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

2020-12-23 品詩賞詞

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家鄉在江西吉安,那裡湖泊眾多,多條水道在此匯集。那裡的人們將其稱為三江,也就是眾多水道的總稱。

詩人有一次經過這個三江渡,看見遊客們熙熙攘攘,南來北往,這裡的溪水一去不返。雖然令人感慨,但詩人也從中得到啟迪,於是用詩行記錄下自己的心得。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

三江小渡

宋代:楊萬裡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三江小渡故址在今江西吉水,此詩是楊萬裡在家鄉期間所作。當時楊萬裡的父親剛剛去世,他雖然剛進入仕途不久,卻不得不回鄉,為父丁憂三年。

父親的離世,讓詩人感受到人生無常,更體會到親情的無價。此前他初入仕途,雖然才華出眾,卻深切地了解到宦海沉浮的兇險。

詩人好不容易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正想為國盡力之時,父親的去世,讓他不得不匆匆趕回家。一時間,人生好像又重新失去了方向,他也感到非常迷茫。

這首詩的大意是:溪水流過小橋後一去不返,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友情應像山溪上的擺渡一樣,不管風吹浪打,卻依然存在。

前兩句描寫渡口的景象,「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將,指流過。溪水靜流、小橋矗立,短篙撐開、小舟蕩漾。

詩人眼前出現了一派繁忙的景象,芸芸眾生、南腔北調,離開了三江渡,還要經過各種險灘,真正能安全順利地到達終點的,都是好樣的!

後兩句抒寫詩人的感受,「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詩人24歲就登進士第,之後不久便被提拔為國子博士,擔任教授職務,也慢慢地接近朝堂中心。

這期間他結識了很多新朋友,同時也看清了各種爾虞我詐。特別是父親去世後,更讓他認識到人世間真情的可貴。

詩人將友情比作「山溪渡」,非常具有創意,既形象生動,又很貼切。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走過各種地方,還要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擦肩而過,有些人也如過眼雲煙,而有些友情卻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人生就像渡口上的一位過客,也許走過路過,就再也不會返回。但山溪渡依然千百年矗立在此,詩人希望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也能如它那樣,熬得過風雨交加,也經得起流水的衝刷。

縱覽楊萬裡的這首詩,語言樸實,寓意深遠。作者先鋪敘了渡口周邊的環境,描繪了一幅依依不捨的送別畫面。然後採用比喻手法,同時將首句中的「溪水不復回」,與尾句的「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讓主題更加突出。

