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詩人的經典,短短4句揭露現實,豪門貪婪,難怪唐朝滅亡

2020-12-24 每天讀文史

現如今的我們由於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閒情逸緻也是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賞花、買花和養花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在溫馨的家裡,還是忙碌的辦公室都能看到他們美麗的身影,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也就說明了人們為什麼會如此的熱愛花。但是在古代平民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只有那些富貴人家才有時間去養養花、種種草,唐代的長安城就盛行著養花的風氣,在當時的大街小巷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賣花的老人和孩子,這也是長安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賣花的小販也只有在唐朝的長安大街上才可以看到,因此這種題材的詩篇只有唐朝時期才有,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唐朝詩人吳融筆下的《賣花翁》,讓我們一起感受不一樣的文化底蘊。

《賣花翁》

唐代: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閒地著春華。

在這諾大的長安城,隨處可見賣花的老翁,賣花翁摘下一叢新鮮的花朵,就將鮮花用擔子亢進了許府和史府。一陣東風吹來,看不到百花齊放,百般無聊,心中也是失落無比,只知道如此美麗的百花被鎖進了豪門深府當中。

這首詩的作者名字叫做吳融,也許我們並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都創作了那些詩集,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他是一位出生在唐朝時期的詩人。我們都知道唐朝是我國詩歌大發展時期,各種各樣的詩歌猶如百花爭豔般爭先恐後的開放,詩人也是出生於晚唐後期,這是一個更為混亂、黑暗的時代,各種矛盾接連不斷的出現,百姓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在詩人死後的三年,盛世唐朝也走向了滅亡,可以說吳融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詩人也因此具有許多盛世詩人不一樣的感悟。

這首詩的第一句話便是交代了賣花老人將花送進富貴人家的事實,"煙"和"露"也是說明了花是剛摘下來了,上面還有沒有蒸發的露水,詩人也是運用生動而又形象的語言把花描寫的鮮豔而又可愛。詩中所提到的許家和史家正是皇帝的外戚,兩個家族都是在皇帝上任時冊封的,身份相當的顯赫,所以這一時期的詩人也多愛用這個兩個家族來借指豪門貴族。

後一句也是抒發詩人的感慨,每當東風吹起的時候,都是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詩人本應該為這種春意盎然的景象所喜悅,可是豪門貴族卻仗著財大氣粗把所有盛開的鮮花都鎖在了自己的庭院內,剩下的只有那一望無際的田野,詩人心中的憤怒也是油然而生,但是詩人並沒有把這種憤怒直接的表達出來,而是借東風表達自己心中的憤怒。

這首詩也是詩人借老翁賣花,表達出那些豪門貴族貪得無厭、仗勢欺人的無恥,詩中更是從每一句話中都能感受到詩人對他們的諷刺,這種不顯山不漏水的表達方式,可以在不經意間揭露剝削者的本性,使後世的讀者們更能感受到晚唐時期的黑暗和無情。

