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二戰納粹集中營紀錄片傑作《夜與霧》

2021-02-19 平民讀歷史

這部揭露納粹集中營恐怖暴行的紀錄片,歷來被公認是紀錄電影傑作。本片時間不長,32分鐘,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則遠遠甚於《辛德勒的名單》。本片是受法國二戰歷史委員會的委託而拍攝的,榮獲1956年讓·維果電影獎。

在納粹的集中營解放十年之後,阿倫雷乃拍攝了這部反映大屠殺暴行驚駭的32分鐘記錄片。畫面中黑與白的色彩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女人的頭髮,用屍體做成的肥皂,還有一張張印有mark的人皮。影片警醒世人:戰爭已經平息,但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營周圍的檢閱廣場上重新長出青草,被遺忘似的村莊依然危機重重,火葬場已廢置了,納粹的罪惡已成為如今孩子們的戲劇,9OO萬陰魂遊蕩在這郊區。

本片提出了個人的歷史責任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面對歷史的審判,納粹軍官說:「不是我的責任!」鐵路工人說:「不是我的責任!」管理人員說:「不是我的責任!」……。所有當事人對都這麼說,本片的解說員是唯一對此提出異議的人,這個異議可以意味深長地表達為這樣一個問題:「那麼究竟是誰的責任?!」本片對富有啟發性的解說人身省,身經歷過納粹集中營暴行的法國詩人、小說家讓·凱羅爾(Jean Cayrol)撰寫的解說詞為本片增添了無比強烈的震撼力。

很多傑出導演都擅長拍紀錄片,比如布努艾爾,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樣,阿倫·雷乃也是一位紀錄片大師。他攝於1955年的作品《夜與霧》,堪稱電影史上一部沉甸甸的作品。記得很多人看過《辛德勒的名單》後,都說這是史匹柏最好的作品,但是,在反映納粹集中營的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單》無法和《夜與霧》相提並論。大概很少有能夠超越阿倫·雷乃的《夜與霧》的。

美國偵察機拍攝的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1944年9月13日

當時集中營解放已經十周年,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段痛苦的歷史漸漸地已經被淡忘了。或許,人們有淡忘的理由,因為很多痛苦不堪回首。但是,更多的淡忘是因為人們變得麻木。就像當初他們麻木地聽任惡行的發生一樣。那些開滿鮮花的小徑,當年卻是恐怖的集中營,鮮血已經乾涸,慘叫已經沉寂,人們已經統統忘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局勢變化動態圖(藍色為納粹德國,紅色為英、蘇等同盟國)

1933年.希特勒的國家機器開動了,人們明白他的暴行,明白他的獨裁與反人性,可是歐洲國家卻以自由的名義聽之任之,阿倫·雷乃的電影有著法國人的清楚明白的思考,他說,當時的集中營就像旅館或酒店一樣蓋起來,而且商人來招標 ——相信這些商人中會有猶太人。為了招標成功,當然還有賄賂——這在哪裡好像都一樣。難道這些投標者不知道他們將要建造的是什麼嗎?當然知道,他們很冷靜地設計了能夠斷絕被關在集中營裡的人一切逃跑的念想的大門,《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不知道,幾百公裡以外,受著利益的驅使,他們的同胞正在給他們蓋一座墳墓,頭腦冷靜,設計周全,就等他們住進去。華沙,布拉格,敖德薩,洛茲……無數的人被趕到這裡,享用建築師們和商人們饋贈的禮物。他們坐火車來到這地獄,每節車廂裡100人,擁擠,潮溼,骯髒,令人窒息,終日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如同裝在籠子裡的家禽,走向他們即將被屠宰的場所。

死於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人

阿倫·雷乃並不如某些喜好拍戰爭題材的導演那樣,在畫面上渲染敵人如何暴力,如何血腥,如何不是人,但是結果並不真的是我們感到恐怖,而阿倫·雷乃卻往往能夠做到四兩撥千斤,把人性深處的黑暗揭露給我們看,我們卻真的感到恐怖了。就如同魯迅說的那樣,安德烈耶夫極力使我們感到恐怖,我們卻並不感到恐怖,契訶夫並不這樣做,我們卻真的感到恐怖了。

第一眼看到集中營,簡直就是另外一個星球。所有的人以洗澡/消毒為名義被剝光了衣服,心理防線從而頃刻崩潰。作為人的尊嚴就在那一刻被剝奪了。他們被剃光頭髮,打上烙印,被分成等級,編上號,穿上監獄犯人的制服。有時候還寫上Nacht und Nebel (德語夜與霧的意思)的標語。所有的人都清楚一個事實,自己已經不被當作人了。那麼是什麼呢?