同時讀者還會細思,全篇的詩眼就是「交情」二字,作者正是圍繞著這一關鍵詞展開。楊萬裡不愧為誠齋體的創始人,他觀察細緻,描寫細膩,從簡單的自然現象中,發現深刻的道理,令人讀後深受啟迪。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竹枝詞,與七絕有什麼不同?
    這其中最有名、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怎麼知道這是竹枝詞?因為劉禹錫的詩題中點明了。古詩的劃分是以是否遵守平仄格律來劃分的,遵守的就是近體詩(格律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古風),那麼竹枝詞是屬於哪一類呢?
  • 楊萬裡很「童趣」的一首詩,誇兩小孩機靈,短短28字極盡天真可愛
    一首歌裡寫到「童心是成人的源泉」,這個觀點值得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在所有一切都能被機器人,AI代替的時候,唯有人類的童心是不能被代替的。楊萬裡抬頭一看,晴空萬裡,也沒有下雨呀,於是就更加奇怪。所有的懸疑積到最後,楊萬裡突然悟了孩子撐傘的用意,於是開懷大笑,寫下此詩以作紀念。【經典原文】舟過安仁宋代:楊萬裡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楊萬裡這首詠梅詩無一生僻字,也沒有引用典故,但是通篇寫得很美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黃庭堅,也是這一詩派的領軍人物,楊萬裡又是很欣賞他,自然而然受到了他的影響。楊萬裡也是和那個時代的詩人一樣,一輩子處於悲痛之中,當時南宋朝廷只是保住了比比皆是,北方被金國所佔領;這些有作為的文人都希望可以收復北方的失去,可是南宋朝廷並不這麼想,依舊在南方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這也使得無數的文人悲痛不已。
  • 北師大教授康震,在詩詞大會上即興創作,一首七絕讓自己跌落神壇
    但最近康震即興創作的一首七絕卻讓人大失所望,直呼不過如此康震這位老師向來和其他的文學教授們有所不同,他本就不是「獨上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的傳統學者」。2005年他就參加了《百家講壇》,講起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等以往的詩詞大家。如今更是在《詩詞大會》中成功走紅,以風趣幽默,知識淵博,點評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淡淡描寫,娓娓道來,卻滿溢深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不僅立意新穎、取材獨特,而且飽含作者的深情。歷來詩評家一直強調作者的器局、精神、態度等與寫作的關係,提倡作者要修煉內功、升華情操,才能寫出深刻動人的傳世之作,正如劉勰所說的「蓄素以弸中,散採以彪外。」
  • 楊萬裡很「可愛」的一首詩,寫爬山的經歷,短短4句滿滿天真童趣
    漢唐盛世,自身的格局大,生活在其中的文人們,所求也大。的人們嚮往著建功立業,嚮往著邊疆生活,嚮往著一切大的理想,大的場面,大的情感。反而,一些小的東西,很美的事物,都被人們忽略掉了。如果以男女來分的話,唐朝偏男性文化,而宋朝,更偏向於女性。
  • 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
    南宋詩人楊萬裡就非常善於觀察自然,並積極地向勞動人民學習親身經驗,最後還凝固在詩行,令世人受益匪淺。下面介紹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過沙頭宋代:楊萬裡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 楊萬裡路上遇見個放牛娃 寫下這首28字趣詩
    而說起宋代的詩人,陸遊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存世詩篇多達9000餘首,當年我還在讀書時看到陸遊的詩篇數量著實是目瞪口呆,要知道這些詩就算是每天寫一首,起碼也要寫近30年,陸遊的文採先不說,只是這筆力便是持久到讓人吃驚。那麼歷史上是否還有人比陸遊寫詩更多呢?別說,還真有。
  • 楊萬裡的一首絕句,全篇無一生僻字,卻闡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祖籍江西吉水。他年幼時喪母,卻聰慧勤奮,不僅喜歡鑽研、熱愛寫作,而且還胸懷大志、積極上進。楊萬裡27歲進士及第,在他擔任永州零陵縣丞時,張浚貶謫永州,他與楊萬裡在交談中讚揚對方的才華,勉勵他繼續努力、並正心誠意地進行創作,於是楊萬裡就將其書房命名為誠齋。楊萬裡的作品清新樸實,還採用一些俚語入詩,筆調輕鬆活潑,字裡行間也透出幽默風格。讀者對他的很多作品都耳熟能詳,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宿靈鷲禪寺》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楊萬裡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投宿於永豐靈鷲禪寺時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便是借事寓意,以物比人。看似描寫夜宿山寺時,所聽到的山泉,實際上是藉此諷刺了當朝的一些官員,可謂入木三分。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裡的這首《宿靈鷲禪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
  • 晚唐最美豔的一首七絕,一開篇就驚豔世人,全詩更是美地令人心醉
    在晚唐詩壇,就有這樣一首與打鞦韆有關的美豔七絕,它就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寒食夜》整首詩一開篇就驚豔世人,全詩更是美的令人心醉。讓我們走近它: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佳人蕩著秋天,美麗的裙裙在和風麗日中嫋嫋飄動,映襯著佳人的如花笑顏,蕩漾著銀鈴般悅耳的笑聲。整首詩猶如一幅流動而明豔的圖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春心蕩漾的多情男子和一個春心躁動的美麗季節!
  • 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刻畫一貪睡的放牛娃,僅28字卻美到極致
    【臨其詩境】今天看一首宋人的詩,作者是「誠齋體」的創始人楊萬裡。公元1192年,楊萬裡此時已經是66歲高齡,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他因為上書勸阻並且不奉詔的緣故得罪了宰臣,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這一年的八月份,楊萬裡因病自免,回歸故鄉。
  • 如何欣賞楊萬裡的《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這首詩是我國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一首七言絕句:《舟過安仁》一一楊萬裡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後,詩人開始為小孩的聰明叫好,更為他們的那種童趣感到高興。這首詩的主題是詩人把注意力聚焦到兩小童身上,整個詩就是寫他們的孩童行為。顯示了詩人對小孩的聰明伶俐予以肯定。我們也從詩中也能感覺出詩人的內心的童心不泯。
  • 楊萬裡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看上去像是打油詩,但是寫得生動有趣
    楊萬裡有很多的詩都入選了課本,這也從側面說明他的作品有存在的價值,只有真正大師級的詩人才有資格入選,很顯然楊萬裡就是南宋時期的大師,他的詩朗朗上口,並且清新脫俗,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好像是打油詩,但是讀來卻讓人拍案叫絕,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拓展了詩歌的表達方式。
  • 楊萬裡這首詩美得令人驚豔,也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楊萬裡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看似信手拈來,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普通的事物,但是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可謂是自成一派。有一些經典的作品,那更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其中一些名句,那也是深入人心,所以楊萬裡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
  • 「一船明月一帆風」——送別,永遠是七絕的主題
    「一船明月一帆風」出自晚唐詩人,花間派代表詞人韋莊的七絕《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韋莊這個人,是個大器晚成的典型。六十歲中進士,在唐末中央當了幾年官後,有感於國運頹微,地方割據勢力豪強,便投奔了蜀地之王王建。不幾年,唐朝滅亡,韋莊協助王建建立前蜀,開府拜相,總領國政。
  • 楊萬裡究竟多喜歡夏天,6首描寫夏天的七絕詩說明一切,全是經典
    這位詩人就是楊萬裡。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在楊萬裡的幾千首詩歌中,筆者選取了幾首專門描寫夏天的詩,這些詩清新脫俗,每一首都是經典,是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詩。
  • 誤人子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什麼時候成了一首寫景詩?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張明善《普天樂 詠世》)」自古以來,離別、送別就是不朽的文學主題。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是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盡了朋友間的不舍與關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給予了朋友最大的信心與鼓勵;「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抒發了情人之間纏綿不絕、難分難捨離情別緒……這些詩詞,無一例外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且毫無爭議的送別名篇,但是,有一首同樣膾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卻一直被人誤讀,因而存在著巨大爭議,這就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楊萬裡很調皮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童年,回味無窮
    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總少不了對於童趣的描寫,就像辛棄疾就曾寫下「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白居易也曾寫下的「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但是縱觀古詩詞,筆下對於童真童趣描寫最多的,當屬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都需要精心構思,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篇,還要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而中間的過渡與轉折也非常有講究。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弄巧成拙。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喜雨南宋:楊萬裡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