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鬼才」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 我的根在川劇

2020-12-23 四川觀察

「我的根就在川劇!我現在八十歲了,但是思想、思維還很年輕,我還想為川劇繼續寫出好作品!」12月22日,由省文旅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這位譽滿文壇的「巴蜀鬼才」也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從藝七十年的心得感受。

魏明倫是新中國培養的優秀作家,他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在戲劇、辭賦等領域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名品佳作,成為新時期川劇發展的旗幟性人物和我國新時期劇作家中成名早、影響大、貢獻突出的領軍性人物。他創作的《易膽大》《變臉》《巴山秀才》《四川好人》(《好女人·壞女人》)等經典劇本,多次被成功搬上舞臺,為四川贏得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重點扶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

啟動儀式現場,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原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馮驥才、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等20餘著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通過雲祝賀的形式表達了對魏明倫執著追求、不斷創新的藝術精神的敬重和推崇。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在現場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既是魏明倫同志已有成就的節選,也是他藝術長青的象徵。活動將在總結魏明倫藝術創作經驗的同時,激發全社會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支持,激勵戲曲從業者尤其是新人新秀投入川劇振興事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四川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21日晚,由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也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取材於德國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講述了青樓女子沈黛在做好人不成後,以天使和魔鬼兩副面孔交替出現的故事,旨在表明「沒有永遠的好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壞人」這個主題,同時批判了慾壑難填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魏明倫在操刀修改劇本時,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提升,不僅保留了原著精華,也融入了新的特色,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除了昨晚的演出之外,此次「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系列活動」中,他的經典之作川劇《變臉》也將在四川省川劇院劇場上演,此外「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川劇電影《巴山奇冤》觀影會」等也將在成都舉行,活動將持續至12月23日。

