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2020-12-24 歷史研習室

蘇軾於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於眉州, 是初唐大臣之後。

蘇軾的父親,是蘇洵。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 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八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的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幼子。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儘管李白被稱為詩仙,屬於浪漫主義詩人,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士大夫和平民都喜愛的恐怕就不行了,恐怕唯有這個苦中能夠作樂且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

蘇軾的原配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

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這首詞的意思是清俊的容貌柔潤著潔白滋澤的皮膚。唱一曲《倒金壺》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楊柳枝》全都熟悉。怎麼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年少時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換得醉酒的工夫。絲羅帳子柔和地吊在白燭的背後。歡樂啊,如同捨棄掉平生的英俊氣概!

上片詞人寫自己妻子王弗的美貌,下片寫難忘新婚夜的歡樂生活。可見,蘇軾是多麼喜愛自己的夫人。

但是命運多絳,王弗比蘇軾早走了36年,夫人早逝,享年只有26歲。王弗的去世,讓蘇軾肝腸寸斷,他痛不欲生。

在妻子去世10年後,他寫上了這樣那首傳唱千古的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用情至深,引人心碎。這首詞,現在已成千古絕唱!

蘇軾不僅僅是喜歡給自己寫詩,還會給朋友寫詩。

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當時和他在論壇上常有詩詞唱 和的著名詞人蘇

軾和眾多詞友去拜訪他,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什麼感想,張先於是隨口 念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當即和了一首打油詩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首詩後來也成了流傳千古的絕句,尤其是最後一句,一枝梨花壓海棠,現在成為比喻景色的詩句。

蘇軾的詩,值得我們多讀。

蘇軾的詩詞,真是詩如其人,非常豪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何等的氣勢!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又是何等的威風!

現在都21世紀了,還讀這些古詩詞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不管世界發展到何種程度,語言始終是人類交流的工具,而詩詞是語言的精華,是一門藝術。

而語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詩詞,它是對語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最美的語言表達。

古詩詞可以浸潤你的心靈,使你有出口成章的學識靈動如水的才情更能使你擁有無可比擬的氣質。

「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這一點,我們從才女董卿的身上足以見得。

我們來舉個例子:

當我們在湖邊行走,這時日薄西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從紙上進入我們的心中。

當我們與朋友飲酒,「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意境是多麼的美好。

看到美麗的江南山水,脫口而出:「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看到一望無垠的碧海,就能理解什麼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古典詩詞,真的是給孩子最高級的教養。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身上的韻味和氣質自然就能流露出來。

像是才女武藝姝,能在談笑間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如我床下。

並且今年教育部也新出了一項改革規定,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增加中小學的古詩詞內容,考試中的古詩詞佔分比例達到整張試卷的50%,一年級新增古詩內容。

這兩年「部編本」教材大換血,和以前人教版相比,小學古詩古文新增了80%,初中古詩文更是佔全部課文的51.7%。

可以說,得古詩文者得語文。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讀詩,這樣才能胸有筆墨萬千,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

這本《蘇軾詞傳》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詩詞,用詞表面嬉笑,輕鬆,細品則唱出人生悲歡離合,歲月滄桑的厚重之聲,無形間直擊人心。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

