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2020-12-2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其實,這首詩是錢起在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參加進士考試時所作,是一篇真正的「高考滿分作文」。

自科舉制度創立以來,無數學子於考場揮毫,窮盡所學寫下應試之作,但這些「作文」卻極少在文學史上留名。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為什麼是「滿分作文」?又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清代外銷畫《中國人物服飾器物》中的狀元形象

試帖詩:「應試之作」規則多

此詩題為《省試湘靈鼓瑟》,「湘靈鼓瑟」是考題,「省試」是考試類型,「省」指「尚書省」。唐代參加考試的學生有兩類,一類為中央和地方各類學館的學生,稱為生徒,需通過規定的學業考試和選拔;另一類為非學館出身的各地文士,稱為鄉貢,需通過縣和州府兩級初試。這兩類學生最後都集中到尚書省,參加相應科目的考試。考試原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後改由禮部侍郎負責。由於吏部與禮部均屬尚書省,遂都稱為省試。

考試在京城舉行,在唐、宋、金、元時稱省試,在明、清時稱會試。每三年一次,一般安排在二三月進行,因此又稱「春試」或「春闈」。省試是一場很重要的考試,每逢省試時,京城為之傾動,試前要舉行隆重莊嚴的儀式。禮部貢院考試當日,設香案於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一系列儀式完成後進行考試。省(會)試合格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學子通過省(會)試後方可進入殿試,即最後的「考狀元」。

唐代科舉,設科繁多,其中常設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這些科又稱常科。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雖多,但方法卻只有五種,即口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學子在考試時寫的詩,就叫應試詩或試帖詩。

試帖詩起源於唐代,也稱「賦得體」,因為科考命題,常常只是擷取前人詩中的一句,或擇取一個典故、一個成語,故冠以「賦得」二字,並限韻腳,內容必須切題。試帖詩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並且要求對仗工整,用典恰切。題目範圍與用韻,最初較為寬鬆,唐玄宗開元時開始規定韻腳。宋仁宗時開始規定題目必於經史有據。

以詩作為科考項目,是唐代至宋代前期考取進士的項目之一。在宋神宗時期,由於王安石變法,試帖詩一項被取消,元明兩代迄未恢復。清初亦不試詩賦,自乾隆朝開始,恢復試帖詩這一考試項目,但在形式上有了更多限制,形成了八股形式的試帖詩。

為通過省試而作的試帖詩,就稱為省試詩。唐代省試詩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體裁為五言排律,六韻,十二句,並限定詩題和用韻。由於省試詩限定了題目和內容,對聲韻要求亦十分嚴格,所以此類詩作鮮有傳誦人口的名篇。但錢起這首《省試湘靈鼓瑟》,就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推陳出新寫答卷

考試題目為「湘靈鼓瑟」,出自屈原《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湘靈鼓瑟」來自於一個哀婉的傳說:相傳舜帝出行巡視南方時死去,葬於蒼梧山。他的妃子哀傷過度,投湘水自盡,化作湘水女神,常常在江邊鼓瑟來表達自己的哀思。「湘靈」即指傳說中的湘水女神,詩題本身就帶有悲哀傷感的色彩。

▌《九歌圖卷·湘夫人》元張渥繪.褚奐題詞 元至正二十一年

「湘靈鼓瑟」這個故事,在當時幾乎人盡皆知,故考生們答題多缺乏新意,大都將主題設定為用舜妃對舜帝的忠愛比擬臣子對君主的忠心,表達自己的入世之志和忠君之思。如當時有一位叫陳季的考生詩云:

神女泛瑤瑟,古祠嚴野亭。

楚雲來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微幽契,繁聲入杳冥。

一彈新月白,數曲暮山青。

調苦荊人怨,時遙帝子靈。

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這首詩比較中規中矩,詩歌先描寫湘靈鼓瑟的場面,古祠野亭,湘水清冷。再描寫鼓瑟之聲,悽涼哀怨。最後兩句抒情,「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表達自己的忠貞態度和知音之念,是當時比較常見的詩歌主題和範式。陳季也於當年進士及第,但這首詩並未廣泛流傳。

