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醉後寫了首妙詞,宋高宗隨手給改了改,如今成為了千古名作

2021-01-17 美詩美文

古代讀書人想要步入仕途,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參加科舉考試大浪淘沙,不過這條路很艱難,哪怕是才華斐然也未必能脫穎而出,很多名垂青史的大文人都未能跨過這道門檻,一生無緣仕途。另一種則是被地方推薦到國子監之類的機構讀書,國子監是古代國家最高學府,只要能從國子監順利畢業,也是能步入仕途,這種「太學生」相當於保送生,不過他們只有秀才的功名,即便是步入仕途也只能出任一些權輕而利小的官職。

太學生平時的學習內容基本上就是背書、寫字、作文,這樣枯燥的生活難免有些壓抑,所以飲酒遊歷便成了他們不多的日常消遣。在南宋時就有這麼一位秀才,閒暇之餘便喜歡遊歷、飲酒、賦詩填詞,誰曾想這樣的習慣卻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因為醉酒後寫的一首詞他直接從布衣穿上了官服。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詞:

《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裡鞦韆。暖風十裡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才子俞國寶,當時他遊覽西湖,醉後興之所至,於是便在西湖邊一家酒肆的屏風上寫下了這首詞。

一般的詞作上下兩片都是各有分工,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上片泛寫下片專敘。但是俞國寶這首詞卻並沒有採用這種結構,反倒是上下連片貫通成一個整體,描寫了自己全天遊西湖的情形,可謂別具一格。

起首兩句是對詞人個人形象的描述,「長費」二字可以看出詞人是時常外出踏春,「日日」則是表明詞人大多時間出入的都是西湖,可見詞人對於西湖美景的情有獨鍾。這兩句其實可以看作詞人在去往西湖路上的感想。

緊接著描寫的自然是詞人到達西湖,老馬已經很熟悉西湖的道路,昂首嘶鳴著緩緩經過酒樓門前。有道是「老馬識途」,詞人的馬能夠「慣識西湖路」,正是說明了詞人去西湖之頻繁,便連馬兒都記住了道路,「驕嘶」雖然是寫馬實則表現的是詞人的愜意,其實這幾句都是通過馬來反襯詞人遊湖的那種開懷。

上片結尾兩句和下片起首兩句,則是主要描繪了詞人遊湖之所見。紅杏飄香裡傳來陣陣簫鼓身,綠楊掩映下鞦韆在歡蕩。暖風吹拂而過,路上都是翩然而行的佳人,她們頭戴簪花,把雲鬢都壓偏了。這幾句詞人雖然寫的是別人的熱鬧,但其實也是自己遊興旺盛的體現,他是融於這熱鬧之中,而不是獨立於此之外,否則也寫不出這麼充滿畫面感的文字。

熱鬧之後,一天的遊湖也是接近尾聲,看著畫船載著春光緩緩而去,詞人看著暮色下的湖水和淡煙,突然發現西湖竟然還有這幽悄淡遠的一面,遊湖的餘情至此也被補足。按道理,遊湖結束,這首詞也該結尾了,可是詞人卻匠心獨具,以「明日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結尾,不僅突出了當日遊湖的盡興歡樂,更是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可謂餘味悠長。

這首詞當時被寫在酒肆的屏風之上,酒肆主人見此文寫的頗佳,於是便一直保留著。後來宋高宗來遊西湖,見到這首詞,讀完不由問是誰所作,被告知是俞國寶後,唐高宗便笑著說「這首詞寫得甚好,不過結尾兩句未免有些儒酸」,於是便改了兩個字,將「明日重攜殘酒」改成了「明日重扶殘醉」。一下子便讓這首詞的格局立馬就上去了,在場的眾人也是紛紛叫好,而俞國寶也是即日便被高宗委任了官職。有趣的是,因為有了皇帝的潤筆,這首詞現在也成了千古名作。

俞國寶的原詩句明顯能夠感受到讀書人的清寒瀟灑,不過這和俞國寶當時太學生的身份其實是相得益彰的,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而宋高宗改後的「明日重扶殘醉」,則是多了幾分氣派與豪邁,不過想想他的身份其實也能理解,畢竟長期居於高位,自然格局宏大。

