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肥大的"官倉鼠",反映了一個最為黑暗的社會現象
《官倉鼠》
唐代: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唐朝後期最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暗地裡諷刺了朝廷之上的貪婪與腐敗,也為廣大的農民和戍守邊疆的戰士打抱不平。官府裡面糧食倉庫當中的老鼠又肥又大,大的好像米的鬥一樣的大小,看見有人來了盡然都懶得逃走。然而此時邊疆的戰士們早就沒有了糧食可以充飢,老百姓們也是餓著肚子,是誰讓你們每天都有吃的呢?
這首詩的作者名字叫做曹鄴,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在任職。鹹通年間,詩人出任于洋州刺史,來到這裡的他看到此時官吏們的腐敗無能,再加上百姓們生活上的疾苦之情,有些官員甚至於士紳們相互勾結一起坑害老百姓,詩人心中的怒火實在是難以壓制,所以便隨之寫下了這首諷刺當朝政治的詩篇。
我們可以輕易的看出,這是一首諷刺之詩,詩人也是巧妙的運用"倉鼠"的形象,來更加生動形象的諷刺那些貪官汙吏們,真的是讓我們感到惟妙惟肖啊!其實這首詩中的"官倉"二字尤為的重要,這樣的描寫下我們知道了肥肥的老鼠來自官府的糧倉,可想而知一個老鼠能夠吃得如此肥大,可見官倉當中的糧食是有多麼的豐富,然而此時的百姓,乃至戍守邊疆的戰士們卻無米可吃,可見此時的官府到底是多麼的腐敗,也難怪詩人會如此的生氣。
面對這種人還沒有老鼠重要的社會現象,詩人當然不會置之不理,因此便在第四句用質問的語氣脫口而出:"誰遣朝朝入君口?"這裡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明白的,詩人在詩中的寓意還是相當的明顯的。此時的官倉鼠便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壓榨百姓們的貪官汙吏,而那些長得又肥又大的老鼠,他們所偷吃下去的糧食,當然並不是我們所指的普通糧食,而是那些貪官汙吏們搜刮而來的民脂民膏,是百姓們和戍守邊疆戰士們的血和肉啊!面對此情此景,即使是再懦弱的詩人,也應該站起來用自己所創作的詩篇來盡力諷刺這個腐敗的社會。
當我們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的時候,似乎我們僅僅只能看到倉庫管理者們的管理不當,但是,當我們結合時代背景之後,便會驚奇地發現,雖然詩人主要諷刺的是老鼠,但是卻句句暗藏對貪官汙吏們的討伐。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於他們的描寫,已經難以用精妙的語言了,因為在詩人的心裡他們不配擁有,而全詩都是詩人運用了民間的口吻,既能對這些貪官汙吏們形成最為致命的諷刺,又能很好的深入民心,讓那些無米可吃的百姓們,讓那些戍守邊疆的戰士們都能這樣的一幕,把這些貪官汙吏們最黑暗的嘴臉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這個"鼠"字更是貫穿全文,顯然是以一個人的視角對它進行描寫,進而達到諷刺的作用,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的諷刺性極其的強烈,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的社會是由多麼的黑暗,也是在有意的像世人展示一個顛倒黑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