而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詩云: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作為一首試帖詩,全詩緊扣題目,開門見山。「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詩人開篇即概括題旨,點出曾聽說湘水女神擅長鼓瑟的傳說。「雲和」是古山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載有「雲和之琴瑟」。「帝子」一句,暗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詩意,描寫湘水女神翩然降落湖水之濱,她愁容滿面,輕撫雲和瑟,彈奏起如泣如訴的哀傷樂曲。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一句,運用典故,「馮夷」是傳說中的河神名,「楚客」一說指屈原,一說指遠遊的旅人。水邊動聽的瑟聲首先引來了水神馮夷,然而一個「空」字,表明他並不理解湘靈的哀怨;而那些像屈原般被貶謫過湘水的「楚客」,卻心有戚戚,懂得了湘靈的悲哀,卻不堪承受這樣的悽楚。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金」指鍾類樂器,「石」指磬類樂器,瑟聲悲苦的音調使堅硬的金石類樂器也為之悽楚;「杳冥」指遙遠的地方,瑟聲清澈響亮,響遏行雲,仿佛可以傳到那極高極遠的蒼穹中去。「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瑟聲傳到蒼梧之野,感動了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山上的白芷也吐出芬芳,與瑟聲交相應和。這四句詩,作者著力渲染瑟聲的感染力,仿佛瀰漫在天地間,使天地為之悲苦,草木為之動情。「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寫悽苦的瑟聲穿過流水,經過瀟湘,挾著悲風,吹過八百裡洞庭,使境界更加悽美壯闊。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將湘靈的哀怨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令全詩增彩的是結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堪稱神來之筆。詩歌在樂曲最精彩的部分突然作結,出人意料;同時又將讀者從虛幻浪漫的想像世界中猛然拉回現實世界,更有恍若隔世之感。「曲終人不見」,呼應開頭,全詩從湘水女神出現開始,以湘水女神消失作結,首尾呼應。「江上數峰青」,以景結情,餘音不絕,曲終人散之後,只見一川江水,幾峰青山,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全詩緊扣題旨,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又能馳騁想像,天上人間,虛幻現實,信手拈來。將無形的樂聲具體化,營造了一個悽美迷離的音樂世界,舜妃對愛情生死不渝的忠貞,對舜帝的哀怨和思慕,都融化在這水天迷茫的音樂世界裡。

▌傅抱石《湘夫人圖》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一句成就才子名

錢起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在唐玄宗天寶十年(751)進士及第,這首詩就是當年考進士時的試帖詩。《省試湘靈鼓瑟》因此成為試帖詩範本,傳誦一時,並奠定了錢起在詩壇的不朽聲名。錢起作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可見其才華橫溢。在詩名上,與劉長卿並稱「錢劉」;與郎士元並稱「錢郎」,被時人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在仕途上,錢起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勳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有《錢考功集》。

錢起在詩壇的聲名和成就都與「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密切相關,這也成為錢起的代表詩句。蘇軾有一首《江城子·江景》詞,下闕詞云:」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此詞下闕即化用錢起詩句,亦可以看做是錢詩經典化的重要歷程。

▌傅抱石《湘夫人圖》

在美學上,朱光潛先生有一篇《說「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借評析錢起的這句詩,明確提出了關於詩歌的「靜穆」理想。他說:「藝術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熱烈。就詩人之所以為人而論,他所感到的歡喜和愁苦也許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熱烈。就詩人之所以為詩人而論,熱烈的歡喜或熱烈的愁苦經過詩表現出來以後,都好比黃酒經過長久年代的儲藏,失去它的辣性,只是一味醇樸……靜穆是一種豁然大悟,得到歸依的心情。他好比低眉默想的觀音大士,超一切憂喜,同時你也可說它泯化一切憂喜。」

朱光潛先生亦認為,這兩句詩還啟示了一種哲學的意蘊,「曲終人不見」所表現的是消逝,「江上數峰青」所表現的是永恆。樂聲消失,青山仍在,正像「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不僅僅有悽涼寂寞的情感,更在消逝之中蘊含著永恆,蘊含著靜穆的美學理想。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郭林麗

