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將軍犧牲,眾元帥陷入悲痛,林彪罕見寫下一首悼亡詩

2020-12-28 百年人物誌

導言

聶榮臻直到晚年依舊記得,36年12月那個夜晚,他和左權擠在一條炕上睡覺,老鄉把炕燒得太熱,半夜褥子都被烤糊了。

他們從睡夢中被熱醒,這時候中央發來了通報,說蔣介石在西安被張、楊抓住了。他和左權高興壞了,一夜沒睡,熱烈地討論著怎麼處理蔣介石……

紅一軍團的歲月

左權將軍出生於1905年的湖南醴陵。他自幼胸懷大志,據載,他10歲那年,也就是1915年,還在上小學的左權得知北洋政府接受「21條」的消息後,憤然寫來了「毋忘五九國恥」的標語。

1923年,18歲的左權滿懷報國熱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和同學一起去到了當時的革命聖地——廣州。

一年後,他考入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為黃埔第一期學員。和他同期的有:徐向前、陳賡、許繼慎、王爾琢、周士第、胡宗南、侯鏡如等等。

在完成對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徵後,因表現優異,左權在1925年被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又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他留蘇5年,直到1930年才回國。

回國後的左權擔任過很多職位,有參謀處長、紅軍學校的教育長、也有軍長、政委,職位變動很快,直到1933年12月他被任命為紅一軍團參謀長,他的職務才固定下來。

紅一軍團是中央紅軍的三大主力中的「老大哥」,其前身為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整編的朱毛紅軍(即紅四軍),無論是履歷還是實力,在紅軍中都是最為拔尖的。它同時還是後來的八路軍115師的前身。

當時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是林彪元帥、政委是聶榮臻元帥、羅榮桓元帥也在紅一軍團擔任過政治部副主任及主任。

左權擔任紅一軍團參謀長期間,協助林、聶指揮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比如溫坊戰鬥、強渡大渡河,攻佔大樹堡、湘江戰役、四渡赤水等等……他工作細緻,表現出色,獲得了林彪和聶榮臻的一致認可。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由於作戰任務減少,林彪出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即後來的抗大),暫時離開了紅一軍團,在此期間,組織任命左權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一職。隨後左權和聶榮臻一起參與指揮了山城堡戰役、直羅鎮戰役。

抗戰爆發後,左權沒有留在紅一軍團(115師)工作,而是被調到了八路軍總部,擔任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為葉劍英),直到他犧牲於遼縣。

左權與林彪、聶榮臻

聶榮臻和左權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就認識了,當時聶榮臻是黃埔的教官,左權是學員,兩人在某個程度上說,有師生的情誼。

多年之後,聶榮臻元帥撰寫回憶錄的時候,依舊記得自己當年和左權將軍在長徵路上的一幕幕往事,他們並肩作戰,同生共死,一起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聶榮臻也記得,36年12月的一個夜晚,他和左權擠在一條炕上睡覺,老鄉把炕燒得太熱,半夜褥子都被烤糊了。他們從睡夢中被熱醒,這時候中央發來了通報,說蔣介石在西安被張、楊二位將軍抓住了。他和左權高興壞了,一夜沒睡,熱烈地討論著怎麼處理蔣介石。

紅一軍團一別,聶榮臻和左權就再也沒有正式合作過。1942年,左權在太行山區的反「掃蕩」中犧牲,聶榮臻忍不住流下了熱淚。聶帥在回憶錄中是這麼寫的:

對他的犧牲,我是非常悲痛的。聽到這個噩耗,我淌著淚水,寫了一篇《祭左權將軍》的文章,登在《晉察冀日報》上,寄託我對這位可敬戰友的哀思……

林彪在擔任一軍團軍團長期間,也和左權參謀長有過非常愉快和密切的合作,在聽聞左權犧牲的消息後,他罕見地寫下了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首存世的悼亡詩:

你處理的事情是最繁的事情/你真正盡了組織戰鬥的責任/白天行軍作戰,夜間又要計劃周詳,指揮有方/電話機子成了你枕旁經常的陳設/電話的鈴聲一夜不知道多少次地催你醒來/你倦極了……

林彪曾當面向左權的夫人劉志蘭女士誦讀過這首詩,對於較少流露自己情感的林彪來說,這樣的事情確實不多見,哪怕是後來和他關係非常好的劉亞樓上將逝世,都未見林彪有如此舉動。

(註:悼亡詩一般是丈夫悼念亡妻之作,現廣義也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的詩歌。)

