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演出活動圓滿結束,為川劇瘋狂打Call點讚

2021-02-19 四川省川劇院

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委、北京豐臺區委區政府承辦的以「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的「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於10月6日完美謝幕。

應組委會邀請,四川省川劇院派出優秀的中青年演員組成演出小分隊,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赴北京參加「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之「地方園地方戲」活動,前後歷經10天,於10月6日圓滿地完成了21場川劇傳統折子戲演出。本次四川省川劇院帶來的川劇經典折子戲《拾玉鐲》《別洞觀景》《宮會》《扈家莊》《拷紅》《滾燈》《花想容》和川劇絕活《變臉·吐火》獲得了組委會的高度認可和其他參演院團的好評,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園觀眾以及北京戲迷的喜愛,演員們也收穫了很多粉絲。為我們川劇瘋狂打Call點讚。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參加「地方園地方戲」展演活動的12個地方劇種的演出劇目中,川劇《扈家莊》和晉劇《喜榮歸》因演出精彩,被組委會特邀參加「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的閉幕式演出。

川劇《扈家莊》由四川省川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周婷演出,為武旦做功戲,其間「翻騰撲跌」、臥魚、探海、下腰、朝天蹬等高難度動作獲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同時也展示了川劇翎子功、腿功等表演功法。川劇《扈家莊》受邀參加「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閉幕式演出,是四川省川劇院培養、鍛鍊青年演員,實行「以戲帶人、以人出戲」重要舉措的成果之一。

《滾燈》 劉酥 胡家豪

《花想容》 劉丹丹

《變臉·吐火》 楊洪、劉丹丹、周婷、楊鴻宇

樂隊

組委會領導與演員馬鏑盧合影

(右: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委員會黨組書記史文彬;左: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韓天順)