編輯:白杏珏

流程編輯: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唐代的「高考滿分作文」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光是在第一段中考生就使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典故和生僻字。對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EDG經典翻盤被寫入高考作文,JDG牙膏成作文勵志素材!這下還不滿分?
    這其中也提到了去年JDG艱難成為LPL常規賽第八名,擠進季後賽上演黑八奇蹟的故事。這確實是一個職業選手在他職業生涯高光時刻。
  •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千古傳誦,因何被稱神來之筆?背後有個故事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 高考作文755字,但得滿分,這對老師來說很難讀懂試卷。怎麼了
    事實上,這兩個詞的意思不同於風、馬、牛,它們很難聚在一起。有生詞的成語不太流行。但其中一名考生,他在高考中用了30多個生詞,連老師都不知道。普通高考語文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但他任性只寫了755字。這份試卷拿到組長那兒後,被選為高考的滿分作文。怎麼了很尷尬。
  • 高考滿分作文有哪些共同點?看到卷面就懂了,網友:是我也給滿分
    在高考的滿分作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不管你的文章寫得有多好,但如果你寫的字不標準,不整潔,那麼你的作文仍然得不到滿分。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高考滿分作文的共同點就是文章寫得好加上字寫得好,兩者缺一不可。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
  • 媒體人評高考滿分作文:好作文不應該只能「生活在樹上」
    ▲滿分作文截圖。文 | 子兮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實踐場域……數不盡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大都是偏僻晦澀的,尤其是對高中生來說。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話說,「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話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 我們應該鼓勵這樣的高考滿分作文嗎?
    最近,一篇來自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起了激烈討論。有人認為,這篇文章堆砌辭藻,辭不配位;也有人認為,這篇文章邏輯嚴謹,論點明確。為什麼對一篇文章的評價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篇滿分作文。什麼?你說看完了有些頭暈,想去查一下字典?
  • 高考閱卷老師偏愛哪種字體?滿分高考作文曝光,老師:不忍扣分
    但對於學生來說寫字的好壞,直接能拉倒分數的分值,所以在高考滿分作文中,字跡根本不亞於印表機,相比較「印刷體」,最終才得到閱卷老師的喜愛!什麼樣的作文最對閱卷老師的胃口,能在高考中脫穎而出、拿到高分呢?老師閱卷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作文的字體,當這樣的字體出現在閱卷老師面前時,會讓老師感到眼前一亮,也就更有興趣和耐心繼續看作文。當老師發現這篇作文的文採也相當不錯的,那麼高分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最後,卷老師審批幾百份作文,早就疲勞了。如果此時出現兩份內容一模一樣的試卷,一份字好看的 一份字醜的。
  • 當年轟動一時的高考滿分作文,文言文《赤兔之死》作者蔣昕捷,如今...
    高考作為一年一度全國性選拔人才的考試,受到很多人們的關注,這不僅是檢驗一個學生苦讀12年成績的重要時刻,也決定著未來一個人將要去往什麼樣的大學走向什麼樣的工作方向,高考無疑是一個學生最重要的一次轉折,也因此受到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關心,每年也有許多因為高考而走紅網絡的學霸學神,他們用優異的成績讓很多人折服,而我們今天說到的就是在高考之中憑藉一篇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官方回應:評卷程序無任何問題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爭議中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老到和晦澀同在」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在公眾號上率先推出「高考作為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正是當日推出的這篇滿分作文。文章稱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中國古代「滿分作文」得主,最想吐槽的那些史詩級變態題
    事實上,古代也有「高考作文」。紫牛新聞就請青年學者侯印國來聊聊當時的作文題目如何,有哪些千古名篇曾是考場揮筆寫就的「高考滿分作文」。侯印國表示,回顧古代的「高考滿分作文」簡史,實際上能夠感受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文化思潮的演變,如果把歷代重要的策論按時間先後集合成一編,或許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史讀物。
  • 2017年高考地方卷滿分作文11篇
    2017高考滿分作文(江蘇卷)兩篇滿分作文一:與車共舞20世紀初,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由三輪到四輪,從無蓋到封閉再到敞篷,汽車的功率不斷提高,人們「假車馬」而「致千裡」,世界在人們的腳下變小。人們紛紛讚嘆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21世紀,汽車成為了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卻不再受到那樣的讚譽。
  • 19年前,以《赤兔之死》獲高考作文滿分的江蘇男孩蔣昕捷,如今怎樣了
    ——《赤兔之死》 高考滿分作文年年都有,但對廣大群眾來說,能讓人尤為驚豔的卻是鳳毛麟角,因此對高考滿分作文比較關注的除了中學師生大概就只有一些招生工作者。但今年有一篇「特殊」的高考滿分作文卻「紅出了圈」,引發全民熱議,甚至引出背後的一系列問題,這篇正是浙江省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2018高考滿分作文《酒》,全篇隻字未提「酒」,卻讓老師為之感嘆
    那麼什麼樣的作文,老師會給滿分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往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吧。 2018年全國唯一滿分作文《酒》 這篇文章的作文是位於黑龍江省的考生,並且在當年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不過讓很多人知道她還是因為她的高考作文,因為在2018那一年的高考,全國只有她一名考生語文作文得了滿分。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人大教授:鼓勵和尊重個性化
    浙江省今年的滿分作為叫《生活在樹上》,據浙江教學月刊介紹,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看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先來看看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下面來看看這篇滿分的作文。
  • 「最厲害」高考滿分作文,30字讓老師聞所未聞,閱卷組長特意寫2千字...
    哈嘍大家好,高考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考試,每年的高考中也會產生很多高考狀元,而且還會有很多優秀的高考作文,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最厲害的高考滿分作文,在這個作文中有30個字連老師都不認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2020高考英語:40篇預測熱點話題作文,提前列印背,寫作拿滿分!
    2020高考英語:40篇預測熱點話題作文,提前列印背,寫作拿滿分!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科若是想要無得高分,作文是不得不去突破,尤其是近年來中考的寫作分數已提升到25分,約佔總分的五分之一。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模仿開始,看人家的高分作文和滿分作文是怎樣寫出來的,其次就是多學習掌握一些高級的詞彙和句式為英語加分,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當年的熱點話題,提前準備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