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算工傷嗎:上下班途中有交通事故、已口頭和解、後發現有骨折

2020-12-22 法律案例

作者:蔣峰

員工先前有個小的交通事故,已私下了結了。後來過了幾十天到醫院檢查身體,發現出現了骨折。這個事故能被認定為工傷嗎?本文以一則人民法院公開的案例為基礎,對此提出觀點。

一、本案當事人

1、上訴人(原審原告):姜某,1966年11月

2、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原審第三人:某市某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二、原告訴訟請求

請求判令:

1、撤銷某市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某社保工傷認字第GSRD2203650057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

2、認定姜某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傷害非本人主要責任,認定為工傷;

3、一審的訴訟費由某市社保局承擔。

三、原告上訴請求

請求判令:

1、撤銷原審判決;

2、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3、一審與二審訴訟費由某市社保局承擔。

四、法律事實

1、姜某系某投資公司員工。

2、於2018年5月10日向某市社保局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及門診診斷證明書、病歷、員工入職登記表、仲裁裁決書、報警回執等相關資料,述稱其於2017年8月30日7時20分左右,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受傷,請求認定為工傷。

3、某市社保局受理後,於2018年5月17日向姜某發出《工傷認定提交材料通知書》,要求姜某提交交警部門對事故情況的書面說明。

4、姜某於2018年5月25日向某市社保局提交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鳳崗大隊作出的《情況說明》,主要內容為:2017年8月30日7時20分許,姜某駕駛一電動車於鳳崗鎮鳳德嶺村鳳凰路與上村路口交匯處路段與另一輛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造成姜某受傷的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姜某報警,交警到達現場時,姜某自述已同對方達成協議,對方駕駛人賠償姜某後離開,姜某現場要求撤銷報案。

5、2017年11月,姜某要求鳳崗交警大隊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經調查,因距離事故日期相隔時間過長,監控資料已被覆蓋,無法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

6、2018年1月26日,某市社保局對姜某進行調查詢問並製作了詢問筆錄,姜某表示無法提供和解書。

7、2018年5月28日,某市社保局作出案涉《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為姜某無法提供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其受到的傷害不符合《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九條和第十條規定的認定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情形,決定不予認定或者視同工傷,並送達給姜某和某投資公司。姜某不服,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五、法院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駁回姜某的全部訴訟請求。一審收取訴訟費50元,由姜某承擔。

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六、本案的爭議焦點:姜某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中是不是非主要責任方?

七、評析

1、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問題:

第一個方面:在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中,分為五種: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

第二個方面:員工在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責任中,如果負有」非本人主要責任「,那麼就是被認定為工傷。這個」非本人主要責任「是指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

第三個方面:對於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界定。首先要確定起點和終點,也就是說工作所在地和常用住所地。對合理時間的確定,要採取對員工有利的原則。結合具體情況來分析。對合理路線的確定,要考慮起點和終點、路線的選擇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對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有兩種法律文件:一種是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另一種是人民法院對事故責任的司法裁判結果。人社部門一般情況下,首先要依據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來確認責任問題。其次,如果人民法院的裁判結果與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的結果不一致,那麼就要依據人民法院的裁判結果,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第五個方面:員工如果有酒駕或醉駕行為從而在上下班途中出了機動車交通事故,那麼被認定為本人主要責任。此時的情形不能認定為工傷。

2、結合本案來具體分析

1、原告與本案中的第三人某市某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之間構成勞動關係。這是認定工傷的前提

2、相關法律規定:

第一條:《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第二條: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在認定是否存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本人主要責任』、第十六條第(二)項『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條第(三)項『自殘或者自殺』等情形時,應當以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事故責任認定書和結論性意見的除外。」

3、原告不能提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能證實當時的交通事故的責任問題。人社部門沒有證據來認定原告是「非本人主要責任」。從而作出不予以工傷認定。

A、員工自述:按照姜某的自述,稱其為某投資公司的員工,於2017年8月30日上午7時20分左右上班途中被一輛摩託車撞倒受傷。後於2017年10月6日、10月13日、11月2日到鳳崗醫院就診,確診為「左側第7肋骨骨折、左側肱骨大結節骨折」

交通事故發生後,因姜某自行撤案的原因,導致姜某自述的交通事故最終無法獲取原始資料進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因此,產生的不利後果應當由姜某承擔。

