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的一首七律,淡淡描寫,娓娓道來,卻滿溢深情

2020-12-24 品詩賞詞

一首優秀的詩歌不僅立意新穎、取材獨特,而且飽含作者的深情。歷來詩評家一直強調作者的器局、精神、態度等與寫作的關係,提倡作者要修煉內功、升華情操,才能寫出深刻動人的傳世之作,正如劉勰所說的「蓄素以弸中,散採以彪外。」比如杜甫的詩風沉鬱,雖然不被當時的人們喜愛,可是歷經千年之後,讀者卻不斷地挖掘出其不凡的價值。

清代詞人王國維也提出,詞人需要忠實讀者和大自然,要與民物共歡而同戚,才能創作出充滿博愛精神的作品。比如李商隱的作品雖然隱晦難懂,可是一旦我們了解各種典故和作者的身世背景,就會感到詩人不僅是感懷身世,更是同情萬千黎庶,他的誠心和愛意也就可以與讀者產生共鳴。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淡淡描寫,娓娓道來,卻滿溢深情。

臘前月季

宋代:楊萬裡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

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優秀傳統,並創立了獨特的誠齋體。清代的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裡提到,「北宋間有俚辭,南宋則多遊詞。」王國維認為產生「遊詞」的原因是詞人缺乏「忠實」之心,而詩人楊萬裡之所以得到讀者的厚愛,就是因為其有一顆真誠之心。

楊萬裡喜歡觀察和思考,更願意記錄在詩行。這首詩創作於寒冬季節,首聯點題,描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花開花謝,乃自然規律,「只道」二字,卻否定了世俗之見,讀來倍感新鮮。

詩人讚美月季花「無日不春風」,也歌頌了它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更以此為寄託,希望人們也像月季那樣生機勃勃,奮發有為。

頷聯重點描繪了月季花開放時的形態和色澤,「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初綻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筆;翡翠般的細茸,包裹著綻放的花朵。作者欣喜月季花蓓蕾初綻的喜人情態,更動靜結合地描寫出月季花的神情意志,一股傲然之氣也立刻溢出。

接下來轉而寫月季的濃香和風姿,「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月季花的芳香非但桃李無法媲美,即使將其與臘梅放在一起,也依然顯得傲霜凌雪。詩人用了「超、鬥」二字,表達出對月季花高潔品質的讚美。

最後兩句抒寫詩人的感受,「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詩人很注意全篇的結構完整,隆冬臘月、花兒盛開,既照應「無日不春風」,又增添了詩句的活潑和幽默性,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縱觀楊萬裡的這首七律,語言淺顯,造境極佳。作者觀察細緻,結構嚴謹,經過層層描繪,既有對月季花的精勾細摹,又有深情的感情抒發,同時也展現了月季花的不凡風姿和令人欣賞的內在品質。詩人淡淡描寫、娓娓道來,一份摯愛和深情卻溢滿字裡行間。

