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2021-02-07 雲水心語

畫家在構圖時會注意布局,不僅要濃淡結合、虛實相映,而且還需分清賓主、分別主次。詩歌創作也是如此,但著眼點不同、角度各異,也會有各種表達方式。有些是情為主、景為賓,有些是賦陳為主、比興為賓。


比如紅樓夢中描寫海棠詩社詠菊,寶玉就主張讓菊花為主、詩人是賓,但是姑娘們都借菊抒懷,反客為主,將詩人變成主、花兒為賓了。清代一位詩人也非常懂得這一點,於是其作品也顯得主次分明。下面介紹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酬洪昇

清代:朱彝尊


金臺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

海內詩家洪玉父,禁中樂府柳屯田。

梧桐夜雨詞悽絕,薏苡明珠謗偶然。

白髮相逢豈容易,津頭且攬下河船。



此詩寫於康熙40年春,當時作者到杭州後,與洪昇一起遊湖時所作。洪昇比朱彝尊小16歲,兩人同在北京期間,朱彝尊擔任輸林院檢討,於內廷供奉,聲名顯赫。而洪昇但是不過是一位國子監生,但他們彼此卻結為忘年之交。


康熙23年,作者曾因故謫官,被逐出內廷,此後幾年意頗抑鬱。康熙28年時,洪昇寫了一首詩贈給他、以相慰勉。朱彝尊當時並無酬答洪昇之作,因為洪昇贈詩後不久,他即遭逢《長生殿》演出之禍,也就不便酬答,因此這首詩是作者為酬答對方十年前的詩作而寫。



洪昇是清初著名的戲曲家、詩人,早年赴北京,受業於著名詩人王士禎、施閏章門下。他做過二十多年的國子監生,為人孤傲狂放,故未獲一官半職。


康熙27年,洪昇完成了傑作《長生殿》,第二年因在皇后喪期內,擅自招伶人於宅內演唱,被給事中彈劾為大不敬,不久就被革去國子監生籍、而離開北京。回到故鄉後,他一直過著鬱鬱寡歡、縱情山水的生活,之後在浙江吳興因醉酒,失足落水而亡。



開篇兩句回憶當初分別時的場景,「金臺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那年我們一起在京城飲酒、並分箋題詩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如今屈指數來,離散也已十年。


金臺,又稱黃金臺,相傳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築,上置千金,以招募天下有オ之士。這裡是指代北京;雲散星離,比喻朋友間的流徙別離、天各一方。洪昇於康熙30年,由北京返杭州,至此次重會正好十年。坐,通「座」字;擘,分的意思。



接下來作者又熱情地讚揚對方,「海內詩家洪玉父,禁中樂府柳屯田。」洪昇不但海內聞名,而且《長生殿》等傑作,也像宋朝洪炎的詩歌、以及柳永的詞作一樣流傳久遠,甚至引起皇帝的注意。


洪玉父,即北宋文學家洪炎,他是黃庭堅的外甥,字玉父,與洪昇都是南昌人,所以作者以洪炎比之。柳屯田,即柳永,曾官屯田員外部,故世稱柳屯田。他為人放蕩不羈,卻終身潦倒,與洪昇的性格、和人生經歷都有相似之處。禁中,指宮中;樂府,古代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此處指詞作。



一番交談後,詩人覺得對方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於是又轉而表達自己的同情,不過詩人自己卻顯得很激動,他動情地說,「梧桐夜雨詞悽絕,薏苡明珠謗偶然。」夜雨陰冷,敲打著寂寞梧桐,連詩詞也顯得極度悽涼,更令人淚奔;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昇竟然無端被人誣衊,而蒙受冤屈。


