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2021-02-08 雲水心語

深秋時節、繁花落盡,流年似水、轉瞬即逝。風風雨雨地行走在紅塵中,不知要品嘗多少酸甜苦辣,才會懂得生活的艱難;匆匆忙忙地在奔波於人世間,也不知要經歷多少生離死別,方可體味命運的蒼白。


古語說,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人生在世,苦一點不怕,累一點也不懼,只怕關鍵時刻無人伸出援手。反過來說,知音實在難得,所以古代文人墨客都欣賞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人生難得一知己,曾經一輩子的眷戀,當蘭舟催發、帆影漸遠,惆悵的心情就只能寄託於水雲間。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劉禹錫可謂一輩子的知己,他們不僅經常詩書往來,而且還在危難時刻相互鼓勵和扶持。


嶽飛也曾抒寫《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些深情的故事也感染了後世很多人,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寄彭民望

明代:李東陽


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

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

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

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



李東陽,明代詩人,字賓之,號西涯,天順八年進士,官至少師、華蓋殿大學士。他才學卓著,並執掌文壇數十年。其詩文多歌功頌德、應酬唱和之作,詩風雄渾剛健。


彭民望是作者的摯友,曾官應天通判,仕途失意後回歸家鄉。李東陽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就寫了這首詩寄給他。彭認為李是最了解他的知音,讀了此詩立刻潸然淚下,悲歌數十遍不休,可惜幾個月後卻去世了。  



李東陽學富五車,對古代歷史了如指掌,首聯化用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馮諼的典故,亦顯氣勢磅礴,「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詩人懷念對方當年曾舞劍悲歌、興致濃厚,歸來之後卻窮愁潦倒,手撫長劍,卻像馮諼那樣悲涼地輕彈。


作者以「長鋏尚須彈」,表達一種豪傑失路、報國無門的悲哀,然而其胸中仍有豪情壯志。開篇以「斫地哀歌」領起,展現了主人公不凡的氣度,立刻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接下來描寫對方失意的狀態,「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秋夜裡風寒侵身時,才嫌粗衣太短;江湖中風雨飄搖處,更覺夢境悽寒。


詩人了解到對方生活窘迫,不僅秋寒中衣衫單薄、食不果腹,而且居所簡陋、僻處一隅。「夢亦寒」三字,更是將對方頹廢無助的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頸聯更充滿深意,「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枯葉飄落而下時,才會驚嘆時光荏苒;看慣世態之後,更悟知己最是難得。作者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更體味出世態炎涼、世事無常的悲怨心情。


「驚歲晚、見交難」,著墨濃重、下筆千鈞,不僅作者充滿了真摯情感,而且也容易激發讀者的共鳴。人生難得知己,前進的道路上也遍布險灘和暗礁,處處都需要謹慎小心。



最後詩人發出一聲浩嘆,「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作者自嘲久留京城,空耗著皇家俸祿,卻無力改變先生野菜苦餐的窘迫境遇。詩人感慨自己與朋友相距遙遠,而且能力有限,無法在對方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苜蓿盤」,化用唐代薛令之的典故。薛令之在唐中宗神龍二年及第,由於入仕後經常無所事事,便寫詩抱怨生活清淡,菜盤中僅有苜蓿,無以忍耐饑寒。後世以此形容小吏、士人等的清寒生活。詩人也自嘆雖然懷揣錦繡,卻才不經用,更擔心彭民望的今天或許就是自己的將來。



李東陽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描寫人物細膩逼真,也非常恰如其分。作者當時的處境也很尷尬,不僅進退兩難,而且十分思念故園。所以他就非常理解朋友的悲慘處境,以至於讓對方讀後涕淚交加。


