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我們由於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閒情逸緻也是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賞花、買花和養花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在溫馨的家裡,還是忙碌的辦公室都能看到他們美麗的身影,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也就說明了人們為什麼會如此的熱愛花。但是在古代平民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只有那些富貴人家才有時間去養養花、種種草,唐代的長安城就盛行著養花的風氣,在當時的大街小巷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賣花的老人和孩子,這也是長安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賣花的小販也只有在唐朝的長安大街上才可以看到,因此這種題材的詩篇只有唐朝時期才有,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唐朝詩人吳融筆下的《賣花翁》,讓我們一起感受不一樣的文化底蘊。
《賣花翁》
唐代: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閒地著春華。
在這諾大的長安城,隨處可見賣花的老翁,賣花翁摘下一叢新鮮的花朵,就將鮮花用擔子亢進了許府和史府。一陣東風吹來,看不到百花齊放,百般無聊,心中也是失落無比,只知道如此美麗的百花被鎖進了豪門深府當中。
這首詩的作者名字叫做吳融,也許我們並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都創作了那些詩集,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他是一位出生在唐朝時期的詩人。我們都知道唐朝是我國詩歌大發展時期,各種各樣的詩歌猶如百花爭豔般爭先恐後的開放,詩人也是出生於晚唐後期,這是一個更為混亂、黑暗的時代,各種矛盾接連不斷的出現,百姓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在詩人死後的三年,盛世唐朝也走向了滅亡,可以說吳融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詩人也因此具有許多盛世詩人不一樣的感悟。
這首詩的第一句話便是交代了賣花老人將花送進富貴人家的事實,"煙"和"露"也是說明了花是剛摘下來了,上面還有沒有蒸發的露水,詩人也是運用生動而又形象的語言把花描寫的鮮豔而又可愛。詩中所提到的許家和史家正是皇帝的外戚,兩個家族都是在皇帝上任時冊封的,身份相當的顯赫,所以這一時期的詩人也多愛用這個兩個家族來借指豪門貴族。
後一句也是抒發詩人的感慨,每當東風吹起的時候,都是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詩人本應該為這種春意盎然的景象所喜悅,可是豪門貴族卻仗著財大氣粗把所有盛開的鮮花都鎖在了自己的庭院內,剩下的只有那一望無際的田野,詩人心中的憤怒也是油然而生,但是詩人並沒有把這種憤怒直接的表達出來,而是借東風表達自己心中的憤怒。
這首詩也是詩人借老翁賣花,表達出那些豪門貴族貪得無厭、仗勢欺人的無恥,詩中更是從每一句話中都能感受到詩人對他們的諷刺,這種不顯山不漏水的表達方式,可以在不經意間揭露剝削者的本性,使後世的讀者們更能感受到晚唐時期的黑暗和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