梧桐夜雨,是《長生殿》中的一段情節,這裡代表這部作品。薏苡明珠,比喻蒙冤被謗,化用《後漢書・馬援傳》的故事,作者讚揚這部傑作藝術超絕,將永遠流傳下去。


最後作者又強調了彼此友情的珍貴,「白髮相逢豈容易,津頭且攬下河船。」當時朱彝尊已73歲高齡,洪昇也已57歲,然而歲月匆匆,詩人希望真情永遠,所以還是在渡口系好船繩,以便泛舟西湖,痛快地遊覽一場。



縱覽朱彝尊的這首七律,全詩感情深厚、描寫含蓄,詩人讚美洪昇不屈不撓的精神,也祝願其偉大作品可以流傳千古。這首詩中就是情為主、景為賓,作者很恰當地把握了這種主次關係,才顯得深情湧動。


這首詩從回憶他們在京華的交往開始,作者高度讚揚了洪昇的才華及《長生殿》的藝術成就,也對洪昇的處境深表同情。最後又情真意切地奉勸洪昇下船遊湖,共享山水之樂,全詩洋溢著相知相親的深厚感情,讀完令人感佩不已!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安定城樓唐代: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面對如此迷人的景象,詩人一時間忘記了過去的煩惱與不快,更想起了西漢時鬱鬱寡歡的賈誼,也懷念魏晉時期的才子王璨。想當初這兩位青年才俊也與自己年紀相當,都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更是胸懷凌雲壯志。可是後來賈生的結局如此悲催,王璨則避亂荊州,都令人唏噓。
  • 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長安雨夜唐代:薛逢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當年志氣俱消盡,白髮新添四五莖。薛逢,字陶臣,會昌元年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這些深情的故事也感染了後世很多人,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頸聯更充滿深意,「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枯葉飄落而下時,才會驚嘆時光荏苒;看慣世態之後,更悟知己最是難得。
  • 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七律,不加一句評論,卻令人回味無窮
    下面分享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七律,不加一句評論,卻令人回味無窮。銀河吹笙唐代:李商隱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昨夜棲息在樹上斜枝的雌鳥,聲聲悲鳴,更把她從夢中驚醒。也許夢中她正與情郎在月下散步,旁邊蘭桂飄香;也許夢中她正在花間徜徉,前邊還有白馬王子在向她頻頻招手。頸聯抒寫耳聞目睹的現狀,觀月的臺榭旁有幾朵經雨的花朵,散發出陣陣餘香,仍有雨珠滴落其上。映霜的殘燭,更牽動相思,她也長嘆,為何偏有風簾阻隔。
  • 10首七律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在唐代,七律佳作頻出。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七律詩起源於南朝,初唐定型,到杜甫手中成熟。今天,隱娘總結10首唐代經典的七律詩,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酒邊一首為一瓢題扇作者在這裡採用了兩個疊詞,顯得情感深沉,令人窒息。懦夫一生數死,丈夫只死一遭,柳亞子不懼生死,卻擔心身陷困境的人們依然無法看清現實,也不願站起來,並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律政論詩
    《文教資料簡報》1983年第12期刊載盛巽昌《毛澤東詩詞二首》一文,在《七律(有田有地吾為主)》的小標題下,文中寫道:1945年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志一首七律詩傳抄甚廣。這裡據上海1949年3月13日《亞報》,並參照《新民報》的『更正』,抄錄於後,以供研究參考:『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 作者夢醒後創作的一首七律,開篇顯得出乎意料,尾聯寄寓深遠
    很多進步詩人拿起自己的詩筆進行戰鬥,不僅極大地鼓舞了人心,也讓自己更有勇氣面對更加複雜的形勢。下面介紹清代的一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全篇更感情深沉。夢中清代:劉廣第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
  • 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
    北宋一位文學家也同樣遭遇了很多坎坷,卻寫下一首詩表達他的豁達胸襟。下面介紹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郡齋即事宋代: 範仲淹三出專城鬢如絲,齋中瀟灑勝禪師。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雲山賴有詩。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 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
