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經典唐詩,一口稚嫩的川劇腔,德陽市岷山路小學全校學生在經典傳誦與川劇文化體驗中,生動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真切地感悟「珍惜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近日,在岷山路小學的升旗儀式上,一曲優美動聽的川劇《憫農》縈繞在校園上空。全校2500餘名學生在音樂老師李桃的帶領下,用富有濃鬱川劇高腔唱法集體吟唱《憫農》(圖),其間穿插原汁原味的四川話朗誦和「種地、播種、擔水、澆灌、擦汗」等戲曲動作,「一盤」地道的校園川劇「大戲」點燃了學生一天的精氣神。在現場「川劇基礎知識問答」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搶答,表現出對川劇的濃厚興趣。
據李桃老師介紹,本次活動是學校省級課題《基於學校美育背景下的小學「戲曲進校園」實踐研究》的六個子課題之一《基於學校美育的川劇曲牌吟唱研究》的階段成效展示,展現了近期「川劇進課堂」教學效果。創編並教學《憫農》,旨在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全校學生推開戲曲藝術殿堂的大門,讓學生了解戲曲、喜歡戲曲、傳承戲曲。
作為德陽市「戲曲進校園特色學校」,岷山路小學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深入研究與實踐,探索出一套戲曲普及的有效方法。學校原創的「戲曲課間操」得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網》、《中國國家藝術網》等七十多家媒體的報導。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通過深入探索、廣泛實踐,學校能充分發揮戲曲進校園的綜合育人作用,有力推動學校美育的創新與發展,全面提升「五育並舉」的辦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