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

2020-12-22 品詩賞詞

李商隱生活在晚唐時代,當時諸侯割據、戰亂不息,大唐王朝也日漸衰敗,難以重現昔日的繁榮。而義山也因為個人原因,深陷牛李黨爭之中,使得他經常愁悶不已。

彷徨無措時,詩人便抒寫心中的悲怨,卻總是非常含蓄,所以他的詩作就顯得晦澀難懂。特別是他的很多無題詩引經據典,讓後世讀者理解困難,自然就會眾說紛紜。比如他的《錦瑟》就有多種解釋,更令後人費解。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懷念過往,內心惆悵,尾句更顯出心緒茫茫。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輪所)

唐代:李商隱

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

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

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他時燕脯無人寄,雨滿空城蕙葉凋。

這首詩是作者在大中五年冬,由長安赴梓州途經利州時作。作者明寫武后之母感神龍而孕的神話故事,其實卻暗寫武后。通篇八句,其中六句寫的是龍。利州在四川廣元,金輪即指武則天,她在如意二年加金輪聖神皇帝尊號。

開篇就說「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曾有神劍飛進潭中,不會輕易銷蝕。「神劍飛來」,這是以神劍比喻水中的神龍;「不易銷」,指《舊唐書》中的一個傳說:李淳風告訴李世民,三代之後大唐將出現一位女主,而其人已在宮中。於是唐太宗李世民要殺盡所有可疑的宮女。次句寫武后之母駐舟龍潭,點明地點和主角。

頷聯「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是說潭水中的神龍為行雲雨之事,急忙移動燈燭,散開龍鱗,變成長長的錦茵,鋪在地下。

作者繼續化用典故,「明月」比喻夜明珠。《楚辭》中說,大荒西北隅有不周山,神龍銜燭照之。「行雲散錦」,作者用巫山神女的傳說,是指龍交則散如錦。錦,指龍身上的錦鱗。

頸聯進一步展現龍宮中的場景,「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意思是龍宮裡的軒窗連著紫貝珠宮,宮中的帷簾就像重重的玉錦冰綃。這兩句以美麗的形象,暗示神龍與後母的好合。

「河伯軒窗、水宮帷箔」,均是比喻後母的蘭舟;「貝闕」,指龍宮,「冰綃」為鮫人所織。義山在前面六句中疊加了「碧潭、蘭橈,明月、雲錦,貝闕、冰綃「等意象,表達了對大唐曾經榮光的無比眷戀,更反襯出其內心的悲慨。

結尾以往年崇祀的盛況,反映當前細雨秋風、荒江廢廟的悽涼寂寞。「他時燕脯無人寄,雨滿空城蕙葉凋」,可惜此時此刻再也無人寄送燕脯,空蕩蕩的利州城裡蕙葉凋零、秋雨瀟瀟。

「燕脯」是神龍愛吃的食物,古代傳說中說,羅子春兄弟世代與龍為婚,有一次,他們帶了五百個燒燕,獻給洞庭山龍女。龍女大喜,贈以大珠三顆,小珠七顆,雜珠一石。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七律,作者極力描摹神龍,烘託感孕的神話,以抒發他對武后的懷念之情。詩人身歷六個朝代,他所處的晚唐江河日下,他兩次途經利州,第二次正是他在仕途上走投無路、窮途潦倒的時候。