「相與也深,相知更切」

同樣為左權將軍的犧牲而陷入深深的悲痛的還有彭德懷元帥。

左權將軍時任八路軍總部副總參謀長,但是由於總參謀長葉劍英是不負責軍事工作的(主要負責統戰工作),所以左權才是那個八路軍總部裡主理日常事務的人。他也是彭總最為得力的助手,不僅在軍事指揮上對他多有幫助,就是在人事往來上,也能很好地彌補彭總的不足。

左權把繁忙的軍務事無巨細地攬在自己的肩上,讓彭總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戰略性的問題,兩人一個負責戰略謀劃,一個負責具體實施,配合得天衣無縫。

在私人情感上,他們有深厚的革命戰友情誼,他們互相關心,彭總知道左權愛抽菸,每次得到煙就留意為他留下;左權知道彭總愛喝茶,每次找到茶葉,也第一時間給彭總送去。1940年5月,左權的女兒出生,彭總攜夫人浦安修第一時間去看望,並給左權的女兒起名叫「左太北」

十字嶺突圍時,是左權下令警衛員把彭總扶上了馬先進行了轉移,自己卻永遠地留在了那裡。

在得知左權犧牲的消息後,彭總悲痛萬分,在為他舉行公葬時,彭總親筆為他撰寫了《左權同志碑誌》,彭總在其中說:「德懷相與也深,相知更切」。

朱老總在回憶起左權時,盛讚他是一位「模範軍人」,是擁有「鋼鐵般堅強,獅虎般勇猛的優秀將領」。

劉伯承元帥後來回憶起左權時也說:「左權同志部署作戰是細緻周密的。1936年雙十二事變前夜的陝北山城堡戰鬥,就是一個範例。」

相關焦點

  • 左權犧牲後,妻子改嫁他的秘書,仍舊以「左家媳婦」自居
    左權犧牲後,妻子改嫁他的秘書,仍舊以「左家媳婦」自居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朱總司令1942年6月15日在延安接見左權烈士的夫人劉志蘭時,為紀念在太行山與日寇作戰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而寫的悼亡詩,詩旁還寫著「志蘭同志留念」。
  • 李煜最冷門的一首悼亡詩,僅僅20個字,卻如泣血之聲
    不過,眾人皆知李煜擅詞,卻很少人讀過李煜的詩。其實李煜的詩作也頗出彩,只是詞名太甚,詩名不顯,以致少有人知。今天便向大家介紹一首李煜的詩作,且是一首悼亡詩,僅僅4句20字,卻猶如泣血之聲:書靈筵手巾南唐·李煜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 蘇軾第一悼亡詞,字字句句讓人感到悲痛,寫出了多少人內心的痛苦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兩個相愛的人生離死別,應該稱得上是世間最大的痛苦之一了,人生路漫漫,大千世界尚未領略,卻少了一個陪自己的人,誰能不悲痛。從古至今,別離詩悼亡詞都是文人騷客抒發自己情感的一種形式,其中也不缺乏寫的出彩的詩詞,但配得上「第一悼亡詞」這個名聲的,也只有蘇軾寫的那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一位唐朝有名的多情才子,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詞,這兩者之間似乎在感情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是在邏輯與現實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史上最有名的7首悼亡詩詞,白居易享受格調最高,第四首太傷感!
    悼亡是古代漢族詩歌題材之一,始於晉代潘安,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的詩歌,今天我們收集了7首比較出名的悼亡詩詞,看看哪一首最感人?1、悼亡詩(其一)魏晉:潘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 王延:左權將軍是父親的恩師,也是母親的救命恩人
    說起左權將軍,開國少將王政柱之子王延大校深嘆一口氣,他對《祖國》記者說:「我父母這一生最心痛的事就是左權將軍犧牲。1942年5月23日,日軍集中2萬餘人,包圍麻田八路軍總部,總部和中共北方局共3000人開始向南艾鋪轉移。
  • 清明,讀幾首史上最著名悼亡詩
    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經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雲之後,便覺得別地方的雲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
  • 陳光真的是第三元帥害死的?
    他曾經兩次代理過林彪的職務。一是林彪改任紅軍大學校長後,左權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西安事變後陳光接替左權,出任紅一軍團代軍團長;二是平型關大捷後,林彪被閻錫山的軍隊誤傷,陳光出任八路軍115師代師長。就憑這兩份資歷,將帥授銜時,別說大將,就是授予陳光元帥軍銜,都是有可能的。然而1954年6月7日,時年僅49歲的一代將星陳光卻意外隕落了。
  • 白居易去世,皇帝含淚寫下悼亡詩,意外成就絕世名篇,驚豔了千年
    《長恨歌》一詩封神,《琵琶行》千古絕響,作為名篇輩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名滿天下,他是那個時代的象徵,更是大唐王朝的驕傲,不僅百姓愛戴他,連皇帝也尊敬他。唐武宗會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公元846年9月8日),75的白居易壽終正寢,病逝於洛陽,就此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 抗戰中的痴情漢左權,給妻子寫12封信後陣亡,絕筆寫道:念念念
