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夢醒後創作的一首七律,開篇顯得出乎意料,尾聯寄寓深遠

2020-12-22 品詩賞詞

清朝末年,民生凋敝、時局動蕩,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的鐵蹄不斷地踐踏中華大地,老百姓的生活卻一天比一天艱難。面對如此危局,那些王公大臣們不僅不思進取,反而畏縮不前、甚至妥協退讓,讓很多有識之士感到極其悲痛。

時代向詩人們提出了新的任務,也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更多的創作靈感。很多進步詩人拿起自己的詩筆進行戰鬥,不僅極大地鼓舞了人心,也讓自己更有勇氣面對更加複雜的形勢。下面介紹清代的一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全篇更感情深沉。

夢中

清代:劉廣第

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

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

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無心泣國讎。

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

劉光第,字斐村,四川富順人,1898年7月,因湖南巡撫陳寶箴的保薦,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百日維新。戊戌事變發生後,自投獄中,後來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清光緒11年時發生了中法戰爭,清軍雖然在鎮南關、和臨洮兩個戰場上大敗法軍,但由於李鴻章等人奉行妥協政策,就迫不急待地籤訂了不平等和約。詩人對此深有感觸,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1885年的中法戰爭是這首詩的時代背景,以夢境說事是作品在表現手法上的獨特之處。詩中既有對妥協派的辛辣諷刺,也有痛感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恨,更有給予侵略者以迎頭痛擊的戰鬥渴望。全篇感情深沉,令人感動。

首聯就顯得非常突兀,「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詩人在夢中醒來,不經意地失聲喊叫,忽然驚醒了妻子。原來是廣州灣戰艦林立,正在發生抗擊法軍的激戰。橫海,即渡海的意思,詩人說自己在夢中參加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戰鬥。

可是詩人從夢中醒來,卻發現一切並非虛幻,「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他揉揉惺忪的睡眼,看見五色旗幟還在眼前閃耀、晃動,紅色的燈花低垂著頭,卻令人惆悵。

作者用「五色花旗」與「一燈紅穗」對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出一種無奈和憤怒。帝國主義橫行霸道,而清朝政府卻卑躬屈膝,根本不顧百姓們的生路,令人悲傷不已。

頸聯正話反說,「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無心泣國讎。」那些被人敬仰的王公大臣們卻振振有詞,不斷地為其妥協政策辯護,普通人為國事擔憂哭泣,又有什麼用呢?

宗臣,指為世人所崇敬的大臣,這裡是指李鴻章。這句是諷刺那位李大人以反對製造「邊釁」為理由,為自己的政策辯護。

詩人又化用「寒女」的典故,傳說古代魯國有一個女子過時未嫁,倚柱嘆息,鄰婦問她是否想嫁人。她說我擔憂魯君老了,而太子卻年幼。鄰婦笑著說,這個問題還是讓那些士大夫們去考慮吧。寒女又回答說:「魯國有難,老百姓也要遭殃的。」此處作者以寒女自比。

最後詩人倍加感慨,「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作者自笑書生的思想迂腐、不切實際,自己即使人微言輕,一顆壯心卻仍然飛到炮聲隆隆的南海陬。海南陬,指南部邊疆。

詩人看似自嘲,其實是抒寫心中的無限酸楚與悲涼。自己雖然不惜獻出生命,但是那些所謂的柱國大臣們卻軟弱無力,更麻木不仁,根本不顧對敵妥協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讓無數仁人志士痛心疾首。

縱覽劉廣第的這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讀完令人感動不已。詩人以「夢中」為題,卻由此引發自己對時局的擔憂、以及對王公大臣們的無情嘲諷。