國家盛衰、個人身世之感,都會引起他對武后的景慕。他在詩的結尾處流露出的低回慨嘆之情,正是詩人仕途不順、命運不濟的真實反映。尾句更顯心緒茫茫,詩人努力了一輩子,既無法才盡其用,又不能實現心中夢想,前路更是一片渺茫。義山雖然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但也只能默默承受。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空靈縹緲,最後14字更彰顯非凡才華
    下面就分享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空靈縹緲,最後14字更彰顯非凡才華。重過聖女祠唐代:李商隱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唐文宗開成二年冬,興元軍節度使令狐楚病卒,李商隱隨喪回長安,途經聖女祠,曾作《聖女祠》詩。18年後,李商隱又從梓州返回長安,再次來此。可是物是人非,很多人都已不在,很多事情也都無法釋懷,義山於是創作此詩寄託感慨。
  • 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七律,不加一句評論,卻令人回味無窮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很多讀者都喜歡欣賞他的詩歌作品。但由於李義山的身世坎坷,加上他又經常夾在牛李之爭的漩渦之中,所以其作品多用典故,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容易引發歧義。李商隱青年時代好道,晚年又好佛。下面分享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七律,不加一句評論,卻令人回味無窮。銀河吹笙唐代:李商隱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李商隱就是晚唐詩壇最傑出的代表,詩人不僅有崇高的理想,還有切實的觀察。晚唐的歷史也讓善於感受現實的詩人體驗到秋花的幽豔。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安定城樓唐代: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 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
    唐宋名家的詩詞中經常運用典故,特別的晚唐詩人李商隱,更是這方面的高手。不過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用典不善,也會讓作品變得晦澀難懂,反而是弄巧成拙。所以詩人必須善於取捨,又精於歷史和人文知識,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下面介紹黃興的一首七律,首聯就用典貼切,頷聯更顯氣勢如虹。致譚人鳳近代:黃興懷椎不遇粵途終,露布飛傳蜀道通。
  • 蘇軾的一首蝶戀花,開篇就勾人心弦,尾句更寓意深遠
    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蝶戀花,開篇就勾人心弦,尾句更寓意深遠。蝶戀花·密州上元宋代:蘇軾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蘇軾來到密州,心卻在杭州,十分惦記家人,也無限懷念過去。詞文先從杭州寫起,「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錢塘是杭州的代稱,首句就勾人心弦,元宵節燈火輝煌,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而明月如霜,則點出良辰美景,引得男女老少都競相出門賞燈遊玩,全城上下熱鬧非凡,不愧為「照見人如畫」。
  • 李商隱句句經典的一首詞,難解其意卻意猶未盡,美到心醉
    說到唐詩,就不得不說唐詩中的明星,李商隱。哪怕在詩詞界人才輩出的唐代,李商隱也是熠熠生輝的存在。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至今依然讓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而他的詩也如雲山霧海,讓我們看不透、猜不準,卻讀來總會覺得意猶未盡,有無數的共鳴。
  • 李商隱最具歷史氣息的1首七律,藝術成就不輸於《無題》詩
    作為唐朝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李商隱在各種類型的詩歌中均有建樹。尤其在七律詩歌方面,更是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李商隱的《無題》七律詩語言優美,藝術獨到,歷來受到廣泛的好評。不過李商隱的七律並非都是無題詩,也有其他主題的七律詩。
  • 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
    北宋一位文學家也同樣遭遇了很多坎坷,卻寫下一首詩表達他的豁達胸襟。下面介紹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郡齋即事宋代: 範仲淹三出專城鬢如絲,齋中瀟灑勝禪師。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雲山賴有詩。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 李商隱雨夜思歸,這首七律刻畫細膩,歷來被世人推崇
    有人說,李商隱的作品像謎語,猜破了反而沒有味道;也有人說,義山的詩作情感非常深沉,讀者太投入了就難以自拔。其實這恰恰說明,李商隱的作品容易引起共鳴,因為他的每一首詩篇都是含淚譜寫,既開創了朦朧詩的先河,又開闢了唐詩的新次元。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雨夜思歸,這首七律刻畫細膩,歷來被世人推崇。
  • 李商隱這首無題詩並不出名,但最後14字卻成了千古絕唱,水平如何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也是李商隱無題詩中的一首,雖然這一首詩並不是特別出名,但最後的14字卻極出色,甚至可稱千古絕唱!《無題》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而晚唐的李商隱也是少年時就胸懷大志,可是當他深陷牛李之爭時,心中總是感到沮喪和惆悵。不過時代在不斷進步,觀念也在逐漸改變,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最後詩人借用《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抒發了內心的悲愁和無奈。洛下書生,是指東晉時的宰相謝安,他因為患有鼻炎,吟詠詩篇時鼻音較重。後人模仿他的聲音,就捂著鼻子吟誦。灑淚新亭,指西晉的都城洛陽失陷後,很多名士都到江東依附琅邪王司馬睿。有一次大家相邀於新亭飲酒。席間一人長嘆,引起很多人思念家鄉,一時泣不成聲。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而作為一位儒者,蘇軾也極其有悟性,所以即使在那些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他也能安貧樂道、恬淡悠然,絲毫不畏各種挫折,更鼓舞了他身邊的很多人。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酒邊一首為一瓢題扇詩人用「萬恨崢嶸苦未休」,抒寫心中的惆悵和痛苦,非常形象。崢嶸,原指山勢險峻的樣子,這裡形容憤恨之大。縱覽柳亞子的這首七律
  • 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
    這些深情的故事也感染了後世很多人,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移情奪志,頸聯更是催人淚下。詩人懷念對方當年曾舞劍悲歌、興致濃厚,歸來之後卻窮愁潦倒,手撫長劍,卻像馮諼那樣悲涼地輕彈。,「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枯葉飄落而下時,才會驚嘆時光荏苒;看慣世態之後,更悟知己最是難得。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一首好詩經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提出,詩有別趣,主要在於含蓄雋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再如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其中的一個絲字就與思諧音,可謂鍊字精準。
  • 李商隱的一首冷門詩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
    這句話對於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來說,就是一句難以擺脫的人生魔咒。他年少失孤,貧寒無依,唯有奮發讀書以謀求前途。可是,他縱然才華出眾,卻也屢次不得仕進。後來,因令孤楚的賞識才得以中舉。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希望有所作為時,等待他的卻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和黨爭激烈的殘酷現實。終其一生,李商隱都在追求,卻總是失落,總是悵惘,總是哀傷。
  • 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
    很多時候事與願違,令人無奈的同時,更無比感傷。比如盛唐的杜甫才華橫溢,卻一輩子窮困潦倒;晚唐的李商隱也是曠世奇才,更是命運多舛。下面分享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久在異鄉,忽然看見曾經美麗的故園,竟然如此殘破不堪,詩人內心無比沉痛
  • 韋莊很情深的一首詞,懷念與妻子離別之夜的情景,惆悵不已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韋莊的一首相思詞《菩薩蠻》,在華美的辭藻下,是滿滿的相思惆悵以及對妻子深切的懷念。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那一夜的離別,你我在華麗的紅樓裡,離別之時相當地惆悵,香燈隱約地半卷著帶有流蘇的帳子。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短短4句寫盡無窮愁緒
    文/顧無【引觴漫談】杜甫與李白,到底誰更偉大?這是一個千年來爭論不休的話題,自宋朝開始,研究杜甫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提起詩人,永遠是李杜並提。廣闊的視野、蕭瑟的風景,一下子勾動了杜甫心中的萬千思緒,身世飄零的感慨,歲月流逝的悲哀,潦倒孤病的惆悵,這些情緒與臺外的秋景融合在了一起,產生了這首永垂不朽的七律壓卷之作,《登高》。後人稱其為「七律之冠」,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有七律無題詩六首,六首都被蘅塘退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此前,小樓已經寫文章賞讀過四首,今天再讀一首。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