B、根據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鳳崗大隊出具的情況說明,稱「經調查,因距離事故日期相隔時間過長,監控資料已被覆蓋、現場證據亦已滅失,我大隊作出無法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的答覆,姜某本人並無意見。」

C、姜某在工傷認定階段提交的報警回執和交通部門的情況說明,均僅能夠確認姜某曾經被報警,但無法證明當時是否確發生了其自述的交通事故,更無法證明姜某對於交通事故承擔的責任情況。

D、退一步講,即使確有交通事故發生,然交警部門無法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原因在於姜某自行放棄其權利,導致現場證據滅失,姜某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4、先假設原告的陳述是真實:原告在交通事故現場,自以為感覺自己沒有受到傷害。就與對方達成了口頭協議,賠償300元錢了事。結果一到醫院檢查,檢查出兩個地方有骨折。但是出了交通事故36天之後,才到醫院檢查。這個到醫院檢查身體的時間與常理不符。一個人有骨折,肯定有痛的感覺。如果過上三、五天到醫院檢查身體,那麼這個時間間隔具有合理性。

綜上,某市社保局經調查後認定姜某受到的事故傷害不符合「在上下班途中,發生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情形,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正確認識證據的問題,更好維護法律。

相關焦點

  • 上下班途中滑倒摔傷,算工傷嗎?
    深圳下雪是無望了,但每年的颱風暴雨天氣可不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導致上下班途中滑倒摔傷,是否算工傷呢?▲資料圖片據深圳人社局介紹,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款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可被認定為工傷。
  • 權威部門解答工傷疑問 上下班途中滑倒摔傷不算工傷
    上下班路上,滑倒摔傷算不算工傷呢?小時工是不是就沒有工傷保險了?工傷後是不是只能拿最低工資?6月14日,省人力資源市場就經常遇到的工傷誤區給出明確答案。有不少人認為,上下班路上自己摔了一跤就是工傷了,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 教授上班途中摔骨折不算工傷?法院:應認定工傷,盤點那些容易被...
    同時,她騎自行車是上班途中自己不慎摔倒受傷,不屬於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情況,這才做出了不予認定為工傷的決定。【盤點】那些被「誤解」的工傷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數量位居各類行政案件前列。工傷認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外出期間」以及「上下班途中」如何認定,成為爭議最多的問題。不少勞動者對工傷保險並不十分了解,對類似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算不算工傷等法律條文,往往說不清,也由此對工傷造成了一定「誤解」。
  • 員工上班途中出車禍是工傷嗎?
    因此,當公司不為他辦理工傷認定手續時,他自行提交了工傷認定申請材料。人社局工傷管理部門受理孫中成的工傷認定申請後,通過走訪調查依據其取得的翔實資料最終認定孫中成所受傷害屬於工傷。對此,公司不服並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人社局的認定結論。公司的理由是:其作為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已向孫中成提供了單位宿舍,方便其出行。
  • 下班後外出聚餐,返回公司宿舍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 是否構成工傷?
    王雨英下班後外出就餐,在返回單位宿舍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屬於往返於工作地與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上。人社局認定王雨英所受傷害發生在「上下班途中」,應予支持。《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 單位不提供口罩可以拒絕上班嗎?上下班途中感染算工傷嗎?
    上下班坐車感染是不是屬於工傷?下面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上班期間單位是否必須提供口罩為了安全起見,單位最好是提供口罩防護,但是也不是必須的,不能因為單位不提供口罩就拒絕上班,特殊的行業除外。《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 上班路上滑倒摔傷算工傷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雪天上下班,路上滑倒摔傷能不能算工傷?在五險當中,因為發生機率小、享受待遇的人群少,所以工傷保險一直是話題度最低的那個。但最近幾年,許多上班族開始關注工傷保險,希望能有制度來為這些因工作原因而導致的健康損失買單。相關專家今天通過北京日報客戶端就此回答公眾的疑問。
  • 上班途中感染算工傷嗎?律師解答:很難認定還是做好防護措施
    上班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算工傷嗎?單位經營困難,可以適度降薪嗎?讓我們聽聽律師解答一、單位必須提供口罩嗎?不提供,員工可以拒絕上班嗎?但在特殊時期為員工提供口罩,充分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關懷,建議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為員工準備些口罩。二、上下班途中,感染了新冠病毒,算工傷嗎?
  • 合肥一公交司機幫代班路上遇交通事故,為啥工傷認定一直沒結果?
    可就在騎車去代班的路上,馬書梅遭遇了一場交通事故,導致右手骨折。出院後,馬書梅就申請了工傷認定,但卻至今沒有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代班路上出了交通事故4月20號上午,記者見到馬書梅的時候,她剛剛從醫院複查完右手的傷勢回到家。
