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的白熱化時期。魔王織田信長(吉田鋼太郎 飾)集結大軍,朝向早已失去甲斐之虎的武田領地襲來。武田家昔日的風光不再,而今則被織田信長、上杉景勝(遠藤憲一 飾)、北條氏政(高島政伸 飾)、德川家康(內野聖陽 飾)這幾大豪強團團包圍,滅亡在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依附於武田家的真田昌幸(草刈正雄 飾)為了保護真田家,於是運用變化多端的計謀縱橫捭闔,翻雲覆雨,巧妙周旋於各路英雄之間。在此多事之秋,昌幸的兩個兒子源三郎(大泉洋 飾)和源次郎(堺雅人 飾)見證並參與了時局動蕩的各個重要事件。 特別是源次郎,他在父兄的磨練下迅速成長。而在不久後的將來,他還將以「真田幸村」這個名字在戰國末年的戰場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要感謝三谷幸喜,感謝堺雅人,在大河劇榮光不再、江河日下的今天,他們還在絞盡腦汁地為這一悠久的電視傳統續命。
大河劇的衰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開始。本世紀初推出的幾部劇集,更是不斷刷新著大河劇收視下限。除2008年《篤姬》迴光返照一般地斬獲24.5%收視以外,其餘劇集收視均未破20,《平清盛》11.9%的平均收視更是創下大河劇歷史收視新低。而近三年的三部大河劇,《八重櫻》、《軍師官兵衛》、《花燃》,雖有眾多一線明星坐鎮及宣傳聲勢鋪墊,也未能在收視上挽回局面,甚至將大河劇的口碑也逐漸推向深淵。值此之際,《真田丸》的出現無疑為NHK打了一劑強心針,看來不是大河劇的題材已不能為大眾接受,而是其拍攝理念亟需與時俱進。《真田丸》自1月10日開播至今,收視率已突破20%,這是三年來大河劇最佳開局。而在《真田丸》的故事背景所在地長野縣,其收視率更是突破了30%。
這是三谷幸喜第二次為大河劇創作劇本,上一次還是2004年的《真選組》。彼時三谷便已將其輕巧靈動的個人風格融入到了對厚重史詩的表達上。2013年由他自編自導的《清州會議》,為其回歸歷史題材打響了前哨。《真田丸》繼承了《清州會議》中戲話戰國人物的風格,在史實基礎上,對人物形象加以豐富而犀利的分解和闡釋。譬如由草刈正雄飾演的真田昌幸一角,在歷史上素有「表裡比興」的戲說,而三谷在此基礎上大加發揮,甚至會讓人感到有些用力過猛。在《真田丸》中,真田昌幸儼然成為一神棍,算計詭策花樣迭出,騙術高超坑人成癮,毫無大將風度。當然,昌幸之外,其他配角也沒少被拿來「解構」,如德川家康,未來將成為幕府將軍的人物,在《真田丸》中卻是猥瑣怯懦、縮手縮腳,倒真有一股「老烏龜」的氣場。再如德川家重臣本多忠勝,赫赫有名的德川四天王之一,外界早已習慣於將其視作一個威猛強悍的大將,但在電視劇中卻是以一副禿頭亂髮邋遢至極的形象登場,讓人一時不能接受。但從史實的角度來看,三谷幸喜似乎又並沒有以一己之私胡亂評點歷史人物:真田昌幸一生數次易主,德川家康靠熬死信長、秀吉上位,本多忠勝篤信佛教,且被譽為「日本之張飛」。三谷僅僅是在人物生平的基礎上,對人物個性加以戲劇化渲染。這方法說來輕巧,但在大河劇的漫長譜系裡,似乎還沒有哪個作品能如三谷筆下那般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