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民生凋敝、時局動蕩,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的鐵蹄不斷地踐踏中華大地,老百姓的生活卻一天比一天艱難。面對如此危局,那些王公大臣們不僅不思進取,反而畏縮不前、甚至妥協退讓,讓很多有識之士感到極其悲痛。
時代向詩人們提出了新的任務,也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更多的創作靈感。很多進步詩人拿起自己的詩筆進行戰鬥,不僅極大地鼓舞了人心,也讓自己更有勇氣面對更加複雜的形勢。下面介紹清代的一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全篇更感情深沉。
夢中
清代:劉廣第
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
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
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無心泣國讎。
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
劉光第,字斐村,四川富順人,1898年7月,因湖南巡撫陳寶箴的保薦,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百日維新。戊戌事變發生後,自投獄中,後來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清光緒11年時發生了中法戰爭,清軍雖然在鎮南關、和臨洮兩個戰場上大敗法軍,但由於李鴻章等人奉行妥協政策,就迫不急待地籤訂了不平等和約。詩人對此深有感觸,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1885年的中法戰爭是這首詩的時代背景,以夢境說事是作品在表現手法上的獨特之處。詩中既有對妥協派的辛辣諷刺,也有痛感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恨,更有給予侵略者以迎頭痛擊的戰鬥渴望。全篇感情深沉,令人感動。
首聯就顯得非常突兀,「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詩人在夢中醒來,不經意地失聲喊叫,忽然驚醒了妻子。原來是廣州灣戰艦林立,正在發生抗擊法軍的激戰。橫海,即渡海的意思,詩人說自己在夢中參加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戰鬥。
可是詩人從夢中醒來,卻發現一切並非虛幻,「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他揉揉惺忪的睡眼,看見五色旗幟還在眼前閃耀、晃動,紅色的燈花低垂著頭,卻令人惆悵。
作者用「五色花旗」與「一燈紅穗」對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出一種無奈和憤怒。帝國主義橫行霸道,而清朝政府卻卑躬屈膝,根本不顧百姓們的生路,令人悲傷不已。
頸聯正話反說,「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無心泣國讎。」那些被人敬仰的王公大臣們卻振振有詞,不斷地為其妥協政策辯護,普通人為國事擔憂哭泣,又有什麼用呢?
宗臣,指為世人所崇敬的大臣,這裡是指李鴻章。這句是諷刺那位李大人以反對製造「邊釁」為理由,為自己的政策辯護。
詩人又化用「寒女」的典故,傳說古代魯國有一個女子過時未嫁,倚柱嘆息,鄰婦問她是否想嫁人。她說我擔憂魯君老了,而太子卻年幼。鄰婦笑著說,這個問題還是讓那些士大夫們去考慮吧。寒女又回答說:「魯國有難,老百姓也要遭殃的。」此處作者以寒女自比。
最後詩人倍加感慨,「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作者自笑書生的思想迂腐、不切實際,自己即使人微言輕,一顆壯心卻仍然飛到炮聲隆隆的南海陬。海南陬,指南部邊疆。
詩人看似自嘲,其實是抒寫心中的無限酸楚與悲涼。自己雖然不惜獻出生命,但是那些所謂的柱國大臣們卻軟弱無力,更麻木不仁,根本不顧對敵妥協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讓無數仁人志士痛心疾首。
縱覽劉廣第的這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讀完令人感動不已。詩人以「夢中」為題,卻由此引發自己對時局的擔憂、以及對王公大臣們的無情嘲諷。
詩人在頸聯採用正話反說的手法,卻委婉地針砭時弊,更彰顯出作者滿腔的愛國激情。詩人半夢半醒,這首詩也顯得非常委婉,而無限深意卻見於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