    1942年5月22日,左權提筆寫下這封飽含思念的家書,不料3天後英勇陣亡,這封信也成為了左權的臨終絕筆。相識於戰火左權是毛主席的老鄉,1905年出生於湖南新陽鄉的貧苦家庭,17歲讀中學的時候,就彰顯出了他的才氣,他熱愛讀書,《新青年》等讀物中提到的革命思想讓年紀輕輕的左權打算投筆從戎。毛主席都曾誇讚他:他是不可多得的兩桿子,即筆桿子和槍桿子。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元帥詩人」入選中學課本的三首絕命詩,氣貫長虹
    提起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更多人想到的是他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陳毅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郭沫若在《贈陳毅同志》一詩中說:一柱南天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故陳毅也有「元帥詩人」的雅號。
  • 上最經典的一首悼亡唐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感動
    李商隱死後,他的好朋友崔珏在得知消息,悲痛萬分,寫下詩歌懷念他,表達對李商隱之死的遺憾。崔珏,字夢之,祁州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晚唐詩人。崔珏有一段時間寄居於荊州,他雖然沒有李商隱那麼有名,卻在當時比李商隱更加幸運。大中年間,崔珏進士及第,不久趕赴淇縣當縣令,深受當地的百姓喜歡,後來官至侍御。
  • 左權:一生戰功赫赫,37歲血染十字嶺,朱德為其題悼念詞
    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左權將軍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最高將領,早年留學蘇聯,歸國後奮戰沙場,戰功赫赫最後,左權將軍還是帶著一隊人馬來到十字嶺山,當時敵人的炮火非常密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了,但是左權將軍依然在鎮定的指揮大家撤離。戰場上子彈不長眼,左權將軍也意識到之後還會有進攻,但是他只顧指揮別人突圍,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就這樣,左權將軍不幸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當場犧牲。左權將軍犧牲後,部隊來不及處理他的遺體。
  • 讀英文悼亡詩,追思英烈
    今天舉國默哀,追悼這次疫情中犧牲的英烈們。在這樣的日子,唯以詩寄情,來看一下怎樣用英文來表達這追思與悲傷吧。made 已經製造的回憶The memories still to make 還要去製造的回憶Of what has been done 已經做了什麼Of what is left to do 還要去做什麼Grief reminds me 悲傷提醒我That love never dies 愛永不凋零這首用詞簡單的悼亡詩格外打動人心
  • 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政工之父,如何建設東野102萬大軍?
    1955年9月,解放軍部隊開始施行軍銜制以後,總計出現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0多位中將、800多位少將。請注意,早在東北工作期間,羅榮桓元帥的身體就不好。由於長期帶病工作,1963年12月16日,深受官兵們愛戴的羅榮桓元帥逝世。當年,年僅61歲。
  • 處於彌留之際的唐伯虎,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一生的無奈
    晚年的唐伯虎更是窮困潦倒,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處於迷離之際時還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臨終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寫盡了一生的委屈,可見唐伯虎的晚年過得極為悲苦,時常是入不敷出,連生活都成問題,這也使得他極為傷感,在這首詩中他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寫下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整首詩每一句都傷感,字裡行間也充滿了憂愁。
  • 蘇軾為愛妾王朝雲寫的悼亡詩,哀怨悽婉,令人不忍卒讀
    自從西晉美男子潘安開創了「悼亡詩」這種題材,就產生了許多不朽的詩作。最著名的「悼亡詩」,莫過於蘇軾為亡妻王弗寫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亮劍》山本特工隊並非捏造,現實的益子挺進隊,曾殺害左權將軍
    益子挺進隊照片應為這支部隊的外觀太具有迷惑性,不長期細緻觀察根本無法分辨出,正是因為如此益子挺進隊才能突破我軍的外圍防線,深入我軍的腹地,在1942年5月益子挺進隊深入了八路軍腹地,並且獲得了左權將軍的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