對於俞國寶的這首詞,大家覺得是他的原詞好呢,還是宋高宗改後的更好?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範仲淹最悽美的一首詞,李清照模仿出另一首經典,千年來難分高下
    為文,他也是才華橫溢,既能寫散文,也能填詞,更寫得一首好詩。無論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豪情, 還是「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的悲壯,亦或是「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樸實,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範仲淹最悽美的一首詞,因為這首詞,李清照還模仿出一首經典,就是這首《御街行·秋日懷舊》。
  • 自負的李清照:瞧不上別人的詠梅詞,自己寫了一首,成為千古名作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技高人膽大」的她認為自己的才華可以與歷史上的名流之士相媲美。在《詞論》一文中,她直接批評了歐陽修、蘇軾等人,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丈夫趙明誠離世後,悲傷不已的李清照平日便用看書寫詞打發時間。李清照喜歡梅花,但卻「瞧不上」前人寫的詠梅之作,於是自己寫了一首《孤雁兒》,沒想到成為千古名作。
  • 蘇軾遊赤壁後寫下一首詞,全詞氣勢恢宏情感充沛,成為千古名作
    然而,擅長逆境求生的蘇軾並沒有絕望,他親身躬耕,自號「東坡」,勞作之餘,更是將大量的時間傾注在寫作上,黃州成為他一生中創作最旺盛、生命質量最高的一個時期。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遍遊當地山水、名勝、古蹟。遊覽黃州赤壁時,他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
  • 李煜寫了首很唯美的詞,隨便拿出一段都是千古名句,如今人人會背
    因此在不久後李煜被冊立為了太子,李煜的父親李璟病逝後,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成為了南唐後主。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已經被幽禁了3年的李煜,有感於亡國之悲痛,命運顛沛流離之悽苦,寫下了一首流傳了千古的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方文山隨手寫的一首詞,周杰倫即興發揮後紅了19年,還拿到金曲獎
    平臺看到周杰倫的吐槽後,已經發文說要改。粉絲看到這樣的情況後,也跟著周杰倫一起吐槽,但同時也說「周杰倫脾氣太急了」。其實周杰倫的綜藝《週遊記》上線後,沒有得到特別的關注,也只是粉絲在支持著。這檔綜藝早就錄完了,上線時沒有過多的宣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播出了,所以如果無聊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這檔綜藝,接下來給大家來說,方文山隨手寫的一首詞,周杰倫即興發揮後紅了19年,還拿到金曲獎。
  • 37歲的李清照給閨蜜寫的詞,大開大合矛盾糾結,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唐代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這一詩壇大圈,其中李白和王維後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令人至今不解;宋朝則有蘇軾、秦觀、黃庭堅、王安石這一詞壇大圈,其中蘇軾與王安石的亦敵亦友,讓人看不懂。而說到古代才女們的閨蜜圈子,則好像並不多。一方面女子要做到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另一方面女子在一起也確實不知道玩什麼。但這只是對一般女子而言,對於千古才女李清照來說,顯然不是如此。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18歲的她逛街回來,心情大好寫下此詞,專門來向丈夫撒嬌,全詞是調皮可愛又任性,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不久,此時的她過上了一段相對幸福的婚後生活。詞的大意是:我從賣花的擔子上,買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兒。它是那麼美麗,帶著露珠的痕跡,在陽光中無比動人。丈夫看了這朵花後,會不會覺得我不如花兒漂亮呢?不如我就將這花斜插在雲鬢,偏要問問他到底是我好看,還是花兒好看。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在這裡的"八"可以看作是多的意思,因為揚州八怪並不一定是八個人。而今天要說的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鄭燮,也叫我們最熟悉的鄭板橋。
  •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喜歡遊玩,寫了一首詞,成為經典名作
