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

2021-01-20 品詩賞詞

詩詞中運用典故,不僅可以讓詩意拓展,而且也能夠使讀者增進知識,在有限的篇幅裡擴寬詩歌的意境。 唐宋名家的詩詞中經常運用典故,特別的晚唐詩人李商隱,更是這方面的高手。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用典不善,也會讓作品變得晦澀難懂,反而是弄巧成拙。所以詩人必須善於取捨,又精於歷史和人文知識,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下面介紹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

致譚人鳳

近代:黃興

懷椎不遇粵途終,露布飛傳蜀道通。

吳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俠氣劍如虹。

能爭漢土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來多敗北,馬前趨拜敢稱雄。

黃興是北宋黃庭堅的後裔,近代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知交好友,也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和領袖。他出生在長沙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晚清秀才,年少時就深受湖南大儒王夫之的影響。

他考中秀才後,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並初步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學說。此後詩人又赴東京留學,也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同時還結識了孫中山,並踴躍參加組織同盟會,隨後即將主要精力用於組織武裝起義。

譚人鳳是同盟會重要骨幹,曾與人謀劃長沙起義,後來又策劃粵、桂、滇邊境武裝起義。1911年抵滬與宋教仁發起、建立同盟會中部總部,任總務部長。武昌起義爆發,來到武漢協助鄂軍政府工作,隨後指揮武昌防衛戰。

黃興是辛亥革命中實際的軍事指揮者,他發動的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但影響甚大,武昌起義時,譚任起義軍指揮,堅守漢口、漢陽多日,為辛亥革命的成功贏得了時間。

作者在首聯化用西漢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典故,「懷椎不遇粵途終,露布飛傳蜀道通」,廣州起義失敗,在南方發動起義,奪取全國性的勝利不可能了。

在長江流域、特別是武漢一帶相機發動起義,是黃興、譚人鳳、宋教仁等在上海商定,並經過了中山先生的批准。所以當譚要去武漢等地活動時,黃就寫下此詩為其壯行。

接下來詩人分析目前的形勢,並遙想起義勝利後的場景,「吳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俠氣劍如虹。」如果在長江流域、特別是武漢地區發動起義,既可以迅速影響四川,又能夠引起蘇浙皖一帶豪傑的積極響應。

作者用「戈指日」,表達了對即將開始的如火如荼的革命運動的期待;「劍如虹」,更是謳歌革命者不畏犧牲、艱苦奮鬥的大無畏精神,也是鼓勵和讚揚對方,期盼他早日捷報頻傳。

詩人又對這次活動進行了評價,「能爭漢土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這是奪取主動和優勢的先著,將成為恢復中華的第一功。作者用「第一功」三個字,高度頌揚了此次運動的重大意義,也就提醒對方一定要抓住機會,不可大意。

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次農民起義,可是雖然不斷地改朝換代,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封建王朝的專制體制。而辛亥革命的巨大意義,就是徹底推翻了封建帝王制度,雖然其後的勝利成果被竊奪,卻激發了無數熱血男兒繼續奮鬥,終於才有如今的光明和幸福生活。

最後詩人還謙遜地說,「愧我年來多敗北,馬前趨拜敢稱雄。」詩人雖然說自己多次敗北,其實讀者都知道黃興的豐功偉績不可抹殺,沒有這些先行者的努力和召喚,哪有後輩的建功立業。

縱覽黃興的這首七律,詩人滿懷激情地贈詩戰友,表達了對革命前途的熱情期盼。全詩行文樸實,用典貼切,尾聯更彰顯出一位革命者的闊大襟懷。

黃興一生矢志不渝地堅持革命活動,不僅鼓舞和號召了廣大的革命青年,而且身先士卒。他清楚地認識到現實狀況,不可能走康有為的維新之路,所以他大力提倡挺身殺敵,從事用兵,以破壞現狀為出路。可見詩人不僅有遠見卓識,還是一位偉大的實踐者!

