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詩經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提出,詩有別趣,主要在於含蓄雋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
再如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其中的一個絲字就與思諧音,可謂鍊字精準。但詩人總是喜歡含蓄,讀者在閱讀時就需要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下面介紹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唐多令·惜別
宋代: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
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
漫長是、系行舟。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著名詞人。他終生布衣、四處遊幕,暢遊感懷時,便即興題詠。吳文英的作品師承周邦彥,重視格律和聲情,也像李商隱那樣善於用典。
夢窗詞比較柔婉,多濃豔詞境,對後世影響較大。這首詞抒寫羈旅懷人,意境感人,卻不事雕琢。
開篇就充滿詩趣,一個「愁」字,上秋下心,作者採用合成手法,既交代了時節,又表達出愁怨的情感,可謂妙語雙關。
接下來續寫羈旅秋思,雨打芭蕉,也是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境,李清照、蔣捷、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經描寫過,表達了悽涼的心境和孤寂的情感。
但是吳文英卻不落俗套,「不雨也颼颼」,作者不寫秋雨,唯有秋風落葉,卻令人立刻就想到曾經是秋雨綿綿,行旅艱難,才會有起首的離人之愁。
歇拍後的幾句更有特點,又是反用辛棄疾的「卻道天涼好個秋」,明月相伴,卻不敢登樓,因為更怕愁思蔓延,無法排遣。詞人熟讀詩書,信手拈來,卻絲毫不覺唐突和晦澀。
下闋起首轉而開始傷秋,深秋過後就到歲末年關,匆匆一年又將過去。「夢中休、煙水流」,表達了自己千萬次披星戴月,不僅沒有帶來更多的財富,詞人反而覺得心中有愧,他對不住家人無數不眠日夜的期待和擔憂。
如今「燕辭歸、客尚淹留」,自己竟連候鳥都不如,讓他情何以堪。明月柔美,自己卻不敢欣賞;碧水長流,也無法載他還鄉。甚至就連傳信的鴻雁,也無法指望。詞人即使歸心似箭,此刻也只能望穿秋水,意緒茫茫。
最後三句更道出詞人內心的愁苦,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詞人本來身在異鄉,如今又要送客遠遊,夢窗不說自己心中的孤寂,卻藉助柳枝羈絆行舟,含蓄地點出此時的惆悵之情,擬人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令人讚不絕口。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也曾有詩,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表達了他鄉送客的悽涼景象。吳文英一邊眷戀著故鄉與親人,一邊又遭受離別之苦,同時仕途艱難、生活窘迫,可謂深受煎熬。
縱覽吳文英的這首詞,情景交融、令人感懷;全篇如信手拈來,無拘無束。上闋重在寫景,作者用「秋風、明月」等意象,渲染了羈旅的孤寂,而一句「離人心上秋」,又極富有情趣。
下闋情感表達得樸實真摯,也顯得極其爽快,卻令讀者深切地感受到其內心的離愁別緒。正所謂,秋心合成愁,雨停風嗖嗖,他鄉送知己,垂柳系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