相關焦點

  • 從藝70周年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我遺傳了川劇基因,還想為「她...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79歲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是觀眾眼中的川劇名家,是朋友身邊的「九齡童」,大家開玩笑說歡迎他加入「80後俱樂部」——不知不覺,當年9歲登臺的魏明倫,如今在藝術海洋裡已徜徉了70周年。「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做一次表演!」
  • 從藝70周年 魏明倫想再寫一個川劇劇本
    著有雜文《毛病吟》《雌雄論》等,駢體辭賦《蓋世金牛賦》《會堂賦》等,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新的水流源源不斷地流入河道,無物常住。 「巴蜀鬼才」魏明倫是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耄耋之年的他,被好友餘秋雨稱為「一條不知今後走向的河流」。
  • 魏明倫紀念藝術生涯七十周年:八十歲後,我還想再寫一部川劇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這隆冬季節,成都文藝界濟濟一堂,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戲曲文學理論家朱恆夫、原四川省文聯主席李致等嘉賓齊聚現場,慶賀魏明倫從業70年。
  • 慶祝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川劇《變臉》裡的「水上漂」和「狗娃」又...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報導「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沒姐姐,剪刀送爺爺……」12月22日晚,由川劇名家魏明倫創作的川劇《變臉》在四川省川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子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復排版川劇《變臉》繼直播後再度與觀眾見面。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駕舟,浪跡江湖。他從人販子手中買下狗娃,爺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並非男孩,大失所望,又不忍趕走,便收其改作小幫工暫留身邊。狗娃生性好奇,因偷看「變臉」秘密釀成大禍,不得已跳船逃走。
  •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開啟,首場川劇陳巧茹主演
    今(12月21日)晚,由「巴蜀鬼才」魏明倫操刀編劇、「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上演,為接下來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八十歲後渴望再寫一部川劇|駢文|馮驥才|魏明倫|川劇|戲曲|詩詞歌賦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魏明倫滿臉笑容,緩步走至臺上,依舊披著那條標誌性的大紅色圍巾,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事先擬好的講稿,鄭重地一字一句念道:「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7歲學戲9歲登臺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22日上午,在「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魏明倫現場發言,深情闡述他與川劇的「血緣」關係。魏明倫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戲劇、雜文、碑文之後 魏明倫將出對聯集,還打算再寫一部戲劇佳作!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魏明倫,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他7歲學戲,9歲登臺,從藝70年來,在川劇、雜文、辭賦三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績卓越。2020年,正值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為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仰,總結其創作經驗,研討其藝術成就,進一步促進川劇藝術振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於12月23日在成都召開。當天上午9點,研討會在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院長陳淳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正式登場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出自巴蜀鬼才魏明倫之手,原取材於德國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具有濃鬱的荒誕色彩,但卻在荒誕中講述最真實的人性,劇情詼諧幽默而又發人深省,天馬行空的構想令人意猶未盡。該劇曾在2002年時於上海演出,當時的主角陳巧茹憑藉精彩的表演獲得了白玉蘭獎,此次時隔16年重新將這部作品搬上舞臺,魏明倫介紹,自己主要對作品的後半部做了改編,對人物的刻畫也更加細緻,凸顯人性的複雜。魏明倫表示,人類的靈魂裡藏著一個天使,一個魔鬼,有時候天使出來,有時候魔鬼出來,有時候天使跟魔鬼打架,祝願人類靈魂裡的天使經常光臨,魔鬼少來打擾。
  • 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丨成渝雙城志⑰
    在巴蜀鬼才、當代著名戲劇家魏明倫看來,成都和重慶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在巴蜀鬼才、當代著名戲劇家魏明倫看來,成都和重慶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重慶和成都統稱『巴蜀』,如果說四川是母親,那麼成都重慶就她的兩個『寧馨兒』。」「寧馨兒」出自《晉書·王衍傳》,通常讚美誰家的孩子出類拔萃。魏明倫認為,用這個詞來形容成渝兩城和四川的關係非常貼切。他說:「兩座城市血脈相連,互相依存,文化特性兩相比較的話,也是各有千秋。」
  • 魏明倫對話女作家陳若曦(圖)
    12日下午,劇作家、辭賦家魏明倫在安仁鎮的魏明倫文學館一個星期前,魏明倫夫婦在臺灣和王蒙、蔣子龍、林清玄等參加一個兩岸作家筆會,陳若曦也出席了,她比魏明倫提前幾天離臺,來成都參觀訪問。12日,魏明倫以東道主身份引導陳若曦參觀自己的文學館,他本人亦全程擔任解說。  陳若曦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尹縣長》、《城裡城外》和長篇小說《突圍》、《二胡》、《紙婚》,此外她的傷痕文學創作也獨步華語文壇。
  • 《變臉》:談作家魏明倫的濟世情懷
    電影《變臉》由四川作家魏明倫的戲劇改編而成。魏明倫作為中國當代朱明的戲劇家和雜文家,有「巴蜀鬼才」之稱。魏明倫,經歷坎坷,成績斐然。1950年參加四川省自貢市川劇團,先後任演員、導演、編劇至今。四十餘年未換單位。14歲即開始發表習作,16歲即被"反右"株連,盡經坎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脫穎而出,以"一戲一招"的創新精神先後寫作《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變臉》、《巴山秀才》(合作)、《歲歲重陽》(合作)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戲曲文學戲本。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巴蜀鬼才魏明倫:《粉墨丹青》代序
    我是門外談畫,淺識美術,深知戲曲。昔年與戲畫大師關良、高馬得、韓羽有緣。拙作川劇《潘金蓮》到上海、南京公演,關高二老分別觀劇,現場揮筆作畫。韓羽仁兄更是垂青,把筆者本人畫進戲裡,阻攔武松殺人,保護躲到我身邊的潘金蓮!在四川,我認識愛畫川劇的張鴻逵、王雙才、葉久明等畫家。
  • 【雲賞川劇】四川省川劇院傳承精品劇目《變臉》,攜手央視頻聚有戲雲賞看經典
    1997 年巴蜀鬼才魏明倫先生創作川劇《變臉》,由謝平安、張開國、劉忠義執導,任庭芳、楊韜主演,首次搬上川劇舞臺。一身絕技,兩代傳承,演繹出一段催人淚下的傳奇故事,川劇《變臉》也成為了一部深受觀眾喜愛,斬獲無數獎項的川劇經典劇目,而這也成為了四川省川劇院的一張傲人名片。
  • 【點讚重慶人】沈鐵梅:把川劇聲腔帶入西方音樂殿堂的「第一人」
    沈鐵梅是川劇領軍人物,代表作品有現代川劇《金子》《李亞仙》《江姐》《鳳儀亭》,經典傳統劇目《三祭江》《拷紅》《闔宮歡慶》等。歷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遇見大咖|「川劇皇后」沈鐵梅:我不止一次告訴自己不要再拼了
    大咖檔案沈鐵梅,1965年生於重慶,當代川劇領軍人物。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梨園世家出生,父親沈福存為京劇名旦。1979年考入四川省川劇學校,1985年進入重慶市川劇院,1986年拜師川劇名家競華。