  • 交通事故和解後發現受傷嚴重怎麼辦?法院:撤銷和解協議
    交通事故發生後草草籤訂和解協議,後又發現造成的實際損失遠大於和解賠償的金額,此時能不能「反悔」要求撤銷和解協議呢?下面這個案例告訴你法院怎麼認為。甲在市骨傷醫院住院治療,出院診斷為:多處骨折、多處皮膚軟組織挫傷、腦震蕩等。出院醫囑中有建議其去上級醫院進一步明確診斷,若有肋骨新鮮骨折,需肋骨帶外固定制動。甲花費醫療費2000餘元。甲在婁底市骨傷醫院出院後,突感不適當日到鎮衛生院檢查治療。
  • 假期最後一天返途出車禍,算工傷嗎?4個案例告訴你!
    人社局於2017年2月27日經重新調查後作出赤人社工傷認字(2017)12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程某所受傷害為因工受傷。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案件爭議焦點是,程某從崇陽縣的家中騎摩託車前往赤壁市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於合理時間、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 上班途中,員工被吹斷的樹砸死,是不是工傷?
    2015年3月16日,人社局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書,以馮默風在上班途中被颱風吹折的樹枝砸傷死亡,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十五條規定的情形,決定不予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陳玉娟不服,向省人社廳申請複議。省人社廳受理後,依複議程序向市人社局作出《行政複議答覆通知書》,並通知公司參加行政複議。
  • 申請工傷認定,請走出常見的十個誤區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4.患職業病的;5.在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 這個工傷劇情bug你千萬別信
    首先,劇中女主引用的法律依據錯誤,從而弄錯了工傷的構成要件。女主引用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這一條件,根據2010年新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傷害能被認定為工傷,必須同時具備兩項關鍵要素:1、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2、非本人主要責任。
  • 內傷算不算工傷? 社保部門組織法律專家論證
    本報8月1日A8版以《內傷,算不算工傷?》為題,報導了許建設工作的工廠一個車間起火,他在參與救火過程中暈倒,申請工傷的事。後來,在事發廠方和家屬的努力下,該申請被受理。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工傷認定」中規定: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 那些熱門電視劇裡給我們挖的「工傷」坑……
    戴曦卻說:「那也算工傷。你可以查一下《工傷保險條例》,職工在上下班途中遇到的機動車事故傷害,應該認定為工傷。」而所謂的「勞動爭議仲裁了外賣小哥的父親屬於工傷。」,應當認為是工傷:「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劃重點:非本人主要責任;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
  • 步行上班途中被人假想為情敵殺了,一二審:是工傷!高院判決來了!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應當說,從《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各項規定來看,並非只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事故傷害才能認定為工傷。在工作時間前後,或者因工外出期間、或者上下班途中等非「工作時間」或者非「工作場所」情形下,受到事故傷害的,也有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
  • 這個工傷劇情bug你千萬別信
    女主引用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這一條件,根據2010年新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傷害能被認定為工傷,必須同時具備兩項關鍵要素:1、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2、非本人主要責任。
  • 網際網路闢謠平臺|關於工傷的六個「易錯題」,你能答對幾個?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 上下班路上受傷算工傷嗎?工傷傷情穩定後,就可以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嗎?工傷期間只能領最低工資嗎?真相究竟如何?對此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諮詢人社部相關司局回應網民關切,澄清謬誤,解讀真相。
  • 下班外出吃飯路上車禍死亡單位拒絕工傷賠償合法嗎?法院是這樣判
    ▼李某某家屬向長治市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受理後於2019年7月1日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李某某屬於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認定其為工傷。安徽省某某勞務有限公司不服長治市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對李某某工傷的認定,認為公司為員工提供了食堂和宿舍,李某某外出就餐系私人事務處理,不屬於下班途中,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令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爭議焦點★1、上下班途中應該如何認定?2、下班外出吃飯是否屬於處理私人事務?下班外出吃飯途中是否屬於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