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2017香港·中國戲曲節」演出獲得圓滿成功

2021-02-19 梨園秦聲

應香港康文署邀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港演出團在李梅團長的帶領下,攜兩臺精品折子戲晚會奔赴香港,參加「2017香港中國戲曲節」暨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演出活動,於7月22日、23日,在香港高山劇場精彩亮相,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現場極為火爆。

李梅《遊西湖·鬼怨》

香港觀眾對秦腔並不陌生,省戲曲研究院近年來多次赴港,此次更是第二次參加香港中國戲曲節。為了展示陝西戲曲的魅力與風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組成了以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李梅、李東橋為代表,李娟、李小峰、譚建勳、齊愛雲、任小蕾、王新倉、張蓓、李軍梅、趙揚武、衛小莉等12朵「梅花」共同加盟的強勁演出陣容,精選了能體現各劇種、各行當特色的經典折子戲,包括秦腔《放飯》《殺廟》《蘇武牧羊》《鬼怨》《挑袍》,眉戶《屠夫狀元.訂親》,碗碗腔《桃園借水》《十八裡相送》《貴妃醉酒》,關中道情《隔門賢》等,不僅代表了當今陝西戲曲的最高水平,而且極富陝西地域文化特色。


李東橋、衛小莉《鍘美案·殺廟》

連續兩天的演出,精準的演繹,精妙的絕技,精美的唱腔,精彩的呈現都令到場觀眾嘆為觀止,不斷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香港康文署的官員看完演出後難捺激動,興奮地對團長李梅說道:「演出太完美、太精彩了!秦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非常好,所有參加演出的同志颱風嚴謹,唱腔優美動聽,動作乾淨嫻熟,展現了戲曲大院的風採。」

任小蕾、官小良《桃園借水》

周嘉儀女士自從多年前看過戲曲研究院的演出後,就成為了劇院和陝西戲曲的鐵桿粉絲,不僅在香港雜誌發表文章推介陝西戲曲,而且對於陝西戲曲赴港的演出,她更是一場不落地觀看,她表示,陝西文化博大精深,陝西戲曲豐富多彩,每看一次都是一次美的享受。當晚很多香港觀眾雖然是第一次觀看陝西戲曲,但也深深地被陝西戲曲的魅力和精湛的演出所震撼,對這些飽含西北地域文化風情的戲曲劇種表現出了由衷的喜愛。

譚建勳、齊愛雲《放飯》

演出團團長李梅看到陝西戲曲演出在香港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也是倍感自豪,她表示:「我們這次來港演出,不僅要讓香港同胞欣賞到高質量的戲曲節目,也希望通過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使他們從中感到民族藝術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王新倉、趙揚武《蘇武牧羊》

「香港•中國戲曲節」,由香港特區政府文化機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不僅是大力推廣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平臺,也是香港民眾感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橋梁。該活動自2010年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每年都邀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劇種的優秀院團參與演出。今年第八屆中國戲曲節適逢香港回歸祖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主辦方精心選調了更強勁的陣容和更精彩的節目,於6月13日至8月13日進行集中展演。

點擊下方連結至研究院赴港演出團折子戲音頻賞析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碗碗腔《貴妃醉酒》李梅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 | 研究院·秦腔《出五關·挑袍》李東橋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 | 研究院·眉戶《屠夫狀元》李娟、穆曉鵬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碗碗腔《十八裡相送》李君梅 李小青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關中道情《隔門賢》張蓓 官小良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秦腔《鬼怨》李梅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碗碗腔《桃園借水》任小蕾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秦腔《放飯》譚建勳·齊愛雲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秦腔《鍘美案·殺廟》李東橋·衛小莉