死於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人

人性的殘忍在這極端的地方能夠更為清晰地表現出來。他們住的地方是一個洞穴,三個人擠一張床,陰冷,潮溼,食不果腹,隨時會有懲罰。人人生活在恐懼之中,告密很流行。第二天早上起來時,總是要扔掉昨天晚上死去的人,一彎冷月白白地照在馬廄一般的屋頂上。有時候有雪,在冰天雪地裡幹活,有時候身邊的人就死了。但是雖然如此,所有的人還是有願望,他們最想得到的就是——一碗湯。

那一碗湯本來只配餵豬,在《波將金號戰艦》中,一碗湯能成為水兵起義的導火索。但是在集中營中,這碗湯卻是人們活著的唯一目的。少一勺湯就等於少一天生命,許多人虛弱得甚至無力阻止別人搶走自己的那一份。這樣他就只能等死。

奧斯維辛集中營中關押的猶太人,1944年

廁所。這種廁所用水泥砌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圓坑。所有的人骨瘦如柴,卻又腹脹如鼓,一個晚上要上七八趟廁所。黨衛軍宣稱,乾淨就是健康,工作就是自由,蝨子示威者死亡。那麼黨衛軍自己呢?

德國人的喜好他們都有。他們有交響樂隊,有希姆萊的稀有植物園(有很現代的塑料大棚),還有布痕瓦爾德的歌德橡樹。一種準確無誤的德國知識人的趣味。但是,這些德國知識人為何會如此地施虐呢?這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

納粹集中營中及在其佔領區內被處死的猶太人屍體,這個經過的兒童早已經對死人慘象表現的無動於衷,冷淡麻木。

一切都是嘲笑,羞辱,床鋪收拾不好都要挨20鞭子。在這裡一切都是恐懼。雖然如此,人們還有思想。或者交給上帝,或結成各種組織,想辦法消滅猶奸。不得已的時候,送瀕臨死亡的同伴去醫院。而這一員看起來似乎確實是一個正規的醫院,但是很令人不寒而慄。因為這裡面的注射帶來的是死亡。衣服是紙做的,所有的疾病都使用同樣的藥膏。有時候,飢餓的人吃自己的衣服。最後,裡面所有的病人都是一樣的,分不清年齡,眼睛都睜得大大的,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醫院裡有醫生和護士,醫生看起來完全符合我們頭腦中的醫生形象,而護士看起來則非常恐怖,很像史蒂芬·金小說中的護士。但是,他們無疑是受過教育的人,在家裡或許還是不錯的丈夫或父親。可是,是什麼使他們用了一種極端殘忍的手段來對付這些病人的呢?毫無意義的手術、截肢,其實只是為了做實驗,和日本731部隊沒有什麼不同。其中連猶奸(和漢奸類似)也會一試身手。化學公司則提供了劇毒的藥品,就一一在這些小白鼠身上靈驗了。少數倖存下來的有的被閹割,有的被用來做各種殘忍的活體試驗。而這些人從前也是體面的丈夫和父親,也都有著尊嚴,為什麼他們落到這般境況?

阿倫·雷乃擅長捕捉生活細節,證明這些殺人者在生活中並不會貼著標籤,而是有著和我們所有人一樣的需求和欲望,並無任何過人之處,這樣讓我們更覺恐怖。猶奸有自己的房間,晚上還可以偷會情人。他們還有自己的妓院——這些女人只有靠肉體來苟延殘喘些時日。司令官有自己的別墅,看上去一家其樂融融,就如同任何一個城鎮的駐軍司令一樣。會有人把這樣的一個丈夫、父親同「劊子手」這個詞劃上等號麼?他的妻子似乎是一個賢惠的女主人,也同其他上流社會的女人一樣。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幹的是什麼事情嗎?她不會不明白。

如此看來,集中營如同一個功能齊全的城市。有工廠、醫院,還有紅燈區。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監獄。在這個監獄裡人們不能正常躺下,每天受到有計劃的折磨。1942年,希姆萊視察該集中營時說,我們要有計劃地毀滅他們。這件事情他交給他的工程師。他們研究圖紙,研究如何才能把他們徹底摧毀。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施工這次沒有投標,而是由「犯人」們自己建造。這就是火葬場。該火葬場如今是一個旅遊點,很多人在它面前照相,當然,我相信更多的人的目的不是出於憑弔,只是「到此一遊」而已。

