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家鄉在江西吉安,那裡湖泊眾多,多條水道在此匯集。那裡的人們將其稱為三江,也就是眾多水道的總稱。
詩人有一次經過這個三江渡,看見遊客們熙熙攘攘,南來北往,這裡的溪水一去不返。雖然令人感慨,但詩人也從中得到啟迪,於是用詩行記錄下自己的心得。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
三江小渡
宋代:楊萬裡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三江小渡故址在今江西吉水,此詩是楊萬裡在家鄉期間所作。當時楊萬裡的父親剛剛去世,他雖然剛進入仕途不久,卻不得不回鄉,為父丁憂三年。
父親的離世,讓詩人感受到人生無常,更體會到親情的無價。此前他初入仕途,雖然才華出眾,卻深切地了解到宦海沉浮的兇險。
詩人好不容易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正想為國盡力之時,父親的去世,讓他不得不匆匆趕回家。一時間,人生好像又重新失去了方向,他也感到非常迷茫。
這首詩的大意是:溪水流過小橋後一去不返,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友情應像山溪上的擺渡一樣,不管風吹浪打,卻依然存在。
前兩句描寫渡口的景象,「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將,指流過。溪水靜流、小橋矗立,短篙撐開、小舟蕩漾。
詩人眼前出現了一派繁忙的景象,芸芸眾生、南腔北調,離開了三江渡,還要經過各種險灘,真正能安全順利地到達終點的,都是好樣的!
後兩句抒寫詩人的感受,「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詩人24歲就登進士第,之後不久便被提拔為國子博士,擔任教授職務,也慢慢地接近朝堂中心。
這期間他結識了很多新朋友,同時也看清了各種爾虞我詐。特別是父親去世後,更讓他認識到人世間真情的可貴。
詩人將友情比作「山溪渡」,非常具有創意,既形象生動,又很貼切。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走過各種地方,還要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擦肩而過,有些人也如過眼雲煙,而有些友情卻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人生就像渡口上的一位過客,也許走過路過,就再也不會返回。但山溪渡依然千百年矗立在此,詩人希望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也能如它那樣,熬得過風雨交加,也經得起流水的衝刷。
縱覽楊萬裡的這首詩,語言樸實,寓意深遠。作者先鋪敘了渡口周邊的環境,描繪了一幅依依不捨的送別畫面。然後採用比喻手法,同時將首句中的「溪水不復回」,與尾句的「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讓主題更加突出。
同時讀者還會細思,全篇的詩眼就是「交情」二字,作者正是圍繞著這一關鍵詞展開。楊萬裡不愧為誠齋體的創始人,他觀察細緻,描寫細膩,從簡單的自然現象中,發現深刻的道理,令人讀後深受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