【先聽為快】中國戲曲節·研究院 | 秦腔《蘇武牧羊》王新倉·趙揚武

FM106.6 AM693 陝西新聞廣播

每天午後14:00 《梨園秦聲》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浙婺參加「2017中國戲曲節」秀華彩
    日至26日在香港參加「2017中國戲曲節」演出活動。珠海金爵士文化產業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靜女士稱,她是漂洋過海到香港參加中國戲曲節,看了一場唯美絕倫、驚豔全場的婺劇「穆桂英」,親身感受到觀眾熱情的喝彩,也明白了浙婺為什麼能多次受政府委派
  •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傳統劇《再續紅梅緣》應邀在京參加戲曲名家...
    三秦都市報-秦聞/三秦網訊(記者夏明勤)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在京舉辦精品劇目示範演出活動,特邀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攜大型秦腔傳統劇《再續紅梅緣》於12月19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參加啟動儀式並進行首場示範演出。北京有關領導、文藝界專家學者及觀眾一同觀看了演出。
  •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亮相香港2017中國戲曲節
    為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今年8月中主辦「2017中國戲曲節」,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受邀參加,於8月11日至13日連續三日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 2018中國戲曲節 | 全本《長生殿》響頭炮,三度謝幕,海派文化轟動香港
    ——白居易《長恨歌》就在剛剛,2018中國戲曲節於香港文化中心開幕演出的上海崑劇團全本大戲《長生殿》圓滿成功上演,場場轟動!由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領銜,五班三代的強大陣容、恢弘精良的舞臺呈現、一連四天演出的崑劇盛宴為今年香港舉辦的中國戲曲節圓滿拉開序幕,香江之畔打響上海傳統文化品牌!
  • 讓璀璨的戲曲成果惠及三秦百姓
    特別是2020年前後,伴隨著戲曲普查工作的完成,《中國戲曲劇種全集》(陝西卷)撰寫加速推進,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全省戲曲工作在摸家底、出政策、促創作、育人才、興演出等諸多方面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戲曲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三秦父老,展示出陝西戲曲奼紫嫣紅競芳菲的喜人景象。
  • 「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演出活動圓滿結束,為川劇瘋狂打Call點讚
    ·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的「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於10月6日完美謝幕。應組委會邀請,四川省川劇院派出優秀的中青年演員組成演出小分隊,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赴北京參加「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之「地方園地方戲」活動,前後歷經10天,於10月6日圓滿地完成了21場川劇傳統折子戲演出。
  • 香港舞臺首演臺灣歌仔戲 "中國戲曲節"六月開鑼
    香港舞臺首演臺灣歌仔戲 "中國戲曲節"六月開鑼 >  中新社香港4月17日電 (盧哲 曾嘉)昆、京、粵、越、黃梅、歌仔戲、秦腔……各具特色的戲曲節目將出現在今年6月舉行的香港「中國戲曲節」,于魁智、汪世瑜等家喻戶曉的京、昆大家來港獻技,臺灣歌仔戲更將首次在香港舞臺演出。
  • 深切緬懷│陝西戲曲界才華橫溢的多面手張曉斌先生逝世
    一級編劇、戲劇評論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前團長自幼酷愛戲曲藝術,又因家境貧寒,13歲考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因天賦較好,適應性強,被分配到以演現代戲為主的該院三團(眉碗團前身)跟班學藝。進院三個多月後即隨陝西戲曲赴京演出團晉京演出,大開眼界,大長見識,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從事戲曲藝術的信心和勇氣。
  • 集四位梅花獎得主三代名角同臺|香港「中國戲曲節」,我們來了!(附劇目活動單)
    受香港「2019中國戲曲節」邀請,江蘇省崑劇院將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獻藝三場。7月17日,劇組啟程赴港。
  • 泉州梨園戲赴香港參加「中國戲曲節2014」 專場全院客滿座
    梨園戲香港演出  7月24日至27日,應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華文化城有限公司(國務院文化部駐港機構)的邀請,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在香港文化中心、九龍油麻地戲院演出兩場梨園戲專題講座、一場梨園戲音樂會專場以及
  • 易俗社看家戲 李東峰《小宴》| 推人推戲推秦腔,第八屆「香港· 中國戲曲節」(十六)
    1912年7月1日,陝西同盟會會員李桐軒、孫仁玉以及王伯明、範紫東、高培之等160多名熱心戲曲改良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團體——陝西易俗社。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啟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在十九、二十世紀,世界上古老的演出中心都是歌劇院,如果說21世紀是屬於亞洲的世紀,那麼亞洲演出中心就應該是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2019年適逢粵劇申遺十周年,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共同舉辦"粵劇申遺十典暨中華藝文節2019",以增進公眾對粵劇的認識和興趣。當代粵劇薪火相傳,戲曲中心也挑選極富南派藝術精萃、武場連連的兩套精彩劇目 ——《武松》及《枇杷山上英雄血》進行展演。粵劇老倌偕同香港粵劇青年演員共臺,讓廣大戲迷可以一睹兩代粵劇人的風採和功架。