可見一首優秀詩篇不僅可以感人肺腑,甚至能夠移情奪志。不過李東陽後來仕途得意、文壇問鼎,再回首往事,卻有些得意忘形,差點就忘記貧賤時還有彭民望這位知己。

相關焦點

  • 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長安雨夜唐代:薛逢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當年志氣俱消盡,白髮新添四五莖。薛逢,字陶臣,會昌元年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酒邊一首為一瓢題扇縱覽柳亞子的這首七律頷聯更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絕不苟且偷生的決心和高潔品質。在那個艱難的年代,詩人敢于振臂一呼,豈能不令後世欽佩不已。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安定城樓唐代: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面對如此迷人的景象,詩人一時間忘記了過去的煩惱與不快,更想起了西漢時鬱鬱寡歡的賈誼,也懷念魏晉時期的才子王璨。想當初這兩位青年才俊也與自己年紀相當,都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更是胸懷凌雲壯志。可是後來賈生的結局如此悲催,王璨則避亂荊州,都令人唏噓。
  • 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寄黃幾復北宋: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頷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無法與好友團聚,卻難忘美好的過往。他回首往事,抒寫懷念之情。當年一起在春風中賞桃花、飲美酒,可是世事變幻、一別多年,如今只能常對孤燈、獨聽秋雨,思念故人、不堪悲傷。作者精選「桃李春風、江湖夜雨」進行對比,表達了對時光荏苒、歲月滄桑的感慨,並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
    可是人生之路總是蜿蜒曲折,生活中更是時刻充滿艱險冷峻。很多時候事與願違,令人無奈的同時,更無比感傷。比如盛唐的杜甫才華橫溢,卻一輩子窮困潦倒;晚唐的李商隱也是曠世奇才,更是命運多舛。下面分享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
  • 歐陽修的一首七律,風格自然流暢,頷聯更抒發了達觀態度
    下面介紹歐陽修的一首七律,風格自然流暢,頷聯更抒發了達觀態度。戲答元珍北宋:歐陽修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律政論詩
    《文教資料簡報》1983年第12期刊載盛巽昌《毛澤東詩詞二首》一文,在《七律(有田有地吾為主)》的小標題下,文中寫道:1945年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志一首七律詩傳抄甚廣。這裡據上海1949年3月13日《亞報》,並參照《新民報》的『更正』,抄錄於後,以供研究參考:『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
    下面就品讀他的一首經典,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潤州唐代:杜牧向吳亭東千裡秋,放歌曾作昔年遊。青苔寺裡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潤州即現在江蘇的鎮江,不僅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也是自先秦時代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軍事、經濟和文化重鎮,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更是文人輩出。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釋義:請勿見笑農家在臘月所釀造的酒比較渾濁,在豐年中待客的菜餚卻十分豐盛。
  • 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
    唐宋名家的詩詞中經常運用典故,特別的晚唐詩人李商隱,更是這方面的高手。不過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用典不善,也會讓作品變得晦澀難懂,反而是弄巧成拙。所以詩人必須善於取捨,又精於歷史和人文知識,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下面介紹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致譚人鳳近代:黃興懷椎不遇粵途終,露布飛傳蜀道通。
  • 明代詩壇的七律名作,詩人漂泊多年不能回家,想念親人寫成絕唱!
    因為家境貧寒,明代詩人謝榛中年之後便離家遊歷在外,一別數年,也不知何時回家。家中只剩下一個幼弟和父親相依為命。長兄如父,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離家打拼。山高水遠,交通不便,詩人已經很久沒有接到家裡的來信了。想想自己困頓的境遇,再想想家中的小弟和父親,詩人心情複雜極了,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七律名作《秋日懷弟》,寫盡世間手足情深。生涯憐汝自樵蘇,時序驚心尚道途。
  • 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下面介紹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康熙28年時,洪昇寫了一首詩贈給他、以相慰勉。朱彝尊當時並無酬答洪昇之作,因為洪昇贈詩後不久,他即遭逢《長生殿》演出之禍,也就不便酬答,因此這首詩是作者為酬答對方十年前的詩作而寫。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宰相詩人的一首七律,動蕩開闔,情調蒼涼,尾聯更是大氣磅礴
    元代宰相詩人的一首七律,動蕩開闔,情調蒼涼,尾聯更是大氣磅礴。過陰山和人韻(其三)元代: 耶律楚材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松檜叢中疏畎畝,藤蘿深處有人家。橫空千裡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耶律楚材,契丹族,蒙古帝國時期傑出的宰相,金國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成吉思汗攻佔燕京時,聽說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向他詢問治國大計。
  • 桃花源詩刊:鍾靈毓秀詩詞集之五,七律十二首(感懷篇)
    七律 抒 懷文/鍾靈毓秀縱橫滄海亦何求?壯志末酬霜滿頭。半腹詩書吟桂月,一生劍膽嘆吳鉤。七律 人 生品茶讀史口噙香,夙興塗鴉老亦狂。弱冠寒風耕壟畝,韶華苦雨度藜光。迎來霹靂開瓊宇,送去晨昏度雪窗。庠序殷殷彌熱血,杏壇落落笑滄桑。
  • 清朝一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遂而,人們發現其懷中揣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首詩,名為《絕命詩》。其詩應該是乞丐臨死之前寫下的。在場有文化的人讀罷為之震驚、欲罷不能,將其抄寫流傳於眾,直到今日還廣為傳頌,想到其詩人的身世,無不震撼。這是一首水平極高的七律作品,對仗工整,語言清幽,格調高雅。詩的前四句頗有柳永婉約的不羈之風,後四句卻筆鋒陡轉,風格突變,似乎詩仙李白附體,浪漫輕狂,意境豁達,起大開大合之勢。
  • 揭傒斯的一首代表作,渾和衝淡,流韻天然,元代才子果然不凡
    元代有一位詩人在風雨中歸家,也抒寫了非凡的感受,下面介紹揭傒斯的一首代表作,渾和衝淡,流韻天然,元代才子果然不凡。但這首詩不雜時病,全篇渾成,整飭端嚴,是元律中的名作,明代學者胡應麟對詩中頷聯和頸聯都非常讚賞。
  • 趙嘏最特別的一首詩,有6個題目,頷聯是千古名句,贏得一個雅號
    在某些版本的中學教材中,我們能夠讀到趙嘏[gǔ]的一首《長安晚秋》,或是它另外的兩個題目,為《秋望》和《秋夕》。一首詩有三個題目就已經出奇,而在《唐音統籤》中又將其名為《長安秋夕》;《唐詩紀事》則稱為《長安秋望》,另外,據五代時期王定保的《唐摭言》記載說:「杜紫微覽趙渭南卷,《早秋》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吟詠不已,因目為『趙倚樓』。」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比如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整首詩意境深遠,寫的太美了,把春天寫活了,全詩全部對仗工整,為他點讚。《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