納粹黨衛軍正在處死猶太婦女

但是大屠殺已經開始。源源不斷的猶太人和其他戰俘從歐洲運來,因為用手殺人太慢,隨著運來的還有一大桶一大桶的毒劑。毒氣室看起來完全象一個普通的房子,裡面則像是浴室。不同的是,水泥牆壁上滿是指甲的抓痕,這是毒氣室裡的即將死去的人們最後的求生的掙扎——也只能掙扎到這裡了,焚屍爐以每天幾千具屍體的「戰績」運轉著,他們逃不出去,逃不出自己修建的這個地獄。

關於第三帝國的暴行有很多的記載和記錄。後來,蘇聯著名導演米哈伊爾·羅姆拍攝了一部更為詳盡的紀錄片《普通的法西斯》,其中的精神看起來好像是對阿倫的《夜與霧》的闡釋。好像是在回答阿倫的問題,為什麼,普通的人,就能夠成為法西斯?這個問題,真的永遠解答不了嗎?

來源:民國史,版權歸作者所有,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投稿信箱2564221516@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不平則鳴(微信:pmsy080818)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夜與霧》新聞報導及觀後感
    1.觀看集中營紀錄片有感( 楊璐華)(綿陽中學銘志樓電)2017年12月21號綿陽中學高一、一班的同學在語文課上經老師組織,觀看了一部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錄片,現場肅穆莊重,所有同學或憤慨,或哀婉,或沉思。觀看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要珍愛現有的和平,避免悲劇重釀。紀錄片時長約20分鐘,整個過程無一人不隨之心潮起伏。
  • 法國紀錄片《夜與霧》需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觀看
    導演阿倫·雷乃在浩劫結束的10年後受法國二戰歷史委員會所託,帶著他的攝像機重訪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雖然只有32分鐘時長,卻成功把觀眾帶回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帶我們重新認識了人類到底能夠做出多邪惡的暴行。本片的解說詞由詩人讓·凱羅爾撰寫,他曾是這座「人間煉獄」的親歷者。他用極具震撼力的語言結合雷乃的運鏡讓我們再次迫近那場罄竹難書的人禍。
  • 反納粹美劇上線,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批其「太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亞馬遜推出的劇集《納粹獵人》21日上線,該劇根據現實事件改編,講述上世紀70年代美國「義務獵人」秘密搜捕潛藏在社會中的納粹分子,阻止他們建立「第四帝國」的故事。雖然有阿爾·帕西諾、羅根·勒曼等好萊塢明星聯袂出演,但口碑並不出色,還遭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點名批評」。二戰結束後,仍有一些納粹分子逃過審判前往美洲隱居,許多「獵人」誓將他們找出並使之接受懲罰,《納粹獵人》正是基於這些事實創作。然而,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稱,該劇部分虛構劇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 宣教與省思:「二戰」題材紀錄電影回顧
    德國人「一戰」失敗後為了重振旗鼓,慌不擇路地選擇了納粹,大蕭條又為納粹上臺提供了絕佳機會。希特勒1933年獨攬國家大權,曾經當過納粹宣傳部部長的他懂得紀實電影的巨大威力,一上臺就邀請裡芬施塔爾拍攝納粹黨代會,她是希特勒上臺之前就早已物色好的不二人選。裡芬施塔爾拍攝的黨代會紀錄片共有兩部。
  • 惡有惡報,二戰結束後納粹集中營中的女看守,被執行死刑全過程
    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奧斯維辛集中營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臺爾曼。
  • 最能反映真實二戰的十部電影,網友看了都說好
    1《巴頓將軍》喬治·巴頓將軍是二戰中美軍一員智勇雙全的悍將,曾先後率領第七、三集團軍,長驅直入,所向披靡,為盟軍戰勝德意聯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為成為一名偉大的將領而作準備,最終如願以償。
  • 納粹集中營審判:服從命令即謀殺
    導語:近日,德國地方法院以謀殺共犯的罪名,判處前納粹黨衛軍成員、曾於二戰期間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擔任記帳員的Oscar  Goening四年監禁。真正促使德國人對納粹反思的,是對集中營慘狀的揭露與對相關人員審判,這又以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相關人員的審判為代表。因為奧斯維辛為波蘭領土,故1947年時,波蘭在克拉科夫展開了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管理人員的審判。審判共涉及40位被告,從集中營負責人到守衛乃至司機均有涉及。這40位被告有39名被判有罪,其中21人被判死刑並立即執行。
  • 納粹集中營「美容師」,羅伯特·萊伊
    達豪集中營寬大鐵門上的「勞動帶來自由」納粹德國惡魔在二戰期間大量設立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及滅絕營、瘋狂實施大屠殺的滔天罪行早已廣為人知
