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今年的滿分作為叫《生活在樹上》,據浙江教學月刊介紹,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看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先來看看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下面來看看這篇滿分的作文。
有的人看完這篇作文感覺相當晦澀,甚至好多的字都不認識,而有的人則認為這篇作文展現了考生的積累。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表示,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文字的老到與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具備。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也讀了這篇作文,他覺得是非常有特點和有個性的一個作文。這樣的作文實際上在高考的作文裡面應該是不常見的,所以覺得引起爭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這篇作文有一位老師打的分數比較低,有兩位老師打分比較高,最後經過覆審複評之後給了滿分。這種舉動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這個舉動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像這個孩子一樣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和尊重個性化的一種表達。
楊慶祥教授
一個考生可以將作文寫得有些晦澀,引用各種著作,也可以寫得非常自然,前提是真正的尊重個性、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力,這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希望和根本所在。總而言之,楊慶祥教授不鼓勵都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按照自己的個性,寫出個性化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知您看完這篇作文有何感想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