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一首詞,開篇陡然而起,全詞更顯一波三折,層層跌宕

2021-02-19 雲水心語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年少時胸懷壯志,青年時代就曾拉起一支隊伍,壯年時更發誓要收復河山。稼軒能文能武,他金戈鐵馬、醉裡挑燈,一把利劍在空中揮舞,令對手見了就膽寒。


而作為詞人的辛棄疾,又慷慨悲歌,字裡行間都滿溢著熾熱的愛國情懷。下面介紹辛棄疾的一首詞,開篇陡然而起,全詞更顯一波三折,層層跌宕。


 

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

南宋:辛棄疾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徵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辛棄疾的作品多以豪放為主,風格濃鬱明快,充滿激情,讀之令人振奮。人們吟誦稼軒詞,不僅感受到一種愛國主義情懷,也能深深地體驗到一位仁人志士的不屈精神和高潔品質。


乾道八年,稼軒任滁州任上,而當時的滁州通判是範倅,也是稼軒的得力副手。這年秋天,範倅任滿後被調往京城,稼軒填詞為之送行,抒發了作者對故友依依不捨的深情。 



上片寫惜別之情,起首三句直抒胸臆,為全詞奠定了憂傷的基調。稼軒此時雖然不到四十歲,卻感到明顯衰老,早年的情懷和趣味全減,面對著一盞餞行酒,他也有點害怕流年易逝。


接下來詞人寓情於景,臨近中秋,本該與家人團圓,可是好月不照人圓、流水只管送歸,詞人在一番移情的描寫中,充分表達了豪爽之後隱藏的一份柔情。


 

上片末尾以張翰辭官之典作結,既飽含深意,又承上啟下。稼軒遙想友人返鄉與兒女歡聚,乃緊承上文之送別,顯得自然諧婉、又水到渠成。而惜其忘懷時事一意,則為下文的言志埋下了伏筆。


如煙的往事、淡淡的離愁,還是對未來的迷茫,都讓詞人陷入了深深的惆悵之中。可是餞行時,又不好訴說自己的愁腸,深秋之夜、蓴鱸燈前,本該非常溫馨甜蜜,如今卻都是苦澀的回憶。



下片寫壯志難酬之悲,詞人以一波三折的方式,將層層跌宕的激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稼軒悠悠地說,朝廷正思賢慕才,趁著徵衫未換,你正好去朝見天子。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廬,天子將讓你檢視翰林院草擬的文件,還會派遣你籌劃邊防和軍備。


作者遙想對方的旅程,前四句通過「朝天、思賢、承明、視草」等昂揚自信的詞語,豪邁地抒寫了渴望建立宏偉功業的壯志。但「卻遣籌邊」這一句,卻筆鋒驟轉,一個「卻」字,以巨大的情感落差,發出了壯志難酬的不平之鳴。


 

結尾處,詞人以沉重的筆調,進一步抒寫了自己「愁腸殢酒、空弦落雁」的痛楚心態。而「目斷秋霄落雁」,詞人終於無法與家人聯繫,只好繼續借酒澆愁,卻又怕醒來聽見弓弦之音,更加傷懷。全詞於起伏開闔中,盡顯哀怨悲壯,感人肺腑。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然不失豪邁,但更顯情真意切。作者在開頭先描述自己漸漸衰老、情味頓減,然後又感懷中秋無法團圓,更不能陪伴家人賞月品酒,心中充滿愧疚之情。接下來詞人遙想朋友被天子賞識,並委以重任,而自己卻依然被擱置不用,一腔激情頓時消減了大半。