  • 以為二戰德國只有男納粹?女納粹比你想像的還兇殘!
    一提起納粹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希特勒,海因裡希等男性,但其實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許許多多的女性納粹,而她們的手法更是比男人還毒辣!
  • 二戰迷的福利:推薦100部經典的二戰紀錄片(排名不分先後)
    二戰迷的福利:推薦100部經典的二戰紀錄片(排名不分先後)之前整理過100部經典的二戰電影,今天帶來更豐厚的經典二戰的紀錄片
  • 高流量經典二戰紀錄片都在這裡(收藏啦!)
    詳實的紀錄了希特勒及納粹的崛起、巔峰、衰落……採訪了大量的當事人,重返二戰戰場,尋遍各大歷史博物館,務求還歷史本來面目。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猶太民族的痛苦,看見戰爭死去的那些人,以及依然懷念那個時代的德國老嫗……這部紀錄片以冷靜的視角,揭示和記錄了德國第三帝國的興衰史,希特勒及納粹的崛起、巔峰、衰落。
  • 毒氣、槍殺、絞刑…從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時 長:88min 推薦指數:★★★★二戰結束後,英國收容了1000名納粹集中營的兒童倖存者。 其中的300人被安置到英國溫德米爾。 這群剛剛從納粹集中營出來的孩子們,他們身上還帶著嚴重的戰爭後遺症。生怕這又是一個納粹集中營。
  • 反納粹美劇被批「太假」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亞馬遜推出的劇集《納粹獵人》21日上線,該劇根據現實事件改編,講述上世紀70年代美國「義務獵人」秘密搜捕潛藏在社會中的納粹分子,阻止他們建立「第四帝國」的故事。雖然有阿爾·帕西諾、羅根·勒曼等好萊塢明星聯袂出演,但口碑並不出色,還遭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點名批評」。二戰結束後,仍有一些納粹分子逃過審判前往美洲隱居,許多「獵人」誓將他們找出並使之接受懲罰,《納粹獵人》正是基於這些事實創作。然而,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稱,該劇部分虛構劇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 13張大屠殺照片,以及背後故事,揭示納粹集中營的恐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進入前納粹領土的盟軍,遇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暴行,和令人心碎的場面。 當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和納粹黨在1933年上臺時,反猶主義被發揮到了極致,最終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希特勒和納粹政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建立了集中營網絡,以實施種族滅絕計劃。
  • 真事改編的《波斯語課》:納粹集中營,一位猶太人的秘密大逃亡!
    新片《波斯語課》也是如此,作為一部二戰電影,它仍然在拷問人的良知。而這一點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持續撕裂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文丨時一編輯丨雷伊斯 《波斯語課》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被抓的猶太人急中生智,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又恰逢集中營中有個德國上尉在找人教他說波斯語,從而讓這個猶太人,也就是本片男主撿回了一條命。
  • 獨家 納粹大屠殺紀錄片70年前為何被禁
    --- Tips:點擊上方藍色【騰訊文化】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騰訊文化 崔瑩 發自愛丁堡70年前,英美盟軍解放德國納粹集中營電影人西德尼·伯恩斯坦隨軍拍攝,製作紀錄片展示納粹罪行,並請希區柯克擔任該片的總導演。然而,這部紀錄片一直未被完整播出。2014年,英國皇家人類學院主席安德·辛格(André Singer)追蹤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及被禁故事,完成了紀錄片《夜幕會降臨》。英國著名主持人史蒂芬·弗萊評價,它「有著不可思議的黑暗、深刻,令人不舒服,震撼、精彩」。
  • 二戰時為納粹翻譯 95歲的他面臨被加拿大驅逐出境
    因曾在二戰期間曾為納粹翻譯,加拿大95歲老人奧伯蘭德為保國籍上訴20餘年。近日,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再次判其敗訴,並駁回其上訴申請,奧伯蘭德面臨被驅逐出境。加拿大政府認為,雖沒有奧伯蘭德當時參與屠殺的直接證據,但他曾加入納粹行刑隊,這本身就構成犯罪。
  • 納粹集中營,遠不止奧斯維辛,納粹殺人方法讓人毛骨悚然
    但是納粹的慘絕人寰讓它用聲名遠揚,在蘇聯紅軍解放它之前的四五年,110萬猶太人在此被屠殺。 1933年,希特勒剛上臺不久,就已經有了一個叫達豪的集中營,不過當初只是為了關押希特勒的反對派,跟屠殺絲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