    李清照曾經寫過一首憶往昔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寥寥數語似隨意而出,卻生動飄逸的刻畫出一副詞人早期遊玩生活的愜意與純潔天真的情趣生活。這首詞不單單是讀起來朗朗上口。讀完這首詞,你會極其渴望醉一場,醉了就睡在水中的小舟上,周遭是大片大片的蓮花,小舟隨著晚風搖搖蕩蕩的隨意飄動,晚風輕輕吹動你的發梢,溪水靜靜地隨風流淌。夢醒時分懵懂睡眼,已經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是否還在夢裡。詞人在結尾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留給後人無限遐想與深思。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她在這首詞中歌頌桂花,詞中句句為桂花「鳴冤」,認為桂花這種植物應該被更多人所知曉、喜愛。李清照我們都很熟悉,她是宋朝極富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詞人,在當時乃至今日的文壇上面影響力都特別大。今天這首詞中李清照描寫的主體是桂花。
  • 《清平樂》熱播,這幾首《清平樂》詞了解下
    看著《清平樂》劇,就不禁想把幾首著名的《清平樂》詞再欣賞回味下。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詞雖然是在宋朝鼎盛,《清平樂》也為宋人所用居多,但《清平樂》最初是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來用作詞牌後,通常是以李煜的詞為準的。
  • 蘇東坡睡了個懶覺,還特地寫一首詞,卻成為千古名作
    二則「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詞」,開拓詞境,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使得宋詞脫離「豔科」小道,成為與詩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在蘇東坡的筆下,柔情相思固然可入詞,而生活遣興、羈旅行途、田園農事、酒宴酬唱等等都可入詞,甚至公文判案都能用詞寫就。
  • 宋高宗駐蹕溫州線路圖考略
    試看《宋高宗駐蹕溫州的線路圖概略》,看過你自會明白。金朝自擄去徽宗、欽宗兩帝後,見康王趙構成了漏網之魚。於是,又撒下「大網」揮兵南下欲擒住時已稱帝的宋高宗,欲藉此斷了大宋子民抵抗的意志。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再次南侵,宋高宗見金朝來勢洶洶開始心兒發慌。在中書侍郎黃潛善、同知樞密院事汪伯彥的點撥下,宋高宗拍拍腦袋帶著臣子嬪妃開跑。
  • 三首寫楊花的唐詩,各有千秋,第三首更是千古名篇
    猛一想起來,在這個春天裡,老楊寫了很多篇和柳有關的文章,其中引用和欣賞了大量相關名句,比如詩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比如清朝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還有昨晚文章中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今天老楊繼續和大家欣賞和楊花(《辭源》解釋楊花就是「柳絮」)有關的三首唐詩,它們各有千秋,第三首更是千古名篇。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這首詞的意思是清俊的容貌柔潤著潔白滋澤的皮膚。唱一曲《倒金壺》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楊柳枝》全都熟悉。怎麼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年少時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換得醉酒的工夫。絲羅帳子柔和地吊在白燭的背後。歡樂啊,如同捨棄掉平生的英俊氣概!
  • 1200年了,這首千古名作,我們為什麼都讀錯了?--上觀
    千古名作《竹枝詞》的真實由來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冬季,在洛陽丁憂守母喪的劉禹錫,被任命為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長慶二年(822)正月初二,劉禹錫到達夔州。初五這天,他寫了《夔州謝上表》。唐穆宗李恆即位以後,對待當年參加過永貞革新人員的態度有所變化。
  • 朱敦儒最懶的一首詞,僅「柳枝」兩字就重複了6次,卻成千古名作
    現有詞集《太平樵歌》傳世。在蘇軾新詞風的基礎上,朱敦儒進一步發揮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給後來的辛派詞人以直接的啟迪和影響。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柳枝·江南岸》,便是朱敦儒的一首經典詞作。《柳枝·江南岸》是朱敦儒以《柳枝》為詞牌名創作的一首送別詞。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這首詞便是通過對江南岸折柳送別情景的刻畫,抒寫了一位女子送別丈夫上京求取功名的離別之情。全詞情真意切,將女子愛恨分離的心理寫得深刻而又細緻。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其實,這首詩是錢起在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參加進士考試時所作,是一篇真正的「高考滿分作文」。自科舉制度創立以來,無數學子於考場揮毫,窮盡所學寫下應試之作,但這些「作文」卻極少在文學史上留名。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為什麼是「滿分作文」?又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