雖然演義和三國志所記載的諸葛孔明多少有些差異,但總體不影響人們對於諸葛孔明的大體評價——軍事家,政治家。軍事成就從諸葛出山到諸葛病逝一生也是輝煌的,茅廬計定三分天,分兵徵益奏凱歌,援劉攻張調後方,輔後平內國泰安,討魏收姜續蜀運。能當帝王的絕非乏乏之輩,蜀漢昭烈帝劉備初見諸葛就被其才華折服。「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劉備拖孤時「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歷史上白袍將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強?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赫赫有名的軍事奇才,遠有白起、孫武,近有林彪、粟裕等一大批俊傑,數不勝數的傑出將領。然而,歷史有時候並不會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但有個人所創造的軍事奇蹟卻鮮為人知,這便是南北朝時期的白袍將軍——陳慶之。
  • 林彪的特點就是他覺得沒有錯,他就不認錯
    我想這些將軍,在文革的時候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特別是在當時的軍委辦事組,軍委辦事組是一個非常特殊時期的,實際上就是軍委,就是當時中央軍委已經實際上是停頓了,但是軍隊他不能亂,所以就有一個軍委辦事組,軍委辦事組大概存在了四年左右。
  • 李天佑之子:父親與林彪
    特別是四平戰鬥直至現在,從你們的電報和你們的實際行動的結果上看,表現缺乏思想,缺乏見識。為了今後戰勝敵人,盼多研究經驗和學習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凡一切主觀主義的東西,無論他是美名勇敢或美名慎重,其結果都要造成損失,而得不到勝利的。正確的思想的標準,是包括實踐在內的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在軍事上要發揮戰鬥的積極性,而同時必須從能否勝利的條件出發。
  • 林彪大戰「小諸葛」:經兩次兵敗,最後一戰創造木船打敗軍艦奇蹟
    在統一桂系的作戰中,白崇禧憑藉顯著的軍事才能,在軍隊中贏得了「小諸葛」的名號。這個時候是解放東北的最佳時間,四平街是當時遼北省的省會,東北的交通樞紐,歷來都是戰略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此次林彪與白崇禧兩人都是摩拳擦掌,必定是一場硬仗!然而,由於林彪的部隊初出關外,軍隊裝備不足,根據地還未建立,面對白崇禧氣勢洶洶的美式裝備,林彪的軍火和戰鬥力都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