相關焦點

  • 不知名詩人一首經典,短短4句歡快愉悅,道盡千古真情,令人感動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盛世,在這期間人們安居樂業,百姓們的生活相對富足,在這個時候家也就成為了人都很嚮往的地方。《南池》唐代:李郢小男供餌婦搓絲,溢榼香醪倒接。日出兩竿魚正食,一家歡笑在南池。這首頗有家庭氛圍的小詩出自唐朝詩人李郢筆下,這首詩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家人集體坐在南池邊垂釣,互相配合的景象也是其樂融融,讓我們讀完倍感家庭的溫馨。其實在我們的心中最美不過這樣的景象,現如今的我們每天都忙忙碌碌,渾然不知已經很久沒有與家人團聚了,這種幸福的時光還留在回憶當中。因此讀過這首詩的我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與家人團聚,感受這美好幸福的時光。
  • 白居易一首絕美小詩,短短4句驚豔千年,成為唐詩中的不朽名篇
    眾所周知,繼杜甫、李白之後,唐代詩壇影響力最大的一位詩人就是白居易了。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作內容多數都以描寫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著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亂世,在少年時代就經歷了很多戰亂,隨家人四處輾轉,躲避戰禍。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情詩,短短4句,便驚豔了千年,人人會背
    無論是《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純真無邪,還是漢樂府《上邪》中「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至死不渝,亦或是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專一執著,都牽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古詩詞中的愛情多種多樣,但每一種都是我愛你。在今天這個充滿愛意的日子裡,就讓我們通過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情詩《離思》,來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表達我愛你的。
  • 袁枚晚年的詩,短短4句彰顯才氣,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太經典了
    比如說大家都熟悉的唐詩宋詞,在各自的朝代都有著許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的蘇軾、李清照等,相比之下,清朝在詩詞這方面倒是顯的弱了一點。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小詩短短4句用7個數字,極為有趣,堪稱經典
    唐朝的詩人不計其數,青史留名的也有不少,不過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羅隱絕對算是非常特立獨行的一位了。而在他的詩作中,除了表達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批判之外,還會有一些非常消極的內容,想來這也是他特殊的經歷導致的,畢竟他確實是一個滿腹才華的人,然而卻命運弄人,連續10次科考都不中,這對於他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打擊。所以他才會寫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樣的落寞詩句,這也是他對於當時現狀的一種無奈吧。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不知名才子看到一隻肥大倉鼠,寫了首千古名作,28字揭露歷史真相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唐朝後期最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暗地裡諷刺了朝廷之上的貪婪與腐敗,也為廣大的農民和戍守邊疆的戰士打抱不平。官府裡面糧食倉庫當中的老鼠又肥又大,大的好像米的鬥一樣的大小,看見有人來了盡然都懶得逃走。然而此時邊疆的戰士們早就沒有了糧食可以充飢,老百姓們也是餓著肚子,是誰讓你們每天都有吃的呢?
  • 羅隱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戳穿了豪門貴族的醜惡嘴臉!
    他們往往通過詩歌加以宣洩心中的憤懣不平,進行揭露和抨擊。羅隱,便是其中一位個性突出而又較有成就的詩人。羅隱出身貧賤,又孤傲不馴,儘管他有著滿腹才華,但在要靠出身門第、賄賂趨奉的科舉黑暗環境中,他依然無法擺脫「十上不第」的命運。流離落魄的羅隱對當時的考試制度非常失望,對當時豪門貴族貪得無厭的醜惡本質非常厭惡,便寫下了很多諷喻詩。《金錢花》便是其中一首。
  • 為何說唐朝的科舉是「豪門貴族」內部的科舉?難怪唐之後再無貴族
    ·為何說唐朝的科舉是唐朝貴族內部之間的科舉為了抑制門閥歷代統治者都費盡了腦筋,但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卻一直消除不了,其本質原因就是皇帝自身就是帝國中最大的地主,他怎麼又能控制住他人的增長呢?曹操時期為了重視人才搞過「唯才是舉」,曹操不講究這個人的出身和品行,只要求這個人有真本事就行了。但曹魏政權也是建立在大地主階級之上的,所以曹操之後的繼承者很快就通過「九品中正制」再次沿襲了門閥政治。門閥政治不但導致了曹魏政權的滅亡,也是整個400多年魏晉南北朝複雜動蕩年代中各朝廷最大的困擾。