    下面就品讀他的一首經典,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潤州唐代:杜牧向吳亭東千裡秋,放歌曾作昔年遊。青苔寺裡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潤州即現在江蘇的鎮江,不僅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也是自先秦時代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軍事、經濟和文化重鎮,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更是文人輩出。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都需要精心構思,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篇,還要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而中間的過渡與轉折也非常有講究。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弄巧成拙。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喜雨南宋:楊萬裡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 魯迅寫首七律《無題》詩,6年後老對頭郭沫若模仿一首,高下立判
    1931年,魯迅寫了一首名為《無題》的七言律詩,6年後,郭沫若在回國時忍不住依魯迅原韻模仿了一首名為《歸國雜吟》的七律。小編一直認為魯迅的詩作水平明顯要高一籌,這兩首詩放在一起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高下立判。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空靈縹緲,最後14字更彰顯非凡才華
    下面就分享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空靈縹緲,最後14字更彰顯非凡才華。重過聖女祠唐代:李商隱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頸聯用典,「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萼綠華、杜蘭香,都是傳說中的女仙,萼綠華自由自在,來去無蹤、居無定所;杜蘭香青童接駕,說走就走、立時歸返。聖女祠在武都懸崖一側,石壁上有婦人像,上赤下白,人稱為聖女,以形似得名,非實有其神。詩人以萼綠華、杜蘭香比擬,謂神來無定,若洛神之徙倚彷徨。
  • 歐陽修一首很傷感的七律,每一句都充滿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當時他跟著當時的範仲淹,稍稍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範仲淹是一位正人君子,為人正直,這樣他就得罪了很多人,上書彈劾當時的宰相呂夷簡濫用職權,還被對方誣陷,從而被貶外地;歐陽修是範仲淹的任用的官員自然也是遭受到了打擊,被貶夷陵(今天的湖北宜昌地區),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打擊太大了,讓歐陽修傷感不已,他在路上經過黃溪登高望遠,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黃溪夜泊》,以此來抒發內心的悲痛之苦。
  • 杜甫一首經典的七律,其中廣為稱頌的兩句,在今天看來「太汙了」
    杜甫也有非常出色的古風,五言有《三吏三別》、七言有《兵車行》,但他最令人稱道的,還是七言律詩。從「齊梁體」到「近體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近體詩的格律,也是逐步完善的狀態,這也是為何在初唐到盛唐時期,有許多「出律」的律詩,直到杜甫的出現,在他的努力下,七言律詩的格律趨向完善。
  • 歐陽修的一首七律,風格自然流暢,頷聯更抒發了達觀態度
    有時候本以為具備十足的把握,卻在一瞬間變得手足無措;有時候覺得周圍根本就是漆黑一片,卻又在不經意間雲開日出,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生命有時就像一隻孤舟,在遼闊的海洋上茫然前進,不明方向、不知歸途,但越是失去信心和鬥志,就越是容易在迷茫中陷入僵局。只有意志堅定、飽滿熱情,才能打起精神,堅強地走出困境,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感受就是淡然處世。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
    比如他的《錦瑟》就有多種解釋,更令後人費解。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輪所)唐代:李商隱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
  • 朱彝尊的詞學觀
    朱彝尊詞學觀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應是康熙三年(1664)到康熙十七年(1678)。這一時期朱彝尊的正處於無所憑依、四海漂泊的階段,聲名的日漸盛起與生活的一再困苦使得朱詞之中透露出一股落魄不遇的無奈情懷。這一首小令正符合朱彝尊強調的「小令宜師北宋」的創作方法。陳廷焯云:「詞至竹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博而不雜,麗而不佻,茂矣,美矣。竹垞詞,小令之工,兼唐、宋、金、元諸家,而奄有眾長……」(《雲韶集•評》卷十五),又於《詞則•閒情集》云:「豔詞至竹垞,掃盡綺羅香澤之態,純以真氣盤旋,情至者文亦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釋義:請勿見笑農家在臘月所釀造的酒比較渾濁,在豐年中待客的菜餚卻十分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