採編:曾浩月  張晶晶

責任編輯:樊明君  白中華

編審:餘洪川

相關連結

相關焦點

  • 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9月29日北京園博園開幕
    9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組委會召開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首先播放了中國戲曲文化周宣傳片,藝術展示了活動精彩亮點;市文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介紹了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活動整體安排;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周漢萍與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共同啟動2017
  • 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活動亮點有哪些?附購票入口
    活動亮點2:在京院團首次「組團」亮相  為突出戲曲專業品質,今年中國戲曲文化周專業院團的參與規模將進一步擴展。豐臺區作為「梨園之鄉」,充分調動區域內的戲曲文化資源,轄區內的北京京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曲劇團等專業院團,以及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等專業院校都將深度參與其中。
  • 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
    精彩紛呈,好戲連臺,「名團名劇名家」「地方園地方戲」「戲曲票友大賽」「戲曲主題數字體驗展」「5G直播」……2020年戲曲周的各項活動將陸續登場,與秋日園博園美不勝收的風景相映生輝,為群眾奉上精彩的戲曲文化大餐。
  •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2017香港·中國戲曲節」演出獲得圓滿成功
    「2017香港中國戲曲節」暨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演出活動,於7月22日、23日,在香港高山劇場精彩亮相,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現場極為火爆。為了展示陝西戲曲的魅力與風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組成了以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李梅、李東橋為代表,李娟、李小峰、譚建勳、齊愛雲、任小蕾、王新倉、張蓓、李軍梅、趙揚武、衛小莉等12朵「梅花」共同加盟的強勁演出陣容,精選了能體現各劇種、各行當特色的經典折子戲,包括秦腔《放飯》《殺廟》《蘇武牧羊》《鬼怨》《挑袍》,眉戶《屠夫狀元.訂親》,碗碗腔《桃園借水》《十八裡相送》《貴妃醉酒》,關中道情《隔門賢》等,不僅代表了當今陝西戲曲的最高水平
  •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亮相香港2017中國戲曲節
    為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今年8月中主辦「2017中國戲曲節」,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受邀參加,於8月11日至13日連續三日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 國慶節園博園戲曲文化周各種演出預告節目單!
    時間:10月3日至10月7日地點:園博廳看點:首次在園博廳舉辦的「中華戲曲藝術與文創產業博覽會」,將為戲曲文化從業者、愛好者創造交流互鑑的空間。(10月3日至7日)三、戲曲周邊演藝活動內容:戲曲快閃活動、以戲曲元素為核心的小型音樂會、歌曲、舞蹈、當代劇場等環境演出活動。
  • 「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 成都鹽小錦馨師生共享戲曲魅力
    中國網12月4日訊(鍾傳亮)為保護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川劇藝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師生情操、推進校園美育教育。12月3日,「傳承天府文化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川劇傳承推廣「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學校組織了師生進行觀影、互動活動。
  • 【點讚重慶人】沈鐵梅:把川劇聲腔帶入西方音樂殿堂的「第一人」
    此外,還修建了佔地43畝的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建立活態川劇博物館,被來訪的各級領導和業內專家肯定為全國戲曲院團建設發展的典範。她致力於川劇的傳承與創新,推動川劇藝術不斷向前發展。被文化界譽為「巴渝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符號」和「川劇劇種的代表性人物」。
  • 名伶上直播名勝"玩"抖音 泛娛樂平臺為傳統文化"打call"
    原標題:泛娛樂平臺為傳統文化「打call」 正計劃考博士的深圳寶安區某初中任職語文老師劉潔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很關注戲曲文化內容,酷狗早前通過建立傳統戲曲資料庫,讓她在翻查各類戲曲資料時十分方便,如今還增加了「非遺大師課」,可以與戲曲界大師級人物有互動,讓直播內容積澱文化底蘊。
  • 「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京劇文化之旅」活動在京成功舉辦
    )中國戲曲文化周——京劇文化之旅活動在長安大戲院和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成功舉辦。此此次活動由中國戲曲文化周組委會、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北京市豐臺區委和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共同承辦,北京長安大戲院有限公司負責執行,北京京劇院、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新街口街道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新街口街道辦事處、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和建國門街道東總布社區也對此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
  • 2017年度第一敷衍梗:為XX打call
    「打call」因其悖論註定要走向消亡,於大眾而言是被遺棄的流行詞,於wota而言是面目全非的昔日摯愛。請等待第三彈。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 羅東網絡流行語的更新或許只在彈指間。 「點讚」退出潮流,「打call」隨之崛起。
  • 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 精彩好「戲」紛至沓來(附節目單和導覽圖)
    精彩紛呈,好戲連臺,「名團名劇名家」「地方園地方戲」「戲曲票友大賽」「戲曲主題數字體驗展」「5G直播」……今年戲曲周的各項活動將陸續登場,與秋日園博園美不勝收的風景相映生輝,為群眾奉上精彩的戲曲文化大餐。
  • 川劇《慶雲宮》首場演出圓滿成功
    今天演出的是由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劉芸老師,傳授給我院國家一級演員馬麗的《慶雲宮》。康勇的《雙天官》已演出,接下來還有藍光臨親授陳作全《焚香記》,曉艇親授薛川《太后改嫁》,都將陸續在錦江劇場演出。6月2日剛剛召開了紀念中共四川省委發出振興川劇號召35周年座談會。川劇的振興要靠每個劇團,每個觀眾,以及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川劇才有真正振興的那一天。
  • 為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彭州市開展川劇坐唱志願服務活動
    活動現場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營造文明和諧氛圍,彭州市社區志願服務站組織傳統川劇戲曲團,為群眾開展川劇座唱活動,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蜀地傳統民俗文化,此次活動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業餘生活,也更好的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
  • 不懂"打call"的真正含義?請為自己的無知瘋狂打call
    讓我們為「打call表情包」打call看上去在年底到來之前,「打call」就已經坐穩了2017網絡流行語的10強席位。像曾經的藍瘦香菇和皮皮蝦一樣,雖然網絡熱詞的使命是在它們有限的生命中發光發熱,但新鮮勁一過就完全消失。
  • 經典文化代代傳,川劇也有娃娃音
    一首經典唐詩,一口稚嫩的川劇腔,德陽市岷山路小學全校學生在經典傳誦與川劇文化體驗中,生動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真切地感悟「珍惜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近日,在岷山路小學的升旗儀式上,一曲優美動聽的川劇《憫農》縈繞在校園上空。
  • 川劇《慶雲宮》兩場演出完美收官
    6月4日下午,錦江劇場,川劇《慶雲宮》兩場演出圓滿結束。
  • 黑貓警長為你瘋狂打call!
    黑貓警長為你瘋狂打call!
  • 聚焦三大突破 北京推動中國戲曲文化提質升級
    中國網11月9日訊 聚焦三大突破,北京市推動中國戲曲文化周活動提質升級。10月23日至29日,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成功舉辦。北京36家專業院團及民間社團,在園博園的13處演出空間為觀眾帶來了180場演出,涵蓋京劇、崑曲、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曲劇、河北梆子、秦腔等多個劇種及曲藝表演。空間突破。
  • 【演出紀實】川劇亮相臺北,驚豔寶島觀眾
    兩場演出結束後,主演們都來到了前廳與觀眾互動,收穫了一路的掌聲與叫好聲。一位年逾古稀的四川老鄉用四川話對我們說:「一聽到有川劇到臺灣演出,馬上買了票,就是為了能聽聽家鄉話,看看家鄉戲,今天的戲真的很棒,在臺灣能看到地道的川劇,讓我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