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古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它可以表達一種希望和寄託,
比如杜甫的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還有韓愈的經典,「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都抒發了詩人對美好的一種憧憬。
雨還可以表達一份悲愁的心境,比如許渾的「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以及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都彰顯出作者內心的彷徨。
除此之外,雨也可以象徵人生的不同階段,如蔣捷的《虞美人》等,就闡述了少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特徵。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長安雨夜
唐代:薛逢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
當年志氣俱消盡,白髮新添四五莖。
薛逢,字陶臣,會昌元年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薛逢年輕時抱負遠大,曾與彭城人劉蠪關係很好,劉蠪的才華不如他,還經常被薛逢嘲笑。但後來劉蠪官運亨通,薛逢卻很不如意。
有人推薦薛逢,劉蠪則奸狡地以各種理由阻止他。如此多次,薛逢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
詩人年輕時志向遠大,雖然才華出眾,卻總無騰達機會,又經常嘲笑和譏諷他人,於是便無人願意幫助他。不得已薛逢只好離開帝都,去偏遠地區謀生。作者離開長安時,恰逢連日陰雨,於是即興賦詩。
留也留不住,走也走不得,詩人進退兩難,心中無比煩悶。「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首聯點題,也表達出內心的憂愁,而一個「憂」字,又領起全篇,並貫穿始終。
整夜的陰雨綿綿,詩人感覺新的憂憤就像那勃勃滋生的青草,如此具象化的描寫,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來就具體描寫自己的心境,「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桂玉,指昂貴的柴米,這裡比喻生活艱苦。
仕途失意,導致生活艱辛,他輾轉難眠,卻長夜難熬。偶爾睡著了,忽然又被風雨驚醒,更感慨命蹇時乖,更加難以安心。
頸聯是千古名句,「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棲樹之鴉,因沾翅而欲飛不起;隔窗之鼓,因溼馳而低咽無聲。
作者從視覺與聽覺角度加以描寫,樹上集聚的早鴉,是所見之景;沉悶的寒鼓,是所聞之聲。這些景物悽冷蕭條,也傳達出作者愁悶落寞的心情。
最後兩句更彰顯出詩人的滿腹憂思,「當年志氣俱消盡,白髮新添四五莖。」詩人回想起當年曾風流瀟灑,如今不僅青絲變白髮,而且意志衰頹,絲毫沒有進取之心。
尾聯感慨生命衰老、青春不再,其傷感之情堪比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縱覽薛逢的這首七律,字字惆悵、句句寫憂,全篇以憂愁貫穿始終。首聯把抽象的憂思比喻為具象的青草,形象生動;頷聯描寫生活窘迫、命運多舛,更令人心碎。
頸聯調動視聽感官,更加逼真地表現了自己的無限愁情;最後由生活的愁苦轉到對生命的衰老,更有一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嘆!
人生在世,或盼望健康快樂,或希冀命運順暢,或期待人生通達。然後在詩人的眼中,這綿綿細雨,不僅攪擾了他的清夢,更預示著他的未來也如這雨後的道路,崎嶇難行。詩人心中的憂愁和痛苦難以排遣,於是筆下的場景描寫、和氛圍構造都盡顯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