並且可以與孩子一起,從小接受詩詞文化的薰陶!做到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如果你喜歡詩詞,就沒辦法不喜歡蘇東坡,他就是那種千年難得一遇的曠世奇才,隨手一寫,就是不朽名篇,隨意一吟,就是千古絕唱。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大多數詩詞,都偏向於豪放派,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不過蘇軾最絕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 朋友失約,他隨手寫了一首詩,竟成為千古名篇
    詩分唐宋。多數唐詩重浪漫,而多數宋詩重說理,因此唐詩和宋詩放在一起,很容易分辨出來。但是也有特例,有些宋詩頗有唐詩風韻,閒適之中帶著浪漫,比如今天這首《約客》,全詩如下: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 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至今值得一讀!
    十九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花燭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看完令人臉發紅蘇軾年少出名,20歲便考中舉人,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造就,而且還擅長書法藝術和美術繪畫,稱得上文學藝術史上的全才。有些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生風雨,獨來獨往,遇事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委曲求全活成為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 蘇軾高雅的詩句流傳成了俗語,他的演變成了成語,意思卻大相逕庭
    宋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裡面的名句流傳千古,經常被引用,用著用著就變味了,跟人家詩人當初的意思完全不同了。這兩位詩人,一位是北宋文壇領袖蘇軾,一位是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說到蘇軾,大多數人都想到他的詞,因為他的詞被尊為宋詞的高峰,有著大江東去的豪邁。而實際上,蘇軾寫詞並不多,也就362首,而他寫了2700多首詩,他更喜歡寫詩。蘇軾的這首詩叫《春宵》,看詩題就知道是寫春天美景的。那麼,蘇軾筆下的春天美景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首詩。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是有名的情種,洞房之夜的一首詩,如今竟成了男追女的名句
    王弗是蘇軾的原配夫人,她15歲的時候便出嫁給了蘇軾,他們兩個人的婚後生活可以說是非常的恩愛,如影相隨,相敬如賓。在結婚當天,蘇軾更是寫了個洞房詩,他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宛若天人。原配妻子的去世,更是讓蘇軾肝腸寸斷,痛不欲生,於是蘇軾便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悼念詞,千古流傳: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李煜的「封神之作」,4句話無一不是千古名篇,開頭6個字流傳千年
    這句話說的是在婉約詩裡,男詩人要看李後主,也就是李煜。李煜這個人比較奇怪,同樣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愛江山愛詩詞,不愛權利愛詩畫,做皇帝做的「一塌糊塗」,作文人竟成了「千古詞帝」。這首詩被傳唱為李煜的「封神之作」,「無言獨上西樓」這6個字的開頭便流傳了千百年,驚豔了世人。細品,李煜這首詞勾勒的不僅僅是一個獨自登樓的孤獨身影,還有「無言」二字所賦予的棉布愁苦。
  • 詩人苦思三年寫出兩句詩少為人知,隨手寫的小注卻流傳千古
    孟郊死葬北邙山但是我們今天大多數人對賈島的了解,是從他的「推敲」典故和流傳千古的名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開始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本是寫在一首詩後面的小注,全詩為:題詩後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詩人說:這兩句詩我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
  • 王安石《登飛來峰》境界高遠,蘇軾「偷師」一首,同樣是千古名篇
    正在此時,蘇軾看了王安石青年時代寫下的一首詩,受到啟發,寫下了千古名篇《題西林壁》。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才子蘇軾是怎樣向王安石「偷師」的。詩的最後一句是對上述現象的解釋:為什麼登上塔頂就能看到朝陽呢?因為你已經站到了最高的地方。浮雲都被你踩到了腳下,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妨礙你見到朝陽。王安石寫這一首詩的時候正當而立之年,滿懷壯志雄心,隨時準備在政治上大展拳腳。他在地方上當官,政績非常漂亮。
  • 蘇軾被友妻拿棍子趕走,氣憤不已寫下一首詞,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都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唐朝的李白跟宋朝的蘇軾更是流傳千古的大文豪,他們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歡喝酒,甚至還有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都是他們酒後有感而發才寫出來的。半夜還沒有回家的陳季常這一次徹底把柳氏惹惱了,第二天一早就被柳氏叫起來面壁思過,正巧又趕上蘇軾去陳季常家邀請他出去玩,蘇軾便為好友求情,沒想到蘇軾不說話還好,一說話柳氏更生氣了。一想起自己的夫君就是被蘇軾壞的,柳氏氣不打一處來,順手拿起棍子把蘇軾趕出了家門。
  • 蘇軾和高僧鬥詩屢戰屢敗,一氣下寫8首詠雪詩,硬是沒用一個雪字
    後來他便經常和佛印鬥詩和賽對聯,但卻屢戰屢敗。比如有一回東坡找佛印,佛印假裝不在,東坡便說了句:「禿驢何在?」,誰知對方竟回了句:「東坡吃草!」一來二往,輸多了的蘇軾難免有些沒面子,準備找個機會好好在他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真本事。一日天降大雪,兩人又在寺中相遇,於是蘇軾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便提議拼詩。還沒等佛印答應,蘇軾便找人拿來了筆墨紙硯,一口氣寫下了8首詠雪詩,詩名《雪詩八首》。
  •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繼續讀詩成曲,傳唱經典!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繼續讀詩成曲,傳唱經典!和詩以歌,讓經典永流傳 吳謹言《紫禁紅牆》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年 霍尊詠唱蘇軾名篇讓人如沐春風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
  • 唐朝詩人殘集中的一句詩,被蘇軾「偷」來用,後成流芳千古的名句
    大文豪蘇軾,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雖然他富有一身才華,但卻好像不怎麼受用,網友常常調侃:蘇軾的一生可以說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其實雖然蘇軾一生並不得意,但是至少他的詩集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還被現在的人奉為經典,背誦加歌頌,這簡直比唐朝一位詩人幸運多了,至少後世記住了蘇軾。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寫一詩罵他「妻管嚴」,卻流傳至今
    張先80歲的時候娶了一位18歲的妙齡少女,在迎親這天,蘇軾故意調侃他,寫下這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用「一樹梨花」比喻滿頭白髮的張先,用「海棠」比喻張先嬌豔欲滴的小妾,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諷刺張先「老牛吃嫩草」!蘇軾還有一個小迷弟陳季常,兩個人經常在一起飲酒作樂,談詞說賦。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自若,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 他與蘇軾是忘年交,一首詩詞成為千古名篇,讓挑剔的文人讚不絕口
    他是蘇軾的忘年交,他的一首流傳千古詩詞,其中有五個字成為神來之筆,被世人常常掛嘴邊,就連最挑剔的文人都讚不絕口在中國古代詩詞文化歷史長河中,像李白、王維、杜甫、白居易等人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甚至也成為了很多朋友抒寫情書的佳話了;而這首詩的創作者就是秦觀。
  •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說1076年這一年的中秋,歡飲達旦,喝酒從晚上一直喝到天亮,大醉喝高了,我們喝高了就睡著了,蘇軾喝高了就寫了這首千古名篇。所以喝酒和喝酒不一樣,人和人更不一樣。這個蘇軾曾經跟朋友寫信說,他喝醉了之後寫文章寫字,感覺這個酒氣從10個指頭上冒出來,傾瀉到這個紙上,下筆成文,不眠不休,源源不斷。實際上是誇自己有才氣。
  • 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催生一首流傳千古的曲子,造就一首千古名篇
    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唐玄宗晚年極度寵愛楊貴妃,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寫「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也正是因為楊貴妃的出現,讓李隆基開始不理朝政,國勢日漸混亂。一首流傳千古的曲子楊貴妃死後,禁衛軍繼續保護唐玄宗趕往成都。與此同時,太子李亨脫離隊伍,率軍趕往靈武抵抗叛軍,後來李亨在靈武繼位,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隨著長安、洛陽相繼被收復,唐玄宗也得以重新返回長安。在趕往長安途中的蜀道上,天空下著濛濛細雨,風雨敲打在車架的銅鈴上,丁伶仃零,斷斷續續,仿佛在悽悽切切地訴說著什麼。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寫了《懷澠池寄子瞻兄》寄給蘇軾,詩云:「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蘇軾依韻和了此詩。澠[miǎn]池:地名,今屬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