詩人在頸聯採用正話反說的手法,卻委婉地針砭時弊,更彰顯出作者滿腔的愛國激情。詩人半夢半醒,這首詩也顯得非常委婉,而無限深意卻見於言外。

相關焦點

  • 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
    北宋一位文學家也同樣遭遇了很多坎坷,卻寫下一首詩表達他的豁達胸襟。下面介紹範仲淹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閒適恬淡,尾聯更令人嘖嘖稱讚。郡齋即事宋代: 範仲淹三出專城鬢如絲,齋中瀟灑勝禪師。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雲山賴有詩。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都需要精心構思,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篇,還要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而中間的過渡與轉折也非常有講究。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弄巧成拙。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喜雨南宋:楊萬裡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荊公的作品形式多樣、意境深遠,但主要是寫景抒情、詠物言志,十分精工深婉,寓悲壯於閒淡之中。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律政論詩
    《文教資料簡報》1983年第12期刊載盛巽昌《毛澤東詩詞二首》一文,在《七律(有田有地吾為主)》的小標題下,文中寫道:1945年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志一首七律詩傳抄甚廣。這裡據上海1949年3月13日《亞報》,並參照《新民報》的『更正』,抄錄於後,以供研究參考:『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魯迅寫首七律《無題》詩,6年後老對頭郭沫若模仿一首,高下立判
    不過頗有意思的是,兩人曾因創作理念的不同互掐了多年。中間的曲折,本期就不和大家贅述了,畢竟兩位都已不在,曾經的恩怨和是非我們作為局外人和後輩,本就沒有資格去說什麼。不過兩位的詩我們倒是可以帶著敬意來比較一番,雖然和魯迅不合,但郭沫若卻曾模仿過魯迅寫詩。1931年,魯迅寫了一首名為《無題》的七言律詩,6年後,郭沫若在回國時忍不住依魯迅原韻模仿了一首名為《歸國雜吟》的七律。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安定城樓唐代: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這首詩就抒發了作者開闊的胸懷,體現了義山青年時期的奮發精神。正是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到處都是一排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詩人來到涇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仕途受阻,讓他情緒低落,但當時義山畢竟還很年輕。短暫調整之後,他便積極地準備尋找新的機會。這一天他閒來無事,獨自登上涇源的古城頭。
  • 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詩歌創作也是如此,但著眼點不同、角度各異,也會有各種表達方式。有些是情為主、景為賓,有些是賦陳為主、比興為賓。清代一位詩人也非常懂得這一點,於是其作品也顯得主次分明。下面介紹朱彝尊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主次分明,頸聯更令人淚奔。
  • 高適的一首七律,開篇三截句,羅列了多種意象,堪稱經典
    不過朋友畢竟不像夫妻,不能朝夕相處,聚散總是常事,而自古送別的場景一般都很悲戚和憂傷,但唐代詩人高適筆下的送別卻顯得熱情洋溢。 夜別韋司士唐代:高適高館張燈酒復清,夜鍾殘月雁歸聲。只言啼鳥堪求侶,無那春風欲送行。黃河曲裡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向城。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 高適,字達夫,天寶八載應舉及第,他的邊塞詩雄健蒼涼,氣骨凜然,與岑參齊名。
  • 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
    下面分享司空圖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僅是頷聯就令人愛不釋手。這首詩是創作於作者的中年,當時他回到了位於山西中條山上的故鄉王官谷。由於晚唐時期戰火紛飛,他的家鄉也免不了遭到破壞,到處都是殘垣斷壁,遍地可見荒草枯枝。
  • 涓涓雋語七律.訴心曲:曾盼暖陽偕酥手,黃昏獨飲醉流霞
    七律.訴心曲恍如一夢落京華,夢醒成空笑看花。萬丈紅塵趟雨雪,三千綠鬢裹風沙。七律.訴心曲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六麻,黑體字是韻腳。這首詩我稍作解釋一下,要不然有的朋友看了可能一片茫然,不知所云。詩是淺顯易懂,但不了解我的人也會有「這是哪根哪啊」的迷茫。首聯交代的是現實背影。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比如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整首詩意境深遠,寫的太美了,把春天寫活了,全詩全部對仗工整,為他點讚。今天我們來看看杜工部的一首千古絕唱《登高》全詩如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 宰相詩人的一首七律,動蕩開闔,情調蒼涼,尾聯更是大氣磅礴
    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世界因為具有多樣性才顯得更加值得珍愛。元代也有很多優秀的詩篇,在元詩中往往流溢著一種苦悶、抑鬱的情緒,詩人們經常感慨社會動蕩與不平,抒發仕途失意的牢騷,嚮往隱逸的山林生活,感情激越,令人回味。元代宰相詩人的一首七律,動蕩開闔,情調蒼涼,尾聯更是大氣磅礴。過陰山和人韻(其三)元代: 耶律楚材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淡淡描寫,娓娓道來,卻滿溢深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不僅立意新穎、取材獨特,而且飽含作者的深情。歷來詩評家一直強調作者的器局、精神、態度等與寫作的關係,提倡作者要修煉內功、升華情操,才能寫出深刻動人的傳世之作,正如劉勰所說的「蓄素以弸中,散採以彪外。」
  • 時值冬至,分享杜牧的七律,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時值冬至,分享杜牧的七律,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唐代:杜牧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南時所作,情真意切,令人感懷不已。開篇交代時節特徵,並說明創作緣由,「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時值冬至,詩人在異地他鄉恰逢京使,收到了來自親人的書信,心中既感到非常溫馨,又有些放心不下。古代書信多寫在絲絹上,然後扎在兩片魚形的竹木簡中,故稱雙鯉。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詩歌是詩人心境的傳達,更展現了作者的性格特點。大自然多彩多姿、千變萬化,不同的作者從中提取的素材卻不盡相同。有人豁達不羈,眼中常見雄渾壯觀之景;有人多愁善感,就經常注意到落花春去。其實人生苦短,就需要體驗各種不同的境遇。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釋義:請勿見笑農家在臘月所釀造的酒比較渾濁,在豐年中待客的菜餚卻十分豐盛。
  • 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雨還可以表達一份悲愁的心境,比如許渾的「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以及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都彰顯出作者內心的彷徨。除此之外,雨也可以象徵人生的不同階段,如蔣捷的《虞美人》等,就闡述了少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特徵。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 10首七律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在唐代,七律佳作頻出。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七律詩起源於南朝,初唐定型,到杜甫手中成熟。今天,隱娘總結10首唐代經典的七律詩,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