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有很多的詩都入選了課本,這也從側面說明他的作品有存在的價值,只有真正大師級的詩人才有資格入選,很顯然楊萬裡就是南宋時期的大師,他的詩朗朗上口,並且清新脫俗,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好像是打油詩,但是讀來卻讓人拍案叫絕,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拓展了詩歌的表達方式。他筆下的詩歌大多取材於現實中真實的事件,以及尋常之景,可是寫得很有趣,也很唯美。
我個人是很喜歡楊萬裡,小的時候讀他的作品也最多,所以對於他的作品也是記憶猶新;楊萬裡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是極為豐富,大概有1000多首,屬於那種比較高產的詩人,在他這1000多首詩中,有一些早已深入人心,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不過有一些作品很顯然是被低估了,譬如這首《桑茶坑道中》,那就是一首經常被人忽略的佳作,其實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所以屬於是被低估的作品。
《桑茶坑道中》宋代:楊萬裡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楊萬裡寫這首詩時已經66歲高齡,創作的時間大概是在公元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當時他上書言事,可能是用詞過激,於是得罪了很多人,也正是在那一年詩人突然感動無可奈何,所以在當年八年選擇告老還鄉,回到故鄉江西吉水,在回途中經過安徽涇縣桑茶坑路上,看到當地秀麗的風景,還有一個小小的牧童在放牛,那種平淡的生活,以及天真爛漫的牧童讓詩人感慨萬千,所以創作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這首詩經常會被人忽略,甚至還被人說成了是打油詩,其實只要認真品讀,則是會發現整首詩生動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意境,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人只不過把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有著一種獨特的意境,同時也非常的接生氣,所以這樣的作品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雨過天晴,風和日麗,地面上的水早已被曬乾了,被蒸發得無影無蹤,楊萬裡在開篇的第一句只是著眼於當時的環境,還當時一種獨特的心境,這樣一起筆,也讓整首詩更加接地氣,後面一句又是立馬接上來,進一步地描寫了身邊的風景,由於下過了雨,那小溪裡的水暴漲,都快要漫過河堤了,而且岸邊青草和野花長得鬱鬱蔥蔥,那一朵朵野花在風中盡情綻放。
如果說前兩句很普通的話,那麼最後兩句則是讓人驚豔,完全就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不加修飾的山水畫卷,「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這時詩人的視線看得更遠,見到那河堤邊正好有一位牧童,躺在那青草地上睡覺,而且睡得很香,而那頭那老黃牛則是優哉遊哉地吃著青草,已經轉到了柳樹背陰的地方。這原本是很普通的事物,可是經楊萬裡細膩的描寫,也讓這兩句顯得別具一格,有著一種獨特的美。
楊萬裡很多的詩都看上去好像很一般,其實他的作品很接地氣,同時也寫出了新意,這首《桑茶坑道中》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也沒有引用典故,更加沒有使用一個生僻的字,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這也正是楊萬裡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即使是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可是到了他的筆下,那也是顯得與眾不同,有著一種獨特的美,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