稼軒痛苦自己報國無門,又不甘心從此頹廢,於是才悲怨地長嘆,「道愁腸殢酒只依然」,最後又在悽涼的「目斷落雁、時響空弦」的氛圍中結束全詞。細細讀來,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令人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 詞中之龍:辛棄疾經典詞十首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他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辛棄疾寫下一首看似歡快的醉酒詞,卻感嘆讀書「全無用處」
    辛棄疾在詞作上的成就,已經不能簡單地用某一個詞或某一個方面來做出結論了,他所創作的詞作,題材甚或風格已經多樣到讓人瞠目結舌,也讓同期的文人難以望其項背。他可以慷慨激昂,同樣也可以纏綿悱惻,更可以抒發閒情逸緻到讓人想跟他一塊去幽居,總之就是,你想要的風格,他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他就是這樣一個「異數」。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
  • 詞中之龍,辛棄疾經典詞十首!
    在詞中作者用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在結構上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壯詞」瞬間變成「哀詞」,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無限悲憤不言中。
  • 辛棄疾最得意的詞,開篇10字堪稱夏日最強裝備,最後一句太嘚瑟了
    20歲時追敵三天三夜,搶回帥印;22歲時帶50騎兵,深入5萬人敵營,活捉叛將,這是辛棄疾一生最輝煌的時刻。這樣的辛棄疾不嘚瑟,放眼文壇還有誰有這樣的資格。但用「嘚瑟」來形容辛棄疾又不過是小編的一廂情願,一生不得志的稼軒在其平生600餘首詞中,給世人留下的是淡淡的憂傷。
  • 辛棄疾最經典的十首詞,讓人百讀不厭!
    在詞中作者用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在結構上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壯詞」瞬間變成「哀詞」,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無限悲憤不言中。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古代的文人,大多都喜歡喝酒,大概是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好的靈感的,而辛棄疾便是愛酒詩人大軍中的一員,曾經寫過一首《西江月·遣興》:西江月·遣興南宋 辛棄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 辛棄疾的愛情詞同樣很感人!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全宋詞》最狂的一首詞,來自大醉的辛棄疾,800年無人能出其右
    但對於有些人,卻是狂了一生,比如南宋的辛棄疾。無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還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他的狂總是帶著淡淡的憂傷,和讓人無法忽視的倔犟。21歲從軍,屢立奇功;25歲入朝為官,任江陰籤判,官至從四品;41歲開始賦閒,不被重用他壯志未酬;64歲再次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作於此時,詞成後不久再被免。
  • 辛棄疾最大氣的一首詞,其中10字為千秋絕調,全宋詞僅此一首
    僅僅10字,被後世推為千古絕調,它出自辛棄疾最大氣的一首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一首好詩經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提出,詩有別趣,主要在於含蓄雋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再如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其中的一個絲字就與思諧音,可謂鍊字精準。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十首詞,百讀不厭
    古典君:在詞中作者用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在結構上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壯詞」瞬間變成「哀詞」,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無限悲憤不言中。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拯救了千年笑點
    詩詞界嗜酒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唐有李白,宋有蘇軾,但今天的主角是詞中之龍辛棄疾。對於稼軒兄來說,酒也是把雙刃劍,既有「醉裡挑燈看劍」的萬丈豪情,但也有「醉裡且貪歡笑」的孤獨失落,甚至還鬧出和松樹吵架的笑話:「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不過,辛棄疾因為喝酒而鬧出的笑話可不止這一個。
  • 其實,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寫愛情的詞,而是另有寄託
    他們在晚上一起走上街頭,欣賞花燈, 燃放煙火,去猜燈謎,更去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南宋女詞人朱淑真有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雖然詞中充滿了傷感,但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代的元宵節是一個多麼浪漫的節日。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辛棄疾很特別的一首詞,通篇都在罵兒子,卻道出了千古至理
    辛棄疾怎麼會要專門寫一首詞來罵大兒子呢?本詩詞有一個序,這當中辛棄疾早就介紹了原由。序中說:吾擬乞歸,犬子以田土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就是說,辛棄疾的大兒子以家庭田土沒有購買為由,阻止辛棄疾罷官。事實上光看辛棄疾序中所言,便能解釋他怎麼會要罵大兒子了,還可以解釋本詩會受後代人共同認可的原因。《最高樓·吾衰矣》辛棄疾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