相關焦點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首聯直抒胸臆縱覽柳亞子的這首七律頷聯更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絕不苟且偷生的決心和高潔品質。在那個艱難的年代,詩人敢于振臂一呼,豈能不令後世欽佩不已。
  • 歐陽修的一首七律,風格自然流暢,頷聯更抒發了達觀態度
    下面介紹歐陽修的一首七律,風格自然流暢,頷聯更抒發了達觀態度。戲答元珍北宋:歐陽修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 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
    下面分享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首聯描寫環境,「亂後燒殘數架書,峰前猶自戀吾廬。」故居在兵燹之後,遭到了嚴重的毀棄,大部分稍微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最令他痛心的是,書架上那些珍貴的書籍也都殘破不全了。
  •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律政論詩
    1949年3月13日《立報》第四版以《毛澤東的詩》為題,在刊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七律·長徵》的同時,刊載了毛澤東的這首七律詩。這篇文章中說:「在重慶時,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民主?要炸橋破路!他寫過一首七律作為答覆云:『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炸橋破路談團結,毀屋攻城是鬥爭。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 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寄黃幾復北宋: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作者用「謝不能」,擬人化地傳達出彼此會面之難,也更加深了牽掛之意。頷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無法與好友團聚,卻難忘美好的過往。他回首往事,抒寫懷念之情。當年一起在春風中賞桃花、飲美酒,可是世事變幻、一別多年,如今只能常對孤燈、獨聽秋雨,思念故人、不堪悲傷。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這些深情的故事也感染了後世很多人,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李東陽學富五車,對古代歷史了如指掌,首聯化用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馮諼的典故,亦顯氣勢磅礴,「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枯葉飄落而下時,才會驚嘆時光荏苒;看慣世態之後,更悟知己最是難得。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釋義:請勿見笑農家在臘月所釀造的酒比較渾濁,在豐年中待客的菜餚卻十分豐盛。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淡淡描寫,娓娓道來,卻滿溢深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不僅立意新穎、取材獨特,而且飽含作者的深情。歷來詩評家一直強調作者的器局、精神、態度等與寫作的關係,提倡作者要修煉內功、升華情操,才能寫出深刻動人的傳世之作,正如劉勰所說的「蓄素以弸中,散採以彪外。」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
    比如他的《錦瑟》就有多種解釋,更令後人費解。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輪所)唐代:李商隱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長安雨夜唐代:薛逢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當年志氣俱消盡,白髮新添四五莖。薛逢,字陶臣,會昌元年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
  • 趙嘏最特別的一首詩,有6個題目,頷聯是千古名句,贏得一個雅號
    在某些版本的中學教材中,我們能夠讀到趙嘏[gǔ]的一首《長安晚秋》,或是它另外的兩個題目,為《秋望》和《秋夕》。一首詩,在其流傳過程中,居然產生了六個題目,當真是一大奇觀!但,無論詩的題目是什麼,卻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首詩的佳妙,尤其是頷聯兩句,為作者博得了「趙倚樓」的雅號,受到歷代人們的讚譽。
  • 杜甫一首經典的七律,其中廣為稱頌的兩句,在今天看來「太汙了」
    後世學七律都以杜甫為宗,近日的熱播的《慶餘年》中,主角範閒借用了杜甫一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把全天下的文人都給鎮住了。當然,杜甫經典的七律,不僅於此,他大部分七律,如《秋興八首》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其他詩人窮盡一生難以寫出一首,杜甫卻層出不窮,他的《客至》也是經典之極: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孟浩然的一首五律,首聯寫得不夠自然?這才叫工於發端
    但是他的五律《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卻受到不少人的詬病:這首詩的頷聯、頸聯和尾聯都寫得清新脫俗,唯獨首聯的用詞很不自然。真的是這樣嗎?不!這首詩的妙筆恰恰就在首聯,堪稱「工於發端」的典範。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七律·洪都作者:毛澤東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比如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整首詩意境深遠,寫的太美了,把春天寫活了,全詩全部對仗工整,為他點讚。今天我們來看看杜工部的一首千古絕唱《登高》全詩如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 桃花源詩刊:鍾靈毓秀詩詞集之五,七律十二首(感懷篇)
    七律 抒 懷文/鍾靈毓秀縱橫滄海亦何求?壯志末酬霜滿頭。半腹詩書吟桂月,一生劍膽嘆吳鉤。注:頷聯寫知青生活。頸聯寫大學生活。七律 邂 逅 抖落繁星入錦箋,情思渺漫若雲煙。昔時壟畝耕箕鬥,今曰詞林慕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