  •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音樂會成功舉行
    2020年11月10日晚,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系列展演——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戲韻管弦》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隆重上演。  此次音樂會由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領導班子謝振強、沈鵬飛、牛長虹擔任策劃,由音樂系主任謝振強教授擔任藝術總監,音樂系副主任牛長虹教授擔任音樂總監,青年指揮家張鳴擔任此次音樂會指揮。
  • 【戲曲知識】中國戲曲名家
    程硯秋11歲登臺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嶄露頭角。1922年、1923年他兩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轟動,使上海觀眾欣喜若狂,藝術也逐步趨於成熟。       程硯秋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悲劇表演,《青霜劍》《竇娥冤》《碧玉簪》《梅妃》等一系列悲劇作品的上演,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悲劇人物形象。
  • 《安娥》榮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
    記者從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獲悉,在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參加在廈門舉行的頒獎盛典活動載譽歸來後,該團創排的評劇電影《安娥》榮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並於今日至20日赴浙江桐鄉參加頒獎典禮及展映活動。評劇電影《安娥》由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創排,中國戲劇家協會支持拍攝。由劉興會、劉融融編劇,尹大為導演,袁淑梅、張超群主演。
  • 全國政協委員李梅:為戲曲傳播插上新、融媒體的翅膀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結合文藝作品線上傳播的實際,開始思考,如何在疫情之「危」中突圍尋求中國戲曲發展之「機」,增強化危為機的能力。對此,需要充分發掘新媒體、融媒體傳播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通過創新戲曲傳播方式助力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 加拿大中國戲曲藝術協會 「金牛賀歲梨園情-2021年歡樂春節線上雲端新年戲曲晚會」 將於2月6日全球播出,敬請期待!
    經常赴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及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加拿大演出講學,並錄製出版多盤個人演唱專輯,為在海內外弘揚國粹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加拿大中國戲曲藝術協會會長張燕燕老師簡介:2017年初,協會再接再厲,順應廣大華僑同胞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殷切期待,邀請著名京劇藝術家王蓉蓉, 杜鵬和本地戲曲名家成功舉辦歡樂春節:2017新年戲曲晚會。
  •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雷開元逝世 享年八十歲
    被戲迷愛稱為「眉戶王」「西北一聲雷」,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非遺傳承人、戲劇 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原一級演員雷開元,於9月22日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0歲。
  •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戲曲表演藝術聯盟委員會華南地區工作會議召開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黎繼德,常務副會長李瓊,秘書長楊珍,副秘書長高揚,廣西劇協名譽主席常劍鈞,廣西劇協主席、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白幫良,南寧市文聯副主席王學青,粵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粵劇表演藝術家彭熾權,南寧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梁素梅等參加了會議。
  • 中國少數民族戲曲走向
    質樸勤勞的少數民族在生產勞動之中,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藝術、音樂、舞蹈、繪畫、工藝美術等,其中也包括少數民族戲曲。中國的京劇、崑曲大約在20世紀初已經走出國門,為世界所了解,少數民族戲曲走向世界就很晚了,其中藏戲曾到美國演出過,那已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了。中國少數民族戲曲現狀如何?應該說發展是不平衡的,並不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戲曲劇種,但有的一個民族能有兩三個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