  • 楊萬裡的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短短4句美到讓人心醉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語言風格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這也是楊萬裡獨創的「誠齋體」特徵。然後,詩的第二句「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裡同樣著一「愛」字,將本身極其平常的事,變為了有情物做的有情事。即樹蔭在晴朗柔和的日子裡遮住小池,是因為它愛惜小池中的泉水,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寫的好處,同第一句一樣,無疑也是使得詩變得有情趣,且富有人性。而這種情趣俱是楊萬裡的心思細膩給予的,因此它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短短4句寫盡無窮愁緒
    這是一個千年來爭論不休的話題,自宋朝開始,研究杜甫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提起詩人,永遠是李杜並提。從文學方面,這兩個人的高下永遠都給不出答案,在同樣偉大而影響深遠的前提下,兩人所側重的方面,所擅長的風格則有所不同。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在古代的詩詞作品中,很多經典的詩句都將這樣的一種特定的人類情感、情緒描繪得精彩紛呈。「愁」在我國歷史上的古典詩詞中沾到的比重相當大。譬如在李煜筆下的愁是那樣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樣流向遠方,不可斷絕;王昌齡的那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將遊子客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勾勒得如此悽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卻有了形狀,「綠肥紅瘦」的愁滋味有幾人能夠體會呢?
  • 唐朝詩人排行榜,快看看你喜歡的詩人排第幾?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根據這本經典小說拍攝的電視劇也是央視當年的大手筆。三國這一題材至今仍是電影、遊戲等香餑餑。不過排名符合不符合心意,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今天小仙仿照這首詩,來給唐朝詩人進行排名。免責聲明:大唐詩人二千餘人,《全唐詩》作品五萬多首,小仙熟悉的只是汪洋大海裡的一朵浪花而已。
  • 唐朝詩人的小詩,短短20字,盡抒離情:黃昏掩門後,寂寞心自知
    離別有長有短,短者則生離:「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長者則死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今天我們欣賞一首唐朝詩人的所寫的小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僅僅20個字,卻把一個未經人事,不曉別離苦楚的少婦形象,給描摹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 唐朝一個詩人,人不出名詩出名,人不好看詩好看
    在星光燦爛的唐朝詩人中,有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子,他寫了不少詩,很多詩句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至今仍然廣為流傳。人不出名詩出名的唐末詩人羅隱。這位「詩紅人不紅」的詩人,名字叫羅隱。真是人如其名,羅隱聲名隱遁,一度默默無聞,如今亦籍籍無名。那麼,究竟為什麼羅隱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請君暫品香茗一盞,且待果爸娓娓道來。
  • 唐朝詩人如何成名,方式真是五花八門,引發後人借鑑
    如果換成現在的話,他們相當於「知名作家」,特別是唐朝有知名詩人。像大家熟悉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等。這些人為出名,也是絞盡腦汁,選擇來到長安城考取功名。畢竟長安城是一個大城市,是國家首都,聚集著大量的達官貴人。若是他們的詩作能得到一些貴人「賞識」的話,那麼從此以後不愁前途。
  • 「唐朝的滅亡,起始於龐勳之亂」,如何得出這個歷史結論的?
    公元866年,驍衛將軍、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高駢率領朝廷軍隊大破南詔軍,收復安南,從此南詔與唐朝再無大的戰爭。 南方的戰事平息了,但還得有軍隊駐紮在那裡,保證邊境的安全,於是這個戍邊的任務,就落到駐守在桂林的800徐州兵的頭上。
  • 面對一棵百年老柳樹,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語短情長
    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觸景生情的佳作《勤政樓西老柳》。勤政樓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重修。白居易的這首詩,便寫於重修勤政樓的第三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處於垂暮之年。而勤政樓西的那一棵柳樹,從開元到長慶,也有百年上下,已是半朽之樹。
  • 李清照寫起詩來,豪氣不輸男兒,短短4句,讓人熱血沸騰
    即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雖然所存詩作不多,但可以說每一首都是佳作。 因為繼汴京淪陷、北宋滅亡之後,南宋朝廷建康、杭州也一度失守,眼下的臨安,則又一次受到了金、齊合兵進犯的嚴重威脅。可是南宋朝廷卻只知討好敵人,不思進取。就如同林升在《題臨安邸》中所說:「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短」片也可以很爽
    短,並不代表就是短淺。長,也有可能只是冗長。短片的力量,隨處可見。比如年初,火遍全網的《啥是佩奇?》。該片短小精悍,卻又直戳人心。在網絡上得到了瘋狂轉發,堪稱一次教科書級別的營銷事件。今天,「電影通緝令」總結經典短片改編電影,讓你一次過足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