相關焦點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都需要精心構思,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篇,還要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而中間的過渡與轉折也非常有講究。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弄巧成拙。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喜雨南宋:楊萬裡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 楊萬裡這首詩美得令人驚豔,也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楊萬裡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看似信手拈來,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普通的事物,但是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可謂是自成一派。有一些經典的作品,那更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其中一些名句,那也是深入人心,所以楊萬裡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多如牛毛,而且這些詩人大部分人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李白和杜甫,兩個人對唐詩,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被後世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被稱為「詩聖」,僅僅是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兩個對於唐詩的貢獻,而且他們兩人無論是七絕、五言,還是七律,那都是信手拈來
  • 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
    南宋詩人楊萬裡就非常善於觀察自然,並積極地向勞動人民學習親身經驗,最後還凝固在詩行,令世人受益匪淺。下面介紹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過沙頭宋代:楊萬裡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 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
    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家鄉在江西吉安,那裡湖泊眾多,多條水道在此匯集。那裡的人們將其稱為三江,也就是眾多水道的總稱。詩人有一次經過這個三江渡,看見遊客們熙熙攘攘,南來北往,這裡的溪水一去不返。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三江小渡宋代:楊萬裡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三江小渡故址在今江西吉水,此詩是楊萬裡在家鄉期間所作。
  • 楊萬裡很「童趣」的一首詩,誇兩小孩機靈,短短28字極盡天真可愛
    文/顧無【引觴漫談】楊萬裡的一生中,寫過許許多多的小孩子。這些孩子的童真童趣,天真可愛,每每給熱愛生活的楊萬裡以驚喜。所謂的人性的真實,所謂的真理與格物致知,或許都應在最這些小孩子身上。一首歌裡寫到「童心是成人的源泉」,這個觀點值得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在所有一切都能被機器人,AI代替的時候,唯有人類的童心是不能被代替的。
  • 楊萬裡很調皮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童年,回味無窮
    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總少不了對於童趣的描寫,就像辛棄疾就曾寫下「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白居易也曾寫下的「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但是縱觀古詩詞,筆下對於童真童趣描寫最多的,當屬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宿靈鷲禪寺》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楊萬裡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投宿於永豐靈鷲禪寺時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便是借事寓意,以物比人。看似描寫夜宿山寺時,所聽到的山泉,實際上是藉此諷刺了當朝的一些官員,可謂入木三分。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裡的這首《宿靈鷲禪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
  • 楊萬裡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看上去像是打油詩,但是寫得生動有趣
    楊萬裡有很多的詩都入選了課本,這也從側面說明他的作品有存在的價值,只有真正大師級的詩人才有資格入選,很顯然楊萬裡就是南宋時期的大師,他的詩朗朗上口,並且清新脫俗,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好像是打油詩,但是讀來卻讓人拍案叫絕,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拓展了詩歌的表達方式。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但是寫得同樣很有意思,每一句都另有深意
    畢竟早年間的楊萬裡家境貧寒,同樣也是沒有任何的背景,可是他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楊萬裡一生創作頗豐,寫下了四千多首詩,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膾炙人口,不過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他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蠟燭》,這首詩儘管冷門,但是同樣寫得很有意思,每一句都另有深意,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錯過,只要讀懂了,也是能夠從中學會很多的東西。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這些深情的故事也感染了後世很多人,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接下來描寫對方失意的狀態李東陽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描寫人物細膩逼真,也非常恰如其分。可見一首優秀詩篇不僅可以感人肺腑,甚至能夠移情奪志。不過李東陽後來仕途得意、文壇問鼎,再回首往事,卻有些得意忘形,差點就忘記貧賤時還有彭民望這位知己。
  • 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刻畫一貪睡的放牛娃,僅28字卻美到極致
    【臨其詩境】今天看一首宋人的詩,作者是「誠齋體」的創始人楊萬裡。公元1192年,楊萬裡此時已經是66歲高齡,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他因為上書勸阻並且不奉詔的緣故得罪了宰臣,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這一年的八月份,楊萬裡因病自免,回歸故鄉。
  • 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比如紅樓夢中描寫海棠詩社詠菊,寶玉就主張讓菊花為主、詩人是賓,但是姑娘們都借菊抒懷,反客為主,將詩人變成主、花兒為賓了。下面介紹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康熙28年時,洪昇寫了一首詩贈給他、以相慰勉。朱彝尊當時並無酬答洪昇之作,因為洪昇贈詩後不久,他即遭逢《長生殿》演出之禍,也就不便酬答,因此這首詩是作者為酬答對方十年前的詩作而寫。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釋義:請勿見笑農家在臘月所釀造的酒比較渾濁,在豐年中待客的菜餚卻十分豐盛。
  • 楊萬裡究竟多喜歡夏天,6首描寫夏天的七絕詩說明一切,全是經典
    縱觀中國詩歌史,歷代文人墨客對四季的描寫中,對夏天的記載似乎也是最少的。春季百花爭豔為詩歌創作了無數的題材;秋天悽愴悲涼,觸發文人的情思,仿佛有抒發不完的情感;冬天圍爐夜話,聽雪賞梅,也有無盡的樂趣。夏天似乎被人們忘記了。
  • 偉人寫了一首勞動之詩《七律·到韶山》縱貫古今,盪氣迴腸
    古詩詞裡描寫勞動的詩不少。比如,大家都會背誦的: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在描寫農民的辛苦,並且呼籲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當然,李紳還有一首哀嘆勞動人民生活辛苦、同情底層人民命運的。李紳的《憫農二首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楊萬裡很「可愛」的一首詩,寫爬山的經歷,短短4句滿滿天真童趣
    【臨其詩境】楊萬裡就是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宋朝人並不是寫詩寫得少,相反,流傳下來的宋詩,比全唐詩的數目還要多。只是,詩這種題材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期,遠遠沒有宋代的詞有影響力。楊萬裡的一生當中寫了20000多首詞,一個人就頂了《全唐詩》的幾乎一半。流傳下來的也有5000多首,比較唐朝的詩人來說,李杜各有1000多首傳,最多的白居易有3000多首,都不如一個楊萬裡多。楊萬裡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又號「誠齋先生」,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
  • 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楊萬裡這首寫夏天的詩,水平實在高,這才是生活
    ,我想,一定有人會提到楊萬裡。楊萬裡的詩寫得極好,尤其是最膾炙人口的那幾首,其中寫夏天、寫荷花的,令人難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等等,你一定背誦過。今天安久想和大家一起欣賞另外一首小詩,一起來看看楊萬裡的夏日午睡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